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无限穿越从诸葛北伐开局 > 第122章 议立新君(下)

无限穿越从诸葛北伐开局 第122章 议立新君(下)

作者:代新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2-12-20 22:33:08 来源:笔趣阁

一秒~记住【2tx

】,无弹窗,更新快,免费阅读!

蔡谊紧张的仿佛能听见自己的心跳。

“广陵王不可立!”

他众人惊诧的目光中,他再次重申了自己的立场。

政治上最忌讳树敌,但是今天,在这个决定身家命运千载难逢的一刻,他不惜得罪一个王,也要将这拥立之功牢牢抓进自己的手心。

在他心中,陈辟兵要么是昏了头的白痴,要么就是被广陵王买通了的内应。

因为现今这个局面下,立谁,也不可能立广陵王,什么“长君之风”,放屁,国家现在的长君只且只有一个人。

那就是霍光!

年过六十的大将军,还算不得一个“长”字嘛!

这世上有一个最粗浅的道理,钓鱼的时候,饵料要选择鱼爱吃的鱼虾,而不是钓者爱吃的红烧肉。

难道今天这场面,不是一次垂钓吗?拥立新天子登基,这就是他们每个人人生中能钓到的最大的一条鱼,在这种场面上,谁会真的发自内心的说,谁适合帝位,谁不适合帝位?

只有有权力授予帝位的人才能做出这样的评价,他们这些公卿要说的,根本不是自己认为谁能当这个大汉天子,而是要用他们的口,说出霍光属意的人选!

蔡谊早就坚信,在权力的游戏里,没有掌握至高权力,就不配思考,他们能做的,只能是迎合。

他今天就赌定要迎合霍光心中所想,赌定霍光绝不想要一个所谓的“长君”。因为霍光的权力,从根本上就来自于两个字:

托孤。

一旦长君上位,哪里还有他这个托孤大臣的立锥之地?长君势必会在朝堂上安插自己的亲信,哪怕只抛出高位,就会有数不清的人抢着成为他的亲信,甚至连霍光多年来的那些拥趸心腹,也会像墙头草一样重新拜倒在新的劲风之下。

蔡谊在心中冷笑了一声:别说什么国有长君是社稷之福。他只相信人性,残酷的人性,自私的人性。

在众人的目光中,霍光问道:“御史大夫何以言广陵王不足为嗣?”

蔡谊对此早有准备,他向前迈了一步,站到整个大殿的焦点位上,就像是赌徒将所有筹码推了出去。

“广陵王嗜喜巫蛊之术。”

他这话一出,身后已经是一片哗然。蔡谊冷笑了一声,接着道:“广陵国处楚地,自古民间尊尚巫鬼之事。广陵王豢养女巫李女须,专弄巫蛊鬼毒之事。那李女须还曾自称世宗武皇帝上身,为广陵王晓喻天命!”

“广陵王都已经是诸侯王了,还想晓喻何种天命?”群臣在后议论起来,他们无不惊诧于耳中听到的消息。

汉代历任君王最忌巫蛊之术,汉武帝曾以此逼得嫡长子刘据谋反,引发“巫蛊之乱”。如今说广陵王私下豢养巫女,不仅直接断送了广陵王的继位可能,甚至会直接降罪灭国!

“广陵王行巫蛊之术,御史大夫可有凭证?”不等霍光追问,刚才拥立广陵王的陈辟兵已经迫不及待的开了口。

蔡谊没看陈辟兵一眼,他的目的不是说服陈辟兵,他的观众,只有霍光一人。

“广陵王之事,只要召来国相一问便知。朝廷只需要降下圣旨,要广陵王交出李女须,蔡某断定,广陵王必不从命。”

陈辟兵道:“孤证不立,三人市虎。就算是广陵国相在此亲口说出,恐怕红口白牙也不足信吧。大将军,卑职以为,可以请广陵王来长安,是非曲直,由其本人亲自陈说。”

“对!大将军,让广陵王来当面说清楚!不然有些奸人借机攀诬,重演巫蛊之乱,恐怕要为祸朝纲!”

陈辟兵身后,几个与广陵王有过交集的公卿渐渐站了出来。他们的声音,已经不像刚才那般怯懦。

对,面对霍光,他们不敢发声,只有唯命是从。可要是面对蔡谊,或者其他任何人,那么每个人就要为自己的利益争一争了。

召刘胥入朝,这不是一个手段,而是一个结果。

汉律诸侯王非召不得入长安。此时如果朝廷正式发出召刘胥入长安的诏书,不论什么理由,在其他人,尤其是其他诸侯王看来,就是要拥立刘胥为帝。

这可是值得慎重的大事。

“陈辟兵!你说谁是奸臣?!你就是这么和长官说话的吗?!”

“蔡谊!别给我摆什么臭架子!辅政重臣是大将军,百官之长是丞相,我和你同是公卿,大殿之上知无不言,大将军都没怪罪,你要禁了天下言路吗?!”

“陈公,休恼。”

霍光止住陈辟兵,面色依旧冷峻问蔡谊:“那御史大夫觉得,谁可继位?”

蔡谊的眼中发出了从未有过的光泽。他知道,这就是亮出底牌的时刻了。

“昌邑王刘贺,乃世宗武皇帝血脉亲孙,可入继大统。”

蔡谊说完,整个大殿静了下来,群臣的声音像是被一张无形的大毯压了下来。

“刘贺?御史大夫要立那个竖子!”

片刻沉静后,未央宫前殿炸开了锅。

-------------------------------------

刘贺,昌邑王刘髆之子。而刘髆,是汉武帝与最爱的李夫人唯一的儿子。

早在刘弗陵还未降生,甚至可以追溯到钩弋夫人还未进宫时,刘髆一直是汉武帝最喜爱的小儿子。

很可惜,他的母亲李夫人死的太早,外戚舅舅李广利又没有像卫青霍去病一样成为帝国新的擎柱,甚至还最终投降了匈奴,这就导致刘髆没有从昌邑王的位子上再进一步。

和刘弗陵一样,刘贺在幼年便失去了父亲,承袭了昌邑王的王位。作为天子年幼的侄子,年轻的昌邑王不用担心来自长安的监视和猜忌。

他是天地间最无忧无虑的少年,他是那片土地上至尊的王。

此时,当刘贺的名字响彻未央宫时,他还是一个十八岁的少年。

就像后世所知的那样,封国内外,一直传布着年轻昌邑王的荒唐行径。据说他流连于烟花柳巷,王宫中的歌舞十二个时辰不曾停歇。他喜欢纵马围猎,马蹄踏过农田,还会引起他得意的笑声。甚至还有人说他不学无术,年近弱冠,竟然连一篇像样的文章都读不出。

可是故事传来传去,却总是些不痛不痒的小事。朝廷方面从来没有收到过关于昌邑王谋反、聚兵、行巫蛊之事,或者其他不忠不孝行径的举报。

人们都说刘贺荒唐,可是到底荒唐到什么程度,却没有一个人拿得出铁证。

要知道从武帝颁布推恩令削藩后,朝廷就极力压制众诸侯王。诸侯王动辄得咎,能像刘贺这样顶着荒唐名,却从未被处罚的,可是一个都没有。

说白了,刘贺在封国再荒唐,也不过是个年轻孩子胡闹。试问这些诸侯王在封国内哪一个不是骄奢淫逸?

诸侯王的位置尴尬啊,他们的荒唐未必是罪,但是励精图治当圣人,一定为天子所不容。

这也就是蔡谊敢于提出刘贺继位的原因。

有黑点,没石锤,还年轻,一个标准的小傀儡。

他赌定霍光会喜欢。

当然,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除了刘胥和刘贺,霍光和朝廷也没得可选了。

皇位注定要在武帝的血脉中产生。而武帝除刘弗陵外的五子中,戾太子和燕王都是反动派,齐怀王刘闵一脉断绝,就只剩下广陵王和昌邑王这两脉了。

“对,可立昌邑王刘贺!”

蔡谊身后,一些后知后觉,或者早有此意只是开口慢了的人,渐渐站了过去。而其他人,也在经过计算后,站到了以陈辟兵的身后。

朝臣中,隐隐形成了广陵王和昌邑王两派。

丞相杨敞站在中间,沉默不语。

霍光的视线扫过杨敞,又望向在场的每一个人。他的脸色如乌云,似乎并未被蔡谊的话打动。

会议进行到现在,大将军属意谁的问题,仍旧没有答案。

-------------------------------------

【人物小传】

刘髆,汉武帝刘彻第五子,母为李夫人。刘弗陵未生时,以少子为爱。武帝天汉四年立为昌邑王。在位十一年薨,谥号哀,子刘贺嗣。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