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假太子逆袭南明 > 第二百六十一章 亲自指导

假太子逆袭南明 第二百六十一章 亲自指导

作者:远方之心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2-12-22 07:00:23 来源:笔趣阁

进入城来,王明看到,铁桃堡内,有四条阔达10米宽的十字交叉状的中央主干道,全部用宽阔的青石板铺就,把整个城堡规划为东北,西北,西南,东南四个大区。

王明看到,东北区作为军队驻屯地,已环修了一圈内墙,将其与其他三个区隔开,只有两处路径通往外面的大道,这样的做法,可以以确保军事机密不会轻易泄漏。

其中,军营,马厩,校场,武库,粮仓之类建筑,均已修好,大队的驻守军兵正在校场中喊着口号进行训练,而在靠近军队建筑的一侧的空余地方,则修建了沿着一条小街分列的各类官署。

王明站在十字街道的中央,又大略地看了了其他的三大区的情况。

西北区,按王明当日计划,打算将它建成火炮厂、火铳厂、弹药厂、维修厂等与王明军最为密切相关的军工产业的地方。现在厂房均在修建中,已然快接近完工状态。

西南区,这块被王明设定锻冶基地的地方,将来要用于打制各种盔甲、刀剑、盾牌、以及各种生活器具等物品。

此时,这块生活器具锻冶基地,也与西北区一样,在没有合格的钢铁供应的情况下,除了正在兴建的厂房外,也都是空荡荡的一片。

王明注意到在西南区与东南区靠近主街的地方,还修建了大批的普通民居,还有学堂、澡堂、水井、以及公共厕所之类的日常建筑。

最终,王明的目光,集中在东南区。

他看到,东南区内,修建了大量的巨大仓库,应该是用来贮装矿石,以及将来要炼出的生铁、熟铁、钢材、以及作为燃料的煤炭所用。其中,贮存铁矿石的两个巨大的仓库,已装得满满当当。

王明又注意到,那军械司副司长刘孔昭、以及作头匠师戴升与许旆,正带着十几名工匠,热烈地讨论高炉设立的要点。

王明不动声色,耐心地听他们讨论。

渐渐地,他却皱起了眉头。

这个明末时代,工匠中能达到的最先进技术,也不过就如《天工开物》所讲的那些炼铁手段了。

而且,由于明朝各地钢铁生产,基本是处于一个封闭与孤立的状态,先进技术交流不充分,工匠所能采用的方法,许多甚至还没有达到《天工开物》里面的标准。

现在这些工匠们所讨论的建造方案,却让王明心下,颇不满意。

王明快步走过去,刘孔昭等人,这才发现竟是太子王明到来,人人一脸慌乱,便要急急下拜。

王明扶住他们,然后微笑着对众人说道:“颜作头,这个高炉的设计,就让孤与你们一起完成吧。”

戴升许旆等人面面相觑,没听错吧,这位太子,竟还懂得炼铁?

不过看上去,王明的神情,并不象是开玩笑的样子,各人一同拱手言道:“既然大人亲来主管炼铁事项,我等悉听安排便是。”

王明点了点头,开始仔细考虑如何用新式方法,来进行钢铁工业的规模化生产。

王明前世了解过钢铁工业,故当然知道现代高炉是怎么样子以及如何运作,只不过王明并不认为自已能在短时间内把现代技术完全照搬过来。

毕业,明末是个科技相当落后的年代,还是结合当代的实际工业水平,一步一步加以改进来做,才是更现实的方法。

王明决定,在建高炉前,首先建起了一座炭窑。

王明这样做,是为了保证试验炼铁的效果,因为木炭的纯净度比煤与焦炭都要高得多,而含杂质量却比这二者皆要少,现在用来试验性质的炼铁,却是最合适不过。

然而,王明的炭窑设定,是各位明朝工匠前所未见的古怪模式,让一众工匠感觉十分新奇。

王明设计的炭窑,半截埋在地下,半截露在外面,用一名工匠的话来说,这炭窑,象一只巨大的乌龟。

王明闻言大笑。

王明这样做,是有他的设计道理的。

因为炭窑半埋地下可以有效的保温,更好地提高原料利用率。它的具体结构,则是类似一座二层小楼,一楼用来烧火加热,二楼放置烧制木炭的原料木材。

王明让工匠们用城墙包砖剩余的砖头来修建,三天后,一座炭窑便建好了。

随后,从附近各地荒山上,砍下木材,经简单晾晒后,便搬进炭窑的上半部,窑的下层则放入放入从各处煤行买的煤块。

接下来,王明让工匠在一楼的火嘴处点火,引燃煤层,这时二楼窑中木材开始被火炙烤,这些犹然有些发湿的木材,水分蒸发后,混合其他挥发物,形成冷白的烟雾,从烟囱中冒出,迅速被寒风刮散。

温度渐渐升高,此时一楼的煤炭已经烧尽,二楼窑内木材自身开始氧化发热,木质材料发生热分解反应,其组成开始发生了变化。其中的不稳定成份,如半纤维素,发生分解生成二氧化碳、一氧化碳和少量醋酸等物质。

木材自身分解发热把窑内温度推到了最高点,大约摄氏400度,木质材料急剧地进行热分解,木材表面有粘稠的油状物流出,那是反应生成的大量醋酸、甲醇和木焦油,时不时的还会鼓起一个气泡,则是甲烷、乙烯等可燃性气体。这些物质,在炉内缺氧的环境下缓慢燃烧,释放热量、保持窑温。

此时,冒出的烟也开始变化,开始先变黄,后变青,渐渐变成淡青色的透明状烟雾。

见到烟雾变成透明,工匠们便开始封窑,把窑顶的烟囱堵住。

这样,窑内的木柴开始在非常缺氧的环境下继续化学反应,固为彻底堵住了氧气,窑内氧化反应就慢慢停下来,窑温逐渐变低。

又过了三天,王明让工匠打开窑顶透气,随后又冷却了两天,王明便让人开窑取炭。

工匠们打开窑门,一股呛人的烟气扑面而来,让在场的工匠皆咳嗽不止。

一名年纪较大的老工匠命令大家,赶紧把嘴闭住,包上湿巾,然后弓背屈膝,把一段一段乌黑发亮的木炭从窑内捞出来。

两个多时辰后,挥汗如雨的工匠们终于取完了所有的木炭。

木炭总重,整整五千斤。

王明带有试验性质的烧炭大获成功。

可用于冶炼优质铁料的木炭,就这样烧成了。

它的炭含量极高,磷、硫等杂质含量低,还原性强,还具有疏松多孔的结构,燃烧充分,供热均匀,在高炉炼铁中比焦炭更加优秀。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