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节度江山 > 第七十九章 辞拒山陵使

节度江山 第七十九章 辞拒山陵使

作者:远处白云生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2-12-20 04:03:34 来源:笔趣阁

谢文谦领着一队亲兵,护送雍平皇帝、何皇后等人宝宫,押着李垂兴、宁宗汉等人,比郭继恩晚几日回到燕京。周恒又命伍中柏亲率一团人马南下接应,这支队伍赶到燕京之时,怀明帝亲率文武百官,至丽正门外相迎。晴日当空,诸人皆穿孝服,眼瞧着大队人马缓缓行来。

苏崇远对郭继恩放出乞仲父子很是不满:“都帅才回燕京,便解出这两个要犯,未免太过托大。营州战事,未有消息,倘若不利,这二人在燕京再兴风浪,岂非后患。”

“能兴什么风浪,”郭继恩不以为然,“再者,营州战事,必定顺利,苏相只管等着好消息便是。”

“汴梁战事,咱们在燕京,也以为必定会是马到成功。”苏崇远不紧不慢说道,“名师大将,会聚中州,却连一个小小的宋城也不能拿下。以致折损逾万,京中震动,百姓号哭。向祖才实无统军之才,丧师辱国,不可再领要职,都帅,你当秉公处置才是。”

郭继恩微微挑眉:“如今霍参政尚在中州,便由他暂摄都督,向祖才改为检校中州军统领。知耻后勇,咱们不会再给吴逆可趁之机。”

苏崇远还要再说,怀明帝听见他们议论,转头问道:“真人往后不回燕京了么?”

“暂时不能。”郭继恩摇摇头,“河南残破得厉害,百废待举,须有霍参政坐镇,才能料理妥当。”

“哦,那也罢了,总之,叫他早些回来。”怀明帝点头,“寡人对他,很是想念呐。”

苏崇远不依不饶:“都帅,霍参政迟早是要回京的。本官以为,眼下就该另遣一员文官往河南去,辅佐参政,熟悉民情,也好往后接任才是。松漠元珍农,国之老臣,夙著勤诚,可为中州行台,督诸府县——”

“当初拜元督所赐,我师乃有柳京之败。”郭继恩打断了他,“就连郭某,也险些丧命异邦。如今南吴战事未平,元公还是在松漠,再待上一段日子罢。”

军士们已至丽正门外,捧着宝宫过来,怀明帝领着百官,在道旁纷纷跪下。郭、苏二人便停止了争论,也跟着跪了下来。

宝宫入城,在围观百姓们的注视之下送往皇宫,怀明帝等人缓缓跟在后面。郭继恩站起身来,走过去与谢文谦说了几句话,便去看队伍后面那几辆槛车。

宁宗汉、李垂兴皆长发遮面,在囚车之中无法直立。宁宗汉自知必死,他闭上眼睛全不理会郭继恩的注视。李垂兴见郭继恩过来,艰难说道:“元帅全我族人,李某,感激万分。”

“你在都亭驿杀人之时,可曾想过会有今日?”郭继恩厌恶地扫他一眼,摆手吩咐,“全部押入刑部大牢。”

谢文谦便问郭继恩:“大臣们肯定要在皇宫商议先帝下葬之事,你不去么?”

“不去,咱们去见太妃娘娘。”郭继恩说道,“非是咱们对天家不敬,这皇陵修造,当体恤百姓,厉行薄俭,不可大兴土木。”

“这话只好你对太妃娘娘去说。”谢文谦摇头道,“只怕官民物议难止。”

“薄葬之俗,才是正理,天家先为表率,岂非应当。回头我就叫王主编在邮报刊文。”

周恒陪着瑞凤郡主,也在宝慈殿内,郡主哭得两只眼睛跟桃子一样,太妃也是默默垂泪。几人都是一身素服,谢文谦见此情形,愈发踌躇。郭继恩示意许云萝上前安慰郡主,自己却直截了当对太妃抱拳道:“先皇陵寝,可定址于燕平大峪山,只是依郭某之见,皇陵修造,不可过于靡费,当体恤民力,宁简勿奢。”

安太妃呆呆望着郭继恩,有些不知所措:“大行皇帝这一生,吃尽苦头,没有过几天舒心日子。如今移葬于此,若是过于简朴,会不会,太轻慢了些?”

“自古至今,可有不亡之国,可有不掘之墓?古之帝王,大起坟丘,埋藏金宝,无不被发掘暴露,入土亦不得安,岂不悲哉。”郭继恩上前一步,“陵寝尽早完工,安葬先皇,得四时祭享,后人寄托哀思,便是大善也。”

“臣赞成郭元帅之议。”周恒握着瑞凤郡主的手,出言附和道,“古之贤君,屡有薄葬之倡,国家多难之际,帝室更当为天下之表率。”

安太妃六神无主,瞧瞧这个,又瞧瞧那个,瑞凤郡主想了想低声道:“奴别无所求,只想着父母兄长早些入土,便再无憾矣。”

安太妃见郡主也赞同,只好点头,她怯懦地望着郭继恩:“那,元帅要奴做什么呢?”

谢文谦连忙躬身抱拳:“要请娘娘下一道敕诏,给福宁宫那边。”

福宁殿内,三品以上官员齐聚,商议修造皇陵之事。虽然郭继恩并未参与,但是大家都公推他为山陵使,总掌丧葬之事,三位宰相为副使,分掌细务。正在议论不休,怀明帝坐于龙椅之上,忍住哈欠,漫不经心地听着。

内常侍曹喜匆匆进来,向众人宣布:“太妃娘娘有诏。”

诸人俱都起身恭听,太妃诏令,陵址可定于燕平大峪山,以中书令宋鼎臣为山陵使,监造陵寝。因国家艰难,诸事皆以俭省为要,不可靡费,慎之慎之。

不但苏崇远等人,便是于贵宝、薛宁这些军将,也是大出意外。宋鼎臣作揖问道:“都帅为朝中文武之首,这安葬大礼,自当以都帅总领之,不知娘娘为何以此重任委于在下?还望曹中使解惑。”

“不敢,”曹喜微微躬身,“山陵使之任,都帅已经力辞,并举荐宋公掌其事。相爷只管安心去办便是。”

“原来如此,”宋鼎臣若有所思,“在下明白了。”

“既是娘娘有此诏旨,”坐得十分难耐的怀明帝连忙吩咐,“那便由宋相领头罢,寡人实在是乏了,诸卿可商议着去办,有不决之事,就去问都帅,且退下罢。”

他话音才落,也不等群臣应声,便伸着懒腰,由内侍们跟随着,转身从屏风之后出了正殿。众人面面相觑,只好对着空空的龙椅作揖行礼,然后退出。

苏崇远面色不善,第一个走了。宋鼎臣则悄悄拉住韩煦:“太妃诏敕,吩咐俭省,却不知该如何俭法?”

“前朝制书,多有故事,宋相可教人都抄录下来,整理条目,心中自然也就有了稿子。”韩煦低声道,“此事,其实易尔。再者,下官瞧来,至尊其实也并不在意这事。”

宋鼎臣连忙摆手,示意他不可再说,又喟叹一声:“此事,费力不讨好。”

“宋相只管将心放宽,有太妃娘娘诏书在此,便有物议,也议不到宋相头上。”

“唉,但愿如此。”宋鼎臣依旧愁眉不展,他想了想又道,“韩吏部可愿来做个山陵副使?”

“韩某自当助宋相一臂之力。”

数日之后,燕都邮报刊载文章,讲述了汉文、魏文等前代贤主驾崩之后薄葬的故事。明眼人一读便知,朝廷对于帝陵之事是何态度。一些指望着建陵之事能狠狠赚上一笔的人,未免大失所望。

宋鼎臣、韩煦等人不辞辛苦,数次往燕平县大峪山勘察定址。郭继恩却全然未将建陵之事放在心上。他带着许云萝,由鸿胪寺少卿王显仁陪同,去四方馆瞧一位异邦使臣——新卢国殿前军副指挥使泉俊武。

泉俊武在己卯年倭乱之时负伤,一直没有彻底痊愈,如今是往燕京来治病休养。他由讲武堂教授奉冲和陪同,在四方馆内与郭继恩闲话。犹豫再三,他还是说道:“如今李承顺已封国公,设立总管府,独揽朝政,廉广兴、兴道响等左右议政,皆不能制。兴福王之令,不能出于王宫,实与傀儡无异也。”

他喟叹一声:“当年倭乱,国家危难,独独教李承顺得利。只是畏惧元帅威势,尚未行取代之事,然而王权近在眼前,岂能久忍?料想不出两三载,必定有不忍言之事。”

郭继恩微微皱眉,却没有询问这事,只问道:“夫参判如今可好?”

“夫参判被擢为礼曹判书,因见李承顺骄横难制,遂辞官归去。听说,如今他隐居在全罗道某处。”

郭继恩点点头,转头吩咐王显仁:“托海商带书给新卢两位王相,寻找夫曹判,请他来燕京居住。还有那位增元礼增佐郎,也一道来西京。”

“是,卑职回头就办。”

奉冲和瞅着郭继恩,很是不满:“元帅这般挂念旧友,然敝国国主处境这等艰危,却坐视不救么?”

“新卢局势,本帅也略知一二。”郭继恩慢慢说道,“李总管推行科田之法,又籍没僧院之产,算得上是有为之人。其为政举措,颇利百姓。则本帅无意干预之。”

“可是兴福王,他也是大学堂的学生!”奉冲和神色激动,胡子一翘一翘的,“元帅,王上纯笃仁义,岂可坐视其覆亡哉?”

“夫子稍安勿躁。”郭继恩无奈地笑,“本帅会致书李总管,将来若有废立之事,务必要留住兴福王性命,教他往燕京来便是。”

“元帅,不可!你这封信去,那就是王上的催命符呀!”奉冲和尚在懵然,泉俊武已经咳嗽着从榻上起身,跪下求道,“李承顺回一个王上暴薨,元帅如何查实,只能任其翻覆。若元帅无意干预,这信,千万不能写。”

“既是这等,本帅也没有别的法子,只好不理会了。”郭继恩轻叹一声,又好言劝慰他安心休养,这才告辞离去。

奉冲和忍不住追出来:“元帅对李承顺跋扈之举无动于衷,莫非是自家将来,也会有同样举动?”

唐应海大怒,一把摁住这位新卢儒师,郭继恩连忙摆手示意他退开,这才笑着对奉冲和道:“不要说往后,便是眼下,燕镇之中,觉得郭某跋扈的人,便有不少。莫非奉夫子也觉得,郭某迟早有自立之日?”

“元帅大权独揽,威行四方,废立之事,只在元帅一念之间也。”奉冲和也不畏惧,“先前在下也不相信,可是如今先君山陵之事,这等刻薄,在下难免会有猜测。”

“夫子想多了。”郭继恩心平气和,“适才听夫子和泉将军之语,便知李总管自立之事,如箭在弦,事所必然。就算本帅干预,他也会竭力设法应对。王朝更替,天道如此,非人力可阻,夫子,你还是安心在大学堂教书罢,新卢之事,别去操心了。”

他摆摆手,领着许云萝等人出了四方馆,又嘱咐王显仁不要忘了,王显仁连声答应。郭继恩这才回西海池去了。

姚袖、寇珍两个使女,在郭继恩南下中州之后,便被解志兴召回到涵仪馆,直到他们回来,这两个女孩才再次来到玲珑院。开始之时,两人十分谨慎小心,后来察觉元帅和小夫人性情甚好相处,又恢复了天真烂漫的本性,常常与许云萝叽叽咯咯说个不停。许云萝只是耐心听着,有时微笑点头,郭继恩却有些烦恼:“这两个,话也太多,比那个本多秀弥还要聒噪。”

“元帅不想听见,你只管待在书房便好。”许云萝跪在地上整理东西,手里不停,“躲在这里,自然就清净了。”

“这是咱们的住处,我还要躲着别人?”郭继恩瞅着她忙碌模样,皱眉说道,“你跪着做什么,跟着那两个倭女,尽学了些不好的毛病。”

许云萝转头瞧着郭继恩:“都帅,你今日为何这般心烦?你不许她两个进书房,又不许妾来清理,岂不是越来越乱,如今连个下脚的去处都没有了。”

郭继恩站起身来:“那你先弄,我要出去一趟。”

他径直来到武成殿,于贵宝见他进来,正要起身行礼,郭继恩劈头就说道:“本帅原本打算,调乔如思乔侍郎往河南去主持民政之事,孰料被苏崇远抢了先,署任了孙光祖。如今本帅欲调乔侍郎去山东接替孔璋,你觉得如何?”

于贵宝闻言一愣:“乔侍郎若往山东,则何人接掌兵部?这个职位,若用咱们自己的人,政事堂那边,定会竭力反对。”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