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节度江山 > 第八十三章 和战有玄机

节度江山 第八十三章 和战有玄机

作者:远处白云生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2-12-20 04:03:34 来源:笔趣阁

如今的海津府已经是河北道的治所,燕州行台都督署和河北道观察署并为一处,设立在东大街之上。从西大街的府衙往东过去,一路所见,城市之整洁繁华,几乎不亚于燕京。南边的战乱,对这座城市似乎没有丝毫的影响。

吴庭文的儿子吴俊,今年只得一十九岁,生得人如其名,颇为俊俏。他陪同着郭继恩往行台衙署而去,路上指点江山,意气风发,郭继恩诧异道:“令尊不耐俗务,是真正的逍遥之人,吴公子谈吐不凡,自有抱负,为何不去燕都大学堂念书?将来任职为官,或者投身实务,岂不是大有可为。”

“小子原本就是大学堂的学生啊!这还不是因为都帅将张刺史擢入京城做了侍郎,”吴俊叫苦道,“家父不善琐事,这才教小子回来帮着理政。不然,小子如今还在大学堂内,与同学一道发愤,穷究义理,臧否人物,好不快活!”

郭继恩不禁笑了:“这也是令尊栽培之意,学着做事,一样也能有所进益,你要自己用心。”

他们很快就到了以道观改建而成的行台衙署,进了议事厅,检校燕州行台都督、兼领河北道观察使韩煦上来参见,郭继恩劈头就问:“眼下新卢形势,究竟如何?”

韩煦只是摇头:“新卢礼曹参判自海津登岸往燕京求救,沈阳亦有营州军粟统领遣人报讯。如今,新卢国土,两京俱失,八道瓦解,亡国之祸,料难逆之也!”

郭继恩在椅子上坐下,眉头紧皱。

过了许久,他才慢慢说道:“粟清海既为营州军之统领,应当不会坐视不理。”

“是,粟统领智勇兼备,临机决胜,乃是第一流的将才。”韩煦也坐下,“只是——”

郭继恩锐利的眼神扫向他:“只是什么?”

“只是元公如今是营州之都督,经略三道,有统辖军民两政之权。”韩煦提醒道,“下官在沈阳与粟统领曾为同僚,其人本性忠厚谨慎,若元公有令,想必粟统领不敢不遵之也。”

“营州行台只不过兼理粮饷事,无有枢密院之军令,元珍农能调出一兵一卒?”

“问题便是在此,枢密院并未下令给营州统领署。粟将军若是已渡訾水,乃是无令擅动兵马。元督只需咬住这点,勒令营州军罢兵回师,粟将军敢不遵从?若是粟统领拒不听令,即便立下军功,京中言官难道不会劾上一本?即便枢府将弹章压住,文官们又岂会善罢甘休?”

“就算如此,粟将军若是果真立下大功,最多不过枢密院降职罚俸。”跟随郭继恩一道进来的李续根慢慢说道,“过得一年半载,都帅一道军令,必定复得重用,又有什么打紧?”

“粟将军一门心思只会去想着如何打仗。朝堂之事,他是不会去想,也想不过来的。”韩煦直截了当说道,“元公是一定会干预军务,粟将军也一定会老老实实听令。”

“传令给沈阳,营州之军务,俱由粟清海临机独断,军需粮草事由毕文和理之。新卢军情,每三日一报,急递本帅之处。”郭继恩冷声道,“遣人马上送信至西海池,征发除役老卒以备非常。另,请霍参政将京中大小事,亦每三日报送此间。”

他站起身来,继续下令:“命都里城之水师,整军待发。遣船队往海津府来,预备接人接粮!”

燕州营州大地,通往燕京与海津的官道之上驿马来回驱驰,将各处军情报与枢密院和燕州行台郭继恩处。

得知粟清海果断率军过訾水,初战告捷,然后元珍农勒令罢兵,与倭国议和诸事,郭继恩勃然大怒,拍案而起:“这是谁出的主意?!”

从燕京赶来见郭继恩的于贵宝和向祖才彼此对视,然后禀报:“听说,此事乃是靳中书所提议。”

韩煦有些不解:“以和议而止兵戈,令平真王还国,此大善之举,为何都帅如此震怒?”

“议和,怎么议?彼十余万大军渡海而来,你们还以为可以和谈罢兵?”郭继恩摊开舆图,“元督所提之条件,必定是倭军全部退出新卢,那倭国羽田摄政如何会甘心?若其提出分割新卢之土,则咱们能答应?就算咱们答应下来,新卢往后岂不会视我为仇敌?再者,我师虽胜,然粮草不继,兵力不足,敌之主力尚存,难道倭军就不会借以和谈,增兵再战?”

“不错,”于贵宝点头道,“倭军答应议和,料想不过是缓兵之计。京城之中得知和谈开启,都是欢欣鼓舞,只有霍参政摇头大骂,必定也是想到了这一层。”

“分割新卢国土之议,决计不可行!”韩煦皱眉思忖,他见郭继恩气怒不已,便提议道,“不论倭国对议和之事是郑重应对还是虚以委蛇,咱们都该往新卢增兵才是。”

“马上教人往新卢安州去,教粟清海小心防备。”郭继恩喝令道,“命营州军第一师南下驻防南苏州、延津州等处,营州军第六师留一个旅驻防沈阳,余部皆赶往国内城!命燕州军第一师第三师第七师,往海津汇集待命。羽林军如今到哪里了,教周统领和谢副使火速赶来见我!”

“是!”唐成义、李续根等连忙应道。

傅冲自告奋勇,以枢密院使者的身份乘船渡过勃海,于牛里岛北面登岸,可是他还没来得及赶到安州,形势就已经大变。

元可仕以唐国专使的身份,在柳京与远征军首席幕僚天海义郎数次会面。他趾高气扬地提出了唐国方面的和议条件:倭军全部退出新卢之土,归还被倭军所俘获之新卢王子,倭国再次向燕京称臣纳贡,新卢东倭两国修好,往后皆为中华之属国,再不许刀兵相见。

天海义郎对这些条件嗤之以鼻,他提出倭国方面的条件:双方同时退兵,唐国向东倭遣使媾和,将唐国公主嫁与倭皇,割让新卢南四道之土,新卢王子及被俘之大臣将作为人质送回倭国,双方继续官商之互市贸易。

双方使者完全是鸡同鸭讲,元可仕暴躁威吓道:“若是和议不成,我唐国百万大军,顷刻间至,尔等必无遗类也!”

天海义郎则胡搅蛮缠,反复讨价还价,又声称总大将及远征军众官兵虽然愿意罢战修好,但是唐国条件太过苛刻,须得奏报国内的摄政大人定夺。接着,又以厚礼贿赂之,恳请以宽限时日,等候消息。

元可仕回到联军军营,得意洋洋向叔父吹嘘,称倭军上下,皆大为恐惧,恳请活命。只是军将不敢擅决,须得奏报石山城,得了覆命之后,定然南退。

元珍农很是满意:“既是如此,你再遣人去知会他们,先行退出柳京城。咱们也好将平真王请回来。”

“此事易尔!”元可仕又吩咐跟随自己的书吏再往倭军大营去传令。

接到唐国方面的新要求,加藤至辉勃然大怒,天海义郎却劝他暂且忍耐:“宇多田大人的预备军已渡海而来!咱们先为小退,待大军毕至,再一举击之,出其不意,定然能得大胜也。”

于是倭军退出柳京,东面的菊亭所部右路军,也悄悄越过山地,往黑岭方向转进。

跟随元可仕往倭军大营参与和议的通事官是新卢人,听了这员通事官的禀报之后,李承顺急忙来见元珍农:“督相不可过于大意,以着了敌之奸计也。贼性狡诈,此事未可遽完。”

“倭军已经退出柳京,足见其恭谨至诚之意,”元珍农端坐品茶,觑着李承顺皱眉道,“为贵国之事,我营州耗费巨甚矣。如今彼已退兵,指挥使当速遣人往大行城迎国主来此才是,不要耽搁了。”

李承顺苦苦相劝,元珍农只是不听,见指挥使执着,他发怒道:“尔等武夫,一心只要军功!个个想着自家前程,全然不顾君父百姓,你也睁眼瞧瞧,如今贵国之土,已经糜烂成什么样了?再打下去,是要营州给你们再送吃喝来么?”

李承顺恨恨而出,寻着粟清海道别:“督相一意孤行,指望着议和罢兵,必为倭贼所乘。此处不可久留,某率部先行告辞,与泉副使先往德川去也。”

粟清海也是心中憋闷,只得点头道:“如此也好,德川乃是平安道要害之地,你们务必要守住那里。咱们这边,若有异常,本官也会遣人告知。此外,枢密院都帅想已知晓新卢战事,定有决断,且不用太过心焦。”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