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穿越农家锦鲤小福女 > 第614章 嫁祸

穿越农家锦鲤小福女 第614章 嫁祸

作者:缺无暇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2-12-22 04:18:42 来源:笔趣阁

“你说什么?”

闻听这羽林卫校尉的言语,永平帝的表情瞬间变得十分凌厉。

并无多大的杀意?

没有杀意,那他的母后是怎么死的?

他的母后,可不是身中一箭而死,而是身中三箭。

若无深仇大恨,何至于对她娘下此毒手?

“圣上!”

大长公主看到永平帝明显有种要迁怒这羽林卫校尉的意思,连忙出声,拦住了想要发怒的永平帝。

“若是这个发现属实,那么,至少可以确定一点,行此太后之人,目的很明确!”

拦下永平帝后,大长公主又向那羽林卫的校尉挥了挥手,道:“你先退下吧,继续带人追查刺客的线索!”

“是!”

“末将告退!”

这羽林卫校尉也不是个蠢的,当永平帝发怒的时候,他感觉得到。而大长公主拦下永平帝代表着什么,他也是清清楚楚的。

也就在这一刻,他的心里对大长公主多了一份感恩。

巧的是,这一份感恩,正是大长公主想要的。

别看大长公主在永平帝的信任下掌握了皇城司,手上有了一定的兵权。可若是大长公主想要更进一步,那么,她必须拿下南北二营三十六卫。

而在南北二营三十六卫中,最为要紧的就是羽林卫。

羽林卫,拱卫皇城。

其中多数子弟都是出身不凡。

若是能掌握了羽林卫,大长公主在朝中的威望,势必提升到一个恐怖的程度。

永平帝丝毫没有意识到自己的行为有什么不妥,也没有意识到大长公主的小算盘。

甚至于,到这一刻,永平帝都还在感激着大长公主。

“姑母,此事,真的可能是燕王做的吗?”

“朕还是有些怀疑!”

永平帝是真的不是很相信大长公主的判断。

毕竟,燕王当初带兵进宫,若是想要为他的父母报仇,当时就能做到了,何至于等到现在?

“圣上,如果是之前,臣也是有些怀疑。”

“但在刚才那羽林卫的校尉带回来的消息,让臣坚定了自己的判断。”

“此事,就算不是燕王所为,燕王也绝对是知情人。”

“宫内防卫布局,比之前些年,严密了很多。可是,杀手居然轻易进了皇宫,甚至一点时间没有耽搁地找到了太后娘娘的寝宫。”

“由此可见,此人对皇宫必然是十分熟悉的。”

大长公主现在是打定了主意,定要将这罪名扣到燕王的头上。

唯有如此,才能让她彻底没了后患。

燕王,重情重义。

若是她出手针对永平帝,那么,燕王很可能会跳出来帮永平帝一把。要知道,虽然燕王的父母是被先帝所害,但燕王跟永平帝打小一起长大,这份兄弟情义始终都在。

当然,也有可能燕王不会出手。

可哪怕是万一的可能,大长公主都要彻底给他掐灭了。

“姑母,就算是您的分析都对,但为什么一定是燕王?”

“熟悉皇宫的人很多,未必就是燕王。”

“姑母,此事不要再说,若没有确实的证据表明刺客跟燕王有关,朕就不信这事儿是燕王所为!”

哪怕是大长公主说的头头是道,永平帝依旧是不信这事儿是燕王所为。他做皇帝的确是有很多的不足,也一度是十分忌惮燕王,但是他对燕王的兄弟情义也是一直都在的。

说起来,永平帝是真的很矛盾。

一方面,他忌惮燕王比他更出色,更得民心,担心燕王可能会取代他的皇位。

另一方面,永平帝又觉得燕王是他的兄弟,他们的兄弟情义比什么都重要。

在这样的心态影响下,永平帝对待燕王的态度,显得有些神经质。

大长公主听到永平帝的这一番话,表情有那么一瞬的愣神,但很快,她就恢复了正常,很是恭敬地应下了永平帝的交代。

只是,嘴上答应得好好的,大长公主的心里却是另外的想法,她内心深处想要除掉燕王的心思也变得更加的剧烈。

在太后被杀的情况下,燕王在她的描述下有着极大的可能的前提下,永平帝居然还能守得住,对燕王保持基本的信任,这无疑是证明了大长公主的忌惮的正确性。

永平帝赌燕王有这样的信任,那么,燕王对永平帝,肯定也是一样的。

从皇宫出来,大长公主很快回转了定国公府。

而在大长公主回到定国公府没多久,先前在乾天殿跟永平帝报告最新发现的羽林卫校尉就前来求见。

“请他进来吧!”

大长公主稍一沉吟,就让身边的女卫将这羽林卫校尉给清了进来。

“末将迟钧参见大长公主殿下!”

“迟校尉无需多礼,请坐!”

大长公主很是礼贤下士的样子,让身边的人准备椅子。

“末将站着就好!”

迟钧连忙回声,他来见大长公主,是表示感谢的,同时,也是来给大长公主报告他没有上报的最新发现。

“大长公主殿下,末将在追查刺客行踪的时候,发现了这个!”

迟钧从怀里取出了一个很小的物件儿,微微躬身,双手举起,经由大长公主身边的女卫,递到了大长公主的面前。

“这是什么?”

大长公主看着迟钧呈上来的菱形之物,微微蹙眉,这东西,瞧着像是匕首,但有跟匕首并不同。

“回殿下,此物名为苦无,乃是倭国浪人常用的一种暗器!”

迟钧小声回应。

“你的意思是说,刺杀太后的刺客是倭国浪人?”

大长公主听到迟钧的话,脸色一下就变了。

她想借此机会除掉燕王,是因为燕王可能成为她登上九五之尊之位的阻碍。但若是刺杀太后的人是倭人,那么,这事情就得另外考量了。

她,的确是想要坐上那最高的皇位上。

她也不介意使用各种各样的阴谋算计。

但有一点,那就是这是大唐内部的事情,不是任何外人可以掺和的。莫说是东方弹丸之地的倭人,就算是强大如北蛮,也是不行。

她要的大唐,必需是强盛的大唐,而不是被外敌给祸祸了的大唐。

“回殿下,末将无法淡定刺客是不是倭人,但有一点可以肯定,这一把苦无,绝对是倭人所有,且打造苦无的,也是倭人!”

“此事,本宫知道了!”

“迟校尉,待会儿,你带着这东西进宫面见圣上,将你的发现告诉圣上。”

“末将领命!”

迟钧恭声回应,旋即跟大长公主告辞。

……

很快,迟钧就回转了皇宫,将自己的发现告知了永平帝。

“朕就知道,朕就知道!”

听了迟钧的判断报告,永平帝当即一副他早已看穿一切的架势。“你做得很好,退下吧,记得继续追查此刻的下落!”

“末将遵旨!”

迟钧答应一声,告退离开。

而在迟钧离开后,永平帝立刻让乾天殿内侍外出传旨,召集满朝文武和京中勋贵前来乾天殿议事。

太后遇刺,刺客逃之夭夭。

京城的气氛是真的不太平,说一声人人自危都丝毫不为过。

当永平帝让内侍召集群臣议事,所有人都是跑得溜溜快。在这个节骨眼上,只要不是傻子都明白,若是怠慢了,绝对不会有好果子吃的。

仅仅是小半个时辰不到,满朝文武和皇族、京中勋贵,齐聚乾天殿。

偌大的乾天殿,瞬间人头攒动。

所有人都在面色肃然,一副沉痛哀思的表情。

乾天殿的龙椅上,永平帝面无表情地坐着,目光在众人的脸上一遍遍划过,让这乾天殿的气氛更加沉重。

这个时候,大长公主本是没有资格参与的。

但自从她被永平帝安排了执掌皇城司的差事,这种朝堂议事的时候,只要大长公主想来,就可以到场。

而这个时候,大长公主出现在乾天殿,可以说是理由充分的很。

毕竟,大长公主是要喊太后一声嫂子的。

比起誉王、恭王等皇族亲王,大长公主才是先帝嫡亲的妹子。所以,这太后自然是大长公主的亲嫂子。

“经羽林卫查勘,谋害太后的贼人,乃是倭人!”

“如今,此贼已经逃出宫外,诸位爱卿,有什么建言吗?”

永平帝开口,目光却是落在宗人府宗令誉王的脸上。

誉王被永平帝盯着,只能主动开口,道:“圣上,臣以为,既然确定了刺客来路,那就该将这刺客九族诛灭!”

“倭人,化外之民,前来我大唐求学,却不知感恩。臣以为,此国当灭,其族当亡!”

“倭人远离大唐,居于海外小岛,我大唐要如何才能灭之?”

永平帝听了誉王的一番话,很是满意。在知道杀手是倭人的那一刻,他就有了要灭亡倭人的心思。

你杀我母,我灭你族。

但作为皇帝,永平帝还是要身后名的,这灭族的话语,绝对不能从他的嘴里说出来,必须得让别人来说,而这人,将是骂名的背负者。

而谁是背负骂名的最合适的人呢?

思来想去,永平帝就瞄上了誉王。

为什么是誉王?

理由有二!

其一,誉王乃是宗人府的宗令,在大唐的地位,仅次于永平帝,甚至于很多的训队和皇族之人,对誉王的恐惧还在他之上。

这意味着,誉王若是动了不改有的心思,还真的是有可能成事。

其二,誉王的份量够重。

一般的人说出这些话,份量不够,很容易就被那些爱惜羽毛的御史言官给堵回去。

可是誉王就不同了。

作为宗人府宗令,在大唐的地位仅次于皇帝,皇帝需要爱惜名声和脸面,可是誉王在很多的时候,就不需要担心这些。

“圣上,誉王所言不妥!”

得!

一如永平帝所担心的,在誉王说出灭国亡族的言语后,立刻有御史蹦了出来。

“冤有头,债有主!”

“就算太后是倭人所害,可就因为这个,便要兴灭国之战,臣以为此举有失仁义,还请圣上三思而行!”

“圣上,还请三思!”

有一个御史开口,便有更多的御史跟随。

这朝堂之上,若说什么人最让人不喜,最是难缠,那绝对是这一群御史。这些人中,或许有人是真心在为朝廷,为江山社稷着想,但更多的人,纯粹是为了反对而反对,为了他们的名声,他们别说是为了反对而反对,他们还能为了弹劾而弹劾。

他们弹劾朝堂上的高官,并非是为了匡扶正义,纯粹是为了向上爬,为了谋取名声,为了能让自己迅速名传天下。

偏偏很多时候,这些御史很容易就能占据道德的制高点。

为此,永平帝是真的超级瞧不上这些御史。

但是他也明白,他不可能把这些御史都给开革了。

这些御史的确是讨厌,但没有了御史震慑朝堂上的这些文臣武将,单靠皇帝自己,根本不可能掌控这些文臣武将。

毕竟,一个人的精力和智慧都是有限的。

皇帝要怎么掌控朝堂?

一句话来讲,那就是拉一派打一派。

要让朝堂上的这些人斗起来,鹤蚌相争,渔翁才能得利。

“圣上,臣以为,此事非得灭国亡族!”

誉王被永平帝盯上,只道自己不能半途而废。

别看他是宗人府宗令,但在这大唐,皇帝才是真正掌控一切的人。他这个宗人府的宗令,只要皇帝一道旨意,就能成为过去式。

还有最重要的一点,誉王其实是胸无大志的。

他对自己现在拥有的一切都很满意,并不想进一步。当然,誉王也没想后退,他就想保持现在的位置,一辈子富贵平安地走到尽头。

“倭人受我大唐恩惠,但他们不知感恩!”

“还有,倭人,弹丸之国,居然敢谋刺我大唐太后,若是不加严惩,这四方的小国,谁还会将我大唐当回事?”

“自古有言,蛮夷之辈,畏威不畏德!”

“大唐立国百年,对周围的番邦小国太过仁慈,而今,我大唐是该亮一亮锋刃了。”

“前些时日,那北境山里的野人都敢侵入我大唐疆域,杀掠我大唐子民。”

誉王一副义愤填膺的样子,目光凶狠地望向那些御史,“你们,书生之见,为了所谓的仁义,受我大唐百姓供养,却不思为我大唐百姓着想,你们,食君之禄,不能分君之忧,扪心自问,你们就不觉得羞愧么?”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