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鸡血百灵 > 第三章:这里似仙境

鸡血百灵 第三章:这里似仙境

作者:二月春华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2-12-21 04:05:57 来源:笔趣阁

吃着主人准备的早餐,远顺感激的问:“还没问哥哥尊姓大名?”

男主人笑着回答:“我叫宋志远。”又指了指坐在一边的清雅女子说:“这是我的妻子王蕙兰”

远顺又一次站起来,给他们夫妻行了礼:“多谢哥哥嫂子的救命之恩,如果不是你们,昨天晚上恐怕已经入了野狼的肚子。”

宋志远笑了;“兄弟,你已经在这昏睡三天,这三天,全村的人都盼着你醒过来!听口音你不是本地人,小兄弟是哪儿里人。”

远顺把自己和三哥从山东出来找本家亲戚

哥哥又病在大板客栈的事和宋志远说了个大概。

六天前,运来客栈的李掌柜,给远顺搭了拉年货的顺脚车去林西县,谁知道半路上遇上了土匪。

土匪们只在意那一车东西。

也是远顺机灵,躲在雪凹里,用雪埋下了身子,土匪抢到了东西撤了,也没太在意这个瘦瘦的少年。

等土匪走了,寻不到车老板,也不知他躲哪里去了,他开始跑,跑迷了路,才跑到了这里。

远顺:“您年长,我得叫一声哥哥,请问哥哥,这个村子叫什么名字,也好知道到哪儿里回报恩人。”

宋志远说:“我们这个村子叫宋家村,为了躲避土匪,才搬到这个四面环山的山坳里。外面的人不知道这个地方,村里住的都是本家,没有外人,你来了,是咱们有缘呐。”

“这个地方离林西县有多远?”。

“这里去林西县是要路过大板的,看来你跑错了方向”

如果不是心急,想着,早一天到林西县城,能早一天回来给哥哥治病,自己是可以跑回大板的。

结果,是南辕北辙。

远顺是六个兄弟中最小的,却是兄弟几个里最灵秀的小伙子,无论学什么,一学便会,小小年纪,就精通了木匠手艺,已经是个手艺人了。

对于没钱读书,考取功名的贫苦人,也算是能有一技之长,可以养家糊口了。

从来没有迷过路的人,竟然在这片雪域里,找错了方向。

王慧兰看着两个人唠得火热,不好打断他们的谈话,怕是饭菜都凉了,又加了一些炉火。

吃过饭,志远帮蕙兰收拾碗筷。

夫妻两个想着远顺刚刚说的,也觉得这个孩子可怜。

志远和蕙兰商量:“咱们救人就救到底,正好年关也近了,货要送出去,再换些年货和日用品回来。提前去吧,可以带远顺一程,路上也算是个伴。”

“这事你做主就行。”蕙兰说。

志远回到里屋,对远顺说:“小兄弟,我有一些羊皮,要去送给买家,再赶个年集,也在林西。本打算晚些时候去,不如和你搭个伴。”

远顺听了,心里求之不得,赶紧作揖谢过。

志远:“身体恢复的如何?”

远顺说:“没事了,明儿就走,心里惦记三哥,不瞒哥哥,度日如年。”

宋志远挨家挨户的,通知了出山换年货的事。

让各家把熟好的羊皮捆扎好,明早之前送过来,置换的年货一起写好给他。

有不识字的,就去他家找蕙兰,帮忙记录皮子的数量和需要换的年货。

村里人听说远顺醒了,都赶过来看望。

远顺也想着要谢谢村里人,就都一一谢过,说着感谢的话。

大家给凑了路上吃的,给了远顺一件羊皮袄和几件衣服,衣服虽然是旧的,打着补丁,可都能穿,有一件棉裤,正是合着远顺的身材改过的。

远顺心里万分感激,虽然自己遇到这么多磨难,能遇到这些人,也是自己的幸运。

蕙兰耐心的帮村民们写好纸条,一一核对。

怕是错了谁家的帐,出去一趟不容易,不能记错要买的东西,免得大家失望。

写好了,让志远带在身上,也做了一份,记录在自己的小本子里。

远顺看着蕙兰娟秀的字体,再看看她不凡的气质,总觉得她不是凡间女子似得。

志远是一个老实憨厚的农民,尽管古道热肠,但是,和蕙兰在一起,不是差的一点半点。

或许,是有一个不一样的故事。

远顺总觉着,这个村子充满神秘。如果明天能从这里走出去,能到大板,看到三哥,证明自己现在不是在梦里。

第二天,依然是个好天气,风不大,阳光散着暖暖的光芒,雪还是耀眼,不能久久注视一个方向,会让视力短暂的缺失。

宋志远是赶车的好把式,一头藏青色的马儿,特别的驯服。

刚牵出来的时候,对着雪儿打着响鼻,吃了几口雪,就顺从的听从吆喝。

宋志远套上了马车,把大家送来的几十张羊皮、扎得整齐,又用绳子捆扎在车上,还装了几条麻袋,是准备回来的时候用的。

远顺和村里人一一作揖告别,又说了很多感激的话。

临行前,蕙兰叮嘱着:“远顺兄弟,大难不死、必有后福,找到亲戚接上客店里的三哥,再谋生路。这兵荒马乱的不要和别人发生口角,别惹乱子。”

远顺说:“放心吧,嫂子,我会的。”

志远对蕙兰:“快回屋,外面冷。”

蕙兰只是答应着,又催促他们快些走,自己并没有回屋,一直看着车子拐过了山坳,才恋恋回了屋。

远处也传来了羊倌的召唤声:

“撒羊来······”。

从村子里走出的路,并不复杂。

在没有出村子之前,顺着沟壑旁边的小路向西走。

到了村口,向左翻过沟壑,走一段几百米的平地,右转后,顺着露出秸秆的庄稼地,走大约一里路,再右转,顺着山势一路向西北走。

现在回过头,不熟悉的人,根本不晓得山里面会有人家,这里的人们,把自己隐藏的如此好,也是极其聪明的。

又走了大约十几里地,渐渐的,有了车轱辘的印痕,就知道没有走错方向。

沿着一些原有车痕的印记,走了大约30华里的路途,在晌午的时候,就到了大板镇。

远顺一路惦记三哥,又犯难自己现在分文没有,住店钱和伙食费也是一笔钱,怎么办!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