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大汉从接见张骞开始 > 第二百六十三章 董仲舒

大汉从接见张骞开始 第二百六十三章 董仲舒

作者:我是海陵王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2-12-21 02:55:30 来源:笔趣阁

胶西王相府。

房殿朴素,一点也不恢宏奢华,就犹如乡间木宅一般。

一位年过花甲的老人穿着宽松的汉代长衫,毛发茂盛,白发随意挽在脑后,许多发丝随意地搭在两肩,他正低着头,手中拿着狼毫笔写着字,字迹飘逸,也能反应出主人的闲散悠闲。

咚咚咚!

一位仆人弯着腰走了过来,低声道:“相国,魏县齐恒求见。”

董仲舒充耳不闻,摆摆手。

仆人就立马走了出去。

门外,有四位年轻士子翘首等待。

“国君是承接上天意志在人间办事,故应当用德教,不能滥用刑罚。刑罚不能用来治世。”

“秦以法治国,法令愈多而奸邪愈省,秦朝以法治国的遗毒余烈,至今未灭!”

“夫子所言......春秋决狱。”

几位士子随意谈乱,五花八门。

大概都逃不开董仲舒的思想。

春秋决狱,要以春秋经义为依据判定是否犯罪。

凡是符合春秋的,即使违法,也不认为是犯罪。

凡不符合的,或是违背春秋精神的行为,即使不违法,或原无法律规定,也可定为犯罪......

按法律规定本应当处轻刑的,由于违背春秋,也要处重刑。

他们毫无顾忌,也开始讨论出灾异学说。

在董仲舒天人合一的理论中。

他认为皇帝是至高无上的,掌握着人世间生杀大权。

所以,人们应该无条件地忠于皇帝,服从皇帝。凡是君主所喜欢做的事,老百姓应该无条件去做。

董仲舒还认为,君主应该集威德大权于一身,紧紧掌握刑赏之二柄,决不可分权与人。他认为一切好处都应归之于君,一切邪恶都归之于臣,即所谓“君不名恶,臣不名善,善皆归于君,恶皆归臣”。

但是,董仲舒又感到君权太重,如不加以限制,将危害社会,因而进一步阐发“天谴论”,用阴阳灾异之说,警告皇帝。

他警告说,君主如果滥用职权,侵害百姓,便会受到天的谴责,小者降灾,如旱灾、水灾之类,以示警告。经过谴责而仍不知悔改,天便会降异,如出现山崩地震之类进一步警告他们。经过灾异的警告仍不悔改,大难便要临头了。

然后就玩崩了!

而这几位士子可是坚定的董仲舒拥护者。

自然支持董仲舒的理论。

他们也认为陛下责罚的有些过了。

这还是十年前的事情。

一次董仲舒得知东方的汉祖庙和汉高祖陵墓中的便殿先后大火,便认为这是灾异,写了奏疏准备上奏。

主父偃看不惯董仲舒的所作所为,与他有矛盾,把这篇奏疏偷了出来,上奏汉武帝。

武帝召集一些人讨论。董仲舒学生吕步舒不知道是老师的稿子,大批了一顿,“以为大愚”。董仲舒被定为死罪,幸亏武帝赦免了他。后回家以写书为事,从此不敢再以灾异比附实际政治。

“左生,你真下定决心了吗?”

在众人谈论过程中,有一位年轻人并未发言。

他一直沉默站在那里,一袭青衣,素雅超群。

而这就是齐恒,左生是他的表字。

齐恒看了几眼自己的三个同门师兄弟。

“教化天下乃大务。”

“我此生最大的抱负就是持剑教化众生,可是....”齐衡露出一丝苦笑,众人也沉默了,他们当然知道自己这位师兄的才华,可以说,在他们同龄人中,胶西无人可以匹敌。

只可惜,大汉以孝治天下。

而齐家......唉,众人都没有说话。

这时候,仆人走了出来,众人扭头望去。

仆人也打量着几人,视线落在齐恒的身上,眼眸中也闪过一丝怜悯,本来这位年轻人应该拥有大好的前途,只可惜...家门不幸。

他跟随夫子多年,耳濡目染下也涨了不少见识。

齐恒不仅才华横溢,待人出物也是极好,可以说是翩翩公子,如果家世再好一些,恐怕就因孝廉举荐到中央。

现在....他压下这些杂念。

“夫子请你们进去。”

人们纷纷整理衣襟,就连齐恒也认真肃穆起来。

几人脚步轻盈地走进屋中,屋子宽敞,别无他物。

一眼就能看见一位老人写着字,老人鹤发童颜,面目慈祥。

“来了。”

“拜见夫子。”

几人执的是弟子礼,虽然按照真正的传统来说,董仲舒是祖师爷级别的人物,可是,董仲舒自己提出了礼节,他却没有那样迂腐。

地面铺的凉席。

这地方潮湿温热,分低矮的两层建筑。

地面是木板,竹席下面还垫了一些其他材料,防止水汽之类的。

几人老老实实地坐下。

董仲舒放下手中的笔,眼皮一抬,声音低沉道:“决定好了?”

齐恒跪坐着,听到夫子的问话后,气向上一提,腰挺直,目光坦坦荡荡地看着董仲舒。

“是,夫子。”

“嗯,走了也好,若是换做以前,可能我可以帮助你洗刷清白。”

董仲舒展开双臂,长长的袖口下垂,到达腿部膝盖之处。

“我现在也是自身难保,公孙弘现在做了丞相,连我这个相国也是他的运作,尤其是你是我的学生,他更是紧紧盯着。”

公孙弘和董仲舒的恩怨已久。

公孙弘也是大儒,两人如果做个对比的话。

董仲舒应该算是学者型的儒者,而公孙弘则是官僚型的人物。

对于公孙弘,董仲舒以“从谀”斥之,看不起他。

公孙弘当然也会有意排斥董仲舒了。

董仲舒能够调到胶西王这里当一个二千石的官吏,也是公孙弘安排的。

胶西王.....是汉武帝的哥哥。

他凶残,蛮横,过去不少作过他国相的人都被杀掉,或毒死了。

幸好董仲舒是知名的大儒,胶西王还比较尊重。

“朝臣之中,也有不少你的师兄,我专门派人问询过,西域小国邻立,野蛮而无文化,适合教化,可以离着匈奴很近,所以很难。”

“教化之道,不在下,而在上。”

董仲舒也说起了自己的经验,他唏嘘道:“虽然我和公孙弘之间有矛盾,但我佩服他,他善于经营,可能更容易推广儒学。”

“如果你前去西域之地,要谨慎记住两点。”

“第一点,活下去,活着才是最大的希望。”

董仲舒说的是肺腑之言,和他同龄的人中,有不少比他经文钻研的好,可是都因为种种原因短命而亡,最终隐于人世间,无人认识。

“第二点,要说服国家的国王信服儒学,方可成功。”

董仲舒眼眸闪过一丝淡淡杀气,道:“必要时刻可行雷霆手段,任何时候都不能忘掉手中的剑。”

“君子爱剑,也应善于使剑。”

“......”

董仲舒唠唠叨叨了一大推,人上了岁数,已经可知天命。

心也变得祥和和柔软。

这次可以说是倾囊相授,都是过往岁月的人生宝贵经验。

齐恒心中大为感动,眼眸含泪,深深跪伏地。

董仲舒嘴角含笑,接受了大礼。

董仲舒转头道:“把我书房的那些资料搬出来。”

仆人一顿,眼眸诧异万分。

夫子有个习惯,平日里写字的时候喜爱清静,所以书房之地也成为了禁地,几乎很少让人进去。

里面都是一些宝贵的资料。

仆人气喘吁吁地搬出来了一大箱子,几乎能装一大车。

董仲舒捋了捋胡须,也是莫名感慨。

“这是我在胶西这几年写的东西,有的是随笔,有的是关于国家事情的想法,从来没有公之于众,如今,我把这些交给你。”

“夫子....左生何德何能....”张恒喉咙鼓动一下,有些呜咽。

“带走吧。”

董仲舒:“如果有朝一日,你真的能够在另一片土地将我这个老人瞎写的东西发扬下去,那才是最我最大的报答。”

齐恒话语很低,却异常坚定:“是,宁粉身碎骨,亦不负师名!”

......

“夫子,有...可能吗?”

仆人犹豫地问道。

今日的董仲舒破天荒地站在窗外,树叶哗啦啦传来声音,他双眸深邃,幽幽道:“我...不知道。”

“也是时候离开了。”

仆人一愣,不明白夫子什么意思。

董仲舒傍晚时刻就写好了辞职信,以年老有病为由,准备辞职回家。

在这里一直提心吊胆,小心谨慎,唯恐时间长了遭到不测。

今日张恒的离去,成了他离去的契机。

回家!

埋头著书,也为大汉留下自己最后一份典籍吧!

......

大汉的事情,李牧之无从知晓。

西京。

秦大壮莽撞地跑了进来,惊恼了正在抓耳挠腮编写小故事的一群编辑。

邸报设在西京的点,也要开始确定报纸的题材,尤其是一些内容。

既然已经确定了可以使用双语。

那下一步就是开始发报了。

李牧之的一句话,多写写虚构故事啊。

一名笔名叫做青舟的男子刚有了思路,他已经锁定了希腊的爱神,准备把它嫁接到大明这里。

每个编辑面前都放着一份大明神话名单。

从开天辟地的盘古。

造人的女娲。

还有三清道人,三皇五帝。

自然离不开天帝,天庭之类的。

李牧之基本把前世自己耳熟能详的神话人物写了进来。

这就是大明文化。

神话有时候最容易流传,也容易被大家接受。

而如果让其他民族认同呢?

那自然是争取把他们也编进来。

希腊爱神,应该是月老的媳妇。

两人虽然能够为别人牵头搭线,自己二人却反而因为种种问题分局两地了。

嗯,逻辑还比较自洽。

青舟刚打算开始写,他相信自己找个创新点一定能够引爆全场。

到时候,万一广为流传,自己的绩效点肯定很高。

想到这里,他的嘴角露出一丝笑容。

而这个思路吧嗒一下,就被秦大壮的突然闯入,瞬间忘了!

他的心态瞬间崩了!

而其他人也和他差不多。

秦大壮没有时间和大家解释,他气喘吁吁道:“捷报!”

“所有人停下手中的动作,把这份战报写出来。”

“争取七日之内见刊。”

“什么消息啊?”

众人一头雾水,摸不清头脑。

他们皱着眉头,看着秦大壮不像是说谎话的样子。

秦大壮此时也慢慢的调整过来,他再次大口吸了一口气。

这条消息,他也是刚刚知道。

而且是加紧消息。

一路从身度境内传过来的。

他刚才就在陛下身旁,还讨论着神话题材的事情。

突然就来了消息。

所以,他再陛下的确认下,立马马不停蹄地拍了回来。

这可是一条令人震惊的消息。

他刚知道后,也是不敢相信。

这才多长时间啊?

见大家都近紧紧盯着自己,他也不在卖关子。

轻轻咳嗽一声。

“娄丝将军,率领两万大军,攻克密拉特王朝的首都白沙瓦。”

“密拉特王朝兵强马壮,可是一个很牛逼的王国,现在,我宣布,他已经成为了我大明领土。”

额,叙事过于平淡。

青舟嘀咕道:“如果是写小说,肯定没人看,太平淡了,就不能来点夸张的描述吗?”

“时间,地点,这些不够啊。”

“得有起伏啊。”

青舟摇摇头,心中已经有一个构思,绝对能够大爆。

首先,敌国必须强。

至于到底强不强?

这不重要,反正让大家认为十分牛逼就行。

只有敌人强,大明胜利了才牛逼。

脑海中出现了许多画面。

“记住,这是陛下的命令,每个人都放下手中的东西,都给我写这个,一会我会把一些战绩发给大家,大家不用太关注事情经过,我需要的是噱头,夸张也好,还是其他的方法,一定要突出大明,还有,大明一定是正义性的。”

“行动起来吧,这是我们第一次在西京发刊。”

“必须要起一个好头。”

秦大壮心情激动的说道。

他拿着战报,大声道:“这次还有一个人物也要特写,那就是李延将军,李延将军做了一件从未有人做过的事情,他带领着不足两千人,一路沿着身毒洋南下,纵横身毒腹地,无人可挡,更是配合娄丝将军攻占了白瓦沙,李延将军这个传记要描写的传神,甚至可以用一些神迹。”

ps:各种求吧,订阅一下子拉胯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