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节度江山 > 第十四章 工商以兴国

节度江山 第十四章 工商以兴国

作者:远处白云生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2-12-20 04:03:34 来源:笔趣阁

燕都城内三十坊,皇城东面六坊,所居皆为贵人。横街以南,另有二十四坊,此前因为城池过大,一些偏僻的坊内尚有不少空地,有的还被坊内百姓辟为菜园。但是如今,这些菜园都已经消失不见,空地之上开始建造起屋子来。从西郊水泥厂运来的水泥,加以砖石,砌造三层四层的楼房。有的富户觉得这种新式屋子既舒适又省地,于是也在自家院子里建造起来。胡长益为首的燕都营造社如今生计十分繁忙,胡老头已经不用亲自上工,只带着匠师们画出图样,指挥工匠们忙碌。也有人发觉这是一个生钱的好法子,于是又有几家营造社冒了出来,在官府登记造册,四处揽活。

随着建筑业的兴旺,预制件厂也在城里出现了。工匠们用木板制作空心模范,铺上铁条,再灌上砂石水泥,干后再敲去木板,一块空心板就做成了,再用马车拉至工地,需求量很大。

燕镇钱庄设立在仁寿坊和积庆坊的两处分号就是采取了院落加楼房的新样式。接着在白莲池南面阜财坊内,新开设的兴泰绸布庄也模仿了这种样式,只是更为高大气派。同样是平房加楼房的新风格,临街是三层高的营业铺子,高逾三丈,砖木结构,两边是四层高的塔楼,上面是四角攒顶的方亭,塔楼之间砌以山墙,大门进去之后是一道前廊,然后是上下两层的营业大厅,用四根柱子撑住,中间是用以采光的天井。一楼是各色粗布,二楼则是绫罗绸缎与皮货等贵重之物。开业之日,这座绸布庄就被大家挤得水泄不通,生意十分兴旺。

为了不惊扰百姓,店主文栖川陪着郭继恩楚信章等人,只在大门之外远远地瞧着采买的男女老少川流进出。不一会,辛广寿从人群之中挤将出来,走过来赞叹道:“货品纯正,花色繁复,果真是难得,此外营州皮货,山东土布,是应有尽有。价钱也是十分公道,文员外所称之货真价实,童叟无欺,竟是一点不虚!”

文栖川一张胖脸,笑得十分舒心:“先生过誉,过誉了。店中活计们奔忙辛苦,图的就是城中百姓们喜欢称赞,在下也能赚取一点微薄之利。”

“薄利多销,长远经营之道。”郭继恩点头道,“商贾之事,文员外是咱们几个的先生。”他说着又转头瞧向楚信章。

楚信章也知道郭继恩的用意,只是沉吟不语。郭继恩也不为己甚,当下便与文员外道别,领着楚、辛二人上了马,往燕都西南角的崇南坊而去。

崇南坊紧挨着城墙,霍启明所创办的燕都织造社就建在这里。数十间宽阔的厂房,窗户上都镶嵌着玻璃,里面织机鸣响,工匠们身影忙碌。这里大部分都是女工,巾帕包头,低头织布。织厂督办周春如今在大学堂内讲学,主持理事的是副督办王鲁宗,他身形魁梧,面色红润,说话嗓门很大:“王伯重王先生在乡间偶见一种水力大纺车,甚是奇巧。是以打算绘制成册,发往各处府县,以为推广。”

“此事我已听说,其与水转碾磨之法俱同,”郭继恩说道,“弦随轮转,众机皆动。不过只能建于水流河道之旁,若能改以畜力,则必能大兴于各处也。”

“是,如今王先生与周督办两个,便是正在钻研此事。”

郭继恩点头笑道:“若果能成功,则贵处织机又不够用了,岂不是更需扩建募工?到时候,只怕是城中的女孩儿都得被弄来做活了。”

“到时候,咱们再想办法嘛。”王鲁宗不以为然,他是工匠出身,只关心实务,又叮嘱跟在郭继恩身后的舒金海道,“统领署还得多分些伤残老卒与我,以备防火防盗。偌大一个工坊,这些事情,都不能大意。”

“好,回头咱们就,就叫参谋们替,替你挑选。”

王鲁宗点点头,又对郭继恩说道:“就算还要募工,还怕没人愿意来?织坊之中手艺熟练的女孩儿,每日可织布六尺,工钿八十!将军试想,一月两千钱的进项,大家还不会抢破了头?”

郭继恩轻笑一声,又转头瞧向楚信章。

新任燕都刺史神色不变:“这织造社乃是直归统领署辖之,与下官之职分其实并不相干。再者,这么多女娃儿成日早出晚归,抛头露面,城中风气,亦为之大变,这也说不上是什么好事。”

“那楚使君可以去问问他们,”郭继恩笑道,“这些女孩儿,是愿意呆在家中,还是来工坊做事拿钱?”

楚信章闭嘴不语,郭继恩知道他心中不服,便笑道:“走,咱们去旁边的立南坊瞧瞧。”

立南坊在崇南坊的东面,也是紧挨着城墙。这里居住的绝大多数都是城中贫户。他们进入坊道,只见两边的房屋破旧低矮,整个坊区都弥漫着压抑衰败之气。

郭继恩领着两位文官,还有随扈们进入了一处老旧的院子,里面十几个中年妇人正在一面制作笤帚,一面闲聊。她们淡漠地瞧瞧来人,又继续忙弄自己的活计。

一个瘸腿的老军有些诧异地迎上来抱拳道:“统领老爷,今日如何竟到小人这里来了?”

“来瞧瞧你们,如今你这里,共有多少人?”

“不过三十多人,做些笤帚、竹耙、筷子、竹签之物。”老军说道,“这些都是城内妇人、残疾等,小人这里活计也不算繁重,勉强能教人糊口罢了。”

郭继恩便转头向楚信章解释道:“此处竹器厂,是几个因伤除役的老军自己筹办。小工坊,攒不下什么余财,不过能教人维持住生计而已。使君以为如何?这里可是在贵处府衙登记造册了的,每月也都要完税。”

“还好还好,咱们几个除役老卒,离开军营之时每人都多领了一月饷钱。”那老军笑道,“小老儿因为腿瘸了,每月依旧还有饷钱可领,是以日子过得还算宽裕。”

“城市者,正所以兴百工,聚商贾。若皆为小户男耕女织,自奉自足,咱们还建这城池做什么?”郭继恩对楚信章说道,“是以往后府衙政事,工商之业不能轻忽。当然,四周各县,还是要以兴农桑、劝学课为要。”

他又问道:“靖恭坊内,大戏台南面还有一座木器厂,咱们可还要再去瞧瞧?其间工匠,有一些还是从外州来的。”

“不用去了,制将军之意,下官已经全都明白了。”楚信章喟叹道,“这新政推行开来,竟是千年未有之变局啊,只是究竟是不是好事,却也难说得很!”

“来日方长,许多事情咱们也是走一步瞧一步。既然不去木器厂了,咱们就回罢。”

老军连忙要留他们吃饭:“小人这里厨子善**肉,今日统领老爷可得用了饭再走。”

“外面还有亲卫营的同袍们呢,你这里哪备得了这么多人的饭食?”郭继恩笑道,“改日,我只带王营管过来,咱们好好吃顿酒。”老军听得他这般说,也只得罢了。

他们出了立南坊,往北至靖恭坊寻了个食铺吃饭。郭继恩便问辛广寿:“明府这一路瞧来,有甚么想法?”

“工艺、技法,”一路沉思的辛广寿正色说道,他拿起筷子比划着,“譬如方才那王督办与统领所言之水力大纺车,若是推行开来,则燕都这边织造工艺也得跟着改进才是。”

“不错,还有呢?”

“多以水力、畜力替代人力,则事半功倍。不仅织造业,其余各业,也是如此。”辛广寿继续说道,“是以格物之学,甚为紧要,才智之士,集思广益,则工商之业,能更上层楼。”

郭继恩点点头,对楚信章说道:“就以辛明府检校燕都别驾,秩定六品,辅佐使君治政,如何?”

“是个实心做事的人。”楚信章对辛广寿的印象也很是不错,他想了想又问道,“只是下官既来燕都,则海津那边,将军打算以何人主事?”

“海津别驾吴庭文,能独当一面否?”

楚信章沉吟摇头:“其人好文,性情风雅,若为一方牧守,却有些勉为其难也。”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