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节度江山 > 第四十八章 划定汉口城

节度江山 第四十八章 划定汉口城

作者:远处白云生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2-12-20 04:03:34 来源:笔趣阁

黄云樵时年四十出头,自归义之后,便跟着周恒、粟清海等节帅征战南北。唐军远征西北,收复朔方之战,并州军第三师亦为主力之一。这支兵虽然多为降卒,但是紧要时刻很是能打硬仗,颇得枢密院嘉许。潜水河之战,该师之精锐大多阵亡,不但并州军上下同袍皆为震动,就连周恒、刘清廓等大将,也甚为痛惜。

并州军第四师点检杜文实,是与黄云樵几乎同时归顺朝廷的河东将领,平日素有交情。他率部迅速赶至太湖县城之后,不顾三师师监方道云劝阻,率领着一支骑兵又赶往潜水河岸。

潜水东岸的营垒残破凄凉,四处散布的唐军士卒遗体已被何季龙下令筑为京观。远处的淮西军士卒连同掳来的民伕们,正在重修城墙,没有人往这边来探寻。形貌黑瘦、胡子拉碴的杜文实面色铁青,跳下坐骑,注视着高大的土堆沉默不语。

原野的风呜呜地吹过,他脚边一本破旧的书籍被吹得呼啦作响。杜文实俯身拾起,见是一本诗集,扉页之上写着:李双舟。他依稀记得,这是个年轻的九品协尉,才从讲武堂别庠不久,其人形貌俊朗,精神奕奕,是个极有锐气的后生。

城墙之旁,有数骑往这边过来探视。跟随杜文实一道前来的旅将焦世荣连忙提醒道:“点检,敌骑往这边来了,咱们还是撤罢。”

“嗯,咱们撤。”未能捡拾到黄云樵的遗物,杜文实心下甚憾,但他也知道此地离舒州太近,不宜久留,便翻身上马,“走罢,咱们迟早有替同袍复仇之日。”

唐军前锋兵马败没于舒州城下,身在庐江的淮西统军司长史荣兴才欢欣雀跃,迫不及待向江宁报喜,奏称舒州大捷,“俘斩逾万,贼势大挫,气为之沮。”

南吴国主、宰相和几位心腹重臣,得知捷报自然甚为欢喜。徐敬徽龙颜大悦之下,下诏封赏何季龙、洪玉山、荣兴才、祖文兴等一干文武。何季龙以首功封怀宁郡公,食邑千户。

淮西统军司文武诸官皆十分振奋,只有洪玉山颇有忧虑,他私下对何季龙道:“统军明鉴,我师虽胜了首仗,伤亡却远多于黄部。那郭继恩在荆湖境内,部众逾十万,又兵仗精锐,火器凶猛。若彼再来,统军何以当之?”

舒州城内,民居半空,都被充作了军营。何季龙住处是一座富户宅院,陶灯之下,他手里握着缴获得来的唐军新式步枪,轻轻抚摸,沿着枪管直至枪口。黑洞洞的枪口里,那奇怪的膛线令他困惑不解,整支枪做工十分精细,显示出一种可怖的力量,又教人心生畏惧。

沉吟半晌,何季龙才轻声说道:“兵书所载,军器三十有六,而弓为称首,武艺一十有八,而弓为第一,是以我朝素重弓弩。这火枪者,奇思妙想,威力又远胜于弓弩,军器监虽有仿造,到底不及北贼之物精细,数量也少。就如某手里这支枪,只怕是军器监便仿造不出。咱们要想彻底逐走北贼,还是得靠马军,来去迅捷,侧翼楔入。若以步军直面抗衡,必无胜理。”

“我国之地,素少马匹,这马军扩编,恐非易事。”洪玉山摇头道,“国家虽有庐州马场,到底不及北马之雄壮,数量也是不敷使用——淮东太子那边,岁索战马近万匹。能分给咱们的,又能剩下多少。”

何季龙沉默了好一会,才慢慢开口:“时局甚艰,咱们无论如何,也得守住舒州、望江。一旦北贼冲破这条防线,东面地势开阔,愈发难为矣。”

“最为紧要之处,还是江州。”洪玉山也觉得心中无底,“若边保荣边副使支撑不住,贼部高据上游,顺江而下,粮秣军辎输应便捷,这西面战事,实是凶多吉少。唉,江宁诸人,只觉首胜可喜,哪里知道咱们的艰难之处。”

何季龙无语可对,他放下步枪,厉声说道:“家仇国恨,某与北贼势不两立,若事不济,有死而已!”

东唐方面,郭继恩在武昌却很是轻松,他并不过问方略细务,只与唐颂良等共登黄鹤楼,远眺山水。又一道渡江,划定汉口城界,商议开河道、筑堤坝等事。他将千里镜递给唐颂良,遥指汉阳城道:“武昌设船厂,汉阳则建铁厂。梅文灿梅夫子、徐雪明徐先生,已经离京南下。等他们到了武昌,咱们就在此地造蒸汽船。”

“国朝新气象,”唐颂良虽觉振奋,亦有惆怅之意,“此为千年未有之大变局也,老夫衰朽,面对都帅如此恢弘筹划,颇有力不从心之感矣。”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郭继恩笑了笑,“唐公社稷柱石,方展大才之时。本帅还指望着将来唐公入京,共定国是呢。”

跟随在侧的傅纯修插言问道:“都帅,这梅、徐二位,听说是燕都大学堂之名师?”

“不错,梅老夫子算学大家,徐雪明杂学百通,后起之秀。”郭继恩微微挑眉,“这都是当世名家,学问精深,国之瑰宝也。”

“既如此,何不就请这二位长留楚地,也在此处办一所大学堂?则荆湖士子,亦可就近入学。”

“原来你是这个想头。”郭继恩失笑,“此事本帅不能替你决断,等两位夫子到了,你们自去分说罢。”

暮色苍茫之际,他们乘船渡江,返回武昌。郭继恩立在船头,江风拂面,甚有意气风发之感。许云萝来到他身侧,小声说道:“都帅给新城划下这么大一块地,将来果真会有人来此居住么?”

“此处九州通衢,天造地设的绝佳兴商之地,哪里会没有人来?”郭继恩笑道,“不要以为如今荒滩野地,开河之后,不出三载,便是十里帆樯依市立,万家灯火彻宵明——到了那时,你我故地重游,一定会感慨,这天翻地覆模样。”

他们离船登岸,自码头进了汉阳门,候在此处的祝同文立即迎上来,神色凝重,低声禀道:“都帅,舒州败报,还请都帅随卑职往节堂去。”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