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新唐朝王爷 > 第176章 要人

新唐朝王爷 第176章 要人

作者:头条帝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2-12-20 03:43:08 来源:笔趣阁

“大家请看,这个底下的船仓,里面并不想通,这是在竹子上得到的启发,万一某个地方漏水,并不渗透到其他地方,而不影响整只船的前行,维修起来也方便,只需要把这一处修补回去就可,整只船方头阔尾尖底,这样有得于在海上破浪前行,还有尾部这里开这么个口子。”杜言指着船的尾部开的一个豁口说道:“这里开的这个口子,这样海船在海浪上行下行的过程这里面能够灌满了水,这样能够使整只船的船头都能保持上扬,更加利于破浪,行驶起来更加平稳速度更快……”

按照设计,整个宝船有九跟桅杆,12张帆,分为五层。上层的甲板面积长126米,宽51米,比一个标准的足球场还大。

这是最大的宝船,也是将来杜言乘坐的指挥舰,也是整个船队最豪华的宝船。

其他还有一些相应的功能船,战座船、粮船以及水船,还有数量少一些的机动船。

战座船,是积水上作战跟运输集于一身的船只,比宝船小得多,大小在两千到三千吨之间。

粮船,顾名思义就是运送粮食的船只,船队在海上航行这么久,人数这么多,所食用的粮食就是一个巨大的数字,没有专门运输粮食的船只是不行的,不然在大海上没了吃的,大家都得喝西北风。

水船,就是专门来用运送淡水的船只。

除了战座船、粮船跟水船,其他还有数量少一些的机动船。

接下来杜言把几样功能船只跟李建成说了一下,听得李建成直呼:“不用分得这么细吧?”

“陛下,必须这么做,咱们可不是一天两天在海上航行,好几年呢,这过程中不知道遇到什么未知的危险,海浪这个天祸先不说。”

“万一在海上遇到海盗怎么办,这个时候就得有专门用来作战的士兵的战座船来对付……”杜言把战座船、粮船跟水船的重要性哪李建成强调了一下。

不久后。

“诸位爱卿,还有什么问题要问的吗?”李建成没有想到杜言做的这么细,完全出乎他的意料之外。

“陛下,臣觉得鲁国公些法可行,只要咱们造出成品来,试航过后没有问题之后就可以开始组织人手,尽量早点把祥瑞寻回,早日解决百姓的吃饭问题。”李靖听到做得细,哪里还有什么意见。

就是自己来做也分不出这么细。

“接下来,就说说人员配比的问题,不知道各位有什么话要说?”李建成说道。

这是一个开天辟地的大事,从来没有人做过,要是能够参入到其中去,到时候归来多日,就是封爵之时。

各位的大将军人人都举手说要去,李建成也没有答应下来,而是看着杜言,想看看他的想法。

“你小子有什么想说的吗?朕是说对于此行的人员配置。”李建成问道。

“回陛下,诸位叔叔就不要去了,叔叔们都是保护陛下的,绝对不能去,再说了,诸位叔叔,你们会游泳吗?你们晕船吗?”杜言问道。

大家都纷纷没有说话。

杜言接着说道:“这其中最重要的部分就是战斗人员,咱们得在各卫里面挑选出能力强同时又会游泳的作战人员,这些人的忠心必须是最忠诚的。”

“将领嘛,可以在各武卫里挑选一个武力高强,同时有海上作战经验的人,陛下,将领就照着这些标准来挑选。”杜言说道。

海上作战不比陆上,水性不强是不行的,不然到时候不用敌人打,只要把你推海里,你自己就自动地沉底,对方连刀都懒得捅。

“将领之事,暂时不提,作战人员朕会下一道旨,让你在十六卫里面挑人,现在说说其他的人员。”李建成说道。

“是,陛下。”杜言拱手行礼后,接着说道:“除了作战人员,还有其他不少的人员,水手咱们就不说了,现在我跟陛下说说其他一些必备的人员。”

“其中就得有不少的医者大夫。这是保证整个船队人员生命安全的后勤保障,在船上生病,得有人治吧?”杜言看着李建成说道。

“嗯,这个也得有,还有呢?”李建成问道。

“还有就是对天气有研究的天象专家,可以监测出天气的变化,根据星辰测量出整个船队的位置,不知道现在太史局里面有没有这样的人员?”

“这个朕不是很清楚,呆会你传朕口谕,自己去秘书省的太史局去问问太史令。”李建成说道。

“臣遵旨。”有大大的口谕就没错了。

“还有什么人,一并说来。”李建成说道。

接下来杜言再跟李建成了自己整个船队的团队组成名单。

主要分为几类。

领导人员:船长,副船长。

辅佐人员:教谕,就是会多国语言的翻译人员。

技术人员:这部分人主要负责在航海过程中的技术工作。

1、阴阳官,就是观察天象,相当于现代的天气预报播报人员。这些人员呆会得去秘书省的太史局要人,还得是中青年人员,年长者不要。

2、医官,是医生,给船员看病医病的大夫,这些人得太常寺的太医署里面挑人,杜言可不敢从宫里的御医里挑。

3、工匠,主要负责船的维修。有铜匠、铁匠、木匠,这些人是自己工部的员工,一会回去就让陈子良陈侍郎来办。

4、船的操作人员,有伙长,舵工,水手

5、庶务人员:就是做杂役的服务员。

“陛下,容我回去写张奏折呈上来,现在说也没说清楚。”杜言一直坚信一个道理:好记性不如一个烂笔头。

“好,回去好好想想,把人数报给朕,朕来安排,医官跟阴阳官,呆会你可以先去太医署跟太史局看看,然后把名单呈上来。”

“臣遵旨!”杜言领着皇帝的口谕走了出去。

接下来杜言来到了太史。

“太史令,见过鲁国公”太史令傅奕说道。

面前这位别看他只有五品下,可是一位牛人。

傅奕,555年生人,现在72岁,学者,唐相州邺(河南安阳)人。隋开皇中,以仪曹事汉王谅。唐武德初,拜太史丞,迁太史令。对天文历法可是有着很深的研究,李建成登基的日期就是他算出来的。

“傅老,我今天过来是遵陛下的口谕,过来要一些人,希望傅老千万不要私藏哟!”杜言对老人,特别是有学问的老人都很恭敬。

“不敢不敢,鲁国公,里面请。”傅奕听到是陛下派来太史局要人的,不敢怠慢,把杜言请了进去。

两人坐定,杜言把自己能够观测天象,预测风雨,还有看星定位的人员说出来,想了想说道:“鲁国公,这样的人我太史局就有不少,不知道……鲁国公想要多少?”

真的有?

太好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