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一品权臣 > 第404章 成功说服,全部参与

一品权臣 第404章 成功说服,全部参与

作者:屠日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2-12-21 16:11:58 来源:笔趣阁

“文山,我们都是朝中的官员,去经商恐怕不好吧。”周孝德说道。

“是啊,堂堂朝中大员去做买卖,这传出去岂不是惹人耻笑。”宿元景也说道。

“你们这么想就错了。”

华榉说道:“我知道,大家都对经商的人有偏见,认为商人只重利,为了利益什么都能干。我不否认,确实有一部分商人是这样,但一个国家繁荣与否又恰恰在于商贸发不发达。

远的不说,就说咱们大宋吧,如果没有商贸的支持,绝不可能支撑到今天。一旦商贸要是出了问题,朝廷的支出就会捉襟见肘,进而影响到国家的安定,所以我们办瓷器、丝绸纺织作坊,实际也是在帮朝廷。”

“文山,你这话是不是有些夸大了商贸的重要性?”周孝德说道。

华榉说道:“一点没有夸大,如果各位不相信,可以听我分析分析,看看我说的是不是有道理。”

“愿闻其详。”周孝德说道。

华榉说道:“大家都知道朝廷的收支全部来源于税收。仁宗皇帝时代,商贸繁荣,光是商户的税收就能够支撑朝廷的各项支出,所以朝廷不用向老百姓多征收苛捐杂税,百姓的生活也因而比较宽松,所以大家能够安居乐业,甚少有匪患出现,也没有出现百姓闹事的现象。

而军队方面也能够获得足够的马匹、军器、响银,因此才能够同时抵抗西夏、辽国这么多年。

但自从仁宗皇帝之后,英宗、神宗、哲宗以及现在的陛下,由于用错了很多人,做出了很多错误的决策,大宋的整体环境变差,从而导致商贸一直呈现缩减状态,朝廷的税收也相应跟着减少,使得各项支出捉襟见肘,没有钱买马匹,没有钱修路,没有钱制造新的军械,没有钱付士兵的响银,所以我们在面对西夏和辽国的时候,屡屡遭到他们的重创,使我们的士兵付出了重大的伤亡代价。

为了缓解朝政支出的困难,各地的官员只好把负担增加到了百姓头上,强加给了他们很多苛捐杂税,逼得他们家破人亡,最后只能背井离乡逃往他地,或者是上山当了土匪强盗。

各地方的人员流失,迫使各地方的商贸更加缩小,朝政的税收也跟着缩减再缩减。反过来朝政的税收减少,又迫使各地方更加盘剥百姓,使得百姓的生活更加困难,然后再背井离乡,再上山为匪,再加上各地的贪官污吏火上浇油,使这种循环变得更加恶劣。

最终造成了大宋外表虚有一副繁荣的空架子,其实里面已经虚弱不堪一击的情况。”

尚培龄、宿元景、周孝德听后,细细的想了一下,的确好像是华榉说的这样,纷纷点头不已。

随后华榉跟着又说道:“自从扳倒蔡京、高俅、童贯等人,在各地换上了清廉的官员之后,各地的商贸重新复苏,朝廷的收入必然会逐渐增加,从来可以减轻百姓的苛捐杂税,百姓没有了这些沉重的负担,也就不用再背井离乡,更不用上山为匪。

而且,大量的商贸兴起,还可以解决很多无事可做百姓做工问题,使那些平时没有事情可做,到处闲逛生事的

(本章未完,请翻页)

人能够安下心来务农、做事,从来又减少了各州、府、县的偷盗、抢劫、杀人的事件发生。

如此一来,各地的匪患也会跟着相应减少,朝廷也不用多耗费人力、财力、兵力东剿匪、西平乱,而把所有的精力全部用在对付西夏和辽国上。

你们说,商贸对国家是不是很重要?”

尚培龄用力的点了点头,说道:“我是行武之人,就知道带兵打仗,要不是你今天给我们分析,我还真不知道原来商贸对一个国家这么重要。”

周孝德也说道:“是啊,长久以来我们都只知道文安邦,武定国,对于商人只限于认为他们能够方便百姓的生活,没有了他们百姓购置物品会非常困难,所以在解决商贸问题的时候,也只是片面的以为是在帮百姓谋方便,却从来没有想过他们对朝廷的影响。看来从现在起,我们得改变对商人的看法。”

宿元景赞同的点了点头,想了一下,说道:“商贸对朝廷的确很重要,但我们身为官员,参与经商这好像还是有些不妥吧?”

华榉说道:“朝廷又没有禁止官员经商的禁令,只要一切按照大宋的律法来,不做违法的事情,该交的税不少,又有什么不妥的。

更何况让你们参与,又并不是让你们来亲自去经营,一切的经营有我父亲在操持管理,你们只是把钱投进去就行了。当然,如果你们不放心,可以派信的过的家人参与到作坊管理,要是信得过我,到时候直接分红就是了。”

“我们对你当然是放心了,就怕皇上那里不答应。”宿元景说道。

华榉笑了笑说道:“皇上那里你们不用担心,我准备让他也参股进来。”

尚培龄、宿元景、周孝德等人一听全都吓了一跳,拉皇帝参与经商,这可是前所未有的事情。

“文山,陛下可是九五至尊,天下之主,岂可做经商之事,你可别去自讨没趣。”尚培龄劝道。

周孝德也说道:“是啊,陛下虽然信任你,但他毕竟是皇上,你不可在他面前太过分。”

华榉笑了一下,说道:“你们别把皇上想的那么不堪,他现在可是知道了商贸对大宋的重要性,所以对经商是非常支持的。而且,早在四个月前,他就拿了二万两银子让我爹在集市给他购置了十个商铺,这十个商铺短短两个月的时间,便已经盈利二十三万两银子。”

“什么,两万两银子,两个月就赚了二十三万!”在座的人全都惊呆了。

“那可不。”华榉说道。

本来他还想告诉他们,徽宗把赚的那二十三万两银子交给他爹又买了上百间商铺,这两个月又赚了六十几万贯的事情,但是后来想了一下,关于徽宗经商的事情还是不要透露的太多,免得节外生枝,所以就没有再继续透露。

“所以,只要我去对皇上一说,他肯定答应。”华榉说道。

“文山,你家的瓷器作坊和丝绸纺织中纺算我一份。”

听到徽宗都不怕有**份购置商铺经商,尚培龄心中的顾虑顿时全消,立刻表示愿参股。

“还有我,也

(本章未完,请翻页)

算我一份。”宿元景说道。

周孝德笑呵呵的说道:“大家都这么踊跃,我老头子要是不参与,岂非辜负了文山一片好心,也算我一份。”

华榉见大家都同意参与了,心里暗自高兴,有了这些朝廷重臣参与,明天再把徽宗拉进来,到时就算有人想诬陷他,也只是自讨苦吃,不用他开口,徽宗和眼前这些重臣就能让他们喝一壶了。

“既然大家都愿意参与,那后天可派家里信得过的人跟我爹谈一下参股细节问题,大家有什么条件和想法都可以提出来。等到所有的问题都谈妥了,就可以正式签署参股协议。”华榉说道。

“还签什么参股协议,不用那么麻烦,我们都信得过你,你就说入股需要多少钱就行了。”尚培龄说道。

“是啊,你说怎么办就怎么办,我们全听你的。”石松说道。

华榉摇了摇说道:“这个瓷器作坊和丝绸纺织作坊办起之后,就是永久的事,以后你们的股份会传给你们的后人,为了避免以后出现纷争,所以还是签署协议的好。”

最终,在华榉的坚持下,他们答应后天派人去跟他爹洽谈。

第二天早朝散了之后,华榉去御书房见了徽宗,把他爹要办瓷器、丝绸纺织作坊希望徽宗能参股的事说了,徽宗这几个月吃到了商铺赚钱的甜头,所以没有任何犹豫,立刻就答应了。

第三天午时,华榉受命在十字街口监刑,看着刽子手凌迟了董平。

下午,尚培龄、周孝德、宿元景等人,各自派了自己信得过的家人,前去跟华耀祖洽谈参股的事情,整个过程非常顺利,随后华耀祖把拟好的协议拿给他们回去给尚培龄等人过目。

第四天中午,福庆酒楼停止营业,华榉、尚培龄、周孝德、宿元景、石松、司马宏、卢正鑫,以及代表徽宗的华耀祖等八个人,在福庆酒楼三楼雅间,正式签署了合资参股兴办瓷器和丝绸纺织工坊的协议,徽宗为最大股东,一人占三成股份,华榉、尚培龄等每人一成。

之所以让徽宗占大头,是为了将来万一有人想拿两个作坊搞事,好让他出头顶着,正所谓大树底下好乘凉,有了这棵大树罩着,谁也别想从这方面动他。

随后,各家把参股的银子全部交到了华耀祖的手里。

第五天,华耀祖就开始找人去贫地测量,然后开始修建厂房。

第八天清晨。

安仁村的王进,在连续用了七天的药后,眼睛终于完全恢复正常。

其实早在用药的第二天,他的眼睛就已经能看清距离近的东西,第五天的时候就已经恢复正常,只是还有些不适,又用了两天药,不适的感觉也完全消失,算是彻底好了。

闻焕章随即把华榉的真实身份告诉了王进,王进听后马上就要去护卫军营见华榉当面向他道谢。

闻焕章说道:“华大人曾有言,你的眼睛好了之后,就让我跟你去护卫军营见他,不如我们一同前往。”

“好。”

随后闻焕章锁了院门,跟王进一起去了护卫军营。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