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其他小说 > 乡村之巨变 > 第327章 大哥就是大哥

乡村之巨变 第327章 大哥就是大哥

作者:温岭人 分类:其他小说 更新时间:2025-04-01 06:38:51 来源:笔趣阁

红梅越剧团团长陈福明驾到。

身着西装,不打领带,脚穿皮鞋,头发锃亮,戴着墨镜,腋夹皮包。

人模狗样,太他娘的人模狗样了。

陈扬笑倒在沙发上。

就连忠厚人蔡福满,都笑得那么的响亮。

陈福明还摆了一个造型,连陈扬都不懂。

陈扬手指陈福明,“他娘的,你要是不把墨镜摘下来,信不信我把你扔出去。”

“为啥?扬哥,戴墨镜最时髦。”

“你戴着墨镜,看见我家的东西都是黑乎乎的,这分明是在污蔑我家。”

“我拿下,我拿下。”陈福明急忙摘下了墨镜。

陈扬哼了一声,“再说了,你是来让大家掏钱请你剧团演戏的,你装什么蒜啊。”

陈福明坐下来,讨好的笑道:“扬哥,确切的讲,是请你掏钱。今年的跨年演出,也与去年一样安排。”

“呵呵……对不起,我没钱了。”

陈福明打开随身携带的黑包,拿出了三沓钱,“扬哥,这是还你的两千块钱,以及三百六十块利息。”

陈扬接过钱,也不数数,随手放在茶几上。

“噢,还我钱,然后再打我的主意。福子,你想得倒美。”

陈福明说,“我们红梅剧团,演出已安排到明年春节以后,就是元旦前后还有档期。扬哥,那个档期就是给你留着的。”

蔡福满笑了,“福子,你可真行。”

陈扬指了指蔡福满,“福子,这回你该打打福满哥的主意。”

蔡福满忙说,“别,别别,千万别。扬,我哪能跟你比。”

陈扬说,“福满哥,我指的不是你一个人。除了你,还有童老贵、童小芳、蔡朝阳、蔡国平,等等。一个人出一夜钱,不就凑够了吗。”

陈福明点着头说,“扬哥你给我出了一个好主意。”

“另外,我和我家老三也各出一夜的戏钱。”

陈福明一拍大腿,“就这么定了。”

说着,陈福明起身要走。

“哎哎。”陈扬叫住陈福明。

“扬哥你有啥事?”

“你原来骗你爸妈,说蔡红梅怀了孩子,他们才同意你俩的事。现在蔡红梅没怀孩子,你打算怎么交待。”

陈福明笑道:“我向你学习,已经登记结婚,我爸妈已经拿我没有办法。”

“去,你他娘的牛。”

陈福明笑着走了。

蔡福满说,“扬,你出的好主意。”

陈扬笑了,“福满哥,与其把钱借给童宗良,肉饱子打狗一去不回,不如拿钱请人演戏。”

“好吧,听你的,这次我也阔绰一回。”

“说点正事。”陈扬问道:“福满哥,你认为制约咱们制鞋业的因素有哪些?”

蔡福满想了想,“主要有两个因素,一是市场,二是鞋底。”

“英雄所见略同。”

蔡福满哦了一声,“这么说,你已经有想法了?”

“市场么,政府正在解决。大约在明年下半年,衡峰街就能出现一个综合市场,以销售鞋类为主。到那个时候,你们这些制鞋个体户,就不用去路桥街卖鞋了。”

“好,太好了。”

“倒是鞋底问题,我暂时还没想到解决办法。只希望有能人出来,赶紧办几个鞋底厂。”

蔡福满道:“现在用的鞋底,主要还是发泡的橡塑底,使用寿命太短。塑料底和橡胶底,是以后发展的方向。可咱们这边,一没有技术,二没有设备,三没有原料,四更缺资金。扬,难啊。”

陈扬点点头,“会有办法解决的,福满哥,我相信。”

蔡福满说的几点,陈扬都同意,但他还是认为蔡福满没说到点子上。

缺什么都不如缺决心重要。

陈扬知道制鞋业里鞋底最为关键,他也有能力创办一家鞋底厂。

可他选择了另一条道路,坚决不做实业。

蔡福满刚走,二弟陈兵就上楼而来。

“大哥,你跟福满哥聊些什么?”

“聊鞋呗。”

“他都说了啥?大哥,他都说了啥?”

陈扬有点惊讶,“什么意思?福满哥对你,从来不藏着掖着的嘛。”

陈兵不好意思的笑了。

“嘿嘿……是这样的。在咱们村,在咱们这一带,福满哥的鞋厂,规模是仅次于我的鞋厂的。所以,所以我得重点的关注他。”

陈扬手指陈兵,笑骂道:“臭小子,你可真没出息,把心思用在了歪地方。”

“大哥,真的,我发现了一个问题,就与福满哥有关。”

“什么问题?”

陈兵道:“他厂里二十个人,我厂里三十九个人。以休闲鞋为例,他一天能做一百双,那我应该能做两百双。大哥,我说得没错吧。”

陈扬点着头嗯了一声。

“可是,可是我一天只能做一百五十双,最多也只能做一百六十五双。我反反复复的做了比较,但百思不得其解,就是找不到原因。”

陈扬笑了笑,“我知道,你最近一直被这个问题困扰。”

“你看出来了,大哥?”

“嗯,你是身在其中,容易犯迷湖。我是旁观者清,当然容易看得出来。”

“大哥。”陈兵跺脚喊道。

“啥意思?”

“大哥,你看出来了,为啥不对我说。”

“嚷啥,嚷啥?”

陈兵都囔道:“我是你亲兄弟诶。”

“你懂个屁,找出了问题,还不得找出问题的解决办法吗?”

陈兵两眼发亮,“啥解决办法?大哥,你快说嘛。”

陈扬道:“先说问题。福满哥厂里,有十二个工人,是通过他的亲戚,从山里招来的。山里人实在,干活卖力,也不偷懒。以我看啊,那十二个人,顶得上十八个人。他全厂二十人,实际作用就相当于二十六人。”

陈兵若有所思的点着头。

“而你的厂里呢,总共三十九人,本村三十一人,邻村八人。这些人在你厂里干久了,难免变成了老油条,工作效率肯定下降。都是乡里乡亲的,你又不敢说,他们就慢慢的懒惰了。”

陈兵恍然大悟,“对,对啊。大哥,你这是一针见血。”

陈扬再次手指陈兵,严肃的说道:“但是我警告你,在现阶段,你不能随便开除他们,哪怕一个人也不行。”

“为什么不行?”

“因为他们还没有解决温饱问题。”

“那,那有什么解决办法呢?”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