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大明疯皇 > 146 施粥

大明疯皇 146 施粥

作者:星辰玖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2-12-22 19:47:28 来源:笔趣阁

雒南通往华阴的官道上,一个硕大的队伍正在缓缓前行。

这个队伍相当的奇怪,外围百余人全是骑马佩刀的汉子,中间则只有一辆马车,远远看去,也不知道是押镖的呢,还是干什么的。

泰昌也没办法,他是不得不小心啊,因为传说中的三秦大地可是饥民遍地,流民成堆,他如果不多带点高手护卫,怎么敢上路。

这护在四周的百余锦衣卫高手还只是一半呢,另外一半已然装扮成流民的模样分散到队伍四周几里范围警戒去了。

不过,令人奇怪的是,这官道上并没有什么流民,甚至就连巡检司的关卡都没有,茫茫的原野上也是空无一人,只剩旱得已经开裂的荒地。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队伍前行了几里,泰昌终于忍不住对着打马紧随在车旁的骆思恭道:“让大家停一停,朕下车看看。”

骆思恭闻言,连忙命手下锦衣卫打马四散开来,护住四周,曹化淳、刘时有和顾成则翻身下马,来到马车跟前,恭敬的将泰昌和王徵接下车。

泰昌走到一旁的旱地里,蹲下来仔细看了看,又抬头望了望,眉头不由一皱。

干得如此严重,怎么可能?

这地干得也太厉害了,裂缝都深不见底了,而且,裂缝下面还是干干的黄土,根本没有一丝水迹。

不应该啊,从地图上看,渭河离这里也就十多里,挖一条十多里长的引水渠很难吗?

他皱眉沉思了片刻,还是站起身来,接过旁边亲卫手里的望远镜,缓缓扫视起来。

四周的田地都一个样,全都干裂了,远处的村落好像都被废弃了,一个人影都看不到。

赤地千里,荒无人烟!

传说中荒凉的场景竟然出现在这种地方,怎么回事?

这里可是华阴,就在渭河边上,渭河也不是一条小河,不可能干涸啊!

问题,这里为什么会干成这样呢?

他又站那里皱眉沉思了一阵,最后还是招呼王徵上了马车,继续往华阴县城行去。

一行来到距离华阴县城大约四五里左右的地方,官道上终于出现了人烟。

不过,路上稀稀拉拉的全是乔装打扮的锦衣卫。

一个锦衣卫百户假装上前要饭的功夫,点头哈腰的道:“皇上,华阴县城四周聚集了数万饥民!”

啊?

数万饥民!

泰昌闻言,不由吓了一跳,这些饥民可是随时都有可能变成反贼的。

他想了想,随即问道:“这些饥民可曾闹事?”

那锦衣卫百户小心的道:“他们倒不曾闹事,好像有人在施粥。”

有人施粥应该就没什么事。

泰昌又想了想,还是咬牙道:“继续前行,小心戒备。”

队伍有前行了两三里,前面终于露出华阴县城的城墙轮廓,县城四周果然到处都是饥民。

不过,还好,这些饥民大多在排队领稀饭,他们这全是刀子的队伍饥民根本不敢围上来要吃的。

泰昌见状,不由松了口气。

好在赈灾的钱粮没白发,这些饥民倒还不至于饿得造反。

队伍来到南门外,两边各出现了几个粥棚,而城门口则是一些衙役和乡勇模样的人在看守,饥民们都在自觉排队,根本没人靠近城墙,场面看上去还是很平和的。

泰昌正想着怎么找个借口去看看饥民们喝的稀饭是稠还是稀呢,王徵突然指着一个粥棚中的老头激动道:“皇上,那就是刘应魁,这下好了,他竟然还在,而且在城外主持粥棚。”

这个的确有点凑巧,不过也不奇怪。

毕竟华阴刘家那是华阴县城里面有数的官宦世家,而县衙里面官吏有限,还各有职司,发放赈灾粮这种事请他们这些有威望的士绅来监督一下很正常。

这有熟人就好办了,泰昌当即招呼一声,下了马车,带着众人往那刘应魁所在的粥棚走去。

刘应魁正指挥着人往新烧开的一锅水里面倒小米呢,一个家丁突然指着粥棚外面说了句什么,他这才抬起头来看了看。

怎么这么多人往他家的粥棚走来呢?

他正好奇呢,王徵已经走上去激动的拱手道:“文和兄,多年未见,一向可好?”

这是?

刘应魁仔细看了看,脸上顿时露出一丝惊喜之色,他激动的走上前来,把这王徵的胳膊道:“原来是良甫啊,年前恩师来信还提到你呢,你不是在京城任职吗,怎么跑这里来了?”

猛然间,他好像又意识到什么,连忙拱手道:“哎呀,都忘了,你都是正四品的少詹事了,王大人,失礼失礼。”

王徵不由把着他的胳膊笑道:“文和兄,你开什么玩笑呢,什么失礼不失礼的,你还早比我高中举人呢,那时候我不是天天都在失礼?”

唉,这科举之途真是难于上青天啊!

刘应魁闻言,不由感慨道:“还是良甫贤弟天资聪慧,早早就金榜题名了,为兄惭愧,这辈子就是个举人到头了。”

王徵和刘应魁正叙旧呢,泰昌却是趁机走到正在施粥的大锅旁,伸头往里一看。

这一看,他脸色顿时黑了下来。

小米好像比大米便宜吧,这锅里的稀饭竟然清澈的能数出里面小米的粒数来,喝了顶饿吗?

他再抬头一看排队领稀饭的灾民,那一个个都饿得面黄肌瘦了,寒风中他们是冻得瑟瑟发抖,眼睛里也尽是死灰之色。

这些贪官污吏到底贪了多少?

这排队的数百人恐怕都吃不到十斤小米吧!

他忍不住恼怒道:“怎么就放这么点小米?”

呃,这谁啊?

刘应魁闻言,不由满脸不解的看向王徵。

王徵连忙解释道:“这是小弟在京里的知交好友,专门来查看西北灾情的。”

哦,京里的知交好友,那肯定是个官。

不过,看这年纪,应该不是个大官。

唉,年轻气盛啊!

刘应魁想了想,随即无奈叹息道:“唉,这位贤弟,我也没办法啊,家中钱粮实在有限,这饥民又络绎不绝,为了能坚持下去,让这些饥民能熬过这个冬天,我只有数着粒数煮了。”

这话什么意思?

泰昌闻言,不由诧异道:“文和兄,你意思这是你自己出钱粮在施粥?”

你竟然敢叫皇上贤弟!

皇上,您还叫文和兄?

王徵在一旁都傻眼了。

刘应魁连连叹息道:“唉,没办法,我们实在不忍心看城外的饥民饿死,只能尽力而为了。”

这话又什么意思?

泰昌不由好奇道:“你意思,这里施粥的都是你们本地的士绅?朝廷不是发放赈灾钱粮了吗,县衙没有组织人施粥吗?”

这个,怎么说呢?

刘应魁闻言,竟然满脸谨慎的看了看四周,不说话了。

这到底怎么回事?

泰昌见状,不由朝王徵使了个眼色。

王徵连忙凑近刘应魁,低声道:“文和兄,都是自己人,你不要有什么顾忌,有什么话,只管说。”

刘应魁闻言,低声问道:“良甫,你应该不是阉党吧?”

我怎么可能是阉党!

王徵连忙摇头道:“不是,不是。”

刘应魁紧接着又问道:“这位贤弟呢?”

我的天,你还贤弟呢,这是万岁爷!

王徵听了这贤弟二字着实有点心惊肉跳。

泰昌却是毫不犹豫的摇头道:“我们跟良甫一道的,自然都不是。”

不是就好。

刘应魁又小心的看了看四周,随即低声道:“此地不是说话之处,贤弟若是真想知道,便随我回府一叙,如何?”

好啊!

泰昌毫不犹豫的点头道:“那就叨扰文和兄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