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大汉从接见张骞开始 > 第二百二十章 秦律

大汉从接见张骞开始 第二百二十章 秦律

作者:我是海陵王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2-12-21 02:55:30 来源:笔趣阁

双方见面,那自然是十分融洽。

李牧之执晚辈之礼,更是让李老满意,不过他坚决自己是李家的仆人,不能接受李牧之大礼。

无奈之下,李牧之反而接受了了李老的行礼。

李老并不是单独而来。

他还带着很多行李。

“这是我们这么多年积攒下来的,当年先人来到这里后,也怀着对故国思念,怕后背忘掉中原,特意命人默写了经典,这些年来,一直漂泊不定,损坏了一些,不过大部分还是保留了下来。”

“现在,我就正式交给你。”

李老指着大箱子,大箱子很古朴,打开之后,露出了里面的真面目。

竹简,羊皮,各式各样的载体。

不过大部分都是规整整齐。

典籍很多,《左传》《道德经》《国语》《论语》.....还有张骞未曾留下来的几卷书籍《孙子兵法》。

当然,更重要的是,带来了秦律

包括《田律》、《效律》、《置吏律》、《仓律》、《工律》、《金布律》、《关市》、《工律》、《工人程》、《均工》、《徭律》、《司空》、《军爵律》、《置吏律》、《效》、《传食律》、《行书》、《内史杂》、《尉杂》、《属邦》;此外还有《效律》,是对核验县和都官物资帐目有关制度的规定。

包涵星罗万象,看字迹。有的刚刻划出来的。

李老解释道:“这些都是刚刚刻画下来的,可能有错误的。”

李牧之笑道:“没事,有就行,这份心意我收下了。”

开篇:“明法度,定律令,皆以始皇起。”

“秦圣临国,始定刑名,显陈旧章。

“......”

半部论语治天下。

那李牧之看来,这份秦律就能治国,对于当前的大明来说,更是重要至极,不过里面存在着许多酷刑,而且刑法过于严格,可能不适合当前大明的发展。

所以还要在这部秦律的基础上进行修改修订。

李老退下,李牧之迅速传召人,幸好已经有一批老秦人前来。

“刘仲,齐英。”

“臣在。”

“你们两个的任务就是把这里面的点击都翻译出来,全部采用大白话,变成现在我们使用的字体,然后加以研习,最后交由内阁审批,朕要在年底看到新的律法。”

两人自然是答应。

刘仲和齐英结伴而出。

齐英的岁数比刘仲还要小一轮,如今刚20出头,如果算大明的整个政治领导人物,基本岁数在20~30岁之间。

算起来是一批比较新的队伍。

齐英有些疑惑的问道:“咱们陛下好像对秦律特别的重视。”

刘仲瞄了他一眼,很自豪的说道:“那是肯定的。”

“但是大秦有秦律亡,这说明它并不是一个很好的制度啊。”

刘仲的目光闪烁。

又是一个苛政猛于虎的论断。

这不仅是齐英一人的误解,更是许多人的裁定。

司马迁《史记》记载很明确,秦二世时期法令诛罚日益刻深,群臣人人自危,欲畔者众。

在齐英的印象中。

好的法律,就应该受到人们的欢迎,而不是被众人推翻。

他们已经从张骞和李牧之嘴中,得知大秦后来的事情。

但是秦律真的很严格吗?

那看什么时期了。

秦二世时期二世胡亥重用赵高,先任赵高为朗中令,后又任命赵高为丞相,乱政改法,改变了秦始皇时期的“缓刑罚,薄赋敛”的政策,诛杀皇子公主,蒙恬、蒙毅、冯去疾、李斯等重臣,连带一同治罪的不计其数,乱政改法,破坏法律,轻罪重罚,使皇族震恐、百姓震恐,官吏震恐,彻底造成秦朝混乱,又征发闾左,使秦朝速亡。

秦始皇时期实行的是“缓刑罚,薄赋敛”的政策。出土的秦简秦律是严谨细致并非暴酷。

后来给人们留下印象深刻的秦律,那是变种。

后来更有多位学者研究,证明汉律比秦始皇实行的秦律还要严格许多。

“钱穆:汉初制度、法律,一切全依秦旧。”

“高敏:汉初法律全部承秦。”

“侯外庐:汉律之峻峭,比秦更甚。”

“......”

刘仲淡淡道:“秦之所以灭,我看就一个原因,杀的还不够,应该把六五的贵族通通全部杀掉,一个不留,最终祸患无穷。”

“正好来了机会,你好好钻研一下秦律,现在,正适合咱们大明。”

乱世用重典!

齐英赞同的点了点头,对于秦灭亡的原因,他有不同的想法,不过还是赞同刘仲的说法。

毕竟,连陛下都认同秦律。

那只能说明一件事情,现在适合大明。

礼部,修建于平阳西侧,是一座六间宅院组合起来的大宅子,旁边就是刚刚搬迁过来的大夏学堂。

刘仲如今担任礼部尚书一职,还兼任大夏学堂的院长,而齐英是副院长。

他回到礼部之后,立马把左侍郎李无常叫了过来,按照血缘关系,李无常还是李牧之的远方亲戚,和齐英是同一批来到大明的老秦人。

因为能力出众,迅速上位。

李无常皱着眉头,道:“尚书,这段时间正忙着阅兵的礼仪,接下来的几个月,还要准备全国推广运动,现在咱们手上的人并不多,恐怕人手有些不够啊。”

全国推广运动,是内阁和李牧之早就定下来的计划。

大明的新文化改革,在京都实行的十分顺利,接下来就是要向全大明推广,刚刚招的一批大夏学堂毕业生,赶上了一个好时候。

他们都要经历一场“下乡”活动。

由礼部牵头,将会带领他们前往大明各地,展开文化礼仪普及行动,甚至还要在各地兴建学堂,他们都要担任一定年限的教师,方可返回京都,成为一名光荣的大明公务员。

这场推广行动,将要耗费大量的人力,这也是左侍郎李无常难为的地方。

经他这么一提醒,刘仲也感觉到有些所有为难。

“要不再招一批?”

“可是这样不符合规定。”

“什么规定?”刘仲摆摆手:“规矩就是来打破的,等明日我从大夏学堂找一些人,让他们帮忙去下乡。”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