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无限穿越从诸葛北伐开局 > 第62章 太子舍人

无限穿越从诸葛北伐开局 第62章 太子舍人

作者:代新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2-12-20 22:33:08 来源:笔趣阁

五月廿七日,巳正时分。

一天中最为忙碌也最为高效的时段,长安城中的每个人都在为了生计和前途聚精会神奔忙着,而唯有一个男人是个例外。

他一脸脏须乱发,破衣烂衫的出现在城南,一如两年中的每一天一样邋遢,连头发里的虱子都散发出隔夜的酒臭味。

长安最南端的安德坊,因为距离北苑皇城最远,历来是马夫脚力聚集之地。这里的酒坊索性也不讲什么货真价实,物美价廉,连北城中最为卑劣的酒酿,在这里也要被兑上渭河水再卖。什么泥沙异味根本无所谓,对帝国的蝼蚁来说,能够尝到酒味,就已经足够麻痹一天的疲惫了。

肮脏的男人出现在刚刚开门营业的酒铺前,大喊了一声“半斤梨花春”,便一屁股做到了角落里的座位上,倒在桌上枕臂闭目养神起来。

伙计颠了颠醉汉摔在桌上的铜钱,嘲讽道:“对不住,徐大才子,俺们这小店可没梨花春,再者说,你这一吊钱也不够半斤啊。”

“那就三两松醪春。”醉汉眼皮也不抬,接着道。

“松醪春也没有。就老春,爱喝不喝。”伙计蛮横道。

“老春就老春。曹孟德有诗曰,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二两老春!”伙计高喊了一声。

“怎么是二两,我这明明够三两!”

“怎么赊的帐不用还吗?!”伙计用手巾使劲砸了下桌面,以示警告,醉汉再也不争执。

这样的对话几乎每天都要上演。醉汉在最为精华宝贵的光阴来到酒铺,用越来越少的银钱购买麻痹神经的浊酒,为的只是让自己不去想被拦腰斩断的前程,还有曾经的光辉岁月。

那段在东宫担任太子舍人的光辉岁月。

小二惯常来到角落里的大酒缸前,舀上一碗浊的不能再浊的酒,涂了口口水用手指叫了叫,一脸坏笑的拿到醉汉的桌前。

“哎,极品老春……”

一柄剑抵住瓶底,伙计脸色瞬间煞白。

“官……”

出手之人正是吕大胜。他做了个嘘声之势,将伙计赶至一边,然后引着王晊坐到醉汉对面。

王晊扇了扇窜入鼻翼的酒臭味,从怀中取出一尊青白瓷质地的高雅酒壶。这是武德二年唐高祖李渊从洪州一个小镇里征集上来的“进御之物”,虽然唐初年间世间还不知道景德镇的大名,但是明眼人一眼便能认出,这是只有宫廷盛宴才配使用的贵物。

醉汉没有睁眼,依旧枕臂沉浸在宿醉中,听到对面有斟酒的沥沥声响,笑道:“今天知道讨好你家徐相公?告诉你,别说你一个酒铺伙计,过去就是一州的刺史给我斟酒,我都未必接!今日算是便宜你了……”

醉汉说着接过酒杯,将杯中酒一饮而尽。酒过愁肠,他突然精神一震:

“梨花春!”

他猛然睁眼,凝视着对面的王晊坐直了身子。

“徐师谟,还记得我吗?”王晊按着酒壶问道。

醉汉微微点头,一滴眼泪从他的脸颊滑落。他没有问酒的来历,只是突然一把抓住故交的手问道:

“书臣?太子又用的找我徐师谟了?”

-------------------------------------

关于徐师谟的回忆,是王晊在听到李元吉的话后才想起的。

时间再次回到建安七年,也是五月的初夏,那时东宫刚刚得知尔朱焕和乔公山揭发告密的消息。

坐在显德殿里的太子李建成焦急的纠合众人,紧张的纂拳问道:“玄成、王老,你们照实说,东宫到底有没有给杨文干送过铠甲军械?”

魏征与王珪对视了一眼,齐齐摇头:“太子明鉴,如此大事,我等怎会隐瞒太子?”

太子身后的王晊,整段回忆的第一视角人说道:“殿下勿虑,此定是秦王府的诬告。”

“秦王府诬告?”太子眼神闪过一时更深的忧虑。

“正是,太子细想,若是伯父和魏大人真的有意与庆州的杨都督共谋大事,怎会兴师动众,派人从长安大摇大摆的往庆州送军械铠甲?军械铠甲又不是特产,只要从庆州就地取材便好,即便庆州兵甲不足,那就让杨都督把死士送到长安来,再有东宫配发岂不是更为稳妥?何必不远千里将军械送到庆州,再把装备了军械的死士送回长安?”

一边的东宫舍人徐师谟也分析道:“更何况真要运送铠甲,只要偷偷送便好,何必要让尔朱焕、乔公山二人绕道仁智宫附近?摆明了是怕天子发现了不了。”

听了太子舍人和率更丞两位近臣的话后,太子紧张的心情才稍稍舒缓,顺着近臣们的思路,他也发现了此事的逻辑冲突:“对,那尔朱焕和乔公山虽说是东宫郎官,可是转隶东宫才不满半年,本宫莫说没有不臣之心,就是有,又怎会派此二人去!”

魏征道:“正是。杨文干赴任庆州都督后,逢年过节都会与殿下往来书信,原件都在詹事府留档,从不曾提及谋反之事。只要派人前往庆州,叫他去仁智宫御前对峙便可。”

“不行!千万不能派人去庆州!”王珪说道。“齐王不是说了,天子马上会派人来传讯殿下,这个时候派人去庆州,岂不是坐实了串供之嫌?那样御前杨文干说的每一个字圣上都不会相信了。必须要让圣上派人去问,才能算是公允。”

太子点头道:“还是王老老诚谋国。对,这个时候千万不能联络杨文干。我与他本来光明正大,东宫旧部年节向旧主问安也是礼节常法,父皇要是想查,那些书信尽数可查。此时派人去,反倒是百口莫辩。”

这时,赵弘智道:“殿下,眼下事情紧急,容下臣调出历年来东宫与杨文干的书信,只要天子口谕一到,殿下便能亲去仁智宫解释。”

“去见父皇……对,本宫亲自去解释。”

赵弘智建议太子要去仁智宫,在场众人面面相觑,眼神中皆是不安。

魏征劝道:“殿下此时奉旨监国,若是离开长安,天下事无人决断……”

太子高声道:“天下是父皇的天下,太子亦是天子的臣子!若父亲真的有诏召见,难道本宫能避而不见吗?!”

魏征一时语塞,却听太子舍人徐师谟高声道:

“当然能!”

太子猛然一惊,片刻后回过神来,指着徐师谟的鼻子问:“你说什么?!”

不知道是没有感受到空气中的紧张气氛,还是真的有不畏权贵的勇气,徐师谟挺直了摇杆道:

“圣上此刻不先召杨文干,摆明了是已经不再信任太子。太子此去,恐怕不是照齐王所说是去核验的,而死被圣上叫去扣压严审的。如今天子屡次受秦王一党蛊惑,与殿下父子相疑,此非大唐之幸。《汉书》云,当断不断,反受其乱。殿下监国日久,门生故吏满天下,外有杨文干、李艺等人手握重兵,内有三省六部文官学士为用,何必亲身犯险,自蹈死地?”

显德殿内一片寂静,所有人都能听懂徐师谟的话,却没人张口接话。太子建成沉默许久,转头问

沉默就是默许。徐师谟知道自己这也许遇上了天下臣子人人梦寐以求的从龙之功,壮着胆子说道:“如今庆州、长安和仁智宫成掎角之势,若是殿下治书杨文干,两路发兵直捣仁智宫,迎天子,清君侧,则不仅杨文干谋反之事不必再深究,就是秦王一党,也可就此铲除。天下安定,一劳永逸啊。”

“迎天子,清君侧……”李建成揣摩着徐师谟的话。“师谟,你可知天子身边的小人是谁?”

“秦王,李世民。”徐师谟高声道。

“是啊,你知道是世民……”

太子仰天轻叹,猛然喊道:“所以你是要挑唆本宫弑父杀弟,做出猪狗不如之事吗!徐师谟,你长了几颗脑袋,敢说出如此大逆不道的狂悖之言!来人,将他带下去!押入囚牢,待父皇回銮问罪!”

徐师谟脸上的血色瞬间退去,耳边的一切开始变得朦胧。他听不见众人与太子商议,只知道自己被人拉着拖出了显德殿,等恢复冷静时,他已经被锁进了地牢。

直到几个月后,“徐师谟贬为庶人”的诏书真正摆在他眼前时,他才明白,自己的大好前程,因为一席话,丢了。

从那时起,他不再是那个身居东宫的来日卿相。他只是个潦倒的布衣,带着魏征私下送的钱粮白银,成了这诺达长安城中的孤魂野鬼。

回忆至此而止。两年后,王晊再次坐到了徐师谟的面前。而嗅觉敏感的徐师谟微微抬眼,似乎瞥见了命运从指缝间留给他的机会。

“说吧,就说武德七年,你唆使太子造反,是谁指示的?”

王晊狠狠盯着曾经的同僚问道。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