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新唐朝王爷 > 第431章 海盗

新唐朝王爷 第431章 海盗

作者:头条帝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2-12-20 03:43:08 来源:笔趣阁

种子已经种下,待到春天来,就开始发芽。

跟倭国不同,中原华夏向来金矿银矿稀缺,造成现在大唐百姓日常生活中所使用了货币除了铜钱就是帛。

帛是丝织物的总称,包括锦、绣、绫、罗、绢、絁、绮、缣、紬等。

黄金虽然现在朝庭也不少,可是黄金贵重,在日常的交易中一般不是非常大的数额一般不会使用,而且手里有金子的人家,一般不会轻易使出来。

现在的大唐货币政策实行的是“钱帛兼行”的货币制度——钱即铜钱,实际上是一种以实物货币和金属货币兼而行之的多元的货币制度。

“陛下,倭国人狼子野心,臣恳请陛下下旨对倭国实行经济制裁。”杜言说道。

“哗!”

杜言的话引起太极殿内所有人一片哗然。

制裁二字多年前就有听说过。

早年大唐退居江宁时候,还是鲁国公的杜言刚刚从海外回来不久就向陛下建议对北边的秦国实施制裁封锁。

特别是大米、粟米、黍米等江南主产的粮食一律对秦国实施禁运封锁。

没有了南方粮食的提供,秦国在几次旱灾过后,国力大幅度下降,百姓流离失所。

而南方李建成的大唐在两三年后从海外带回来有耐旱的土豆、红薯的普及,百姓就是遇到了蝗灾也能过上温饱的生活。

因为有了两个国家生活的比较,后来李建成在发动对秦国的北伐战争时才得到了两国百姓们的支持。

现在再听到杜言提了出来。

看来这倭国是要走李世民秦国的老路呀。

惹谁不好,你惹杜言这混蛋干什么?

杜言刚刚跟大家发过毒誓,倭国人与杜家有着不共戴天的世仇,既然这样何必为了一个倭国而得罪了当朝第一贵族杜家呢?

倭国人死不死跟自己有什么关系?自己又不是魏征这傻帽。

可是得罪了杜家自己不说马上玩完,那也寸步难行举步维艰。

不说其他,但但李灿公主跟李倩公主两个公主就够你喝一壹的了。

想到这里,大家都没说话。

可魏征却像茅房里的石头,又臭又硬,还搬出了一大堆道理,连君子,明君都搬出来了持反对意见。

“魏相,你为什么这么袒护倭国人,难道他们是你祖宗?”这该死的老头,当年自己制裁李世民的时候他都没有反对,这次制裁倭国怎么会这么强烈?

“楚王!”魏征听到杜言的话,大吼了起来。

“不是,那是你收了小日,呃,倭国人的贿赂?”杜言继续抹黑对方。

李建成脸色不悦,头上的冠冕一擅,前后的旒玉珠帘轻轻地摇晃着,发出哗啦哗啦的响声。

大臣擅自跟外国使者接触,那是犯谋逆之罪,想到这里,听到杜言的话魏征害怕地向高台上的李建成说道:“陛下,臣冤枉呀,请陛下明察。”

“你先退下吧。”李建成一摆手说道。

同时在心里也想着杜言刚才的话。

这魏征为什么这样?为了一个倭国而与杜家作对,他为的是什么?

难道真如这小子所说,被倭国人贿赂了,还有这些横刀的制作之法也是他传出来的?

“臣遵旨!”魏征叹了一声,心情低落地退回队伍。

不久,对倭国制裁的决策以无人反对通过了朝议。

“嗯,此事你小子下去后跟中书省草拟个奏折上来”

“臣遵旨。”中书令殷令名站出来应道。

“是!”杜言也点头。

“还有,通知各州,即日起倭国人不得到我大唐来,所有来往倭国的商船都要严格盘查不得跟倭国进行贸易往来,一但查出有违禁品的,特别是这些关于冶炼,丝绸,瓷器等制作方法的书籍,一旦查出,参与私运之人都打入死牢。”

“退朝!”太监尖锐的嗓音在太极殿响了起来。

下了朝,杜言来到皇城“政府办公楼”的中书省办公室。

杜言跟殷令名还有中书侍郎贺德仁,李纲之子李立言等人一起商量了对倭国的制裁政策。

“楚王,刚才你说这倭国的银矿非常丰富,可是真的?”贺德仁一边收拾起诏令,一边问道。

“确实非常丰富,许多银矿都是裸露在地表之上,要是……”杜言隐约地知道李建成为什么这么着急让自己配合中书省拿出对倭国制裁的政策出来了。

不过杜言也没敢说,擅自猜测皇帝的想法,那是相当危险的行为,搞得不好,两个公主都保不了我的命。

皇帝有一些东西还是非常敏感的,要是触及到皇帝的底线,就再宠的臣,也照杀。

很快,一个对倭国制裁的诏令发往全国各地,特别是东南沿海地区。

泰安十五年六月十三日午时。

泉州赵王李承训王府。

李承训坐在院子里的摇椅上,来回地摇晃着,身边两个丫鬟端座在左右,拨着手中的荔枝,李承训一张开嘴,就有一人把拨好的荔枝塞到李承训的嘴里,李承训满意地微眯着眼睛手里一边打着拍子,摇晃着手里的折扇任由摇椅来回地摇晃着。

微风习习。

“嗯,表现得不错,剩下的荔枝赏你们两个了。”李承训懒惰地说道。

“主子,这些荔枝可是主子好不容易从岭南快马运来的,比金子还贵,奴婢们身份卑微,不配吃这些。”左边的侍女王莲说道。

王莲年芳十四,正是豆蔻年华,皮肤白皙,精致的脸蛋,灵巧可人知书达理,做事细心体贴,深得赵王的喜爱。

“姐姐说得极是,这荔枝可不是谁都吃得上的,在整个泉州也只有咱们王府上才有,其他人哪能吃得上这稀罕物。”右边的赵晶把已经拨壳的荔枝塞到李承训的嘴里,说道:“主子,最后一个。”

李承训摇摇头,说道:“不吃了,今天吃太多了,都说一颗荔枝三把火,吃太多上火怎么办?”

说者无意,听者有意,两人听到主子这么说,都是“成年”人,话里话外的意思谁不知道?

现在的赵王可是还未婚,要是……。

两人脑海里同时想道:你说怎么办就怎么办。

气氛突然安静下来,李承训睁开眼睛一看道:“本王初到此地,有点陌生,晚上不敢一个人睡,你们两个晚上过去陪本王。”

“是”两个低头齐声应完,脸蛋开始发烧,以肉眼可见的速度瞬间红晕起来,至于主子下面说什么,两人都没听清。

正当两人沉浸在想象当中时候,王府的长史在外面求见。

王莲跟赵晶懂事地站了起来,捧着手里的盘子准备离开,却被赵王叫道:“盘子放下。”

“是!”

不久,得到允许的王府长史恭敬地走了进来。

一番礼节过来,李承训问道:“孙长史,有何事?”

“回主子,属下刚刚从刺史府过来,刺史反应了一件事,属下觉得此事重大,所以就过来禀报主子。”孙长史说道。

“不急,慢慢说,大热天的,赶了一路,这是从岭南运过来的荔枝,刚刚用冰块镇着的,冰凉冰凉的,可好吃了,边吃边说。”

“天塌不下来,我大唐现在正是国富民强百姓安居乐业,还有什么大事发生,没事。”

李承训看到王府长史一副便秘的样子补充说道。

“谢谢主子。”孙长史拱手说道。

自己这个主子,自从到了这里封地之后,什么事都不管,整日游逛在泉州各地,不过主子心地却很好,对咱们这些属下从来没有亏待过。

孙长史吃完一颗荔枝,站了起来。

“坐下,坐下,坐着说,这里没有外人,不必这么客气,你不烦本王都烦了。”李承训看到对方站了起来要汇报的架势,摆摆手制止地说道。

“是”孙长史坐直了身子,说道:“刺史跟我反应了一个消息,最近两个月来,先后有五个海外的商船在来我大唐的途中救下十个人,都是我大唐的商贾,听他们说,他们是在海上遭遇到海盗的打劫,货物全部掠夺不说,对方还杀人灭口,好在他们几个水性好,跳水躲到船舱下面才得以生还。”

“而且刺史还说,最后两月来,先后有十人商贾汇报说出去的海船都没有回来,估计也是在海上遭遇了这股海盗的抢劫。”

李承训听到百姓死了人,而且看样子不少,坐直了起来问道:“刺史府登记的人数有多少?”

“先后十趟共三十六艘人数在五百余人。”长史说道。

“这是什么时候的事,怎么不早点汇报?”李承训气愤地说道。

“主子,这些都是去年出发南下到南海沿岸各国进行贸易的商船,直至今天三月份没有按时归来,再等一两个月没见人这才报的官。”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