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大唐朝请郎 > 第374章 识破计谋

大唐朝请郎 第374章 识破计谋

作者:宁溪南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2-12-22 15:55:10 来源:笔趣阁

“此役不在会州,”王如意还是给部落首领们解释了一下:“乃是规拢灵武诸羁糜州设,稳固边城与渡口,不会南进了。”

“那此役意义何在?”

“何在?复鸣沙诸州,拿了大尚结赞那囊与大论悉颊藏,毙蕃兵数千,俘万余之众……你等言意义何在?”

“呃……职下只是觉得,何不趁胜追击,兴师动众,却只下了皋兰鸣沙。”

“这便是意义。”王如意指了指帐东:“行军诸事,听令便是。军人,在于令行禁止,军旅,在于上令通达。

本司令并未招集你等议事,你等匆匆入帐问询,可是欲逼迫?或是欲探听?莫不如,某便将大军交与你等,直趋逻娑?”

呃……诸部落首领相互看了看,野力州首领施礼致歉:“某等并无此意,司令息怒。某等,只是见战事颇为顺利,只求尽功尔。”

“听令行事,便是尽功。”王如意淡淡了回了一句:“凤翔新军不比以往,军令如山并非笑谈,此次初犯,便原谅了你等,去吧。”

部落军将的任务是警戒,侦察,巡视,防守,保证凤翔部队埋置地雷的施工还有安全。

必竟这玩艺儿还是需要一定的技巧的,不是谁挖个坑就能行。而且也不可能让凤翔军以外的人接触到这些东西。

接触,就失去了神秘感,失去了神秘感,也就失去了大半的镇慑力。

即使羁糜州部落现在加入了凤翔军,也只会充做常规部队,慢慢的分化引导。凤翔还是需要保持一定数量的常规部队的。

这些部落兵最擅长的就是打顺风仗,耀武扬威,到也勇武,只是一旦战势不利,便顷刻间化为一盘散沙,只顾惜自己的小命了。

这就是部族部落带来的弊端,抱成一个一个的小团,一切以小团体的利益至上。

后来的蒙古那么牛逼,结果却是存续了不到百年便土崩瓦解,不过就是小团体太多了,产生了严重的内耗。

宋和明也是小团体覆国。如果民国不是国家散落成了一堆势力,也不会导致积弱百年。

现在也是有小团体的,把大好的经济搅的一团糟糕,就如柳八爷党和江南党。

当初太宗李世民的民族政策,就是在国家之内树起了无数的小团体,这也是大唐中后期一片糜乱的根本原因。安史只是一个爆点。

“司令,我等万余众于此耽搁,徒耗粮草,莫不如,使我等去河西一行?”

王如意看了野边达干一眼,原来这才是他们这些人的目的,想借着自己大捷的威势去河西抢掠。到是打的好主意。

笑了笑,王如意看了看一众首领的面容:“诸首领目的何在?拿下德论喀且波起复陇右陇西诸州?或是打算一战克复凉州冲?”

从这里过了黄河就是凉州界地,是吐蕃的大冲。也就是上节度使,也叫小东岱。统军为皇族大论。

德论喀且波是吐蕃东道都元帅,简称德论,统辖西海,陇右,陇西诸地军政。

德论下辖九个通颊及吐谷浑六个东岱,防区除河陇地区外,还兼辖黎域等地。德论由吐蕃王朝九大尚论中的悉编掣逋充任。

要真能大破陇西陇右,把悉编掣逋给拿了,这个功劳可就大了,直接封王是妥妥的,就算是拿下凉州冲,那入朝拜个小相公也不在话下。

不过,这可不是这些羁糜首领敢想的事情,他们趁其不备过去打打秋风,抢完就跑还是比较擅长的,去破凉州……呵呵。

几位首领面面相觑,都有些不自然,被王如意挤兑的有些不自然,烧脸哪。

“诸位首领以为如何?凉州此去四百五十里,却也不远,数日可返,某便在此静候消息,为你等请功。”

“司令说笑了,我等虽有心意,奈何力有不逮。”

“某说笑?”王如意扫了几个人一眼,摇了摇头:“诸首领还是不太知晓此时身份,即入凤翔军一日,便须遵从凤翔军纪,你等却是一再逾越。”

“某等并无逾越之心,只是建功心切。”

“可是感觉,某不敢责罚么?”王如意笑呵呵的盯着诸首领问了一句,眼中冷意频闪。

“不敢,某等冲动,某等告退。”

“即是如此急迫建功,不如,某便与你等一个机会,待此处事毕,大军回转,须疏通萧关故道,不如便由你等做为主力,如何?”

也不等诸首领说话,王如意又说:“那就这么定了吧,某当亲自向郎君为你等请功。”

“司令,”

“退下吧。”

一众首领脸上都相当难看,互相看了看,退出大帐,回去找地方商量去了。

王如意给牙兵使了个眼色,牙兵点头表示,懂。自去安排人盯着,小心防范。

他们到是不敢搞出劫营,或者杀了王如意什么的这种事,但也要防备他们做些小动作。

……

鸣沙城内。

北大营。吐蕃的大营相比唐军属实有点寒酸,哪怕在冬天,也不过就是帐蓬,军官尚有炭火,下面的士兵只能自己想办法。

尚结赞和悉颊藏虽然被俘,但在营中一样是高高在上,住在最中心的金顶大帐里面。

高大的帐蓬里面被分隔成了数间,里面有火炕和炭炉,有浴室和卫生间,铺着厚木地板和厚重的羊毛地毯。

“大相,营中诸库械使,武器均在,并未抄收。”论悉颊藏低声向尚结赞汇报。

军营中并没有唐军,全部是吐蕃军将,唐军只在营外看守,甚至吐蕃军将在营内干什么都没人管,随意走动操练。

营内的仓帐,也就是放粮食物料和武器的帐蓬也没有被抄收,就好像被遗忘了。

只是战马被赶走了,其余什么都没碰。

甚至吐番军将拿着武器在操场上训练,唐军还在营外观看喝采……这特么的,就透着一股子古怪。

“你欲何为?”结赞那囊皱了皱眉头,看向论悉颊藏。

“大相,营中儿郎尚有万五之数,兵器铠甲俱全,莫不如……某率军夺了城池,然后破城南去,如何?”

继续守在这鸣沙他是不敢了,这种攻城的手段太过迷幻凶残,纵使他想了这么多天也是无解……

除非把整个城加个顶罩起来,那根本不现实,也做不到。

他仔细问询过伤兵,所以对这种攻击的认知更加清晰。头盔都洞穿了,铠甲在它面前那就是一张纸而已。

何况吐蕃的铠甲本就不如大唐的坚固。所以虽然吐蕃的主力部队也是全军着甲,但在唐军面前依然心虚,

只能做为第二梯队欺负欺负回纥和身毒,以及其他小国。

大唐这边他们就是一种牛皮糖战术,有机会就上,输了就退,好歹也刮点油水,反正粘在身上甩也甩不脱。

他们自己也深知,自己的国土给大唐人家都不想要,但是大唐的土地哪怕是荒凉的西域,对他们来说都是上好的地方。

所以这也就成了倚仗。

所以能前脚占了大唐的土地,后脚就上表称臣,前面占了便宜,反身就要会盟……把无耻和厚脸皮发挥到了极致。

其实也是由浅到深一点一点不断试探出来的,必竟大唐内部乱成了麻团。

而且他想破城逃跑也并不完全是因为害怕。他知道大唐不可能杀自己和结赞那囊。他是想回去想对策,加固城防。

这东西太可怕了,隔着数里就可以屠城,会州怎么挡?兰州怎么挡?每每想到这里他都是一身冷汗,时常从梦中惊醒。

下部战区到卫茹四千里,向来被他们视为唐军永远不可逾越的屏障,但是现在……

他不敢想啊,现在他就想马上回去,回去见赞普。

然而,悉颊藏忽然发现,一向果断,高高在上的大尚,今天有点不对劲儿。他在犹豫。

“大相?”

结赞那囊看了悉颊藏一眼,眉头深锁:“唐军不收营仓,任由军将施展,大论以为是彼等忘记了吗?”

悉颊藏一愣。眨巴眨巴眼睛。这事儿……能忘?

“唐军骄狂,是以不以为意?”

尚结赞缓缓摇了摇头:“某却是以为,唐军故意为之,若某等呼啸,必遭屠营,便是赞普加问也自有应答。”

“大相是说,那唐将多日来避而不见,又不收营仓,对吾等操练视而不见,只是想……”论悉颊藏头上瞬间就见了汗。

尚结赞缓缓的点了点头:“怕不正是如此,那物,那物是,谁人能敌?诸军将聚集营内,怕是只需片刻。”

两个人被押到军营的途中,都亲眼见到了被击杀弹覆盖的军将的惨状,此时不由的想了起来,背脊发凉。

“唐军有此利器……我吐蕃如何相抗?”

大帐内安静了许久,尚结赞说:“现在想来,只怕此物,尚有不足,或者受何种条件所限,并不能时时应用之。”

论悉颊藏点了点头。他是真同意这种说法的,或者是他的内心让他承认这种说法,要不然怎么解释?

吐蕃这些年占了陇右河西,占了西越,占了西域,大唐也是无可奈何,若是此物不受限制,怎么可能到现在才拿出来?

“此等利器,只怕是有违天和,必受所限。”

“那我等?”

“便静待发展吧,免不了长安一行,待见了大唐国君某自有办法。”

尚结赞对自己的计谋和口才还是相当有信心的,自信见了李适必可转变处境。

二人不知,营外的守军也是议论他们。

“校尉,这个结赞那囊,还有悉颊藏,真的是吐蕃的宰相和大将军哪?这胆子也不大嘛。”

“怎的?你等还敢瞧不起吐蕃大相?”

“嘿嘿,确实有些。刀也未夺,弓也未收,还允他等日日操练,却老老实实的,连夺营也不敢,怕是胆子也太小了些。”

“怕是看破了司令的机关,不肯牺牲。”

“到是白白的一番好等。唉。”

这事儿确实是王如意有意为之,就是想让他们反抗,夺营,到不是想杀了这些吐蕃军将,只是想趁乱杀了尚结赞和悉颊藏两人。

他们都知道,把这两个人弄回去了就不能杀了,只能好吃好喝供应着养起来,以后说不定就有机会让他们返回逻娑去。

所以王如意和武怀表一商量,不如就制造个机会弄死他俩得了。这事儿没敢和惠静寿说。

也是有枣没枣打一杆子的事儿,谁知道就被尚结赞看破了。

尚结赞到是想不到布这么个局就是为了杀他们两个,就以为是唐军是想制造机会屠营,自然不敢尝试。

吐蕃虽然号称容军数十万,事实上主力部队哪有那么多,也就是十茹之地可以征兵,还要有一部分用来守卫中内和各大茹。

就是相当于禁军的意思,其他部落民族他们不能用,也不敢用。

等王如意带着部队布完了雷区回来,鸣沙城里还是安安静静的一切正常,尚结赞和论悉颊藏甚至连见他都不张罗了。

王如意和武怀表都有点失望,但也没有办法,只好把这边的事情和甯景璿李栾二人安排了一下,宣布大军回返。

这一趟回去要打仗,要押运一些物资,还要押送近两万俘虏,事情也是挺多的,走不快,估计需要至少大半个月。

再磨蹭,等他们回去怕不是那边往南诏都起程了。所以两个人商量了一下就决定回程。

给宁州的高固和泾州的杨怀宾各去了一封密信,大军便随即开拔。

诸羁糜州部落兵仍然同行,负责沿途看押俘虏。张军准备带他们去剑西。但这会儿不能说。

明显比来时壮大了数倍的大军浩浩荡荡南下,进入萧关故道。

只是来时一个心情,回时又是另外一个心情。

凤翔城这段时间也是一派繁忙,大量的物资不断的从各地运了过来,归入城外各大仓库。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