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一品权臣 > 第890章 筹兵和移民

一品权臣 第890章 筹兵和移民

作者:屠日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3-05-09 03:32:51 来源:笔趣阁

“卢将军,这位就是阿勒城的守将拓特安将军,他已经同意率兵归降了。”

来到卢俊义跟前,准葛丹罗对卢俊义说道,随后马上又对拓特安说道:“这位就是卢俊义将军。”

拓特安赶紧双手抱拳单腿跪下,说道:“小人拓特安拜见卢将军。”

“拓特将军免礼。”卢俊义伸出左手说道。

“多谢卢将军。”

拓特安站起来之后,卢俊义说道:“拓特将军能够选择归顺大宋,这不仅是你个人的幸运,也是整个阿勒府的幸运,可以使很多士兵兄弟免于一死。

不过我希望托特将军是真心实意的归顺,而不是在耍什么花招,否则阿勒府将会变成一片灰烬。”

拓特安赶紧双手抱拳说道:“卢将军请放心,小人是真心实意的归顺,绝对不敢耍任何花招,如有半点不轨之意,将军就砍了我的脑袋。”

卢俊义说道:“既然如此,那你就赶快去把士兵集合起来带回军营去,并把手里的兵器全都入库收好,我再派人去接管。”

“是。”

拓特安立刻回到城中,让负责守四城的士兵全都回到了军营,并且把刀,盾,火药棒等武器全都入库封存好了,跟着派人通知卢俊义。

卢俊义随即派人通知杨志、徐宁、索超,率兵入城守住东、北、西三城门,他率兵入城之后,让縻貹守住了南门,让准葛丹布带着云宗去了火药棒制造处,把那里也控制了起来。

跟着他到了军营,清点了一下金军的人数,由于大部分的兵力都已经被会兰烈雄带走,留在阿勒府的守军只有五千人,这也是为什么拓特安会那么轻易就投降的原因,因为城中的兵力实在太少了,根本抵挡不住宋军的进攻。

紧接着卢俊义又让人去查了一下军营库房各种器和火药棒的数量,之后让拓特安命令那些士兵先回营房呆着。

来到军营的主营房,卢俊义坐下之后,对拓特安说道:“拓特将军,这次你能够率兵投降,也算是立了大功,回去我会向我们大人禀报给你记上的。”

“多谢将军。”拓特安说道。

卢俊义说道:“只要你以后能够衷心的为大宋效力,大宋绝对不会亏待你的。”

“是,小人以后一定誓死效忠大宋,绝不敢有半点不臣之心。”拓特安说道。

卢俊义轻轻的点了点头,然后开始详细的问他阿勒城的情况,拓特安不敢有任何隐瞒,把自己所知道的情况全都如实的告诉了卢俊义。

随后,卢俊义派燕青骑马回去向华榉报告。

就在卢俊义拿下阿勒府的时候,高展、关胜、呼延灼也都各自把他们目标城池拿下,不过这三座城池的金军士兵拒绝了主动投降,并把派去劝降的降将给杀了。

所以,高展、关胜、呼延灼他们是强攻拿下城池的,因为他们的火器比守城的金军厉害,再加上人数也比他们多,因此并没有遭到大的伤亡,而守城的金军士兵几乎都被杀光。

而花荣、秦明、卞祥、武松、鲁智深、袁朗、滕戡、张清、扈三娘、仇琼英、秦东浩、司行方、厉天润也率兵赶到了出兵的十三个部落。

花荣、秦明他们也跟卢俊义一样,是先把抓到的降将放回去劝降,凡是愿意主动投降的就没围剿,但不愿意的便将其剿灭。

经过劝降,有十一个部落的首领都愿意率兵投降,只有两个部落首领不肯,最后遭到了被围剿的命运,几乎整个部落的青壮男子都遭到了清剿,只有十六岁以下和五十岁以上的活了下来。

而这两个部落的首领也都被杀,家眷也全都遭到控制。

华榉在会宁府接到前方传来的消息,知道已经把阿勒府等城池和那些部落收服,心里非常激动,因为这意味着金国已经彻底的被消灭。

不过,虽然现在金国已经被灭掉,但他们还不能够马上就率兵离开,还得等朝廷派军队来接管才行,要不然他们率兵走了,刚刚打下的这些地盘就没有人来管理了。

所以,他还得耐心的等待朝廷的军队到来,这样才能把卢俊义等降临替换回来,挥师回去。

汴京。

尚培龄接到华榉派人送回来的奏本后,立刻进宫见了徽宗,把奏本转呈给他。

徽宗看完之后,说道:“派兵的事情,你就跟宿卿家、石老卿家他们商议着办吧,不过一定要尽快办好,因为西夏这边和那些辽国的残余势力已经蠢蠢欲动,所以必须尽快让文山回师对付他们。”

尚培龄已经把西夏和辽国残余势力结盟的事情告诉了徽宗,因此徽宗对这个事情也挺上心的,也希望华榉能够尽快回师把西夏和辽国残余的势力消灭掉。

尚培龄说道:“陛下,要完全控制住现在占据的金国地盘,至少得要二十万军队才行,但眼下大部分禁军和厢军都在西北边境防着西夏,再加上之前我们往燕云十六州也派了不少的人,所以这一时半会我们根本凑不出这么多人来啊。”

徽宗微微的皱了一下眉头,说道:“那该如何是好呢?”

尚培龄想了一下,说道:“现在只有把各州、府的兵集中起来派去接替华大人他们。”

“可是把州、府的兵力都派走了,那这些州府谁来保护呢?”徽宗问道。

“陛下可下一道旨意,让各州、府征集新兵补充兵员。”

尚培龄说道:“现在大宋的盗匪已经被剿灭,各地都已经平稳,没有急需要用兵的地方,短时间的缺兵并没有什么影响,因此可以让新召集的士兵一边训练一边执行守卫城池。”

徽宗想了一下,觉得现在也只有这个办法了,轻轻的点了点头说道:“那就按照你的意思办吧,寡人一会就下圣旨。”

“是。”

尚培龄随后又说道:“陛下,那华大人提议向占据的金国地盘上派遣教书先生和移居百姓的事情,您看……”

华榉在奏本上,除了要求让他们尽快派兵前去之外,还提到了向现在占据的金国地盘派遣一千名教书先生和移居汉人百姓的事。

因为现在金国的地盘上虽然也有汉人百姓,但数量很少,非常不利于统治。

所以,华榉希望能够从大宋内地派一千名教书先生过去,让他们分散到各个城池、乡村、部落去教他们汉文化,另外再移居大量汉人百姓过去,

这样一来,汉人百姓多了,女真百姓又学习汉人的文化,慢慢就会被同化,彻底的认同大宋的统治。

另外,汉人多了,在需要的时候官府也可以从汉人百姓中补充兵力和其他的人力资源,加强统治。

徽宗说道:“这个就让周老卿家去办吧,教书先生可从民间招募,凡是愿去的全部纳入朝廷编制,享受正七品官员待遇。教书先生每五年轮换一次,凡是表现优秀的,回来之后可作为候补官员,一旦有官位空缺可优先任命。

如果愿永久留下的,朝廷会给每个人分发住宅、二十亩田地,每月再补助十两银子。

凡是愿意移居到现在金国地域的百姓,每人可获得五亩地、一处住宅,三匹马、十两银子的赏赐,田地和住宅为永久性的,朝廷可以给他们发地契和房契,一家有几口人就算几口,人口越多获得的田地、房屋也越多。

除此之外,移居沿途所需要的一切开销全部由朝廷出,不用百姓花一文钱。

还有,他们到达地移居地落户之后,种地的朝廷可以无偿提供一切耕种所需要的器具和粮种,做买卖的朝廷可以提供一切便利,没有本钱的当地府衙可以出钱帮他们租商铺、开作坊,等他们赚了钱之后再还给府衙,这期间不收任何的利息。

另外,不管是耕地种田、放牧、养殖、做买卖等,朝廷都免除他们三年的各种税赋,而且凡是移居过去的百姓,二十年内但凡有新生的婴儿降生或是招婿、娶媳,都能获得五两银子、三亩田的赏赐,不管生多少都有赏赐。”

尚培龄听到徽宗居然开出了这么优厚的之策,心里暗惊不已,因为大宋现在有很多贫穷的书生、秀才和普通百姓是没有房屋和田地的,这些书生、秀才和百姓大多都集中在各州、府、县城内,书生、秀才是靠卖字画、帮人写书信、给富人家坐馆为生,普通百姓则是给别人打长、短工为生。

所以,徽宗开出这么优厚的条件,很明显就是想把这些人全部吸引到现在占据的金国地域去定居。

“陛下所开出来的条件倒是非常优厚,相信有有很多人愿意移居过去,不过……”

“不过什么?”徽宗问道。

尚培龄说道:“大宋文人遍地,教书先生这方面倒不担心。但如果短时间移走大量的百姓,只怕会造成大宋现有各城池缺少人力的情况,影响各地的商贸和用人。”尚培龄说道。

“这……”

徽宗仔细的想了一下,觉得尚培龄的顾虑非常有道理,说道:“那依卿家之见该如何是好呢?”

“这个,老臣也一时想不到什么好的办法,不如陛下把周老相爷叫来问问他的意见,或许他能够提出好的建议。”尚培龄说道。

徽宗立刻传旨把周孝德叫来了,将事情跟他说了一下,周孝德听后略微想了想,随即说道:“这个也好解决。”

“老卿家有什么良策,快快说来。”徽宗说道。

周孝德说道:“咱们可以事先估算一下需要往那边移送多少人,然后根据需要给每个城池固定的移居名额,这样既可以解决移居的问题,同时又不至于让各地出现用人荒。”

“老卿家果然好计策,如此一来,我们就不用再为这件事情犯愁了。”

徽宗笑着说道:“好,寡人立刻下旨让老卿家来负责这件事情。”

说完,徽宗立刻亲自提笔写了两道圣旨交给周孝德和尚培龄,让他们立刻照旨去办。

周孝德、尚培龄拿着圣旨从皇宫里出来,各自回了自己所在的衙门。

周孝德这边刚把招募教书先生的告示贴出来,不到一个时辰就有三千多名书生和秀才来报名,周孝德从中间挑选一千名文才出众的,呈报给徽宗,徽宗立刻下旨给他们入了官籍,然后马上让尚培龄派兵送到华榉那里。

尚培龄给华榉写了一封回信,把情况给他说了一下,让他再多等一段时间,等这边把兵源凑齐立刻给他派过去。

随后,便命令套车,让这一千名教书先生跟着华榉派来的人去了会宁府。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