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假太子逆袭南明 > 第二百七十三章 真正目标龙安府

假太子逆袭南明 第二百七十三章 真正目标龙安府

作者:远方之心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2-12-22 07:00:23 来源:笔趣阁

索尼沉吟许久,终于抬起头来,对豪格沉声言道:“肃亲王,在下以为,在敌人已然联手,且在入川要地已有防备的情况下,我军需得另辟蹊径,另择他路,再往攻西川,方是可行之策。”

“哦?你且详细说来。”

索尼快步来到墙上地图处,伸出手指,指着龙安府地界,低声道:“肃亲王你看,据细作来报,现在那张献忠将主力兵马15万,尽皆放于保宁府,那入援的太子兵马,亦是驻扎在保宁府一带,可谓重兵云集,一时难克。但这更西边的龙安府,他们为了防止我军渗透,却只派了两万兵马驻扎关隘,这便是我军可以主攻的薄弱之处。”

“这龙安府,虽然路途偏远,地势难行,我军从汉中出发往攻的话,还不得不绕行到甘肃一带。但是奴才以为,这看似缺点之处,其实反而皆是可让敌人麻痹的优点。我军若是出其不意往攻此处,则必可打敌军一个措手不及,从而一举拿下龙安府,再乘胜往攻西川内部,直逼张献忠所在的成都城。”

说到这里,索尼长吁一声,复道:“如果此计得行,那敌军保宁府一线的重兵防卫,皆是形同虚设,根本就没有任何实际效果。而我军若突入西川内部,就算不打重点驻守的成都,反而从后面去包抄敌军驻守的保守府的话,那么,在我前后猛烈夹击之下,必可将此处顺利拿下。”

说到这里,索尼脸上开始洋溢喜色:“所以,如果我军用此番计策,必可搅得西川大乱,让敌军万难应对。而且只要把保宁府的重兵消灭掉后,那无论是入攻张献忠的大西国都城成都,还是径直东去,直取那东川的假太子,都可从容应对,乃是万全而稳妥之策也。”

索尼的话语,说得肃亲王豪格频频点头。

“索尼你之计策,攻其不备,出其不意,确是十分有理。”豪格的脸上,泛起舒心的笑容:“既如此,那本王就作个疑兵之计,将十万大军,兵分两半,其中一半,留在保宁府外,与你来统领,与敌军正面对峙。另外,再从汉中征发大批青壮,让他们假扮我军士卒,也留在保宁府对面,让张献忠与假太子等人,皆以为我军之主力兵马,还在正面准备进攻。而本王则亲统五万精锐,偃旗息鼓,悄悄潜行,从甘肃一带绕行到龙安府,出其不意地对其发动猛烈进攻,必可将龙安府一举拿下。”

索尼拱手打扦:“主子高明,奴才谨遵谕令。”

二人商议既定,立即开始紧急行事。

这几天内,索尼从汉中征发了足足七八万的青壮,一齐假扮成汉军旗兵马,与另外的五万兵马,一道来到保宁府外列阵,摆出一副即将大举进攻保宁府的嚣张态势。

而这十万清军兵马之中,最为精锐的五万兵卒,则由肃亲王豪格亲自统领,一路悄悄向西潜行而去,意图从青川所入关,一举拿下龙安府。

应该说,清军这番行动,确是大大出乎了张献忠及其部众的预料。

他们原本以为,保宁府与汉中相接,敌军又重兵屯驻在自己对面,那毫无疑问清虏会全力进攻保宁府,此为必然之事。

结果却没想到,清虏却是狡滑在保卫府正面设了疑兵,其一半精锐主力反而绕行甘肃南部,潜去攻打更西边的龙安府。

于是龙安府青川所的巡逻哨骑,忽地看到远处地界上,象变魔术一般,忽地涌出近乎无有穷尽的敌军兵马,他们几乎惊掉了下巴。

这数名哨骑,以最快的速度逃回青川所,向当地主帅禀报了敌军大举来犯的可怕消息。

当地的主帅听闻,亦是心下大骇。

他不敢稍停,立即以最快的速度,派出手下去向龙安所的主将艾能奇禀报。

艾能奇收到消息,亦是十分吃惊。

他万万没想到,本以为自己会在这场西川保卫战中,扮演一个无关紧要的配角,却没想到,最终自己驻过的龙安所,反而是敌军重点进攻的要地,这般惊天转变,令艾能奇一时都反应不过来。

他毫不犹豫,立即派出使者,向成都紧急求援。

随后,他亲统一万兵马,紧急入援龙安府的门户青川所。

晚了。

这仅有三千余人的青川所,在那些哨骑飞驰前来禀报消息之后,便迅速地被远道而来的豪格部兵马,给团团围住。

清军才刚抵达,却是丝毫不顾远来疲惫,立即发起了进攻。

一时间,箭若飞蝗,杀声震天,城头的守军在毫无防备的状态下,被瞬间杀掉了数百人,密集的箭矢让城头的守军几乎不敢抬头。

接着,豪格的手下炮手,开始推着红夷大炮,准备强行轰开青川所的城门。

这种红夷大炮,其原型是欧洲在16世纪晚期发明的长身管、纺锤形结构的火炮,在明代后期传入中国,并很快被仿制。

这些被明军所模仿设计的火炮,都被统称为称红夷大炮,也称红衣大炮。

红夷大炮在设计上,与当时明朝本土拥有的火炮相比,有很多独特的优点。

它炮管长,管壁厚,口径大,整体形状从炮口到炮尾逐渐加粗,符合火药燃烧时膛压由高到低的原理。在炮身的重心处两侧有圆柱型的炮耳,火炮以此为轴可以调节射角,配合火药用量改变射程;设有准星和照门,依照抛物线来计算弹道,精度很高。多数的红夷大炮长在3米左右,口径110-130毫米,重量在1吨以上。

这种明朝仿制并改进而成的铜铁复合红夷大炮,在葡萄牙裔东亚历史学家托尼奥·安德拉德所写的《火药时代》中,被他夸赞为“十七世纪全世界最好的火炮之一”。

可惜的是,这些明军铸造的火炮,随着不断地战败,渐渐都落入了清军之手。而清军后来,更是在沈阳城外,以明朝掳来的工匠为基本成员,设立了火炮铸造所,为征战四方的清军配备使用。

这种红夷大炮,可以打发数十斤重的炮弹,威力十分强大,现在用来轰开青川所的城门,倒甚是合适。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