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新唐朝王爷 > 第325章 冷暖人间

新唐朝王爷 第325章 冷暖人间

作者:头条帝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2-12-20 03:43:08 来源:笔趣阁

这是要在全国范围内兴修水利?

杜言看着同僚们纷纷发表意见,心里同时想道。

“工部尚书杜言何在?”李建成扬声问道。

“臣工部尚书杜言,见过陛下。”杜言正想着,突然听到李建成点自己名,小跑出来拱手行礼说道。

明明站在你眼前,你叫这么大声做什么,难道看不见?

杜言心里埋怨着。

“哼,你小子是不是又在下面睡着了?说,昨晚到底做什么去了?”李建成问道。

这小子也真是,站着竟然能睡着,也真是奇了。

“没……没睡觉呀,陛下。昨晚臣睡得挺早的,暮鼓声刚刚响起就灭灯睡觉了,连晚饭都不吃。”杜言伸出臭脚说道。

“哼,满嘴胡话,还暮鼓声刚起就睡觉,你觉得我会信?”李建成说完,接着问道:“你是工部尚书,你来说,修建水坝之事你怎么看?”李建成问道。

“回禀陛下,技术上已经没有问题了,不过,臣还是建义在秋天时候才开始,现在正是开春时候,百姓们都在忙着春耕,没有人手,不利于开展大开工种。”杜言依稀记得在后世**十年代的时候,好像每年秋冬天都举行一次兴修水利。

“嗯,确实现在不适合进行,这样吧,着你们工部派人到全国各州县进行考察,哪些州县有条件修筑水坝的,作个奏折上来,此事务必在秋天时完成。”李建成说道。

现在朝庭有钱,办起事来,也没有畏首畏尾。

有钱的感觉真爽。

李建成心里想着。

“臣遵旨。”杜言拱手说道。

……

三年后。泰安十年五月,杜言船队回到中原的第三年头,公元636年春。

太阳炙烤着大地,小狗伸长着舌头喘着粗气地趴在荫凉处。

唐国所在的江南一副欣欣向荣的景象。

在这三年内,红薯土豆玉米等祥瑞经过几番的传播,在大唐境内全面普及起来,有了这些高产作物的加入,大唐百姓们真正过上了没有饥饿的温饱生活。

李建成在民间的威望也更加的神圣起来。

当然了,杜家徐家这些把祥瑞从海外带回来的家族也跟着水涨船高,有不少地方的农村里还把杜言跟徐慈政拱起来每天烧香。

古代的百姓是最朴实,谁对他们好,他们心里也一直记在以上。

去年上半年天就没下过多少次雨,雨水减少了许多,不过不要紧,现在全国有条件的州县基本都修长了水坝蓄水,在关键时候可以开闸引水灌溉,这些州县的水稻收存也没怎么减产。

没有水坝的州县就没有办法了,水稻的减产是不可避免的,不过情况也不是太坏,现在水稻只占粮食的少部分,红薯土豆跟玉米都是主食的重点。

西南方一个偏僻的山村里,中午时分,一家六口人坐在树下,围着一箩筐正在吃着什么。

“哎,能够生在这年月真是幸运,今年田里没了收成,可是地里的祥瑞却依旧不减,没有大米可以吃红薯,要如以前没有祥瑞的时候,一旦田里没有收成,来年就肯定要闹饥荒,最严重有一次我记得是在前朝时候,饿得连山里的树皮都啃光,一个个肚子鼓得像个大大的,最后难受地死去,甚至都有人吃人……”家里的老人看着箩筐里的红薯,感叹地说完,拿起一个红薯,连皮都不舍得拔,一口吃了起来。

其他人也一样,拿起来就吃。

红薯在煮之前就已经用清水洗过一遍,非常干净,用老人的话说,谁要是敢拔皮浪费,那就不是他家人。

院子中间的空地上,一张张用竹子纺织成的竹席上面晒着一片片的红薯片,白白的洒满整个院子。

一只小狗偷偷地从角落里钻了出来,叼起一片红薯片就走。

“这是虎子家里的那只,敢来我家偷吃红薯,看我怎么收拾它。”六人当中一个六七岁的小男孩放下手里的红薯,拿起一块小石子向小狗逃窜的方向追了过去,不久便听到一声狗的惨叫声传来。

小男孩得意地走了回来。

“我家的红薯也是你能偷吃的,下次再来我直接打死。”

一家人吃完了午饭,四个劳动力就起身向村外面走去。

“名名,你在家里看着红薯,可不要被东西偷吃了。”母亲看着七岁的儿子嘱咐道。

“知道了,母亲你只管放心,要是虎子的狗再过来我就打死它。”名名刚说完,家里的一只母鸡悠悠地迈着步子走到院中来,踩在红薯片上面,尾巴的毛一展开,吡了一声,拉出一坨屡。

名名刚刚才向母亲保证,还没说完家里的母鸡就来这么一下,气得名名捡起一个小石头丢了过去,准确无误地击打在母鸡的翅膀处,吓得跑开了。

“我们今天要把东边那块地里的红薯收回来,这天的云彩我看着有些古怪,指不定会下大雨,我们要赶紧把地里的祥瑞收回来晒干做成红薯干,不然被雨水浸湿可就不好了。”老人说道。

雨水浸泡的红薯有一种酸味,吃起来虽然不死人,可是味道总觉得怪怪的。

这些味道要是放在以前也许没觉得什么,能有东西填饱肚子已经不错了,以前连树皮都吃,哪里还有自己挑剔的份?

可今时不同往昔,现在大唐百姓们日子不是过好了吗,慢慢地口味也养叼了。

而在北边的秦国,却是另外一副景象。

虽然秦国通过另外一种途径从唐国走私了几颗红薯,可是自从第一次得手后,唐国的关卡看得非常紧,检查也非常的细,再也没有得手过。

几颗红薯经过三年的精心栽培,现在才不到两亩而已,离像唐国那样真正走进家家户户的程度不知道有多久。

去年秦国降雨量少,小麦、粟米的收成减少一半,现在才开春,长安里就有不少的流民涌入。

秦国跟唐国不同,唐国有三种祥瑞,水稻粟米小麦没了收成还有地里的祥瑞,而且亩产达到四千斤,一家就是只种了三亩,那也够一家人吃了。

而秦国就不同了。

粮食主要还是靠水稻粟米跟小麦,以前京城地区粮食不够还可以从江南地方通过漕运补充,现在唐国对秦国实施了经济制裁,封锁所有的粮食出口,没了江南的补充,现在秦国京城长安天子脚下都出现了许多流民,在偏远的地方情况更加严峻。

天不下雨那只能饿肚子,现在才开春,就有许多人家里没了吃的,只好向京城方向涌来。

长安京城一个角落,三三两两的流民围在一起,谈论着什么。

“我听说南边的唐国百姓家家户户都有亩产四千斤的祥瑞随他种,而且那红薯的祥瑞吃起来一点不比小麦粟米水稻差,而且还很香一个就管饱?你们知道不?”一个穿着破烂的年轻人问道。

人群中一个中年人说道:“此事我知道一些,是唐国的皇帝,之前咱们的大唐陛派手下鲁国公杜言跟高国公徐慈政等人组成三十几艘海船到海外带回来的,除了红薯还有玉米跟土豆两种高产的祥瑞。”那人说完,看了看四周,发现没有外人,接着把头凑更近,小声说道:“告诉你们,我们秦国陛下手里也有红薯。”那人兴奋地说道。

“啊!我们也有,那不是说,咱们不久之后也一样可以有红薯吃,不用现挨饿了?”

那人听到同伴的话,说道:“这就是我昨天去西市的时候,在一个酒肆里听到的,不过那人好像说三年前就有了,只是数量不多,这三年来也一直在培育,可惜,不知道什么时候才像唐国那样,过上真正的温饱的生活。”

回想到现在才开春自己就开始流浪,这什么时候才是个头。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