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大唐朝请郎 > 第395章 内侍大监

大唐朝请郎 第395章 内侍大监

作者:宁溪南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2-12-22 15:55:10 来源:笔趣阁

看了屋中的摆设,李锜心中虽然惊疑,但也松了口气,如果是害命,不至于搞的这么麻烦,那就是有所谋。他不怕这个。

他很快冷静了下来,一边观察着屋子里外,一边在心里快速翻篇,想找到点什么线索。

说实话,做为一个中老年宗室,他没什么仇家,但得罪过的人肯定不少,尤其是中下层官员。原来他一直是在京中厮混的。

宗室有家业,有俸金,但也就是那么回事儿。

大唐没有闲养着皇亲贵胄的规矩,那点俸禄业田在百姓眼里可能是富贵无边,但其实也就那样,在豪门大户来看甚至有些寒酸。

而且大唐阶级平等,皇室宗亲也不能给他带来高高在上的地位,反而经常会被训斥。

后来也是被告诫了几次,这才去了凤翔充了个户曹,好歹算是有份正经工作。也是躲避一些事情。

谁知道这一去,反到是给他打开了一道大门,他终于才发现在外面做官是有多么巨大的乐趣,金银财宝就像一群准备好了讨欢的舞娘,在那里予取予求。

他觉得自己三十多年简直是白活了,都不如一个七品小官……原来快乐就是这么的容易。

就这么快乐了好几年,他在长安和凤翔置办了大量的产业,也结交了大量的官员。

然后朱泚乱,李楚林杀张镒自立,张军突然雄起,这一系列的节奏看的李锜眼花缭乱目不应暇,然后凤翔就变天了。

随着张军官越做越大,凤翔的变化日新月异,各方面不断的开始调整变革,李锜开始有点慌,有了退意。

说干就干,他大把的花钱,终于把自己从凤翔调换到了宗正寺,不但跳出凤翔,而且一跃成为高级官员。

这段时间他以春调的借口留连长安,与吏户工几部官员往来频繁,结交宗正司农两寺,勾连御使台,如鱼在水,游刃有余,好不自在。

就等着调令回执了,到时候在宗正寺略作耽搁便出去外放个刺史。他的目光已经盯上了漕运。

谁知,吏部密人传讯,调令回执被张军给拒了。没有回执宗正寺即使他已经打通了关系也进不去。无法完成入职手续。

这让他有些羞恼,但是却没什么办法。他做了多年的节度参军,知道那些**有多无法无天,让他去找张军是万万不敢的。

于是只好在吏部继续做水磨功夫,这几日已经说动了吏部司郎中,帮他再走程序。

今日东市中有舞马演,他便请了吏部司左司郎中,宗正左丞,殿中右丞三人来看演出,找了台院一个侍御史相陪。

五个人中午相面,便在祟仁坊酒楼午饷,准备吃了饭喝了酒去看演出,结果半途子就出了事情,不由分说被套了脑袋带上马车。

舞马就是马跳舞,是从汉代开始的一种以马为主体的演出,到唐代鼎盛,成为一种流行性大型演出,上至皇帝,下到百官平民,都十分喜欢。

舞马的具体表演有很多种类,各有不同,是现代马术表演的起源。像什么盛装舞步,马戏,马术,都是唐代盛行的成熟娱乐项目。

包括驯养猛兽,滑稽小丑,都是汉唐时代玩剩下的。

发现这些‘贼人’好像并没有‘恶意’。

没对几个人造成伤害,更没有污辱行为,只是把几个人这么关在室内也没捆绑,好像在等什么,几个人都松了口气。

几个人因为要去东市看演出,所以都穿着常服。就是普通的那种白色圆领衫。这是长安街上最常见的装扮,无分贵贱。

普通人是想尽量让自己显得高级点,官员贵人就是图个随意轻松。

这个时候看的就是腰上。腰带,包包,香包这些……大唐的男人流行配香包,也就是香囊。

吏部左司郎中看了看在那琢磨事的李锜,正了正头上的幞头,便去开门。

门没锁,一拉就开了,守在门外的人扭头看过来:“莫要生事,好生待在室内。”

左司郎中拱了拱手,身体偏左,让腰间的包包露出来:“这位郎君,某乃吏部司左司郎中,未知有什么误会。”

左司郎中虽然只是个正五品上官员,但权力不小,掌文官阶品,朝集,禄赐,告身,假使,外放的话一个上州刺史只是起步。

守卫确实意外了一下,认真的看了郎中一眼,拱了拱手:“原来是吏部的郎中。”

“即是误会,可否一见尊上?”左司郎中心中一轻,果然如此,自己是跟着吃了瓜烙。

谁知那守卫笑了笑,摇了摇头:“并无误会,还请郎中稍安,等待片刻,我家郎君已在路上。”

“尊上不在府内么?未知尊上是哪一位贤相?”

敢这么光天化日在祟仁坊拿人,还能让徼巡武候避退的,官职小不了,司左郎中心里有计较。

“恕难奉告,还请郎中稍候便是,莫要为难某等。”

守卫语气很谦和,但态度很强硬,你就老老实实在屋里等着,别整事情。

“未知这是哪一坊?”宗正左丞凑过来问了一声。

宗正寺和殿中省的地位比较特殊,和普通官员打交道的时候不多,但地位相当高,轻易没有人想得罪他们。

“某乃宗正左丞。”

寺丞,就是宗正寺实际上的管理人员,负责具体工作的人,权力也是不小的。主要就是他们成天和皇亲国戚打交道,人脉相当厚重。

这么说吧,活着的宗室,每一个寺丞都认识,都打过交道,关系薄厚不说,能递上去话。

那守卫还是一副淡然的样子,看了左丞一眼:“见过左丞。本府在光化坊。”这没有什么不能说的,也用不着隐瞒什么。

屋子里的几个人都迅速在脑中回忆起来。兴化坊虽是下坊,但里面也是住着宰相亲王的,还有国公,有刑部兵部的重要官员。

几个人一边想着各种可能,一边都看向吏部左司郎中。他掌禄赐,对京中的官员府邸这一块要更熟悉一些。

官员的住宅有四种,一种是宿舍,一种是租房子,再就是自己掏腰包买办,还有就是御赐了,不管哪种都要在吏部做备案登记,以方便文书传递。

果然,左司郎中微一思考,面色就变了几变,眼神复杂起来。

看了看几位官员,目光在李锜脸上停留了一瞬,转身回了屋里,径直寻了个椅子坐了下来。

“郎中可是想通了?”左丞跟了过来,低声发问。

左司郎中表情复杂的看了左丞一眼,点了点头算是回复,但一句话也不想说。

他脑子里有点乱,他强迫自己冷静下来,慢慢梳理。一瞬间他就知道原由了。

主要是分析在整个事情中,自己占了多大的份量,拿了多少好处,以及相应的律法……根本就一点侥幸的心思都没有。

李锜这次算是贿官,前后可是没少花钱。别的事情左司郎中也不知道。

宗正左丞,殿中右丞和侍御使三人互相看了看,都是一脸不解,就去看李锜。李锜也是一脸茫然,根本没想明白。

这怎么了这是?

门一开,守卫走了进来:“诸位郎君,身上可负有刀具,还请拿出,以免误会。”

这会儿的人身上带把刀是社会性行为,基本上成年男子都有这种习惯,官员也一样。不包括佩剑。

佩剑在大唐不算攻击性武器,只是仪器,算是装饰物。

几个人各自从腰中,靴中抽出随身刀具,守卫过来收了去,施了一礼:“谢过诸位郎君成全,待稍后事毕,某亲手归还。”

其实到不是几个人愿意配合,只是若是不交,想来一定会遭搜身,那就是污辱了。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嘛。

只有吏部司左司郎中同志交的是最心甘情愿的,他现在一心只想求保自己平安,哪怕贬斥外放也行,所以不敢有所触怒。

要说吏部的郎中,平时收些奉敬,吃些宴请舞乐,这真的不算什么大事,常而有之。关键是要看这事儿涉及到什么人,涉及到哪个层次的问题。

事情啊,往往是谁干,谁心里就最清楚。

守卫出去,几个人的内心都有点复杂,也是隐隐的有所感觉。但没用他们细想,就听外面有了响动。

“郎君。”

“嗯,见过王大监。”

“见过王大监。”

人随声至,门一开,张军和内侍王大监并肩走了进来,几个近卫和内官跟在后面。

李锜面色大变,眼珠子都要弩出来了。他怎么也没想到会在长安见到张军,还是以这种形式相见,瞬间额上就见了汗迹。

“职下参军锜,见过牧守。锜见过大监。”

左司郎中挤出笑脸:“吏部司左司郎中浧,见过太保,见过大监。”

其他三位赶紧跟着见礼问候,都有点不明所以,那侍御使到是认得张军,眼中有羡色闪过。

张军点了点头表示应复,看了看李锜:“李户曹,与凤翔参军事数年,可是有话想对某言?或者走一趟内省?”

宗室犯律,要么由宗正寺和大理寺合审,要么就是进内侍省审办。内侍省,整个大唐除了皇帝陛下以外,都要闻之色变的地方。

王大监神情没有一点变化,就那么站在张军身侧平静的看着李锜。

他的目光很平和,没有一点压迫,但是李锜头上的汗珠子就开始大颗大颗的往下掉落。

别说李锜,吏部司左司郎中也差不多,王大监根本就没看他,他自己站在一边就开始浪奔浪流了,脸色发青。

宗正左丞和那侍御使也好不到哪里去,只有殿中右丞没什么太大反应。

他是内官,就算犯点小错误也是内部问题。

而且他和李锜没什么深交,对李锜的事情也不了解,也就是李锜搭上来请吃请喝,大不了也就是训斥。

李锜其实到不至于这么不堪,只不过内侍省出面,就说明了一个问题,这事儿皇帝知道了,还插手了。这才是让他怕的地方。

而事实上,这事儿李适还真不知道,是张军提了一嘴,霍仙鸣把老王支过来的。老王本身来说,无所谓,还能混个功劳。

就这么安静了一会儿,老王笑起来:“李宗室,即然决定了,那就随某走吧。”

“不。”李锜一下子惊醒了过来,径直就往张军面前一跪:“牧守救我,锜感激不尽。”

张军负着手踱了几步,看了看李锜。

“短短数年,你在凤翔添宅置地,在长安置业多处,以你俸钱役杂四万四千钱,俸料七十五石,职田三百五十亩,可够?

你勾连诸部官员,流连于赌坊妓馆酒楼,糜耗又由何处度支?此番你贿官罔上,勾兑吏部宗正,一应花销又从哪里度支?”

大唐的工资确实不低,大概换算一下,正七品官员一年下来的收入,差不多十几万钱,差不多有现代的五十万左右。

但这个收入,完全无法支撑起李锜的消费,甚至张军的工资都撑不起来。张军的年工资差不多在四百一十余万钱。

也就是四千一百缗。实际收入要比这个数字高,差不多还能翻一番,大约一年一万缗。

一个一年总收入不到两百缗的七品官,花销超过了一年一万缗的一品大员,这是什么概念?

皇帝都不敢这么花。

“可是愿招?”

“……愿招……某只求牧守宽宏,某,愿献奉。”

“你等呢?”张军扭头看了看几位郎中寺丞。

说起来这几位也是倒霉,如果今天不是凑巧和李锜混在一起,张军还真没有那个心思去找他们的错。

在王大监平淡的目光下,没有人有什么抵抗的决心,纷纷愿招。

那就简单了,取了纸笔过来,让他们自己去写就行了,张军把王大监请到隔壁屋小坐,喝茶。

“今日之事,到是感激大监相助。”

“小事,惩治贪鄙也是某份内之责。太保打算如何惩处?”

“某也犯难,李锜乃宗室,说不得要交与陛下惩治,只是某心中或有不甘。”

“那便交给某处置吧,太保无须操心便是。只是如此一来,此人在京中产业,说不得要置换一番。”

“无妨,但凭大监方便。”

两个人随意的聊了几句,就把李锜的事情定了下来:交给王大监处置,李锜在京中的产业不能都交给张军,需要折算一部分。

张军无所谓,凤翔现在不缺钱,府内的亏空能补多少补多少就是了,他只要李锜消失。

这哥们原历史把漕运折腾的乌烟瘴气然后造了反。留不得。

至于另外几个恰逢其会的倒霉蛋儿,张军没想一口咬死,最多也就是罚俸吧,让老王拿去卖个人情。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