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大唐朝请郎 > 第40章 卫生之经

大唐朝请郎 第40章 卫生之经

作者:宁溪南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2-12-22 15:55:10 来源:笔趣阁

“博士以为如何?”

“府尊大才,思虑周密,为吾等之福,阖府民众之福。”老博士不正面回答问题,拍起了马屁。

“那博士可以助我?”张军不想听这些没有用的,直接问结果。

“这个……府尊,仆下,心有余焉,惟力不足矣。”

“可是拿不动笔了吗?”

“呃……并不是。仆下,仆下,职低位卑,人单力薄,怕是担不起府尊青眼。”

“府尊。”医学博士在一边开口。

“博士请讲,无须试探顾忌。”

“府尊可知坻抄集了多少人力物力畜力?三省六部各府各州之力,天下诸使诸军之力,从汉始至今,方才有如此之规模,如此广布。

职下虽职低位卑,这些也是知道的。

虽然职下明白府尊之意,也懂得府尊开启民智之心,但却不敢苟同府尊之急迫。

恕职下不敬,虽只一府之地,洋洋数百里矣。坻抄集上下之力,不过抵各州各县,已尽全力。

若府尊所言之报亦只达州县,想来府尊必不满意,但想通达各乡里间何其难也。王命所归不过如此。况乡里之间俱皆白丁,坻抄通达又能如何呢?”

边上几个判司都点头表示同意医学博士这个观点。实在是在这个年头,办张报纸太费劲了。

现在国际上说,最早的报纸是罗马凯撒创办的每日纪闻,但它不过是传递紧急军情的战报,没多久就停了。

事实上,世界上最早的报纸就是我们的坻报,它的出现比罗马凯撒早了足足一个世纪那么长。

而且坻报是切切实实的新闻类报纸,可不是传个军情那么简单。皇帝诸事,朝庭诸事,官员任免,奏议辩争,律法规范,政策相关等等。

从汉到清,从未间断,而是不断的发展完善,不断的扩大传递范围,也就是影响力。

坻报这个词是宋代确定下来的,在那这前叫坻抄,或者朝报,杂报。

因为没有印刷技术,只能靠人手抄写,所以叫抄,而坻(邸)是下面各省各节度各诸候在京城所设的办事处,专门负责新闻的抄写传递。

刚开始还是在朝廷内部抄,后来内府会把相关新闻公示在宫门外,谁爱抄谁抄。这应该是世界上最早的新闻发布了。

唐玄宗时期,坻抄内容就已经不限于官方公事了,奇闻异事,京城事件,官司,皇帝大臣的小八卦什么的就都有了。

宋代出现专门抄报售卖的商人,卖牙刷牙膏报纸什么的,像不像今天的路边报刊亭?而且因为售卖的出现,购买者众多,邸报开始固定时间发行。

明代设通政司管理报纸的出版发行,到清代就更正规了,邸报有了正式的名字:京报,并且出现了晚报:专门在晚上发行的宫门抄。

1912年,清皇退位,邸报(京报)停刊。

明清两代报纸的规模扩大,和印刷技术的成熟有着不可分割的原因。

两位博士和众判司官为什么一致认为张军的想法不可能实现?就是技术制约。全靠人抄写,然后再人工送达,这里面牵扯的人力物力畜力不是小数目。

毛笔字一天能写多少字?一个人一天能抄多少?

而且医学博士也没说错,乡里之间识字的人太少了,你送了也白送。除非安排人来念。这又得人力。

“如果,坻报无须用人抄写呢?只需两三人,日出数百份,如此可能行?”

“这个?可是送达还是需要驿馆差人哪?”

“设报馆,雇佣闲人,不占驿驾公差。从府城车马至州县,州县发行售卖,雇佣闲人至乡里间读诵。可不可以?”

“其是糜耗府尊可曾算计?从何而出?”

“自力更生罢了,一份一文可售得?千份即千文,可够支张?本府十数州县,十数万民户,莫要说万份售卖不得。

以十日计周,出两份,可行?某并不急迫,此事亦不是着急的事情,慢慢图之,初始由府库填拨耗损,待勾平之日则独立营运,可行?”

两个博士和几个判司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感觉这事儿不好办,但一时却也找不出驳斥的理由。

“郎君,可知如今纸几何?墨几何?”司户拱了拱手。

众人眼一亮。对呀,说来说去还是用纸,老大,你说的再舌如灿花,纸贵呀。你能把字写在空气里?

“你等到是小看某了。”张军笑了笑,扶膝站了起来,在榻上转了几转:“此事从无至有,总须一些时日,在此间,某着人造纸,出印呃,抄写之法。

此事,必办。坻抄……以后就叫凤翔民报,由经学博士主理,组织经学之士为报馆诸员,一应开支由府库度支。纸张印……都成立工坊。

首开无虞,后须交割本利。

在城西营外新筑坊寨之事,诸位都知晓了吧?里面除了原有工坊扩张规模以外,会另增数座新坊,统一由别驾督办。里面就有造纸诸坊。”

张军给这些手下透露了点消息,摆摆手阻止了经学博士的发言,说:“此事无须再议,但也不算急迫,某给博士一月之时统筹报馆。”

他走回自己的位置坐了下来,看向医学博士:“博士,伤口肿疡发脓身体燥热不消,该如何处置?”

“热毒,以寒凉之物服之。冲洗,敷服皆可。”医学博士拱了拱手,相当自信的回答。

“十人伤,可医几人?”

“呃……夏日毒借阳势,只得五五之数,如是冬日则十之**。”

“博士可知道肿疡发脓的原由?”

“热毒攻伐所至,不可测防,惟小心伺服,以阴凉蔽之,以寒药避之。”

“军中广备金疮之药,可是有备无患?或是惟尽心意矣?”

医学博士张了张嘴又闭上,想了一下,叹了口气:“职下不敢谎瞒,惟尽心意矣。天数所定,人力难争。”

张军点了点头:“某欲在营中推行卫生之法,每日晌前溺后须澡手,每日睡前须洗脚,两三日须沐浴更衣,十数日换洗被衾。

诸般械使均须每日以药汤擦拭,腌臜污秽之物均须置于营外指定处覆盖不得随处抛洒。

每旬以石灰泼酒全营,覆盖茅坑厨肆,将诸般杂物填埋焚烧,去灰堆积成肥。不知可不可行?”

“郎君所说诸般,却是可使人舒畅。”经学博士点头拍马屁:“吾尚喜濯浴,温汤煮半个时辰,灰尘尽去,神轻气爽哉,只觉躯体亦轻盈。”

张军和医学博士都没搭理经学博士。

皱眉想了想,医学博士问:“府尊所言,言及卫生,敢问,可是府尊认为,诸般操作有利卫生?”

(十日一周,是因为大唐官员是十天休沐一次。)

(唐代洗澡沐浴意思不一样,洗是洗脚,澡是洗手,沐是洗头,浴是洗身。)

(卫生这个词,古来有之,来自庄子-庚桑楚中的老子《卫生之经》的故事。不是卫生经。)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