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武侠修真 > 从洪荒逃到武侠 > 第131章 大劫过,六国悲喜

从洪荒逃到武侠 第131章 大劫过,六国悲喜

作者:二子知命 分类:武侠修真 更新时间:2022-12-22 01:26:50 来源:笔趣阁

天上的黑云散尽,露出漫天的繁星。一弯明亮的月光,给茅山披上了夜纱。

苏青在月光下飞起,飘身至殿前广场。

“燕赤霞。”苏青说道。

“上君。”燕赤霞携众走出大殿,齐齐拱手聆听上训。

幸存者也呼呼啦啦的走出来,小心的跟在后面参拜。

苏青道:“今日诸多死难者,皆为玄心正宗殉。于茅山择风水地下葬,来世可拜入山门求道。也可由家人领回遗骸,来世受仙门庇护享一生富贵。”

燕赤霞拱手称是,幸存者百感交集。

“原来今日死在这里,来世就有机会拜入仙门啊。早知道的话,我何苦要逃。”

“就算不拜入仙门,也可得一生富贵,更受仙门庇护,怎么都好过这一辈子刀口舔血。”

“我觉得没什么,求就求今世,来世谁知道在哪……”

武者们忍不住窃窃私语,发表各自的看法。

但哪怕不想死在这里的人,心中也少不了一丝微妙的懊恼。

“余者不可传道,但亦有一份善缘。”苏青又对众人道,“大道劫雷难得近观,稍有悟性者皆可有所得。茅山已是福地洞天,可小住时日以悟正法。”

“多谢仙君。”众人大喜,齐齐拜谢。

燕赤霞思索了下,问道:“上君,他们能住多久。”

苏青道:“你为宗主,自可抉择。若有人遇惑,也可代解。但切记凡是不可强求,无缘者早下山为好。”

“仙君。”孟大统领突然拱手插言,“我心念齐国和陛下,不想在茅山久留。不知能否……”

“来去自由,皆随你愿。”苏青瞅了他一眼,道,“今日的决定想法,不代表明日之念。连弃机缘并无罪错,但不可心生怨愤。此番回去恐有庙堂之难,是非对错都好自为之。”

“多谢仙君提醒,小人定当谨记。”孟大统领拜谢,心里并没有多想。

不过反倒对苏青有所熟悉,没有人不为此惊讶。

这位蓬来之主赐下缘法,从了都是随心所欲。无论怎么选择,都不会说太多话。可是对于孟大统领,似乎有些不一样。

而事实上,苏青也确实有些在意。

那些鬼王消失了,但是怨念并没散去。所有来到茅山上的宾客,或多或少都会沾染一些。让他们留下来潜修,也有化掉怨气的考虑。

哪怕孟大统领多留在茅山些日子,他都不会说这些话。可偏偏现在急着走,不由得生出干预的念头。

庙堂之难只是一人,不会影响到什么,苏青也不会理会。但是之后这位孟大统领的选择,影响就有些长远了。

哪怕是现在这一刻,都想将其强留下。

但是苏青在心中斟酌再三,还是放弃了这个念头。

“缘法,冤孽,皆有定数。罢了,由他去吧。”苏青望着孟大统领下山,长长的叹了口气。“即便此刻没有了他,日后也会有别人。青洲有了茅山,自然也有对立。”

……

数日后。

“哈哈哈,好,太好了!

我燕国以后可以抬起头了……”

燕国皇宫里,燕帝喜不自胜,在龙椅上手舞足蹈。

皇帝这个模样显然是有些失态,可是满朝的大臣没有一个挑毛病。这不光是因为最古板的礼部老尚书不在,更是所有人都一样的高兴。

燕国在六国中最为弱小,可这次在茅山收获颇大。不光有一位忠心耿耿的朝臣入了仙门,更有多位弟子也是燕国出身。

“老尚书对朝廷忠心不二,留在玄心正宗成了仙门弟子,以后我燕国必然可以获得好处。”

“五十名弟子中,还有九位是燕国人,六国之中为数最多。假以时日……啧啧……”

“是啊,那可是仙门。说不定,能求得仙丹呢。”

“不光老尚书,还有关正那个师弟张勐。虽然没有入得仙门,却也提升了境界。现在还留下修习仙法,等学成下山后必是一大助力。”

“对对对,和关正那个武痴不一样,张勐可有世家背景。关正不喜欢为朝廷办事,可是张勐不一样……”

“好了,都静一静。”皇帝道,“现在只是占得先机,能不能利用好是另外一回事。”

“陛下所言极是。”当即有大臣启奏,“玄心正宗乃是根本,当即可封玄心正宗为国教,燕赤霞为国师。”

“玄心正宗乃是仙门,当尊其为国教,不可擅封其宗主。包括老尚书在内的门中弟子,也不能再以凡人待之。国师之请也需先传信,看对方的态度后才决定。”皇帝保持了清醒。

“传旨,老尚书的家卷,皆以国公待之。他两位公子都在外地为官,全部调回京师。还有玄心正宗其他弟子的家卷,皆按此办理。还有张勐及其徒弟,也要妥善处理……”

皇帝连发旨意,大臣们山呼万岁,都觉得燕国的好日子要来了。

魏国的情况类似,皇族郡主拜入山门,更是值得庆贺。

若是换成以前,或许还有宗室长者倚老卖老说怪话。可有雷震青洲那等异象,没人敢把玄心正宗当普通门派。就算心底有什么想法,也都不敢当众说什么。

仙门那等特殊的存在,即便借不上力量,也不能与之为敌。无论以后怎么相处,现在结一份善缘总是没错。

相对于燕国魏国的喜悦,梁国楚国就另一番景象了。

梁国。

“陛下,老臣湖涂啊,老臣有罪啊……请您赐罪,老臣没脸活着了……”

礼部老尚书匍匐在地上嚎哭,梁国皇帝一脸的暗澹。

没有入门,也没参悟到什么,提前打道回府,茅山之行可谓是大失败。朝廷上上下下,都是一片阴云。

“事已至此,就算剐了你又有什么用。”梁帝尽可能的做出开明模样,可最后还忍不住埋怨。

“不过话说回来,你怎么就不多想想呢。那个寨子之前不是没查过,何时有过一个卖粥人?别人看不出玄机也倒罢了,你怎会看不出来了呢。”

“老臣死罪,老臣湖涂……”老尚书知道说什么都没用,只在你哐哐的磕头。

“好了,起来吧。”皇帝叹了口气,

“朕只是觉得不甘心,没有完全怪你的意思。茅山在我大梁境内,这是多好的机会。早知道如此,朕该亲自去,也不会让燕国得了好处……为今之计,也只有尽可能弥补了……”

老尚书点头:“朝廷的人没有留下,但有一些武者入了门。其中也有梁国之人,老臣此前已经核实身份,封赏其亲人家卷,力求能拉拢为国效力。”

“卿家有心了。”皇帝有了点精神,“虽然那些不是朝廷中人,但毕竟是我梁国人。这点香火情,还是要讲的。”

皇帝想了想,又道:“还有,四大长老,十八执事,有许多都是梁国人。这些人的家卷亲朋,更是要厚待。此前对他们过于冷遇,更需要多话些心思。”

“陛下英明,臣这就去办……”

楚国那边的情况差不多,都是尽可能的亡羊补牢,从玄心正宗的门人弟子身上下功夫。

总的说起来,魏燕喜,梁楚哀,庆国的情况则有些复杂。

庆国太子同样铩羽而归,但是百胜堂堂主韩四郎却成了唯一的二代弟子。皇帝恨儿子不争气的同时,对韩四郎又是喜忧参半。

因为老堂主孙四海撂挑子的事,百胜堂发生许多变化。虽然江湖名声还很响亮,但和庆国朝廷已经不再紧密。

再加上活人墓的崛起,给庆国朝廷弄的阴气很重,一群老大人排队等死。百胜堂走总舵又和活人墓同在惠州,朝廷明里暗里一直加以制衡。

施恩封赏固然不会少,但修补关系才为紧要。皇帝万般无奈,只得以探望王叔的名义,捏着鼻子亲临惠州,到活人墓拜访。

皇帝表达亲善之意,活人墓两巨头却不太开心。

不是对皇帝有什么意见,而是对韩四郎入仙门这件事有点酸。

“入仙门有什么了不起,最多也只是求仙而已,能不能求成可不好说。”

惠王摸着肚子,一脸的不屑。“哪如本王这般,只要死了,就能成神,可比那韩小子强多了。”

“王爷所言不错。”孙四海附和,“修仙不知要修多少年,可王爷只要再熬上三十几年就差不多了。”

“还有三十多年吗?”惠王掰手指算了算,“对哦,蓬来走等线路,增了八十多年寿元。现在算算时间,才过去五十年啊……”

“哎,难熬啊。”孙四海苦闷,还是忍不住说了心里话。“连小四郎都走老夫前面,真是不甘心。”

“不能这样坐以待毙,还是得主动。”惠王显然人生态度更加积极,“告诉下面的人,明天开始,本王餐食加倍,不信不能胖死。”

孙四海瞅了惠王一眼,“属下觉得,或许减半更有效果。”

“不行。”惠王很理智,“减半等于绝食,死了算自杀,不能成神。”

惠王求死不能,齐国则有人要死。

孟大统领,被下了天牢。

……

天下太平,久无征战。诸国之君爱民如子,体恤朝臣。固有臣辞禄山隐,君亦善其家小。多感激上恩,康慨时事。然亦有堕者,富贵安乐,不思社稷,饱食待死。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