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大唐:李世民找我当大官 > 第90章 果然会护犊子

大唐:李世民找我当大官 第90章 果然会护犊子

作者:风中之客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2-12-21 10:28:58 来源:笔趣阁

李白药摸了一把胡子,摇头笑了笑,这孩子还是年轻啊,以为自己随便琢磨点东西,然后写下来就是书了吗?

简直儿戏嘛,不过越儿戏越好,儿戏自己才能点评,到时候让你心悦诚服地拜我为师。

“老孙,来一起欣赏下少爷的大作。”

此时长孙无忌也觉得颇为有趣,李洛虽然有着超出一般人的才学和智慧,但学问这个东西,可不是能够一撮而就的,没个几十年的沉淀,怎么可能写出像样的文坛巨作来?

学问这种东西,是最耗费时间的,李洛就算从娘胎里开始学,那才学多长时间?

别的不说,学会写字需要不短的时间吧?学会四书五经各家儒家经典又得一大段时间吧?

光学习这些,都得小二十年了,李洛才多大?

如果熟读四书五经,李洛应该学习时间不够,如果没有熟读四书五经,写书,那不是开玩笑吗?写什么书,小人书吗?

至于李洛说的那些什么物理代数,已经被他们选择性的忽略掉了,诸子百家哪有这种东西?

不过这样也好,年轻人有才华难免心高气傲,不如就趁这个机会,压一压这孩子嚣张的气焰,让他知道做学问还得脚踏实地……

这等机会可是不多,无论如何不能放过,当下,两人开始兴致勃勃地看起来。

一开始的时候,两人是笑容满面的,可是很快就双双懵逼了,加减乘除每个字都认识,但是四则运算是何物?勾股定理什么鬼?

而李白药也是一样,在看了些许时间之后,眉头就深深皱起,脸上浮现出凝重的神色。

很快,一炷香时间过去,李白药掩卷深思,而李白药则是双眼发愣,看着手中的一叠纸,不知道在想些什么。

搞得李洛都不禁怀疑,我这是哪里写岔了?

混合运算没写对?勾股定理写误了?

“咳咳……”

李洛轻咳了几声,试图把他们从沉思中惊醒过来,可两人惊醒之后,对视一眼,又接着从头看了一遍……

得,原来问题不出在我这里,李洛不着急了,当即安心地坐着,等着两位大儒灵魂复苏。

半晌之后,长孙无忌感叹道:“这门学问有大用啊!”

而李白药也是深深的叹口气道:“老孙说的没错,这门学问出来,显得我们这些人都落伍了……”

算学曾在唐朝短暂发扬过,后来又一度被废弃,究其原因,还是以为当时的算学过于浅显,实用性不大。

但是李洛写的这本初等算学,却是选择最实用的一些知识写的。上次去过尚书台一天,竟然在那里发现了“一三五八”这样的数字,如果户部也是这样记账的话,那得花费多少人力啊?

能看懂它的实用性,这两位确实好眼光。

毕竟这种算学……在很多儒家眼中,都是离经叛道的学问,只有真正在儒学一道融会贯通的大儒,才能看到其中的精妙之处。

本来,李洛还以为要费力跟他们解释下为何要传播这门知识,可是现在看来,应该是用不着了。

“少爷,你是如何写出这样的学问来的?要是掌握了这四则运算,我们可以解决很多问题啊!”

李白药死死地盯着李洛,仿佛接下来李洛的一言一行,都要被他深深记在心里。

“这个啊……我就是看自己家里的账房,记账太麻烦了,于是就整理出这个东西来……”

听李洛这么一说,两人都笑了起来,又是这么神乎其神的答案,仿佛李洛只要遇到问题,随便一思考,就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而且,都是些具有代表性的惊世的办法。

突然之间,李白药居然对着李洛深深一拜:“少爷啊,我真是佩服至极了。你这门算学,老朽想要带回去抄录并好好研读,老朽想要让所有人都来学这门学问!”

“老先生夸张了,”

李洛回了一礼道:“这门算学一开始入门的时候可能有点小难度,但仔细看都能懂,这些东西不难的!”

李洛有点无语,老爹的这帮人,都是跟老爹一个毛病。

口气一个比一个大,还让所有人都来学……

你让谁学谁就来学啊?

“不是,我是让你来当他的老师啊!”

李世民则一脸懵逼,不是几张草纸吗,你堂堂太傅怎么还对李洛行礼了,这是不是反了啊?

“老爷,我可没有资格当少爷的老师。”

李白药一阵摇头苦笑,当李洛的老师,那不是开玩笑吗?

李洛的这门算学,深入浅出的讲解算学的道理,对大唐的各行各业都将带来极大的变革,可谓是算术的鼻祖了。

自己还去教这样的人做学问,那不是自取其辱吗?

这门差事,真的没法接啊!

这……

李二一愣,这便宜儿子居然在学问上面也这么厉害?一时间,李世民都有些不真实的感觉。

明明只是富有才华的老色批嘛,做学问也行?

“老爷,老朽先回去,有些事回头再跟您慢慢说。”

此时,李白药认真地说道。

说话的时候,还使了个眼色,李二也是心领神会,李白药能找到这里来,多半是真有事找自己。

当下李二也是说道:“那好,就一起回去吧。”

这次,不等李洛说什么,李二就直接说道:“你小子就别废话了,来的时候不上心,走得时候来假客气!”

硬生生地把李洛的话全憋了回去,李二又转向远处的李承乾道:“既然地瓜和水稻都成熟了,接下去你就帮你堂兄都收了吧。”

额……

李承乾一脸黑线,我站这这么久,你走得时候才想起跟我说会话啊?

我这到底是亲儿子,还是你派来干活的下人啊?

然而不等李承乾说点什么,李二就直接对长孙皇后说道:“我们走,侄女……就留在这里监督他哥干活吧!”

“你急什么,我还要跟洛儿说会话呢。”

长孙皇后却是不紧不慢地拉起李洛和李丽质的手:“洛儿,你们俩就好好聊聊吧,秋收的事情,让你堂弟带着下人干就行了。”

你们还真是我爹娘啊,果然会护犊子,只是这让堂弟的亲爹亲娘知道了你们这样对他们儿子,他们怕是要直接暴走啊。

人家好不容易生个女儿,你把她拐来当儿媳妇,好不容易生个儿子,你把他抓来干活。

简直难受啊!

……

李世民一行回到皇宫之中,李白药便跟着来到御书房。

“李爱卿觉得朕这儿子如何啊?”李二笑呵呵地问道。

李白药脸色颜色的说道:“千古奇才也!”

“呵呵,这么高的评价啊?让那小子听到,尾巴还不得翘上天了?以后这些话还是少说了。”

李二嘴上虽这样说,脸上却尽显得意之色。

这可是朕认的儿子啊,居然能在这治国、武略、才学上都有如此超人之举,自己这眼光和运气,当真是举世无双啊!

“臣没有夸张,臣之言发自肺腑,字字真心,倘若此人早出生个几十年,臣早就给他拜师了!”

李白药这话要是传出去,怕是又要震动朝野上下了。堂堂太傅,居然想要拜师一个少年,你这唱的是哪一出?

而这个时候,李白药继续说道:“如果李洛这人生逢乱世,至少也能成为一代绝世谋主,影响天下大势。”

“不过他这等人才无论出生何时,都将有一番作为。他能够生在大唐,实乃我大唐之福啊!”

“臣请求陛下,将李洛的算术学编纂成册,让天下更多的学子可以学到这门学问。除此之外,那标点符号也应当立刻推行下去,如此一来,儒学的学习门槛会大大降低,假以时日,大唐文化必将大盛!”

“臣提议对以前的典籍,也用李洛的标点符号重新修注一遍。这标点符号一出,必定能让天下所有学者和学子同时受惠。甚至主持重新编著典籍的人,都将在后世学子的心中,留下重要的影响。”

说到这里,李白药微微有些脸红。

他如此支持李洛,未尝没有让自己来编著典籍,名传后世的想法。

能够流芳百世,这对任何一个学者来讲,都是一件难以抵挡的诱惑,这是一个小小的私心。

而李世民丝毫不在意这些,既然重新编著势在必行,让谁主持不是主持?放眼整个朝廷,能在儒家学术上胜过李白药的,也是屈指可数。

他贵为太傅,又对朕衷心耿耿,此事非他莫属了啊!

李二也不是优柔寡断之人,既然是这位在大唐文坛上有着举足轻重的人,提出这样的意见,也就没什么可迟疑的了。

李世民当即下旨:“李白药接旨!”

这话一出,李白药神情一振。

“臣在!”

“朕命你在朝廷之中挑选人手,重新用标点符号编著各项典籍!”

“微臣领旨!”

李白药面露喜色,赶忙点头答应。

这可是送上门的功劳啊!这种工作对他来说,一点难度都没有,只要找一些合适的人手,把标点符号的用法告诉他们,剩下的都由他们去完成。

可完成之后,主要的功劳都是他的,跟着流芳百世的也是他的名字。

这可比什么爵位还更吸引人啊!

李世民微微一笑道:“好了,以后编著过程中遇到什么问题,你随时去找李洛沟通吧!”

看到李白药的神情,李二也是满意无比。

这些文官就是比武将容易满足。

文官要的无非就是名和利嘛,这种东西自己轻易就能给,像现在这样,让他们去干活,还一副感恩戴德的样子。

那些武将可没那么好打发啊,不给出什么爵位,就无法填饱他们的胃口。

不过说起来,也主要是因为李洛给的东西诱惑力太大,对世人的影响太大,这才会使得李白药这等大儒都兴奋得有些忘乎所以……

“只是陛下,这重新编著典籍好说,可是等到这些典籍颁布出来,李洛看到这上面的标点符号后,陛下的身份怕是难以继续隐瞒下去了啊,你看……”

这个时候,李白药还很贴心的回答道。

“这个你就不用担心了,朕自有打算。”

李二信心满满地说道,李洛他就是个老色批,纯纯的老色批。

自己给他送上了豆卢熙悦,还把自己亲生女儿都给梭哈了,总能填饱李洛的胃口了吧?

就算是不够,漂亮女子不还是有的是,慢慢来继续送呗。

送多了,还怕他不就范?反正李二他是不信。所谓筑巢引凤,就是这个道理。

等有了媳妇做铺垫,李洛进入朝堂之事,那还能跑了?

“陛下,臣还有一事!”

这时,李白药说道,他也是因为标点符号和算术的事情兴奋过头了,差点把最初的正事给忘了。

“我大唐今年恢复了科举,为朝廷笼络了大量的人才,可是还有件事情让臣甚是忧心啊!”

李白药人品耿直,敢于直言上谏,李二一听他的话,也郑重了起来。

“爱卿有何忧心之事,尽管说来就是!”

“是,陛下。”

李白药拱了拱手说道:“我大唐此次出了李洛这样的状元,又笼络了大量的人才,原本是天大的好事,可除了李洛这个状元没能入朝为官之外,还有件美中不足之事。”

“由于刚刚恢复科举,积压的人才太多,除了被朝廷录用的千余人之外,尚有不少名落孙山之辈,都是小有才学的有志之士,假以时日,他们都能成为朝廷的可用之才。”

“可他们大多都是寒门子弟,家里的条件未必能支撑起他们参加第二次科考,如今新唐刚立不久,百废待兴,朝廷正事用人之际,臣以为应当设法安置这些考生,避免人才的大量流失。”

本来这种落榜生是常有的事情,旁人大可不必费心,但李白药却是惜才,也算是为朝廷尽心尽力,见不得有志之士无用武之地,见不得朝廷人才流失。

可问题就是李白药也找不到安置的办法啊!

李二听了颇为认同,自他登记以来,有几个问题一直困扰着他。

其一就是以突厥为首的大唐周边问题,这些马奴一直对大唐虎视眈眈,随时想要对这大唐来咬上一口。

其二就是民生问题,百姓经历过前朝的战乱,日子刚刚稳定下来,有不少地方的百姓还是食不果腹,朝廷还需拿出举措改善生计。

其三就是这五姓七望。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