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大唐朝请郎 > 第366章 人老成精

大唐朝请郎 第366章 人老成精

作者:宁溪南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2-12-22 15:55:10 来源:笔趣阁

对于小丫头被册爵位,两个老头子一点都没感觉到意外,和大娘子答礼后,两个人自去解绶囊找礼物。

张军也不阻止,在一边笑呵呵的看他们能送出来什么。这种送给孩子的礼物不能拒绝。

古人在这方面是很有讲究的,像这种赐与性质的礼物,可以看做是一次承诺,一份香火情,说不好以后在关键时刻就会有点什么作用。

孔巢父送的是一块玉佩。

颜老头就不一般了,直接把紫金鱼袋摘下来取出半片鱼符,把袋子给了小清禅:“便配你这袍子,到是般配。”

小清禅大眼睛一亮,看了眼耶耶,见张军笑着没吱声,笑嘻嘻的拜谢接了过来,低着头就往身上挂。

到是好看,只是显大了些。

紫金鱼袋虽然有着种种的佩戴制度,是身份的像征,但大唐实际上却并不禁止相借和赠送,只不过有些场合你得注意一下。

小姑娘其实还不一定明白这是什么意思,只是见和耶耶的一模一样就心生欢喜。

鱼符就是合同的起源,因为正中间刻着个同字,一半由官员拿着,一半在宫中,两半一合,同字合上了就是真的。

所以叫合同。代表权力,身份,后来延伸到了契约。

这个袋子并不稀罕,只是这种紫金袋要三品以上官员才能带而已,是身份的象征。

老头送这个张军一点也不意外,老小孩嘛,有一定的胡闹成份在里面,就算他把随身佩剑给了小清禅张军觉得都属于正常。

小姑娘自己也是有鱼袋和佩剑的,好歹也是四品郡君嘛,只不过是绯袋,红色的。

把紫金鱼袋挂好,摘下自己的红袋子来,把自己那半片鱼符拿出来塞到紫袋子里面,小丫头那叫一个美呀。

寒喧了一会儿,大娘子尽了礼数,带着美滋滋的小娘子回了后面,张军和两个老头重新落座换上新茶和糕点。

“小郎君,某有意迁来凤翔,”颜老头终于说出了来意,他要搬来凤翔居住:“某已老朽,耳聩眼盲,不更朝事,不如便来童学略尽微薄。”

“某亦有此意,”孔巢父拱了拱手:“某去寻戴郡王便是问寻此事,但彼书院所学某大多未闻,便与鲁公来寻节镇。”

军官学校里教授的东西确实不是他们能做的,需要学习理解能力强一些的年轻人,还要熟知军伍操练。

但凤翔这边的童学和书院就没有这么强的专业性,以识字读经习术为主,这是老戴讲给他们的,让他们来找张军商量。

话说老戴也不敢让这两位留在盩厔,万一有点意外他担待不起。

两个老头,一个是活明白了,年纪也确实大了,又经历了生死,另外一个本来就是个自由性子,以前辞官归隐的事儿都干了。

所以想来凤翔教授也不是什么令人惊讶的事儿,估计皇帝都不会反对,反而会因为两个人就把自己安置好了松口气。

特别是鲁公,八十了呀,你说李适怎么安排他?拜相么?关键是皇帝还不能主动说你回家养老吧。提都不能提。

当年贺知章,就是说李白是谪仙那个,不知绿叶谁裁出,乡音无改鬓毛衰那位,八十五岁乞骸骨,也就是申请退休。

当时皇帝亲自做诗,太子亲自扶马,满朝文武欢送,你以为就真的就是因为他工作做的好?

是,浙江第一位状元,但你要说他文成武就还真就没有。

他做了四十年中官,几乎就没离开过中央,最后也不过就是集贤院学士,秘书监监正。也就是国家图书馆馆长。

年纪太大了,你敢说当时不是从皇帝到大臣都天天祈祷他赶紧回家?当时皇帝才六十,估计看着他颤颤微微的上朝都得把心提到嗓子眼。

说句不好听的,活着是祥瑞,要是死在朝上呢?

现在老颜也就是这么个情况。活祥瑞,但让皇帝头疼。

而且老颜还不是老贺能比的,老贺无爵无功,图书馆那边年纪大点也能对付,但老颜不一样。

老颜可是有战功的,干过安禄山,掌过吏部刑部,太子太师,当朝郡公,这是妥妥的得拜相的人,你说李适,怎么办?拜是不拜?

所以说,当初卢杞坑老颜,让他上门去骂李希烈……你说这事儿李适,是啥想法?为什么就同意了?

所以这事情啊,就不能深琢磨,真的,越琢磨越冷。

人老成精,老颜估计这些事情都心里明镜着呢,这不就找地方把自己给安排了嘛,这么一搞,君臣皆大欢喜,他也落个清闲。

估计孔巢父大概也就是这么个心路历程,他的经历和老颜也差不多,让他去劝这个说那个,没完没了的把他往贼窝里送。

这世界上谁傻?但凡脑子反应慢点,能出将入相?老孔虽然没有封王拜相,但是他是给事中,还干了两任,正经是不少年。

前面说过,给事中这个活吧,干一辈子就得罪俩人,一个皇帝,一个首宰。

翻翻历史,看看史书上有名有姓的大人物里,有几个是干过给事中这个职务的,就全明白了。基本上都没什么太好的结果。

原历史上孔巢父宣慰河中,被李怀光砍了,继任给事中是袁高。你们谁听说过?

张军连想都没想,直接击掌大笑:“好,那便有劳鲁公与大夫。

那便由鲁公充书院祭酒,以大夫为丞,兼统本府经学,四门,律书算术诸科博士,综合各科,设督教监,以分学各科设有司。”

这事儿张军是一早就有腹案的,一直在琢磨通府教育方面怎么建设管理,现在现成的两个负责人自己送上门了,当然不会客气。

不管是从身份,影响力,学术地位各个方面,这两位都完爆府内诸科博士,保证一个一个乖乖的,还与有荣焉。

大唐的教育事业比较发达,不只是建立了历史上第一家书院这么简单,而是有了一个从上到下的全面的教育体系。

经学算学,法律,医学,天文地理,兽医,玄学,印刷学,而且还有小学。就叫小学,负责全国的童生开蒙,主管单位是国家图书馆。

虽然分为贵族学校,官员子弟学校,平民学校,但不得不说,这是一个巨大的飞跃性的进步。

颜真卿琢磨了一下,点头应了下来。孔巢父肯定也没有意见。

于是这事儿就这么定下来了,一套人马两块牌子,颜真卿担任凤翔府大学的校长,兼教育局局长,孔巢父为副。

张军唤人去请刘承旨过府,与颜孔两老相见。具体的工作上的事情还得他们三个人协调。

而且还不止办学方面,政府这边任何事情都可以随时向两老请教,这是现成的顾问,而张军的投入不过就是两套院子。

连工资都还是由司农寺太仓署发放的。当然了,府仓这边也不可能真一毛不拔,这是两码事。

刘承旨听传令的近卫一说,衣服都没换骑上马就跑过来了,和张军一样激动不已,一进门就以师礼拜见,高呼鲁师,孔师。

张军瞬间起了一身鸡皮,感觉刘承旨这一下贼特么中二,好尴尬。但这时代就是这么个风俗,而且还真是情真意切的。

颜真卿就端坐着受了礼,孔巢父也没避让,不过是站了起来。这是自承不如颜老,礼让半身的意思。

就是不敢和颜老头平起平坐。

刘承旨认认真真的行了礼,四个人重新落座。张军就有点感慨,这个时代真是太不容易了。

但凡腰有点毛病的估计就真的只能找个深山无人问的地方隐居了,就这一天到晚的拜见相见请见没一杆子好腰是真不行。

关于教育这方面,张军原来就有和刘承旨沟通过几次,说过一些想法,但因为一切初立,并没有太深入。

事情总得先急后缓,一样一样的做。

今天这不,解决教育模式和管理机制的时机就到了。

张军给三个人详细的说了一下思路,蒙学,小学,童学为基础教育,加入地方官员考核范围,教育下乡,也就是进入村镇。

童学以上设分科学院,在分科学院之外,开设司业学院,也就是职校。

督教监下设蒙学,小学,童学,学院,司业,综合,度支,后勤,督察共九司,对通府境域内的教育建设,投入,教学进行管理指导。

大唐的学校分公立和私立,这一点张军并不打算改变什么,反而会大力支持。

只不过张军以有教无类之名,强制性的把蒙学小学和童学定义为广普学校,也就是不分良贱户口性别,只看年纪。

其实大唐的风气本就开放,男尊女卑的观念并不强,那是宋代以后的事儿,大唐接受教育的女性相当常见,张军只不过是把它定式化了。

就叫,凤翔府强制性九年制基础教育案。不管什么户藉男女,以五岁入学,到十四岁童学结业,强制入学。

强调不分贵贱,都必需入学接受教育,蒙小不分男女,童学始分男校女校。

童学结业,以后的事情就不属于强制范畴了,自由选择,不读书了也可以,继续读书也行,各科学院自由报名。

强制基础教育阶段全免费,由府衙承担,后面虽然不免,但会按成绩酌发奖学金。

通俗来说,就是孩子由府衙出钱读里、乡、县学,县学结业,是不是上州学由孩子家里自己决定,要负责学费,但有奖学金。

理论上,上了州学,就有参加科举的资格了,或者申请进入太学或者国子监读研。

但实际上,不论是科考还是进入太学和国子监,都是有门槛的,国子监是贵族学校,太学是高级官员子弟学校。

而科考需要一定级别的官员举荐,这是前提。

上学在这个时代,本身就是一件很昂贵的事情,所以才做不到全民性推广。

李唐开创性的教育制度事实上已经相当伟大了,至少做的比宋明要好。

而且古代就没有‘穷书生’,是‘穷’书生。概念和今天就完全不一样,不是一回事儿。真正的穷人家出不了书生。

这是认知上的错误,主要就在于很多概念上的混淆……源于从上到下对历史的太过轻视。

……

张军又把军府管理的军校序列添了两所学校。物化学院:物理化学初级学院。和炮兵学院。

“切记,不能读死书,还应该想办法增加学子之见闻,打开眼界,引导思维。同时要进行操练,提升体质。”

其他方面并不需要强调太多,君子六艺这事儿在唐代还很普及,习文练武操琴射箭这些都是主修学科,是必须要学的。

晚上,宴请之后,张军和刘承旨把两个老头送到招待所安排好,让他们休息,两个人这才能够沟通一下说几句话。

“有颜孔二老坐镇,吏户诸事你也可以轻松些,不妨用些精力把乡里之事落实清楚。”

两个人负手并肩从别院出来,一路溜达着往招待所外面走,边走边聊。

张军要求刘承旨厘清凤翔府全境的乡里机构,建立全面的考核机制,真正的把政策延伸到基层去。

唐代的行政管理,第一次提出了村这个概念,以村为最基本的行政建制。

村相当于城里的街,村之上是里,和城市里的坊同级同管,而乡这个单位被极度弱化。

镇这个概念在这会儿很大,比州大,所以节度使又叫节镇,镇守一方的意思。就好比这会儿营比团大,团比旅大。

但事实上,里和坊的管理自由度都相当高,也就是权限过于宽大,给的自由过了火,往往很多东西不能上传下达,形成了实际上的悬空管理。

就像长安一百一十坊,八十多平方公里,只有两县,每县员八十,吏五十六。这是首都县,下面很多下县连官带吏都不到二十人。

这种情况,自然而然的,里坊之间就变成了半自治状态,或者说基本自治。里长坊正那不是一般的牛逼,真的是为所欲为。

坊在城内,还要好一些,里在乡野,那真的是不可描叙。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