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节度江山 > 第五章 后花园相面

节度江山 第五章 后花园相面

作者:远处白云生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2-12-20 04:03:34 来源:笔趣阁

燕都府库,位于都督府的北面,大院宽阔,密密匝匝数十间屋子,俱都深十余椽,钱库之内金玉钱币,码放齐整,令人眼花缭乱。粮库则仓窖似垛,米粟堆积如山。

田安荣周身上下焕然一新,戴着幞头,身穿青袍,腰束革带,手持算板,跟在郭继恩身后详细禀报:“河朔之地,南北一十二府,历称富疆。自郭令公出镇燕都,招抚流亡,垦荒疏浚,劝课农桑,徭役罢征,此皆善政,由是农商兴盛,尤逾前代。”

他看了看手里的纸折,继续述报:“及至雍平十年,燕州共计有民二百万户,督府岁入,例为三份,一是两税,二是商税,三为盐茶榷入。总计乃有五百二十一万八千九百贯。计除各项开支,可得盈余一百二十四万九千六百贯。”

跟随在侧的郭继蛟、郭继骐,已经为府库之中丰厚的积蓄震惊,听了这番言语,更是说不出话来。郭继恩却摇头道:“国家兴盛之时,年入五千万,如今衰弊,年入已不足两千万。而我区区一州之地,岁入可当国家三分其一,甚可叹息。”

田安荣不知该如何接话,郭继恩扫他一眼:“你是不是想说,燕州藩镇,阳奉朝廷,实则自主。照此说来,大藩之地,财赋雄强,朝廷畏之,岂不是大好事一桩?”

田安荣干笑一声,正搜肠刮肚地想着如何回话,又听见郭继恩说道:“藩镇者,袭职于子孙,郡县官吏,皆自署置,户版不籍于中枢,税赋不入于朝廷,名为藩守,实无臣节。这些都是实情不假,不过就眼下来说,天下纷乱,咱们守住了这一镇之地,做到了保境安民,就算是功德一件。至于将来么,若时运适然,或可安定天下,也未可知。”

郭继蛟忍不住问道:“大哥,你到底在说什么?”

“没有什么,都是胡言乱语。咱们出去罢。”

几人步出府库,监库使落下大锁。田安荣凑到郭继恩身边,小心问道:“听主公之语,或有逐鹿中原之心?”

“现在说这个,还为时过早。”郭继恩解释道,“如今魏王专权跋扈,其不臣之心,天下尽知。彼气焰张炽,迟早发动。到得那个时候,燕镇即使欲作壁上观,亦不可得。”

“卑职明白了。既是如此,卑职便向主公告假一旬,回济南府一趟。”

郭继恩点点头:“你也是该去一趟,我依旧叫耿冲跟着你,事情办完,便早早回来。”

脚夫那边,早已结算打发,于是田安荣带着耿冲,匆匆离了燕都往济南而去。郭继恩则在府中召集周恒、谢文谦二将以及诸幕僚,他提出了三件事,一是减赋,二是铸币,三是裁兵,让大家一起商议。

霍启明差点跳了起来:“你要铸造银币?”

“对,与铜钱大小相仿,一枚重约八分,定为一两,每两折钱一贯,通行州境。你觉得如何?”

霍启明冷笑:“你果然有古怪,我且问你,既然要铸银币,外面这些解库、兑便铺、交引铺若是不收,又当如何?”

“他们不收,咱们自己收,”郭继恩思忖道,“不过这是一篇大文章,须得从长计议。”

“你且说与我听。”

“咱们自己来办钱庄,存银放贷,对了,还有飞票,都可以做起来。当然我们也会允许商家私办,这都可以。只要官办钱庄肯收银币,还怕没有人愿意用?”

霍启明将郭继恩看了又看:“好,好,不错不错。那么我要来掌这个钱庄。年俸一百万钱,一个铜子也不能少。”

“一百万未免也太多了,况且你又不耐烦细务,我还得另外物色一位管事。”郭继恩摇头道,“年俸六十万钱,不能再多了。”

霍启明直翻白眼:“好小哉相。”

“这已是亲王的年俸,你还嫌不足?”

这番对话在郭继蛟、继骐听来无异天书,两人面面相觑,郭继骐想了想岔开话题问道:“敢问大兄,这减赋又当如何举措?”

“农税比照国初,仍按四十税一,商税减半。”郭继恩说道。众人皆都愕然,录事参军杜全斌也停下了手中的笔,忍不住劝道:“此虽为善政,只是蠲免太过,恐至用度不足也。”

“不妨事,”郭继恩笑道,“赋税太重,则百姓困苦。况且失之东隅,收之桑榆,咱们眼光须得放远些才是。”

谢文谦还是担忧:“一下子砍掉这许多,军需用度,能保无虞?”

“能。”郭继恩说道,“不过咱们还得裁兵。如今燕州兵员十万,裁撤至七万足矣,另,每团皆设工辎营,设医护队。我会另设医护总管一员,由霍真人出任…”

“真是多谢你擢举。”霍启明闷闷地起身,“你们且慢慢商议,道爷我要出去透透气。”

他从节堂后门出去,穿过中院,直至西路后花园。门前下人见到这位真人,不敢阻拦,毕恭毕敬地瞧着他大摇大摆地进去了。

但见假山莲池,竹篱茅舍,石凳凉亭,暮春时节,园里花团锦簇,月季、芍药、石榴竞相开放。霍启明点头自语:“这后花园倒也有些意思。”

凉亭那边传来女孩的说笑声,霍启明瞧过去,见是两个身穿襦裙的侍女,正陪伴着一个十四五岁的女孩,却是他曾见过的郭继雁。

这女孩身穿粉色织锦襦裙,上身罩着一件米白色的半臂,明眸皓齿,容色清丽。远远见到霍启明,她有些手足无措,与两个侍女窃窃私语,不知道该不该上前行礼。霍启明瞧见凉亭之中还有茶炉茶釜等器具,顿觉口渴难抑,上前拱手笑道:“郭小娘子,且分一杯茶与我吃。”

郭继雁忙侧身屈膝行礼:“仙师万福,既是仙师吩咐,还请稍待。”两个侍女不敢怠慢,忙生火烹茶,分作四盏,小心端了一盏递给霍启明。

霍启明道谢接过,望着那烧火的银炭若有所思:“我与你大哥在戍守宣化府时,做了一种多孔煤饼,煮饭烹茶,极是方便。回头我便去叫军器局做起来,叫府里都换上。煤者,石炭也,你可曾见过?”

郭继雁轻轻点头:“自然是见过的,书上有云,豫章出石,可燃为薪。诗云,长安分石炭,上党结松心。又有杂书记载,晋山多石炭,远近诸州人尽来取烧,料理饭食,极有火势。闻说京中豪贵子弟,皆用炭球,只是烟势太大,又有炭毒。”她想了想又道,“仙师所言这多孔煤饼,实是未曾见过。”

霍启明有些意外:“小娘子书读得不少啊。这煤饼么,很快你就能见着了。好用得很,绝无烟气,至于炭毒,只需将炉子置于通风之处,便可无虞。”

他自言自语道:“煤饼,煤炉,我还得找个铺子来货卖这些玩艺,定然生计大好。还有什么可以做的,待我想想,嗯,冶铁锻钢,皆需焦炭。我还得弄个焦炭场。恰好幽都、良乡多产石炭,不错不错。”

两个使女如听天书,熙春斗胆道:“仙师所言,莫非都是仙法?”郭继雁也道:“想必仙师精熟道藏,博闻多识,是以奇思妙想无穷也。”

三个女孩六只眼睛景仰地瞧着他,霍启明不禁大乐:“我哪里就是什么仙人了,撒豆成兵,呼风唤雨,那个才是仙家法门,我是半点也不会的。琢磨些古怪玩艺,这个是我平日里最喜欢的事。”

那个叫念夏的侍女笑道:“都说天师医术通神,这个也是你平日里琢磨的古怪玩意么?”

霍启明扫她一眼:“五脏不调,三焦不和,我瞧你有个排便秘结之症,是也不是?”

念夏闹了个大红脸,又羞又窘,忸怩着不知如何是好。霍启明却是兴致勃勃:“人食五谷,杂气并举,偶有小症,实属正常。治秘结者先理肺气,我开个方子与你,慢慢吃几副,自然就好了。”

念夏跺脚道:“求天师不要再说了!”她红着脸拎起茶炉,一溜烟地跑了。

霍启明笑道:“溜得倒快。”他又转头瞅着熙春,熙春慌忙躲到郭继雁身后:“我没有,我没有。”郭继雁掩嘴笑道:“望而知之谓之神,仙师医术,果然通神。”她想了想又惴惴问道,“那仙师看我呢?”

“你没有什么毛病,身子康健得很。”霍启明仔细打量她漂亮的脸蛋,“果然是生来的富贵命,一生顺遂,嫁得良人,还有一子一女。啧啧,不错不错。”

郭继雁闻言,不禁喜上眉梢,又羞红了脸,低头不吭声。熙春忙探出头来:“天师原来还精通相术,那你也帮我瞧瞧?”

“你也是福相,将来也是个衣食无忧的。嗯,别看你如今身上没有几两肉,中年之后福态尽显,会是一个胖姑娘。”

熙春登时高兴起来:“那太好了,我如今就是吃不胖,若是将来能胖起来,才遂了我的心愿呢。”

郭继雁忍住羞涩,又问道:“敢问天师,就是,就是我那夫君,他会是怎样的人?”

“这个我如何说得准,只是有一样,他的福泽,比你还要深厚。”霍启明嘴快,“尤其子女兴旺,两子两女,而且将来功业有成,光宗耀祖,着实不错。”

“真的吗?”郭继雁愈发开心,熙春也为小女主人感到高兴,两个女人傻乐了一会,品出味道不对,熙春迟疑道:“天师,你这话琢磨起来,似乎有些不对啊?”

“如何会不对,贫道轻易不与人相面,但是从不诳语。”霍启明一本正经,“不信的话,将来你们两个就瞧好了。”

“哦。”熙春不敢再质疑,郭继雁看起来快要哭了,她正想着如何问个仔细,东门那边快步来了个仆妇,穿着浅青色窄袖衣衫,嘴里说道:“小娘子如何还在这里玩耍,二夫人那边就要开饭了,快些随我去用饭罢。”

她瞥见霍启明,脸上变色,“这是哪里来的道人,如何跑到这里来了?花园里跑进了外人,看门的是个死人不成,念夏那个蠢东西也不吭声,都是平日里惯得太狠了。”

“婶子不可无礼,这位乃是霍真人。”郭继雁连忙起身,“有劳孙婶子,我这就过去。”

她又瞅瞅霍启明,终究不敢再问:“天师,我们可就先告辞了。”孙婶听得此言,也换了一副恭敬神色,万福行礼道:“原来是天师,方才不知,多有得罪。”

“不妨事,”霍启明摆摆手,“估计前面也要开饭了,我也该走了。郭家小娘子,往后再见。”

他大摇大摆又出了后花园,回到节堂,这边恰好开饭。蒸饼、炖猪肉、炒鸡、白菜、豆芽,鲜笋,十分丰盛,都盛在木桶里,众人各自捧碗,取而食之。

郭继恩面前摊开着一幅很大的绢帛地图,一边吃饭一边说话:“凡行军作战,必先识舆图。山川地理,险易远近,为将者必先察之,不知地理而用战者必败。”

他将舆图仔细看过:“还算精细,你们谁懂得测绘之法么?”

众人面面相觑,杜全斌想了想答道:“计里画方,古籍有云,制图六体,分率,准望,道里,高下,方邪,迂直。”

郭继恩满意地点点头:“学会绘图对诸位来说难了点,但是学会识图,这个必不能少。大家无事的时候,就要多看看舆图。回头咱们还得调度人马,把这些图都审一遍,若有漏误,须得重绘。”

霍启明放下筷子:“这些事确实要做,但都不是急务,可以慢慢去做。幕府中人,不可能全部随军出征,就算随军襄赞,终究有一日也会升做州县牧守。古者出师,受成于学,将帅之任,民命是司,可设置武学,广养其才,以充作军任。”

他瞧着周恒一脸不赞成的神色,便抢先开口:“先不要摇头——是谁教的你兵法识图?是道爷我!当初你虽识得几个字,于行军打仗其实半点不通,空有一身武勇罢了。如今燕州军中,真正的将才并没有几个。你和继恩兄一样,将来都是要开府建牙,节度一方之人,难道今后次次作战,你还得靠自己去身先士卒不成?”

周恒被他噎得无话可说,悻悻地道:“真人你是生而知之,我等凡夫俗子,如何比得过你。只是这武学既然开办,只怕是没什么人愿意来学罢。”

“军中老卒,门荫子弟,平民百姓,都可以来入学。”郭继恩说道,“士之所学,文武并重,这武学只要办起来,就必定会有人来。还有这些大小将官,都得轮番入学,谁也跑不了。咱们定个日子,去祭拜武庙,就把这武学办起来,嗯,名字么,就叫讲武堂罢。”

谢文谦插嘴道:“军卒之中,倒有一多半是不识字的。之前咱们在边关,就开设了识字班。如今咱们既已执掌一军,可在各师各旅,将这识字班都推行起来。”

此言一出,郭继恩霍启明皆道:“甚好!原该如此。”

郭继恩望着谢文谦,欲言又止。谢文谦放下碗筷道:“大郎可是还有吩咐?”

“不错,我是想着,这监军院,还是得重新开设起来。”

周谢二人都是一愣:“监军院?”

“不错,就是监军院。”霍启明解释道,“郭令公出镇燕州之时,朝廷便在此地设有监军院,以监视刑赏,奏察违谬。遣来了一位中官名叫常禄,充任监军使。咦,这炒鸡怎么就没了,就剩了些姜蒜,你们也忒嘴快了!”

“宦官啊?”周恒摇头道,“刑余之人,天子家奴,贪鄙凶刻,唯利是图,掣肘将帅,干预兵事——这些人就没一个好东西。如今咱们干得好好的,做什么还要朝廷再遣个劳什子的监军来恶心咱们?”

“不要一竿子打翻一船人。”郭继恩摇头道,“这位常禄常中使,虽然身残,但是秉性忠鲠,品行端方,与先曾祖甚为相得。隆盛三十年,并州守将贺拔思功引图鞑入寇中原,以致天下大乱。彼时常中使心忧天子,愤懑之下一病不起,去世之后就葬于燕都。后来先祖自称留后,朝廷无力约束,这监军院也就关了门。如今咱们重设监军,倒不是为了朝廷,而是为了打造一支天下最强的军队。”

他转头对谢文谦说道:“监军者,明军纪,审擢举,核战功,定抚恤,至为紧要。我不打算用文官充任,全用军官,同样以秩历、功绩课考升迁。军中设监军院,以监军使为长官,部曲之中,则设师监、旅监、团监、营监、队监。眼下军官不足,队监营监暂以副将兼领。若主将缺员,或负伤、阵亡,则由监军统兵。这件事情,刻不容缓,要尽快办下去。”

谢文谦明白了他的意思,踌躇道:“如此重任,谢某怕是难以担当。若有差池,坏了统领的大计,只怕我项上人头不保。”

郭继恩拍了拍他的肩膀,不容置疑道:“谢大哥,你可以的。你为人精细稳重,士卒敬爱,这个重任,非你莫属。”

谢文谦还在犹豫,霍启明放下碗筷抹抹嘴道:“这个其实容易,便以谢大哥为副使,另择一位老将来做监军正使便可。依我看,那位于贵宝于点检,就很合适。另外,就不要叫监军院了,免得下面军官们还以为是朝廷又遣中使来了。嗯,就叫燕州监军司罢。”

谢文谦也松了口气:“这样最好,如此,我便来做这个监军副使罢。”

郭继恩点点头,转头吩咐杜全斌:“自今日起,燕州军重设监军司,以护将军于贵宝为监军处置使,谢文谦即升四品都尉军阶,转擢监军处置副使。另擢选判官二员,以为佐官。”

杜全斌忙拱手道:“是,下官这就起草军书。”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