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无限穿越从诸葛北伐开局 > 第52章 旧案新患

无限穿越从诸葛北伐开局 第52章 旧案新患

作者:代新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2-12-20 22:33:08 来源:笔趣阁

杨文干,这个名字王晊已经熟悉的不能再熟悉。

每当有人试图去了解玄武门之变的始末,总会将武德七年的杨文干谋反事件作为一个重要的节点。

历史的指针拨回武德七年。

彼时大唐土德正旺,王世充、窦建德、刘黑闼诸侯授首,杜伏威、李密、罗艺俯首称臣。外有秦王世民横扫**,内有太子建成稳握中枢,李氏王朝的百年基业渐渐拉开序幕。

盛夏六月,开国天子李渊将军政大权放心的交给已经稳居储位的太子,带着次子李世民和四子李元吉,还有一干近臣以及大队扈从,前往帝都长安以北三百多华里,位于宜君县玉华山的仁智宫避暑休养。老皇帝戎马一生,本想踏踏实实享受享受,可这份惬意却被一场举报打破。

举报的两个人,一个叫乔公山,一个叫尔朱焕,都不是大人物,但他们的身份很特殊:

卫率统军,太子建成的近臣。

而他们说出的话令李渊毛骨悚然:太子李建成谋反!

太子谋反,这是惊天大案!李渊连夜亲自召见了二人,审问细节。

根据乔公山和尔朱焕的交代,东宫左卫率韦挺传太子令,命二人押送一批军械前往庆州,交给曾经的东宫宿卫将军,如今的庆州都督杨文干。两人途径豳州的时候,因为内心恐惧决定向李渊告密。

恰在此时,一个叫杜凤举的人也跑到仁智宫告发太子打算谋反。

杨文干所在的庆州可不在今天的韩国,而是在甘肃庆阳附近,距离仁智宫所在,不过五百里左右。如果李建成真的联合杨文干谋反,那叛军的铁蹄只要一日夜便可踏破仁智宫的宫门!

一直相信儿子的李渊慌了。

不论乔公山他们是众口铄金,还是三人市虎,总之在人证和盔甲物证面前,李渊也不得不相信,自己这个早在大唐开国前便定下的继承人,是真的谋反了!

六月初五,李渊假托他事,下旨召正在长安监国的李建成立刻到仁智宫见驾。

也许是做贼心虚,也许是听到了父亲身边人的通风报信,三天后,面色苍白的李建成跪倒在了盛怒的父亲面前。

大殿上,年过花甲的老皇帝大骂太子忤逆不孝,言辞之激烈前所未有。

龙椅前的李建成惶恐不能自辩,不仅连连磕头认错,甚至整个人扑倒,以头抢地,几乎身死。而即便如此,太子所承认的“错”,也不过是结交地方军将,绝不承认唆使杨文干谋反一事。

在痛骂了儿子之后,年迈的皇帝恢复了冷静,开始重新掂量起骨肉亲情和君臣大义的平衡。他先是将李建成秘密扣押,然后命司农卿宇文颖前往庆州一探虚实。

老皇帝想的很简单,天下早晚是太子的,自己这个儿子根本没必要谋反。如今天下诸侯悉平,太子与秦王的储位之争又成了帝国的心头之患。杨文干身为东宫旧将,太子心腹,难免会为了力保太子而做些过火的事。

然而出乎老皇帝的预料,在宇文颖抵达庆州后,杨文干竟然真的竖起了反旗。

故事的结局和往常一样,秦王李世民临危受命,率天策府诸将平息了叛乱。杨文干兵败被杀,甚至连皇帝的特使宇文颖也死在乱军之中。

老皇帝再次见到了被折磨得不成样子的太子。没人知道他们说了什么,史书上只是记载,太子还是回到了东宫,只是一直被其视为老师的太子中允王珪、东宫左卫率韦挺,还有莫名卷入的天策府兵曹参军杜淹被流放西川巂州。

而此刻魏征拿出的写有“文干反,保东宫”的手谕,如果在武德七年被老皇帝李渊看到,那杨文干事件也许将迎来另一种结局。

“书臣,你怎么看?”

魏征注视着王晊,眸子里的光直刺人心。一边的太子埋头于茶杯,却仿佛已经将二人置于自己的手掌之下。

王晊盯着魏征的眼睛,不住的自问:

他想说什么?两年前那场谋反,王晊又知道什么?

-------------------------------------

“我还是原来那句话。”王晊壮着胆子回答。

原来那句话,嗯,原来哪句话?哎,听过他那句话的人,自然知道今天他要说哪句话。没听过他那句话的人,肯定猜不出他说了哪句话。

至于王晊自己,他也不知道当时说了哪句话,他只是不想暴露自己。

魏征盯着王晊,微微笑道:“我就说,其实明眼人都知道,太子若要杨文干反,派人送句话则可,何必写下字句,授人以柄?这把戏,莫说是书臣,就是长安街上随便一个孩子都能戳破。”

卧槽!假的?!

王晊瞪大了眼睛,不禁为自己的睿智点赞。

太子一声冷笑:“手谕是假的,可是上面的印记却是实的。玄成,不必绕弯子,直接和书臣说罢。”

魏征坐下,饮了口太子府的新茶道:“今年初,齐王殿下以私豢死士的罪名缉拿了天策府车骑将军张亮。齐王的手段你是知道的,三天过后,张亮只剩下半口气,可就是这样,他也没说出半个不利于秦王的字。倒是一同被捉拿的一名张亮亲兵,供出了此物。”

王晊接过鱼符,仔细观摩,只见铜符的形状是从头到尾被片开的半条鱼,一面是栩栩如生的立体鱼形,另一面打磨平整,正中扣了一口方印,似是个人名。

这叫鱼符,依托于秦汉时的虎符。李渊为避讳李氏祖先李虎而改虎为鱼。形制上,鱼符与虎符一样,乃是一条铜鱼剖开两半,彼此符合。两半鱼符一半由官员持有,一半由吏部库藏,与该官员的职阶一同保管。鱼符的质地也根据持有者官职的高低,分为金银铜等材质。

王晊仔细看鱼符上的名字,却是极难辨认,似乎被人刻意刮花。

“不用看了,那是宇文颖的鱼符。那小兵当日便是在乱军中拿住了宇文颖,从这位司农卿大人身上得到了鱼符和假手谕。他贪财心切,一直没有上报此物,一番皮开肉绽,这才供了出来。”

魏征说着,在印记上指出了宇文颖三个字的痕迹。

李渊的使者竟然带着伪造的太子手谕?这太过蹊跷了。王晊不由得皱眉,脱口问道:“那小兵呢?”

魏征没有答话,看向太子。

“元吉审人,一共留下过几个活口?”太子的语气有些不满。“打得太狠了,身子骨受不住,说完当夜就死了。”

“那宇文颖呢?宇文颖当时作何解释?”王晊本能的追问。

魏征回答:“那小卒没说,但是想来定然不是被送到秦王面前。若是让秦王得到此物,凭长孙无忌和房玄龄等人的奸诈,只怕东宫得让他们搅个底朝天。”

“往事不说了。”太子将茶杯重重的放到条案上,这是他的修养所允许表示愤怒的最强烈方式。

魏征点头,接着道:“刚才殿下说了,手谕是假,可是印章为真。”他指着红印上‘皇太子宝’中宝字的繁体字,王晊才发现里面多出了一横。

“这是暗记,只有东宫近臣才知道。文干在显德殿戍卫多年,自然是知道的。想必他是看到此物才会起兵。”

王晊顺着魏征的话点头,眼神中却是茫然。

哦,有人偷了印章,骗杨文干起兵,企图陷害在仁智宫的太子,不就是这个意思吗?大大方方说呗,都是过去式了,还能翻案怎么着?

“啊,那岂不是……”他又用上了套路,说出似有还无的废话。

“对,岂不是奸细就在本宫身边,就在这东宫!”太子猛然一拍桌子。

魏征解释道:“这皇太子印玺,殿下从不离身,唯有就寝时才会放于枕边。宇文颖的假手谕上竟然刻有真印玺,这是个危险的信号。”

“还有我中毒之事……”

“正是。那天殿下在府中自饮,可是你却突然出现,说有人谋害殿下,还以身试酒,方有前日中毒之危。那细作从盗取印玺,到下毒谋害,行事愈发大胆,说明其幕后主使定有大动作!”

魏征攥紧了拳头:“书臣,你为太子冒死试酒,忠心可鉴。自从进入东宫以来,你行事才思机敏,行事果决练达,备受殿下器重。当年殿下亲征刘黑闼,也是你识破刘贼诡计,助殿下擒得贼首。殿下与我商议,决定请你找出东宫的家贼。”

“我……抓东宫叛徒?”

王晊瞠目结舌,差点将心中的实话脱口而出。

他王晊就是最大的叛徒啊!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