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三国从古城开局 > 237 刘备方的布置

三国从古城开局 237 刘备方的布置

作者:流火妖刀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2-12-20 17:50:55 来源:笔趣阁

知道曹操的计划是一回事,能不能拦住则是另一回事。

刘备军是从南往北打的,而曹操则一直在北方,手下的田畴等人更是一直在幽州这种苦寒之地。

除了对于严寒气候的适应之外,还有抗寒物资,以及远征粮草的准备。

曹操的这个计划,已经酝酿很长时间了。

刘备阵营里面,现在还有很多人不敢相信楚轩推测出来的这个疯狂的“大魏迁徙计划”。

就算都相信,现在开始准备棉衣、粮草、那也要士卒们和作战的马匹,以及运送物资粮草的驴骡牛等牲畜能够适应才行啊。

刘备手下短时间内是凑不出这么多能够适应苦寒气候的人的,毕竟手下基本都是在黄河以南召集的士卒。

更多的则是来自于淮河以南。

更很难找出这么多的能够很快适应寒冷气候的牛马驴骡来。

等将来真的到了那个海峡附近,那里的寒冷比之河北的冀州、幽州还会更加严酷。

楚轩越想越觉得曹操去往北美洲是一个正确的选择。

让人都以为曹操是要托付后事了,其实他是想召集心腹们开始逃亡了。

等有人看出来他要往东北跑了,以为是要攻打辽东,其实他是要去很远处的那个海峡了。

双重误导!

刘备问楚轩:“如果曹操真的是去了你说的那个海峡,那里这么严酷的环境,还如何能够长期生存?”

“曹操难道要带着这些人去等死?”

既然是等死,那为什么不留下直接投降呢?

以刘备的人品,肯定会让曹操丰衣足食的活到晚年的。

这不比去苦寒之地要强得多?

楚轩说道:“我听说那一片海峡现在很是狭窄,大约就是几十里宽,下面的海水也很浅,最深处也不过一二十长深。”

“若是到了极寒的天气,海水结冰,人就可以直接从冰上通行。”

“而在海峡的那一边,好像有一大片陆地,还有大片平原和很多高山河流。”

“曹操等人若是能够顺利听过严寒,在跨过那个海峡,以后就能安稳地在那里建国,继续发展壮大!”

鲁肃问道:“既然有大片适合生存的地方,那说不定也会有人建立国家。”

“若是在那里出现了一个强力的大国,曹操等人只怕就要走投无路了。”

到时候再回头走一遍苦寒的西伯利亚,再回到大汉来投奔刘备?

何苦呢?

楚轩说道:“以曹操的心思,他定然会提前很久就派人去特地搜寻过。”

“他既然敢这么干,肯定是有把握的!”

至少比留在这里坐等刘备灭国,要有把握的多了。

楚轩没有多说,但是他心里却是清清楚楚的。

那片大陆的北半部分,一直到一千多年之后,仍然是一片极为原始的部落在生存。

曹操到了那里,以曹操、曹丕的能耐,加上手下曹仁、夏侯惇等大将,还有一大批文官,带着强大的文化和军事装备,在加上先进的战术。

那就是降维打击啊!

刘备叹道:“子昂真是博学多才啊,竟然连远在数千里之外的海峡,还有海峡之外的大片陆地都是知晓的清清楚楚的。”

楚轩干笑两声,赶紧解释:“只是我之前与被掳来的匈奴、乌桓、鲜卑人多有交流,从他们那里才知晓了这一处地方。”

“没想到,曹操竟然有这么大的魄力,竟然敢抛弃掉现有的地盘,带着手下直接就去远征了!”

匈奴、乌桓、鲜卑人当然知道这个海峡,他们被大汉朝给逼的,只能不断地远远迁徙,有很多人都到过这个极北又极寒之地的海峡的对岸过。

但是楚轩确实不是从这些被俘虏的游牧民族那里听来的。

来自于后世的人,对那个海峡,还有那一片大陆的地理位置,都是知道的清清楚楚的。

至于古代的文字记载,则要到南北朝的时候。

记载南朝历史的《梁书》,在《梁书·东夷传》中这样记载:“大汉国,在文身国东五千余里。无兵戈,不攻战。风俗并与文身国同而言语异。”

而《梁书》中又说文身国位于“倭国”的东北方向7000多里,倭国指的是日本。

那么文身国就应该在库页岛或者是西伯利亚东岸那一片位置。

楚轩对刘备说道:“陛下,眼下曹操看来是真的要逃亡了。”

这也是刘备手下智囊团们的一致意见。

“但是我大军眼前还有华歆、贾诩、司马懿、张郃、马延张顗、李申成路粹等人的阻挡。”

“需要命令前线各军,及时出战,争取尽快攻破敌军防线,尽量拖住曹操的步伐。”

“另外,还要令分出一部分水军,让让他们巡视辽东往北的海岸线,争取早入发现曹操大军的踪迹,并及时骚扰牵制之。”

刘备点头:“卫温、诸葛直二人,向来就喜欢带着水军远航,手下也都是喜欢冒险的兵卒。”

“两人就干脆独领一军,去北面巡航吧!”

鲁肃说道:“但是子昂所说的极东北方向的海峡,毕竟太远。”

“曹操眼下说不定就会先派遣人马共打辽东。”

“若是能打下来,刚好可以作为根据地,就不用再远征了。”

“若是打不下来,也可以吸引我们的注意力,好声东击西,顺利逃脱。”

“所以辽东那里,还是要令顾邵、凌统、丁封几人协助,让公孙度多做防备的。”

刘备点头同意,并赶紧把这些决定下发给了前方的各处。

楚轩又建议道:“诸葛孔明刚刚就任司隶校尉,手下人手不多。”

“现在胡质、蒋济两人也已经学业有成,不如就派去给孔明当助手就行了。”

刘备说道:“正该如此,孔明虽然勤政干练,但是也不能把事情都堆在他一个人的身上。”

“现在益州此时庞羲,已经把益州给打理的井井有条了。”

“张松、张肃两兄弟,就调去前线吧。”

“两兄弟就等着并州、冀州拿下之后,直接在那里做两州刺史的长史或者别驾。”

鲁肃问道:“那么两州刺史,该有谁来担任呢?”

刘备笑道:“自然是牵子经和田国让。”

“这两人都有经国之才,非是一州一郡之才,早晚上调中枢,就让张氏兄弟接任刺史!”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