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其他小说 > 乡村之巨变 > 第544章 林子大了 啥鸟都有

乡村之巨变 第544章 林子大了 啥鸟都有

作者:温岭人 分类:其他小说 更新时间:2025-04-01 06:38:51 来源:笔趣阁

陈扬建议,保留这个综合市场,另外再建一个专业的鞋类市场。

这个鞋类市场要着眼于将来,尽量搞大一点。至于建设资金,可以政府企业个人一起动员。

陈扬的建议,给郑卫民和马玉堂以很大的启发,三个人商讨了好久。

快到中午时,郑卫民笑问道:“扬,现在讨论最后一个问题,你的一百个摊位怎么处置?”

陈扬笑着反问,“你们打算怎么处置?”

马玉堂道:“拿你打个比方。你一百个摊位,我们还你一百个摊位。”

“还有呢?”

马玉堂问,“一还一,很公平,你还要什么?”

陈扬道:“我的一百个摊位,有三分之一是我挑的,这一条你们忘了?”

马玉堂看了看郑卫民,“这倒是个问题。”

郑卫民道:“好,我们答应你。到时候新市场建成后,你的一百个摊位,其中三分之一让你挑选。另外的三分之二,还是用抽签的办法确定。”

“这样最好,我先谢过两位领导了。”

中午,郑卫民要陪邻乡领导吃饭,他让马玉堂陪陈扬吃饭。

马玉堂知道陈扬不喜欢抛头露面,就打了饭菜,把吃饭地点放在他的宿舍里。

这正合陈扬心意,他毕竟不是村干部,要是在食堂里与乡长吃饭,难免不让人产生联想。

马玉堂的宿舍里藏着好酒。

“哈哈……扬,咱俩小酌两杯,酒不多,只能小酌啊。”

半瓶白酒,只能小酌。

“扬,你们村有个事,你可能不知道。不,除了当事人,可能没有任何人知道。”

陈扬哦了一声,“什么事这么神秘啊?”

“你猜猜。”

“肯定猜不着。老马,别卖关子嘛。”

马玉堂笑笑,“你说说,你当村干部的最大体会是什么?”

陈扬笑着摇了摇头,“少来。我是当过村干部,但没有当过主要村干部。你要我说体会,我还真有一条,就是支书主任两个职位是关键,其他人都无所谓。”

“我指的是你的工作体会。”

“这个简单,无事等于成功,出事就是失败。在任期内,一方面完成上级的任务,另一方面村里平安无事,就算是很成功了。”

马玉堂点了点头,“你有其他追求吗?”

“没有。像有些村干部,总想着往乡里走,哪怕是当个临时工,但我没有这个想法。”

“不错,有的人就有这个想法,你们村就有这样的人。”

陈扬不敢相信,“不会吧。在我们陈家村,要说有这样的想法,可能就蔡国平一个吧。不过据我所知,他现在已经没有这个想法了。”

“你们的支书蔡岳松,他就有这个想法。”

陈扬更不相信,“老马,你确定你不是在开玩笑?”

“真的,这不是玩笑。”

陈扬道:“蔡岳松的心思,与一般人还真不一样,他一直有个上班梦。他家经济条件不错,这几年赚了不少钱。如果按我的心思,肯定是再接再厉,继续赚钱。可他就是与众不同,与众不同啊。”

马玉堂道:“蔡岳松跟我提过多次,要求来乡里上班。哪怕是当个临时工,当个办事员。今年乡里不招人,但明年要招六到八个人。所以蔡岳松又提出来了,还摆出不达目的势不罢休的架势。”

陈扬问,“像这样招进去的人,不属于正式编制吗?不能转正吗?”

“不能转正,除非参加考试被录取。在待遇上,基本工资由县财政发放,其他福利补贴由乡里自己解决。这么说吧,是个铁饭碗,但收入不高。”

陈扬感叹道:“我不稀罕,但人家蔡岳松就是稀罕,真他娘的难以理解。”

马玉堂郑重其事的说道:“人各有志,不能勉强。林子大了,啥鸟都有。现在的问题是,他要是来乡里上班了,谁去顶替他担任陈家村的支书呢?”

陈扬怔了怔,对啊,蔡岳松一走,谁去接替他呢?

现任支委五个人,除了蔡岳松,还有副支书陈美良,以及支委陈田春、童老贵和陈玉花。

“老马,按程序的话,蔡岳松走了,应该是副支书陈美良顶上来吧?”

“太嫩,太嫩了。”马玉堂摇着头道:“乡里考察过他,认为他还需要积累经验。再说他现在做的是贩销生意,一年有半年以上不在家,所以暂不适合担任支书一职。”

陈扬问道:“那乡里的结论呢?”

“童老贵年纪比较大,应该不合适。所以只剩下两个人选,陈田春和陈玉花。”

陈扬轻轻一叹,“陈田春要冒出来了。唉,陈家村没人才喽。”

马玉堂道:“你是人才,可你不愿出头啊。”

陈扬苦笑。

“扬,这个情况,现在没几个人知道,你心里有数就行了。”

陈扬点点头,拿过酒瓶,把剩下的三分之一全部喝光。

马玉堂拍拍陈扬的肩膀,也不再说话。

午后,陈扬从乡里出来,上街买了点菜,骑上自行车回家。

过了两天,陈扬离家去泽谷镇。

这边的事办得干脆。

陈扬坐镇银行,各供应商前来结帐,当场算清,当场转正,办得又快又好。

当晩,陈扬住在泽谷宾馆。

宾馆老板肖月河不在。

供应商的新产品,陈扬无需上门,他们会把新产品的样品托运到上海。

还有一种方式是试销,供应商直接发一批新产品,浙东贸易公司拿去试销。

本来,陈扬只在泽谷住一个晩上。

工业区的胡刚和泽谷镇的老张,都知道陈扬回来,都打电话约陈扬。

陈扬多留一天,反客为主,请胡刚和老张吃饭。

三个人都爱吃海鲜。

口味也差不多一样,爱吃红烧,不爱吃清蒸。

只是本地产的啤酒不好喝,陈扬不再响应喝本地啤酒的口号,喊来服务员,换上了青岛啤酒。

本地啤酒有两种,一种是县啤酒厂的,另一种正是泽谷啤酒厂的。

刚才喝的正是泽谷啤酒厂的啤酒。

泽谷啤酒厂原来叫泽国酒厂,只生产黄酒。

胡刚笑话老张,“老张,你们泽谷啤酒厂的啤酒,真他娘的独一无二。”

老张笑道:“老胡你错了,泽谷啤酒厂已经不归我们泽谷镇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