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大汉从接见张骞开始 > 第二百七十四章 抵制对匈奴的政策

齐恒两人在摊贩旁边商讨。

过了不久,街道上传来了嘈杂的声音。

几位士兵骑着马,手中拿着黄布,干净利落的下马,百姓们指指点点,丝毫没有惧怕。

“这是又出什么大事了吗?”

“不知道。”

这两年来,朝廷的公告一个接着一个,没有停歇。

前几个月,刚发布了淮南王刘安造反的事迹。

这次,又不知道是什么。

每个百姓的兴趣都很浓烈,围凑在一起。

几位士兵贴上黄布,转身大声道:“奉朝廷命令,从今日起,愿意资助钱财的人,都可以有机会做官。”

众人一片哗然。

“什么意思?”

“好像是只要花钱就能够做官。”

士兵们也没有多解释,还需要去其他城池宣布,快速离开了。

几位年长的士子走上前去,眯着眼。

开始读起来。

“......国库空虚,特恩赐官爵.....”

“设置武功爵十一级.....”

“最高一级称“造士”;次一级称“闲舆卫”;三级称“良士”;四级称“元戎士”;五级称“官首”;六级称“秉铎”;七级称“千夫”;八级称“乐卿”;九级称“执戎”;十级称“政戾庶长”;十一级称“军卫”。”

“每级十七万钱。”

连年对匈奴作战,大汉的国库也要熬不住了。

文景之治七十年积攒的大量财富,仅仅十余年,就被挥霍得精精光光。

但是,要想扩大战果,就必须对匈奴继续作战。要想继续作战,就必须找钱。国库空空,粮食无存,去哪找钱?

这时,朝廷想到了一招筹钱的办法。

事实证明,这是一个后患无穷,却又不得已而为之的办法。那就是,卖爵。下诏,凡是有钱的,都可以买爵。同时,只要是犯罪的,也可以拿钱赎罪。多钱多赎,少钱少刑。

百姓们议论纷纷。

“买到第七级就可以当官了啊!”

“是啊,可以在县乡谋个职位,还是朝廷分配的,真正的是朝廷的人,没看见上面说嘛,表现好的话可以被推荐到中央当郎官啊!”

“郎官是什么?”

“你这都不知道吗,那可是每天都能和皇帝亲自见面的,万一被皇帝看上了,那可就是祖坟冒青烟了!”

“那需要多少钱啊!”

“一级十七万钱,那得需要好多好多的钱啊!”

齐恒和宋家昌也凑热闹的过来,迅速也就了解了意思。

齐恒皱了皱眉头,道:“这....不妥啊!”

“左生兄,这哪里不好,我觉得十分不错。”

宋家昌神采奕奕,兴奋极了。

“以后咋们可以不用孝廉就可以当官,这可简单多了,花钱就行。“

齐恒摇了摇头:“看来多年以来对匈奴战争国库空虚了,否则朝廷的三公绝对不同同意这样的做法,你看看,什么样的人最真支持这样的政策?”

宋家昌迟疑道:“想当却当不了官的。”

齐恒深吸了一口气:“是商人,朝廷一边鼓舞民间经商,但是在朝廷层面一直打压商人进入朝臣,这些人有钱,再有了权,那可就坏了。”

“没有你说的那么严重吧?”

“这只是花钱买个小官而已,难道还会影响到中央?”

“会的,一定会的,只要实行几十年,一定会深刻影响到中央。”

宋家昌无所谓地笑道:“那些中央的人肯定都知道这个弊端,放心吧,我们不用担心,他们会解决的。”

齐恒想了想,也是这个道理。

于是,也不去细想了。

环顾四周,果然看到不少商人急匆匆地赶了过来。

他们外衣是朴素的麻衣,但是内层确实奢华的丝绸衬衫,他们快速穿越到人群中,站在黄布下面,一字一顿的念起来,神情越发的轻松和激动。

齐恒叹息了一下。

这和自己没有关系了。

他和宋家昌回到客栈,客栈是个普通的低矮建筑,但是人不少。

来来往往的商人,士兵,还有闲杂人等。

四面八方的人都汇聚在这里。

不过看到两人的装扮后,目光有些变化,带有一股尊敬。

自从汉朝只需儒家取士后,儒家士子的地位是迅速增长。

几乎要想立足,必须要和儒家士子打好关系。

更为重要的是,哪怕儒家内部有不少的派别之人。

大家还是十分抱团的,所以导致很少有人敢招惹。

几位穿着白色露膀子的小儿,披着白色毛巾游走在各个桌子。

“先生。”

齐恒摆摆手,道:“给我来两杯温水,一碟羊肉。”

“不要现栽的羊肉,过夜的羊肉,还有来这么一小碗醋。”

齐恒拿起一个小碗。

“好嘞,您稍等。”

齐恒最喜爱待在这里,可以知道各地发生的趣事。

他也喜欢热闹。

尤其是他最喜欢在这样的情况下看书,声音越嘈杂,反而越心无杂念。

老师的笔记中也提到过一点,他们儒家不应该只是为了服务皇帝,也应考虑底层的百姓,孔子说,有教无类,任何人都有资格了解世间真谛,任何人也有自己的人生准则,我们不能站在自己的角度去批判别人,只有更好的深入底层,才能更好的理解他人。

他本就是穷困人家出身。

往上推百年,建国之初,哪有多少贵族?

大部分都死在了战争中。

只不过慢慢的分化而已。

唯有圣人言永不变。

“你们哪里安置了多少人?”

“差不多有一千人。”

“这么多啊。”

“那肯定的,据说还是匈奴单于叔父的部落,还有几个是上一代单于老婆的亲戚呢。”

“哈哈,这群匈奴人,只要打疼了,才投降,这段时间跑来了四五个匈奴人,据说都是在匈奴混不下去的。”

几位虬须大汉热烈的讨论。

“那肯定的,匈奴那边那么冷,听说他们有时候只能吃草根子,哪像我大汉,我大汉的乞丐都比他们混的好。”

“哈哈哈。”

几个人的话语充满了调侃,一副我大汉无敌,匈奴垃圾的言论。

“说起俘虏来我就生气。”

“咋了?”

“这些匈奴俘虏啊,那待遇,我看了都羡慕,朝廷官员也不知道怎么想的,简直是瞎搞,你说,要是匈奴头目好生接待也就罢了,许多贫民照顾的也很好,政策太宽厚了。”

一位面色发黄的中年男子义气填膺道:“你们知道吗,就为了迎接那写匈奴俘虏,我们那里出了大约一百俩马车。”

“你们出马车做什么?”

“干什么,迎接人家啊,他们可是贵人。”

男子在贵人词语上加重了语气。

“他们还怎么成贵人了?”

“我哪里知道,反正我是亲自跟着去迎接的,带了大量的东西去犒劳人家,就连住的地方都是官府找好的,几百亩良田,说给就给了,一点也没有犹豫。”

“艹,为什么?”

听完这个话,刚才对大汉无比自豪的男人一下子大怒。

“你确定是匈奴人?”

“那还有错。”

场上顿时间讨论的声音开始杂了起来。

“这个我课你确定,我们哪里也是这样的,人家来了就个土地和钱,什么都不用自己掏,要是我,肯定也愿意来。”

“匈奴是来投降的,凭什么给他们那么高规格的待遇,咋们政府勒紧腰带了不说,就连我们这些老百姓也不安宁,怎能对得起牺牲的大汉儿郎?”

“人家来的路上,所有的花销都是朝廷出的。”

“白吃白喝?”

这句话更加添了一把火。

匈奴和大汉的恩怨已久,尤其是宣传起来,更是不共戴天的敌人。

如今每个人最大的梦想就是出征沙场,杀匈奴人。

这可到好,原来朝廷卖了他们。

“先生,您的温水和羊肉。”

小儿端过来菜肴,打破了齐恒的心神。

“放这里吧。”

“小二,真的和他们说的那样吗?”

小二尴尬地笑了笑,看了吵的热闹的人群,低声道:“还不止这些呢。”

齐恒眉毛一挑,从怀里掏出十枚钱。

小二脸色一喜,快速地拿了过去。

“匈奴人来的时候,商人和一些百姓,不管三七二十一,竟然跟匈奴人做起生意来。”

“做生意?我记得法律有规定,在边界贸易,不得向外国人出售铁器,亦不准带钱出关。他们这是违法啊。”

汉朝这条法律,无异于经济制裁。既然不准汉人带钱出关,匈奴的商品就无法大量流通,而匈奴渴望得到的汉朝物品,也没办法得到。

“但是他们是投降过来的俘虏啊,包括匈奴人在内,所有的商人和百姓都以为,如今不必受法律约束了。只要有钱,就可以购买匈奴人的物品。而匈奴人,也正想狠狠地赚一笔。于是大家都以为,生意往来你情我愿,大家一起发财,这是没错的。”

“而且,这里离长安城那么远,也没有管,所以那段时间很热闹,双方换了大量的货物。”

“那后来呢?”

小儿悻悻道:“后来,遭了殃,上面据说派来了好几个大官共同审查,咱们这个城的官员全都撤职,官员和违法的百姓加在一起差不多有二百人都被砍了头。”

宋家昌:“就应该这么办,朝廷做的好。”

“还有,刚才那伙人说的,我认为朝廷的做法是错误的。”

“对匈奴的政策,也很有问题。首先,汉匈冲突向来就有,汉朝好心和亲乞和。但是,匈奴人第一个拒绝和亲,屡屡发兵抢劫汉朝。多年以来,为诛灭匈奴,汉朝不知烧了多少钱,牺牲了多少将士的生命。今天,匈奴前来投降,我认为朝廷应该将匈奴人贬为奴婢,赏赐给那些为国家而战死的将士家属,以谢天下之苦。没想到的是,朝廷不以为奴,反奉若贵宾骄子。这简直是太不可思议了。”

“对,还有一点,那杀了汉人,匈奴人也有错,朝廷杀匈奴人了吗?”

小二回想了一下,道:“好像并没有。”

“这是哪门子道理,朝廷护着匈奴,而刻意斩杀无辜的生意人。这种做法,无异于庇其叶,而损其枝者,不可取也。”

宋家昌也有些义气填膺的样子了。

小二叹了口气:“咱们啊,也无法做主,朝廷说什么就是什么了,只要让我吃饱楼就满意了,至于这些大事情,我可做不了主。”

齐恒目光闪烁,望着小二的背影不知道再想什么!

“左生,你怎么想的?”

“我嘛,我认为这里面肯定不只有这么些事情,以刘家人的脾气,就这么简单?”

这话是附耳说的。

宋家昌想了想,好像是这个道理。

按照刘家皇帝的性格,以前受过那么多的苦头,回不报复?

而且从长安宫内的人上位的做法,并不简单啊。

可是,心中还是想不明白。

为何朝廷的政策是这样的。

人群中有知情人道:“你们啊,都错了,这只是刚开始,你们可知道那些人现在如何了?”

这句话立马吸引了人们注意。

“你知道?”

“嘿嘿,我当然知道。”

“我告诉你们吧,那些人基本都被拆散了。”

“那位老哥,你回家如果看看,那一千人肯定早就被拆了。”

“几乎只要到了岁数的匈奴女人都已经嫁给了其他地方的汉人。”

“你怎么知道?”

此人捋了捋胡须,道:“因为,当时我就娶了一个匈奴老婆,朝廷发的。”

“当时朝廷直接把我们叫走,跟着去了一个叫微湖的地方,去和那些匈奴女人相亲,相中了就跟着走。”

“有此事?”

“你们啊,知道的不多,我跟你们说,那些匈奴人来了之后基本都被拆开了,安置到不同地方,朝廷想了许多措施,并且还派了不少人去教他们一些礼仪,那些匈奴的习俗根本不能用了。”

“这.......”

众人嘀咕起来。

难道真的错怪了?

“对他们好,只不过是让他们放松一些,减少抵触心理,吸引更多的匈奴人投降罢了。”

话题渐渐结束,以疑惑和怀疑告终。

齐恒则比较相信这一点。

宋家昌一旁碎碎念:“那也不能太好了。”

总体来说,汉朝对匈奴的政策方针没有出现错误。

毕竟,双方的血脉都是诸子血脉。

很好的同化。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