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无限穿越从诸葛北伐开局 > 第58章 庄严寺回忆

无限穿越从诸葛北伐开局 第58章 庄严寺回忆

作者:代新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2-12-20 22:33:08 来源:笔趣阁

木匣里,是一沓发黄的宣纸。纸上是一行行蝇头小楷,字迹工整漂亮。

兴文里没有写什么旷世阴谋,只是流水账一样的记载。

【二月丁亥,署衙办公,会晤密州总管长史,筹赈灾粮款,回府。】

……

【三月甲申,休沐,庄严寺礼佛,随同僚垂钓,鱼雁馆听曲。】

……

【四月辛丑,赴封府晚宴,大醉,回府受夫人责骂。】

……

【五月庚辛,署衙办公,会晤兵部主事,庄严寺礼佛,夜宿鱼雁馆。】

……

这是宇文颖的日记,从武德四年道武德七年他前往庆州去见杨文干前。

“你可知这是何物?”拿出东宫属官派头的王晊问跪在一边的老鸨。

老鸨早就瑟瑟发抖,此刻更是知无不言:“芸儿生前说,这是宇文大人留下的重物。妾身以为是什么传世的珠宝翡翠便夺了来,没想到里面就是些日常琐事。”

“你仔细看过了?有没有抽调纸张?”

老鸨听他这么问慌忙摆手:“没有!!绝对没有!那许芸儿不识字,只说是重物重物。妾身还想这上面会不会写些官场秘闻,能用来要挟贪官污吏赚上一把。可是看了好几遍,根本什么也没写。后来忙活着埋人了,也就忘了这事……”

老鸨正说着,吕大胜带着手下来报:“大人,尸骨挖出来了,除了骨头,什么也没有。”

王晊看了眼老鸨和伙计,冷冷说道:“太子不是说过要依唐律法办事吗?此二人杀人埋尸,送到万年县令那去,看看他怎么主持公道。”

-------------------------------------

夜晚,王晊秉着烛光,一个字一个字的阅读宇文颖的日记。

日记内容有话则长,无话则短,有时甚至三五天没有记录。凡是记录的日子,宇文颖都点到了当天重点的人物、事项和地点。即便是这样,司农卿大人的三年依旧过得乏味无比,似乎初唐历史上的那些风云岁月都与他无关。

王晊越看越无聊,困得打起了哈欠。

“郎君,夜深了,你大病初愈,还是早些歇息吧。”

服侍他的静姝和碧萝捧着张医监开的汤药和新的薄纱被单进了房间。

“没事,我已经痊愈了。”王晊打着哈欠,对两位侍女报以礼貌的微笑。

“那也得喝药啊,天下哪有病人自己说自己痊愈的?要是病人说了算,还要郎中干嘛?”碧萝毫不见外,催促王晊喝药,一边将被单放好,注意力马上被桌上的信纸吸引了过去。

“碧萝别动,那是王郎君的公文。”静姝想去阻止,没想到碧萝已经拿起了一张日记端详了起来。

“看得懂吗?”王晊笑着问。

静姝点点头:“太子妃端庄,我们这些侍女也都是良家出身,从小学过诗书的。就是真遇到文墨不熟的,太子妃也会请人来教。太子说过,读书识字才懂得做人的道理。”

李建成连侍女读书识字都照顾到了,这不像史书里记载的暴戾无用的庸主,倒是有点明仁宗宽厚亲仁的影子。

“哎,这人好奇怪啊。”碧萝指着宇文颖的日记道。

“哪里奇怪?”王晊问道。

碧萝道:“这个人每次去礼佛后,都会去青楼宿眠。而且这庄严寺在长安西南最远的永阳坊,回平康坊要横跨整个长安。难道受了佛家训诫,反倒是**大起,不远万里也要嫖宿么?”

静姝闻言马上涨红了脸:“胡言乱语,女人家张口闭**邪之语,也不避讳……哎,郎君!”

她正在嗔怒姐妹的粗放,不想王晊竟然噌的起身,将药碗撞翻。

王晊接着灯火,用力的翻检着日记。果然,按照碧萝所说,寻常的日子宇文颖或者回家,或者夜宿青楼,但是唯有去庄严寺礼佛后,一定会夜访鱼雁馆。

他又拿出书架上的长安地图,从总持寺到平康坊,需要横跨整个长安。如果宇文颖的一天里既要办公、又要礼佛,还要宿眠青楼,那么他待在寺庙礼佛的时间,绝对不会超过半个时辰。

来也匆匆去也匆匆,他图什么?

放着这么多近途的寺庙不去,非要去最远的总持寺?还有礼佛的人当天就去青楼?

事出反常必有妖。

有妖气的不是鱼雁馆,而是……庄严寺。

-------------------------------------

庄严寺始建于隋仁寿三年,初名“禅定寺”。因隋文帝和皇后夫妻双双崇尚佛教,仁寿二年独孤皇后去世,伤怀不已的隋文帝于次年为妻立寺追荐阴福。禅定寺位于隋唐长安城的西南隅。寺院规模宏大,占永阳坊之东半部,以后又将永阳坊北邻的平坊之东半部亦划归寺内。主持修建大兴城(唐改称长安城)的宇文恺,“以京城之西有昆明池,地势微下,乃奏于此建木浮图。崇三百三十尺,周回一百二十步。”

隋大业三年,炀帝为文帝新建了大禅定寺,就在永阳坊与以后划入的和平坊的西半部。寺院的规模建制与东邻的禅定寺完全一样,亦建有木浮图,高度与之相埒。

唐初武德元年,因为隋文帝曾自立法号称“总持”,又呼独孤皇后为“庄严”,故改二寺名为“大总持寺”、“大庄严寺”。

王晊抵达庄严寺的时候,虽还是清晨,但是寺内早已香火缭绕,围满了善男信女。

王晊本人不是居士,但是在佛家寺院,总是会保持应有的谦逊与礼节。

不巧的很,庄严寺的主持觉苦大师不久前刚刚圆寂,寺庙弟子们正忙着选出下任主持,只安排了一个二十来岁的小和尚陪同王晊。

“宇文大人是方丈的好友,每次来都是二人独处,其他人也不曾了解宇文大人礼佛的细节。”

接待的小和尚慧明说道。

故人已死,王晊又陷入了死胡同。

“那就四下转转吧。”他说着望向寺庙中高耸的佛塔。

庄严寺,还有西边的总持寺,其内部的建筑与别家寺院不同,最为出名的就是寺内两座“骇临云际”的七层木塔。王晊信步周游寺院,自然也要进入佛塔瞻仰一番。

据塔前的修塔志石碑记载,塔高三百三十尺,周回一百二十步。按当时尺寸折算,七层塔高约合近百米,周长约合178米,放在后世也是难得盛景。

木塔每层都供有佛像,有药师佛、地藏王菩萨、释迦摩尼佛……王晊不懂佛理,只能从佛像的外观观察,根本看不出什么异样,唯有走马观花的看着。

可是看着看着,四周的佛像好像突然灵动了起来,周遭鼎沸人声也不停涌入耳畔,王晊只觉得有些眩晕,他下意识的扶墙依靠,闭目养神。

黑暗中,回忆的画面再次涌上心头。

那是王晊之前的记忆,之前莫名忘掉的画面。

这次的回忆里,王晊跟在太子身后,行走于佛塔之内,身边还有一位老臣随行。看样子,那应该就是自己的伯父,太子中允王珪。

“王老,你说这佛像,为何总是笑脸迎人呢?”太子建成问道。

“佛笑世人苦,佛乐渡人劫。”老王珪答道。

李建成苦笑:“那佛像看本宫也是笑脸,本宫已是太子,莫不是也有劫难要渡?”

“这……”王珪一时语塞。

记忆中的主体,跟在最后的王晊突然上前开口:

“此乃是佛见佛笑。殿下以文治国,乃文殊菩萨转世,今朝又来佛殿礼佛,所以说是佛见佛笑。”

这是阿谀之词,老王珪闻言摇头,却也想不出更好答案。

太子建成冷冷道:“可是那佛像见你王晊为何也发笑?莫非你也是菩萨转世,佛见佛笑?”

这可是诛心之论,王珪吓得冷汗都出来了,连忙要解释,却听王晊不忙答道:

“殿下,佛看臣笑,是笑臣不能成佛。”

太子闻言沉默片刻,随即会心大笑道:“王老,你这侄子好才思啊!书臣用心办事,将来可为宰辅之位……”

回忆风起云涌,王晊想起之前和伯父与太子时常来庄严寺与旁边的总持寺上香设拜,施舍穷苦。

许久,眩晕感渐渐消散,王晊睁开眼,面前的护法金刚正怒目瞪着自己,似是对他终究背叛太子的结局极为恼火,令王晊不敢直视。

突然,一只手搭上了他的肩膀。

“明日相公,背着太子殿下来此作甚?”

王晊猛然回头,失口喊出:

“是你?!!”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