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无限穿越从诸葛北伐开局 > 第85章 傅奕密奏

无限穿越从诸葛北伐开局 第85章 傅奕密奏

作者:代新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2-12-20 22:33:08 来源:笔趣阁

古书上说,白虹贯日,必有战祸。

武德九年六月己未日(初三),这是一个注定要载入史册的日子。

一般来说,太白经天以两次为一组,每组出现要间隔百年左右。武德九年的五月和六月初一,大唐的上空已经出现了两次这样的奇景。

在笃信天命的古代,这绝对是牵动亿万人心的大事。

但是今日,这个被史书记载为武德九年第三次太白经天的重要日子,没有人发现天象出现了异常。

傅奕手搭额前,虚眯着眼,凝视着天空。

他在思考天象,更是在思考国运,思考人生。

他从没想过,有朝一日自己一个太史令,竟然会被推到历史的风口浪尖。

良久,身着紫色朝服的太史令轻轻揉了揉眼眶,回到案前。在下定决心后,他叹了口气,还是在那封密奏的落款处,署上了自己的名字。

“看天吧,看命吧。”

他选择将自己的生死,交给上苍。

-------------------------------------

仅仅半个时辰后,这封密奏便被送到了天子的老内侍赵雍的手中。

此时,老皇帝正在享受难得的天伦之乐。他宠爱的杨嫔,不久前刚刚为他诞下了第二十个儿子。这个新生出的生命像是一道朝阳,驱散了那场东宫夜宴萦绕在老父亲心头的阴霾。

高兴的老皇帝一早就来到杨嫔的寝宫探望,可是毕竟上了岁数,哄着哄着孩子,老皇帝就不知不觉进入了梦乡。

赵雍掂量着手中的密奏,看了眼署名。

“太史令……”

一个不太显赫的官职,如果不是天象受到天子关心,这样的人是没资格进呈密奏的。

老内侍是个机灵的人,绝不会为了屁大点的小事打扰皇帝。像往常一样,赵雍挪到角落,悄悄打开了奏疏,想确认密奏的重要性。

“太白经天……”

他抬起头,虚眯着眼看了眼天顶的烈日。

哪有什么太白的影子。

老内侍心想,从五月就报天有异象,这都第三次了。这太白经天不是刮风下雨,哪是天天都有的?

他再往后读,本以为是太史令虚张声势,可是后面的话,令他汗毛战栗。

赵雍砰的合上奏折,悄悄回望老皇帝。

只见李渊怀中抱着熟睡的幼子,靠着龙榻已经打起了鼾。一旁的杨嫔为老皇帝轻摇着扇子,一脸得宠的骄傲自豪。

女人注意到了老太监试探性的目光,回以一个凌厉的眼色。这是她拼了命挣来的圣眷,决不许任何人打扰。

赵雍又是一个寒颤,连忙回过头,将密奏压在手中。

他哪里知道,这一压,就把大唐的历史又往前推了一小步。

-------------------------------------

直到黄昏,老皇帝李渊还不知道天上到底发生了什么。

夕阳西下,用过晚膳的李渊才重新做到了书房里。

他重重的坐到椅背上,深深舒了一口气。

这个为李唐立国费尽心力的王朝奠基者,因为前几日东宫儿子们那一场荒唐的夜宴,已经好几日寝室难安了。

他已经在刀光剑影李摸爬滚打了一辈子,好不容易把新帝国的四梁八柱搭建起来,本想享受几天安稳日子,可是就像所有大家族一样,几个儿子为了“家产”又争得不可开交,甚至已经到了性命相搏的程度。

“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

老皇帝近来时常会不由自主的念起曹植的这两句诗。不过没人知道念诗的时候他会想什么。

想起曾经教两个儿子念《二子乘舟》的日子?

想起那年在太原,自己因为担心远在河东的长子,险些放弃了起兵?

想起那年听说次子只待十几人深入敌营时的忧虑?

想起武德七年在仁智宫为了大郎心力交瘁的夏天?

想起前日在病床上陷入昏迷,抱着自己痛哭忏悔的二郎?

他近来回想起开山立国的每一步,总是想在坐镇中枢和浴血奋战的天秤间找到一个平衡。世人都说次子骁勇,开疆拓土是为首功,可是他却总觉得,大儿子坐镇机枢,力保根本,同样功不可没。

废立废立,难道国本之事,就是上嘴唇碰下嘴唇那么容易的事情吗?

首先从个人论,老皇帝就愿意废立。除了他对两个儿子的感情同样深厚,就说比功劳,都说打仗功劳大,可是镇守后方的除了太子,还有他这个皇帝。如果非要承认二儿子的军功要高于大儿子的政绩,那岂不是也把他这个皇帝的作用比下去了?

抛开这个有些自私的想法,为了国家,他更不愿意擅行废立。前隋的杨广继位,修运河,征高丽,好大喜功,为了证明自己比哥哥更强,把整个前隋天下都断送了。

如果他把二郎扶上来,新国甫立,百废待兴,次子本又是个要强的主,难道他不会重走杨广的老路,为了证明自己,再把大唐断送咯?

想来想去,老皇帝还是那个决定,储位不能动。

可是几个儿子也得保全。历来天家薄恩情,皇室手足相残的故事从春秋战国就没断过。到了他这,总得给孩子们想一条出路。

一条让长子和次子相互保全的出路。

他本以为让次子去洛阳会是这样一条出路,可是裴寂、封纶、萧瑀、陈叔达等老谋士们不管站在哪一方的立场,都不同意。

惆怅间,老内侍赵雍捧着一个锦缎匣子上前道:“陛下,太史令傅奕有密奏上呈。”

傅奕?老皇帝眉头一皱:“天象?”

老皇帝打开密奏,本来已经紧凑成倒八字的眉头,渐渐挤成了一个“川”字。

“开窗!”

老皇帝抛下奏折,走到窗边,可是此时他哪里还能看得见太阳,天上只有一轮残月。

“今日白天,日头可有异常?”他询问老赵雍。

老赵雍不敢沾惹是非,连忙回答:“没注意,也没听说有异常。”

老皇帝有些怀疑的摇了摇头。

一年内,不,准确点说是不到一个月内,天上三次出现主张“变革”的天象,难道老天这是在提醒他,大唐的储位所托非人吗?

他拿起傅奕的奏疏,接着往下看。可是越往后看,老皇帝脸上的神情愈发凝重。

老赵雍冷眼旁观,从天子那快要将奏疏捏碎的涨红手指上,读出了不祥的预感,他还以为是自己的行为露出了马脚,连忙屏气凝神,祈祷龙之怒火不要燃及自身。

“反了!真是反了!”

老皇帝突然大喝一声,所有内侍无不绷紧了神经。

“好啊,好啊,一个天象罢了,太史令奏报不够,他秦王府竟然在坊间四处传播!”

这正是白天赵雍看到密奏内容后,汗毛倒立的原因所在。

傅奕奏报天象,即便有所偏颇,也无伤大雅。

可是奏疏里竟然说,坊间已经流传开太白经天是秦王主天下的流言。

这可是逆龙鳞的大忌啊,谁敢沾惹?

老赵雍喉头一紧,不由得咽了口口水。

“朕还没死呢!他就急着要主这个天下!啊!”

太监们哐当一声,全部跪倒在地,仿佛皇帝骂的是他们一样。

“赵雍!”

老内侍连忙答道:“老奴在……”

“去!去!拿着这封奏疏去天策府,问问朕这个雄心壮志的儿子,宣扬天象到底是何居心!想什么时候来主这个天下?他是又要如何处置朕?”

奏疏被天子同龙案上一把甩出,正好打在老太监脸上。赵雍不敢怠慢,答应了一声,捧着已经被捏变形的奏疏赶出殿门,就在快要踏出殿门的一刻,老皇帝突然叫住他。

“等会……”

老皇帝不是要收回成命,而是更加怒气冲冲的说道:“让京兆都督刘弘基带人跟你一道去!”

刘弘基掌管长安戍卫,让这个武夫带人跟着去传旨……老赵雍咽了口唾沫,只觉得手中的奏疏烫的像是一块火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