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节度江山 > 第三卷 第一章 帝路何由见

节度江山 第三卷 第一章 帝路何由见

作者:远处白云生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2-12-20 04:03:34 来源:笔趣阁

天气骤冷,北风劲吹,连绵的秋雨洒落下来,大街上的人们都缩着脖子,顶着风雨前行。如今的燕京城,到处都是三四五层的砖石建筑,取代了从前的木制房屋。因为城外新建的煤气厂,城中的路灯也渐渐都改造为煤气灯,通宵达旦,照亮着大小街道。

燕京的织造业如今已经极为兴旺,大小各处官办民办工坊,计有四万多男女织工。而城外的矿场也已经在广泛使用以马力或水力驱动的抽水机,高大的竖炉令钢铁产量突飞猛进。都里城船厂一年可造船近千艘,大大小小的来往商船组成的商队来往通行,海上贸易以令人瞠目的速度迅速增长着。印刷技术已经从木活字改进到铅活字,各种廉价的书籍在百货店和书坊之中广为售卖。与此相伴的,是各坊都建造起的官办小学,四时传出的朗朗读书声。

户部钱庄已经更名为户部银行,与万蚨钱庄到处开设分号,抢夺地盘。霍启明接着又以中书省名义向议政院提出,官府预备再创办两家钱庄,分别为通商银行和实业银行,同样采用官商合办。消息传出,燕、营两地,再次震动,就连晋阳方面也被惊动,连忙遣出商团赴京,详议此事。

不过短短四年光阴,所有的人都察觉到,自己的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尤其是那些从新复之地赶来燕京生活、读书或者办事的官员、士子和商人们,恍惚间都会觉得自己似乎是来到一个截然不同的全新之地。虽然也有人酸溜溜地议论道,京城之中的这些新楼房,其实甚为丑陋,远远不及此前的庭院建筑风雅有趣。但是大多数人还是切身觉得,在这样的城市居住生活,很是惬意。

也有人慨然说道:“假以时日,故园亦当如此!”

燕京的城市新貌并没有给刘清廓带来多少震撼之感,因为都里城在这几年之中的变化也同样是日新月异。曾经是一座小城的都里如今虽然规模依旧远远不及燕京,其繁华舒适之处,却是不遑多让。

然而从火器厂返回西海池的刘清廓依然满脸震惊之色,他小心询问霍启明:“沈阳之火器厂,也能造炮么?”

“暂时还不能,不过也不用等多久,也就一两年工夫罢。”霍启明说道,“新船图样,咱们可以一道参详,还有此前的战舰,也要加以改造。”

“是,不过卑职还有一个念头。”刘清廓思忖道,“卑职打算回都里城之后,在那边创办一所水师学堂。”

霍启明有些惊讶:“咱们想到一处去了。如今的确是到了办水师学堂的时候了,不过,你还是先留在燕京。办学之事,可以先交与施怀义,如何?”

刘清廓有些意外:“不知参政还有什么吩咐?”

“和贫道一块绘制新船图样,还有就是讲武堂授课。”霍启明笑嘻嘻,“此外,还要请刘统领与贫道一块想一想,给水师另外制作新式袍服。”

“是,卑职明白了。”

于是刘清廓便留在了燕京城,暂时以战训司参军的名义兼领讲武堂教授。于是当粟清海从晋阳返回燕京枢密院之时,便惊奇地瞧见一个身穿深绀青色军袍的二品制将军,正与霍启明议论得十分热烈。

“粟将军回京了,”霍启明瞅着他笑道,“这位是都里城水师刘统领。”

“久闻大名!”粟清海连忙抱拳。

“不敢,粟将军在沈阳之时,无缘得见,今日相聚,实是相见恨晚。”刘清廓也瞅着形貌黑瘦的粟清海,抱拳回礼道。

“都坐下罢。”霍启明瞅着粟清海身后的军士背着一个书箱,“粟将军带了不少书回京么。”

“都是些手稿,”粟清海恭敬回话道,“陕晋作战,规模甚大,卑职便将各次战役之经过都整理成册,还有卑职的一些心得,以备战训司加以研讨。”

“很是不错,我和都帅要先睹为快,”霍启明很是满意,“回头再教参谋们分头瞧瞧,各自誊抄。”

“是,只是卑职方才在节堂并不曾见着都帅。”

“出了一桩事情,是以都帅往政事堂去了。”霍启明面上笑容消失了,他瞧瞧屋子里那座崭新的座钟,起身道,“贫道也该过去了。”

唆使何占海占据燕京的侍御史刘冀在狱中自尽身亡,接着另一名侍御史宣万纪自请出京往关内道任事,以分察百僚,巡视府县。

这两件事连在一起,难免京城之中议论纷纷。郭继恩虽然心中不快,也不得不往政事堂与苏崇远、宋鼎臣、王行严等商议之。

“关内道正欲设巡查使,这位宣御史既然自请,咱们可以加检校巡查使之衔,暂不置属员。”宋鼎臣说道,“先令其往关中按察之。”

“宋相有所不知,其人人品卑污,宪使之职,何等紧要,岂可轻与之。”郭继恩摇头道,“依旧教其留在台院便是,咱们当另择人选往赴关中。”

“闻说宣某与那死在狱中的刘冀乃为挚友。”王行严神情严肃,“刘御史于狱中自尽,究竟是有何内情?大理寺至今含糊,可有书札禀报都帅?”

“大理寺又不归我枢密院管辖,”郭继恩皱眉道,“廷尉便有奏报,也是呈送政事堂给几位相国,如何我会先得知?”

“检校大理寺卿方应平,乃是燕京旧人,既得都帅信重,想必紧要之事,亦会报与都帅得知也。”王行严不紧不慢说道。

“既如此,王相何不敦请周中丞往大理寺察视,瞧瞧可有徇私隐瞒?”郭继恩冷笑一声,“某分掌兵事,日夜忙碌,哪里有工夫来理会这治狱之事。”

“何至于此,”苏崇远连忙说道,“只是决狱之事,琐碎繁杂,老夫欲以孙平直为大理寺少卿,以助方廷尉。都帅以为如何?”

“孙平直又是何人?”郭继恩想了想又摆手道,“罢了,既是苏相觉得可,只管吩咐吏部就是。”

“好,”苏崇远接着说道,“既然刘冀一案,大有疑点,这宣万纪便依旧令其留任京中。关内道巡查使之事,咱们另外物色人选。”

郭继恩瞅着老相国,点点头:“郭某不赞成这姓宣的往关中任事,非出私意。实是其人不堪大用,彼之人品,想必苏相在西京之时,亦有耳闻。明说了罢,只要不是宣某,则不论政事堂挑选何人,郭某都不会妄加置喙。”

“嗯,既如此,咱们几个也会谨慎择人,以当其任。”

王行严却还要追问:“王某明白了,不过这刘冀被拘拿多日,为何迟迟不曾三司会审?”

“此事又不归在下掌管,王相何不自去问方廷尉?”郭继恩也有些恼火。

霍启明此时才从西海池过来,进门之后大喇喇坐下道:“这个乃是小道的主张。”

“哦,”王行严打量着他冷笑,“莫非是其中有难言之秘?”

“不错。确有机密事不可外传众人知晓。”霍启明坦然说道。

“便是咱们做宰相的,也不能知道?”

“非也,此事苏老相国亦当知道缘由。”霍启明瞅着他似笑非笑,“靳公元公二位,原在西京之时便久任台省,深知宣某品性,是以其入燕京之后,对其甚为冷淡。宣某与都帅和小道,又素无渊源。此人无可着落,于是便每每跟随于至尊及长公主身侧——”

苏崇远只好阻止霍启明继续说下去:“此等汲汲名利之辈,且不去说他,只管令其依旧任着闲职便是。老夫另有一事相询,参政提议年后以那枢密院之秦司马,接替楚信章出任辽宁观察使,却是为何?”

“秦司马自入京之后,历任多处要职,农、学、工、商诸事,皆曾办理,熟知实务。”霍启明解释道,“如今四业并重,秦义坤可称全才,又勤勉爽利,十分能干。以其主政一方,正当其时也。”

“可他此前乃是个军将啊,武夫掌文事,恐于制度不合也。”苏崇远轻轻摇头。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