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大唐朝请郎 > 第424章 所要不多

大唐朝请郎 第424章 所要不多

作者:宁溪南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2-12-22 15:55:10 来源:笔趣阁

一场波及了整个长安的大事件从升平坊爆发。

当朝太子太保,十镇节度使,凤翔兴元成都三府牧守,兼充灵州、戎州大都督,凤翔郡王张增,下朝途中在东市之外被人刺杀了。

凤翔近卫像疯了一样扑出升平、兴化两坊,驻扎在长安城外以及渭河北岸三县的凤翔兵马不召而入,冲进长安城。

长安城防诸禁军根本不敢,也来不及拦阻,只能一边连滚带爬的上报,一边随在凤翔军后面,到像是在看热闹。

凤翔军进城后涌入各坊,武馆道场全都遭了殃,坊内恶霸豪绅全部缉捕,各上都进奏院被勒令自查自证,上都知进奏院全部被查封。

这些**根本就不和任何人讲理,强势的一塌糊涂,稍言不逊就是一痛打砸,什么留后将军完全不给面子,打个鼻青脸肿的绑了就走。

还不只是武馆道场进奏院,连寺院也受到了波及:因为张军曾经不止一次的被和尚暗杀过。

具体几次没人知道,也不用人知道,军卒冲进寺院就开始搜索检查,要求寺院自证清白。这东西一时之间怎么自证?

而且就连皇家寺院和重臣家庙也被监管搜查了,其他寺院自然也就不敢阻拦。关键是真揍啊。

“张卿啊,事情搞的是不是有些大了?”

李适和李勉,李皋君臣三个趁着夜色在霍仙鸣等人陪伴下来到张军家里,找张军商量事儿。主要是闹的有点凶了。

“小郎君啊,封禁了全部上都知进奏院,是不是针对的太明显了些?什么时候开禁?”

“太保,为何要清查寺院?连皇家和诸官家庙也没有放过,这这这,有些过于游戏了呀。”

一坐下,皇帝和两位首宰就迫不及待的问了起来。

虽然这事儿张军提前打了预防针,也给几位大佬提供了方案,但并没有说波及面会这么广,也没说会干的这么猛。

其实他们不知道的是,张军一开始的打算,是连上都进奏院都要封禁了的。只是后来想想没有必要,就改为了让他们自查自证。

这事儿其实是君臣四人合起伙来搞的,要不然张军哪里一下子能调配出这么多人手?

再说不召而入京,那是造反的重罪,张军肯定不会做。

现在是凤翔军负责封禁抓捕,武力镇压,后面吏部户部的人负责清查搜察审计。

如果是皇帝或者宰相这么干,那就会是一场轩然大波,不知道会引起什么样的后果,必然会遭到从上到下从内到外大部分官员的反对抗议。

但现在是张军这么干的,而且是出于被刺杀的愤怒,那就没什么好说的了,不过就是在背后骂几声跋扈,以后有机会了可能会踩几脚而已。

当面硬抗这种事没有人肯做,也没有人敢做。

这就像再不讲道理的人,对凶恶之徒也能温柔相对,但面对好人善良的人就会嚣张起来,指手画脚的什么话都敢说。

因为他知道你不能把他怎么样。欺善是永不落幕的普世行为。

“陛下,此事臣有估计,不趁此时机把相应物事一网而尽,就浪费了如此良机。陛下,二位宰相,只需等待便好。

此次倾查,结果必定会让陛下和宰相大吃一惊的,以臣所知,诸进奏院各种勾连龌龊之事数不胜数。

牵连皇家与诸官家庙,只为明示公平,而且,据某所知,一应牵连各寺也不会少,只待查实陛下亲自过目便是。”

“此举最终目的何在?”李勉问了一句。

“查清诸藩节使与京中的勾连交葛,贿赂收买的情况,查清诸藩节使财物税赋相关情况。此为一。

二是查证诸寺观兼并土地,蓄养仆奴的事实,清算田亩寺产,清肃佛门,解放丁户,依法治寺,公正税役。

其三,便是使吏户二部了解内情,合理介入,以图恢复诸藩节镇的吏治户政。

陛下与首相便做不知,只需等待诸藩节使进京,做好相关安置安排,若群臣非议,尽可下诏斥责便是,某担此跋扈之名。”

“听闻抓捕了众多豪绅,查封了诸多武馆道场。”

“是,也是趁此机会查察一番,诸坊间多有不平,豪绅恃强,武馆道场逞凶斗狠以武犯禁者众多,私器刀弓屡禁不止,正好整肃。

陛下与首相高居庙堂,怕是不知坊间寻常,亦不知民生疾苦久矣,别的都不说,只一个私着官袍,坊墙开户,相应律法便是形同虚设。”

“还有此事?”

“当然,而且犯禁者众多,屡禁不绝,各县束手无策。这也是某举荐吴国舅出京兆尹的原因,常人不可为之啊。”

张军详细的给三位大佬讲了一下底层坊内的生活状态,各种遭遇,下层官员和役吏的工作难度,等等。

还有各藩镇节使与京中官员勾结贿买的相关事情,其实这会儿这方面已经相当烂了。

当官员阶层被二代三代这个群体浸透,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好逸恶劳骄奢**的这些人占领并成为官员主体,腐烂就已经成为了一种必然。

而且这种腐烂是从骨子里开始的,相互牵连滋养,**溃烂的速度和程度都会快的令人反应不及,更没有办法扭转。

人的**是疯狂的,无止境的,更没有什么下限,也不用提什么高瞻远瞩,被**充斥着的眼睛只能看到胸前三尺,只会不计一切后果的盘剥。

什么家国民族统统与他们无关,完全不会考虑。只要有利可图。

这就是朝代更迭的本来面目和必然历程。

当然,张军不会和皇帝宰相说的这么深刻,没用,只能和他们说吏治,户治,说土地的公平,税赋徭役的重要。

“未依诏入京的藩镇节使,太保以为如何?”李皋问了一句。

张军一笑:“某光天化日之下遭遇刺杀,若不来京中自证,那自然便是可能谋刺之徒,某自会找上门去理论。”

李勉皱了皱眉头:“小郎君还需三思,巨唐乱不得了。”

“首宰安心,些许土鸡瓦狗罢了,乱不起来。到是可以加快民生恢复的速度。只需日后吏治清明,自然安居乐业百废俱兴。”

张军还是相当有把握的,只要让老百姓可以平平安安的生活,可以吃饱穿暖,老百姓就会很满足了,自然安居乐业,哪怕付出一些辛苦也会是笑着的。

他们从来要求的就不多。

咳。李适咳了一声:“张卿,杜少师奏建盐州城,张卿意下如何?”

“威州已下,明岁陇右可期,起建盐州城不如先行恢复平凉。杜少师部依臣之陋见,不如勤操弓马,巩固丰州,以待长驱富贵城。”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