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大唐朝请郎 > 第411章 待某北归

大唐朝请郎 第411章 待某北归

作者:宁溪南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2-12-22 15:55:10 来源:笔趣阁

进奉这事儿就是张延赏带的头,要不然李适也不会突然就对他这么赏识,总琢磨着想拜相,其实估计就是想用他给大臣们打个样。

李适跑到梁州的时候,张延赏组织了大量的物资财宝往梁州送,让当时惶惶然的李适感到了充实,

感到了忠诚,感到了君臣相通,感到了安全感。

在张延赏的带动下,韦皋众人也开始进奉。

直到李适还京,大唐恢复了平静,他们的贡奉也没停,始终保持着和李适每月一次的君臣相通,甚至慢慢带动了各地州府节度军使。

这事儿,怎么说呢?送东西肯定会被记住啊,会念好。

别人送了你没送,这不是招人恨么?更多的人都送了你还没送,你是不想干了?刚开始还是谁送能记住谁,后面肯定是谁不送就会记住谁。

被皇帝惦记,好事不一定有用,但坏事肯定没个跑。于是就这么泛滥开了。

就像韩滉,被召进京面圣,他还带了好几船财物,都没敢空手。现在进京不给皇帝带东西的,可能也就只有一个张军了。

李皋都没敢,他也是大车小车的带了不少东西回来的。

“陛下,赋税徭役诸般,都是要取之于民的,现在天下大乱初定,旱蝗不断,百姓仓中又能有多少财物呢?

现在又要月月进奉,也只能是再从百姓手中搜刮,又能搜刮多久呢?这里面还不算计节镇和诸军使所需要的财物钱粮。

如果百姓辛苦耕作一年下来,食不能裹腹,衣不能蔽身,养不起大人供不活子女,那巨唐会变成什么样子呢?

若万民穷迫死绝,地无人耕桑麻无种,械无人造天下无兵,

难道让这些风花雪月的官员士子去耕田种地植桑织布牧养牛马么?巨唐就依靠氏家大族的子弟立国么?

所以,臣认为,不论是提出宫市之人,还是倡议进奉之徒,搜刮淫掠之辈,皆应下罪入狱,仗毙街市。实为祸国殃民。”

嘶……十几位宰相都被张军的话震惊了。

其实这些人有一大半能猜到张军肯定是会反对的,但是真没有人想到张军会反对的这么坚决。包括故意提起这事儿的萧复。

听到张军的话,李适还没反应过来,萧复的老脸已经一白,心里的有点抽抽。

张军不怕,什么都敢说,也大概不会有什么后果,但是他不行啊。这事儿可是他挑起来的。

尤其张军还特意提到了进奉这事儿。这是什么?这是在断皇帝的财路啊。李适拿张军没办法,还拿萧复没办法么?

张军现在在朝中,完全就是第二个郭子仪,而且比郭子仪更硬,更强势。

郭子仪怎么说也是中官,他指挥的部队都是朝庭的正规军,禁军,要么就是各路节度军使的部队临时编入。

这些部队可以受老郭节制指挥打仗,他的权力也很大,但他自己的势力就没那么大。

张军不一样,张军是妥妥的外相,节度使起家,张军手里的兵马是他自己的,说一声私军也没什么不对。

说句不好听的,张军就是这会儿大唐节度、军使当中的异类,不群之马,做为一个地方上的大军阀竟然不搞独立还特么一副忠君爱国的样子。

这会儿的节度使和军使几乎就没有一个像张军这样的,和朝庭保持个面子正常贡税就算是好家伙,根本就是独立小王国。

不造反就是他们最大的贡献了,皇帝还得封官赐爵天天哄着,就这样还天天闹腾。

那南方为什么没人造反呢?有,怎么可能没有,事实上更多。不过大唐长江以南的格局就和现在不一样。

像云黔桂邕容基本上就都是羁糜自治地区,湖南荆南岭南是汉夷混居地区,江南是氏家土族地区。

大唐在长江南都是观察使,经略使,没有绝对军权。另设团练。节度使和军使都集中在北方。

从云贵山区到江南湖区,都是密密麻麻的小势力,隔村为仇,而且阴狡自私,都想说了算发大财。根本就组织不起来。

南宋窝居江南,带来了江南文化人的崛起……后面的历史大家都能看得到,只管个人争权夺利,哪管家国存亡死活。一直到现在。

宰相们面面直觑,李适的脸色有点难看。

张军没管这些:“陛下,上有所好下必附焉,节度诸使向长安进奉,州府必然要向诸使进奉,再向县府要求。

财物钱粮不是凭空造出来的,最终都是百姓之苦。而其间驿递漕运不知几多,经手之人不知几何,必是膏脂满手。

江南一石米,到了长安还能剩下多少呢?国家税赋漕运这是国事,是没有办法的事情,但是进奉呢?徒增糜耗。

大唐就像这大殿,君王为顶,熠熠生辉,臣吏为柱,鞠躬尽瘁,而百姓民众则是基石。基石不存,大厦将倾。

臣以为,夺商,宫市,进奉,都是在尽力的欲将基石砸碎,是在毁掉大殿,在毁掉巨唐。

数十年兵乱动荡,北地十室九空田地荒芜,在这个时候还不思考如何让百姓休养生息,还在计算着与民夺利,搜刮。

这样的官员如果还不是祸国,那还能算是什么呢?

陛下,臣说句大不敬的话。

若大厦倾覆,新朝换代,臣还是臣,仍会是节制一方之藩镇,官也还是官,继续拿着薪俸醉生梦死。

但陛下你与诸相宗室还会剩下什么呢?吏治民生,是巨唐之根啊。”

张军话落,李勉站了起来,深深给张军施了一礼:“小郎君振聋发聩,老朽惭愧。”

张军忙站起来还礼,伸手去搀扶:“要不得要不得,某担当不起,折煞了。”

“当得起。”李勉坚持着把礼行完,抬头正视着张军:“小郎君赤诚忠义,一心为国,实为秀才。老朽不如,深感惭愧。”

两个人这么一站,其他宰相也跟着站了起来,李适也只好站起来,面色已经不那么难看,却是若有所思。

“首相言重了。某只是心有所想胡言乱语,政治民生实是浅薄,陛下与诸相不怪罪就好。”张军给李适和李勉行了个礼,冲诸相拱了拱手:“国计民生实为一体,陛下与诸相与巨唐亦为一体,休戚与共。

某侥幸陛下垂睐,暂居高位,自当饮水思源,尽某所能还报陛下与大唐,都是份内之意。

某惟擅军事,见识鄙陋,战阵之上到是自信,吏治民生诸般要务还要依赖诸相才是。”

“坐吧。”李适摆了摆手:“张卿,回纥新罗之事,依张卿所看该如何应对?”

张军想了想说:“陛下,依臣浅见,新罗之事容易,封赐便是,只是新罗遥远,诸王久不来朝,不如便召他入京受敕。

至于回纥……陛下,我巨唐煌煌上国,以臣之见,和亲之事当应戒断。

当年巨唐初立,太宗皇帝征伐四方,诸羁糜国王多有臂助,内附有功,故此和亲,是为赏赐。

现在,诸羁糜国王趁北方糜乱,多有不敬,貌合神离,此时和亲实为强索,臣以为耻辱。”“以你之见?”李勉替皇帝问了一句。

“回纥此事不妨暂时拖延,”张军在心里计算了一下时间:“便以准备为名,待某北归。”

和亲是国家大事,从应允,许婚,准备到正式出嫁,整个流程相当繁琐,准备个一两年都是正常的,谁也挑不出毛病来。

整个流程大概是,大唐皇帝答应和亲之后,会召对方使者入殿面见许婚公主,然后把公主的画像送回去给可汗。

然后,可汗要派宰相和己方的长公主率大批人马持礼物来到长安纳聘。也就是定婚。

大唐皇再赐‘建’公主府,给公主准备嫁妆和随嫁人员,安排送嫁官员和各种仪程物用,下敕旨对公主和驸马两个人进行封敕赏赐。

一切准备妥当,由婚礼使,副婚使,大长公主和对方婚使团一起护送和亲公主去对方王都,与可汗完婚,着翰林学士作诗记录。

在这个年代,等走完整个流程仪程,两年都是快的,还没等走完仪程那边驸马已经挂了的情况,发生过好几次。

张军对李适说:“臣归来后,便去燕然山一行。

回纥此事无需多虑,到是新罗,新罗王入京受敕,可赐府宅安顿,臣以为,只需稍做延误,新罗必发内乱。

到时,不妨便由各路节度军使驰援……嗯,可调黑水安东渤海诸军协侍先锋,平定叛乱。”

“小郎君之意……可是养敌为患?”李皋眼睛一亮。

打仗这东西,谁能保证必胜?谁敢保证一场仗打多久?慢慢打个二十年也无所谓嘛。

张军摇了摇头:“无此必要。到时,可挽救战乱不幸民众,择地安置给以田亩,侨置而已,仍是新罗子民。”

李适和各位宰相一愣,然后一起笑了起来。

张军的意思很简单,新罗战乱,大唐军队帮助新罗王平叛,暂时找个地方用来安置新罗难民,保障他们的生活。

也就是一边打,一边把新罗往内地迁移,大不了新建个新罗城而已。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