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节度江山 > 第五十一章 万橹发江州

节度江山 第五十一章 万橹发江州

作者:远处白云生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2-12-20 04:03:34 来源:笔趣阁

父亲留自己用饭,唐哲远却有些不大愿意留下,只推托出征在即,营中尚有军务,便告辞离去。夏振发此时恰好进来,几人又是一顿寒暄。郭继恩见他瞧着唐哲远流露出羡慕之色,出言告诫道:“军中师将、旅将,会有近半之人都转任文官。没什么好羡慕的,本帅掌兵至今六载,屡兴干戈,这战事总有个到头的时候。铸剑为犁,室无离旷,民之所愿。尔等转任地方,政事繁琐,愈发要用心细致才好。”

“是,都帅之教诲,卑职都记住了。”

“巡查府县,黜陟官吏,检核刑狱,察民疾苦,皆卿之职分。”郭继恩继续嘱咐道,“你见过唐公之后,速速拣选僚属,也不用在武昌城久呆。荆湖新复之地,咱们力推新政,清理田地,成败系于府县诸官。裁庸奖能,抚绥士众,皆是要务,身为鉴查,你要走遍府县,深体民意,令朝廷俱知,百姓复业。夏宪使,这些事情,并非易与,但愿你是真的记住了。”

“是,卑职今日愿下令状,”夏振发挺直身体,“若有失察之事,就将卑职,军法处置。”

郭继恩轻轻点头,这才转身与唐颂良道别,叫上唐哲远出了屋子。

出了行台大门,郭继恩瞧瞧蔚蓝天空,转头问道:“唐都尉,如今天气渐暖,大江春汛已至,不知对水军作战,可有妨碍?”

“无妨,春汛至时,水面上涨,更利于舟船行进也。”

郭继恩点点头:“本帅跟随你一道,去水师瞧瞧。”

楚州军第九师乃为大江水师,兵员多达一万六千余人,编有五个旅。检校点检蓝秀忠,黑瘦寡言。副点检祝希远身形瘦高,祖籍江西豫章,原为湖南道郴州府军巡检。这两个师将都是湖南出身,检校师监王景岳却是河东人氏,一张圆脸,滔滔不绝,向着郭继恩仔细介绍麾下旅将。郭继恩打断他问道:“如今有何为难之处,都报与本帅知晓。”

王景岳挠头笑道:“卑职此前不习水战,这兵器之事,还是由蓝点检禀报罢。”

蓝秀忠貌虽黑瘦,人却英俊,他微微点头,上前一步详细分说:“我师之战舰,多由民船商船所征用、改造,便于输运,却不利作战。不过,操舟、施炮等事,官兵俱都精熟,此时出征,虽觉仓促,亦不至落败也。”

“水战之事,有战阵之险,江波之苦,更有偷营放火之虑。”郭继恩沉吟点头,“风水俱顺,则炮瞄难准,俱逆,则迟滞难进。是以将水军者,非善战之人不能为之。此去江州,必遇南吴水师,首战若捷,则肃清江面,然后陆师围城,料能成功也。”

“是,唐总管、常军监所定方略,便与都帅所言,并无二致。”

“本帅会在武昌设立船厂,修理、新造、接济等事,都不用蓝点检担心。”郭继恩笑了笑,“不过,专造战舰之事,咱们还是等江南平定之后,于江宁再设一处船厂,专造海舰罢。这内河小船,其实多造无益,倒也不必大费周章了。”

五个旅监栗振武、苏长生、龚镇泉、冯世章、何润民等,都是北地人氏。此前虽然俱为低品武将,毕竟跟随元帅数年,自有亲近之意,当下便聚拢来,七嘴八舌问道:“都帅之意,咱们除了营州都里城,竟还要在这江南之地,再设一支海上水师么?”

“南吴既灭,再设水师,岂非多余之举?”

“都帅,听说燕京在造蒸汽船,往后这水师,可是都会换成新船?”

唐哲远、林继恒等巡检官瞧在眼里,既惊讶,又羡慕。却见郭继恩摆手笑道:“不错,往后水师,全部会用上蒸汽战舰。大江虽然宽阔,毕竟只是内河,水师施展有限,何如大洋之上,纵横驰骋,威加海外,那里才是真正的战场——众位想一想,比这帆船,更大十倍之战舰,何等威风?”

众人皆摇头感叹,想象不出那是何等壮观之景。郭继恩只是笑道:“往后诸卿见着了,自然也就明白了。如今么,咱们先打下江州再说!”

依照行营军令,镇武行军道总管唐成义,率羽林、楚州两军计十三万之众,沿大江南岸,开赴江州。诸军并发之际,大江之上战船民船,帆幔蔽日,衔尾逾百里,声威浩荡,气势惊人。武昌城内百姓,俱往江边观看这难得一见的盛景,无不惊叹。

雍州军第十师留驻武昌,担任拱卫之责,点检黄达忠、师监陈道臣跟随在郭继恩、周恒等人身旁,眼见同袍们慷慨出征,都是十分羡慕:“情愿不做这个师将,能跟着他们去打江州枞阳,直捣江宁,才是痛快。”

周恒扫了他们一眼:“江南平定之后,雍州军便会回转关内,尚有两川、陇东等处等待攻取,又何必心急!”

“有大总管这句话,某便安心了。”圆脸细眼的陈道臣乐了,“都说江南好,某还是喜爱关内。回头某跟着大总管再杀回去,吃胡饼吃羊肉,才叫痛快。”

周恒冷哼一声:“好歹也是某带过的军将,你就只惦记着吃?”

“人生于世,可不就是为的吃饱喝足么。”陈道臣咧嘴直笑,“当初某若不是吃不着饭,也不会投军去吃官粮。”

“他这个也不能算错,”郭继恩听见议论,也转头对周恒笑道,“咱们费尽心力,不就是为了教天下人能有饭吃,有衣穿?”

他遥指不远处那群女孩儿,又打趣道:“你这个尚了郡主的,哪里会明白升斗小民之疾苦。”

周恒沉吟不语,想了想吩咐柳松:“咱们不用再瞧了,都回节堂去。谭军监可是今日会赶至武昌?”

“是,听说昨日已至汉川矣。”

原任中州军检校副军监的谭宗延,得了急召之后与向祖才等人道别,一路向南。先在襄阳与谢文谦、王孝思等人相聚,又乘船沿着汉水继续南下,终于赶至武昌城,接任荆湖道观察使之职。

周恒将他上下打量一番:“这两年的工夫,谭兄怕不是胖了有十斤?听说你练出了一手好枪法,回头咱们倒要比试比试。”

“可不敢与大总管比武,卑职必定是不及的。”谭宗延呵呵一笑,抱拳回话道,“再说卑职往后就是文官了,这枪法多半是再也用不上了。”

“说到转任文官之事,”周恒正色说道,“都帅是仔细考量过的。此前转署文官的诸位同袍,没有一个出任观察使之职——此为一道之首官,极是要紧。如今都帅点了谭兄,其实甚有期望。眼下第一个急务,便是这武昌城,要建军械厂和造船厂,谭兄,你回头去见都帅和唐都督,他们自然会有吩咐。”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