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假太子逆袭南明 > 第一百三十九章 耕地问题

假太子逆袭南明 第一百三十九章 耕地问题

作者:远方之心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2-12-22 07:00:23 来源:笔趣阁

安排完民政司之事,王明接下来,自然是要开始重点关注自已治下的耕地问题了。

而他首先要做的,便是要核查统计现在夔州一带,到底有多少数量的田地,其中上中下各田,大致有多少,抛荒的田土又有多少可用。

这个问题,自然是由新成立的农政司来解决。

在王明的安排下,因为原先的后勤司已改组成为财政司,故财政司司长自是由原后勤司司长彭永春担任。而这农政司司长一职,则由原后勤司副司长董四民担任。

此司成立后,王明亦给其配备副司长一名,另安排了二十余名生员,作为办事文员。

董四民接受任命,自是率领一众手下,立即开始核查。

十来天后,农政司司长董四民,回到太子府邸禀报。

“禀太子,在下已核查过夔州之处的全部田地亩册,据亩册记载,包括建始县等处在内,总共有可用耕地二十三万亩,其中亩产稻谷一石半以上的上田,有五万亩,亩产八斗以上的中田,有八万亩,余下的十万亩,皆为亩产五斗以下的下田。另外,因为战乱抛荒无人耕作的田土,大部皆为下田,其数量为十五万亩,大致分布于……”

董四民侃侃而谈,向王明一一禀报,让却让王明不觉皱起眉头。

“不会吧,夔州之地,好歹是川东首府,为何却只有这么点可用耕地?”王明听完的汇报,心下却是大生疑惑。

王明先世看过明史,他记得,在江南一带,啊怕是一个平常的县里,上百万亩耕地乃是寻常之事。却没想到,这夔州一带的自己治下,比起一个江南的县来说,大了数倍不止,竟只有二十三万亩在用耕地,加上抛荒的十五万亩,总数亦只有三十八万亩地,实是少得可怜。

仿佛看出了王明的疑惑,董四民急急解释道:“太子有所不知,我夔州地界,地处东川,山多地少,向来是贫瘠之地,断不可与江南湖广等地相比。要知道,夔州之地,相比川东的巫山,大宁等处,却还是丰饶得很观。这般耕地数量,却还算可观了。”

听董四民的话语,王明不觉陷入沉吟。

他知道,董四民所言,其实亦是实情。

这川东一带,自古地狭民贫,耕地不足,却是历朝历代的一贯传下来的问题。也正因为这样,所以在当地的流寇势力,才会因为钱粮的原因,难以坐大,即便最后合并成了夔东十三家,最终亦因为发展乏力,被满清各个击破。

而且,这川东一带,非但耕地数量不足,其肥力亦是十分有限,要知道,在江南一带,亩产二石稻谷的田土,亦属中田,要亩产3石以上,方为上田。而在川东,则是砍去一半,有一石半的产出量,便为上田,这两厢对比,如何不让人感慨。

而现在,自己终于也要面对这样的局面了。

“太子,在下所说的田亩数量与亩产粮额,皆是先从田土亩册查核,再派了手下生员去亲自核查,绝非信口虚言,大人若不信,可派人再核实一番。”董四民以为王明心下不信,赶紧又说了一句。

“四民,你想多了,孤让你当这农政司司长,自是会相信于你。只是孤在想,若是夔州一带,土地面积如此有限,想要供养更多的军兵百姓,积聚更大的实力,却是困难之事啊。”王明目视窗外,轻声叹道。

房间之中,一时一片静默。

最终,还是王明又开口问道:“那现在,这些耕地,又是何人据有呢?”

董四民一愣,立即回道:“据在下了解,北栾河一带,现在夔州一带,这五万亩上田,已基本被地主富绅们瓜分。另外约有一半以上的中田,亦为地主所占,仅有余下的中下田,为当地贫苦百姓耕作,其每家田亩数量,约为数亩之数……”

听完禀报,王明心下,又是莫名暗叹。

原来在自已的治下,光地主们占有的土地就有近十万亩,且均是上田与中田,等于是说,夔州一带最膏腴的土地,都已掌握在地主们的手中。

要知道,在明朝,地主士绅有许多特权,最大的特权,便是可以凭借朝廷的一系列士绅优待政策,少交税甚至不交税。

甚至在同样的解银称兑时,还有所谓的红白封制度,地主富绅所用的红封,比普通民户所用的白封,能少许多的火耗杂费。

也就是说,这些地主士绅,占据了膏腴肥田,却对国家几乎没有贡献。支持国家财赋税收的,不是这些富裕有钱的地主阶级,却是在生存线上的辛苦挣扎的平民百姓。

这种极其不合理的情况,贯穿了明朝始终,一直延续到清朝的雍正时期,在雍正强迫官绅一体纳粮后,地主富绅阶层,才开始真正承担国家税收。

王明眉头深皱,陷入了沉思之中。

怎么办?

要改变这种状况,莫非,要学后世打地主分田地么?还是提前借用雍正之法,来个官绅一体纳粮?

王明反复考虑,却并不想这么做。

要知道,这年头,这样的地主士绅阶层,在大明帝国的乡镇一级中,数量庞大,地位稳固,乃是国家政权柱石一般的存在。这些人,上可交往官僚阶级,下可施压普通村民,在这个皇权不下乡的时代里,他们还彻底掌握了基层语话权,乃是一个十分重要的上传下达机构。

如果自已盲目借用后世那种粗暴的做法,强行剥夺他们的土地和权益,无疑会硬生生将这个阶层,彻底推到自已的对立面。王明相信,如果自已这么做的话,首先完蛋的是自已。

毕竟凭一已之力,无法与整个帝国的地主士绅阶层对抗。除非自已势力强大到不可捍动,方可再加以改造。否则这样做的话,无异以卵击石。

这个涉及帝国根基的深层次问题,王明认为,只可循序渐进,缓缓图之。

而他能做的,便是用另一种方式,来迫使这些地主们,交纳钱粮,以供公用。

这种手法,后世称其为,交保护费。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