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仙宋 > 第721章 交趾欲动,刘诜三计 中

仙宋 第721章 交趾欲动,刘诜三计 中

作者:禁区中的幽灵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2-09-26 01:37:15 来源:笔趣阁

明知道熊山人是个大威胁,却要去请刘行勾调熊山人带兵进入广南西路。

钟相听闻刘诜此计,登时瞪大了眼睛盯住他大惑不解地道:“让熊山人来广南西路,难道刘将军你不怕是引狼入室吗?”

似乎早预料到钟相会有此一问,刘诜淡定地浅笑道:“天师将军不是一头狼、而且是一头凶猛异常的猛虎。可是大帅似乎忘记了,为何我所说这中选之计才将他算入其中。驱虎吞狼、他只要来到这广南西路,大帅不但不用在惧怕他。因为一旦他与交趾人正面开战,即便是取胜也再无力来管大帅您自立与否了。”

听完刘诜的此番解答,钟相仍然眉头紧锁着,若有所思地道:“交趾之兵凶残是有,可其实力似乎还远不如我军。将军莫要忘了,熊山人手下不只是有一个镇的东川火枪兵、还有两千名法术高手在。以交趾之力,怕是绝难消耗掉他多少兵力呀。”

驱虎吞狼,最早将那条计策用得才成功之人,乃是三国时曹阿瞒手下的颍川大谋士荀彧。

荀彧当时掌握了刘备、吕布、袁术三人的性格特征和心理状态,并且利用刘备对汉室的忠诚、吕布的贪婪自大和袁术的逞强好胜来达到调动他们互相攻伐。

荀彧使出二虎竞食和驱虎吞狼之计的那个时候,三足鼎立的形式还未形成。其时天下诸侯实力中尤以袁绍势力强大,曹操对是否与他开战而犹豫不决。荀彧就用四胜四败之说开导曹操,使他终下决心抗袁。

官渡之战筹划粮草供给及回信坚定了曹操的意志,最后得已击败袁绍统一中原,这都是荀彧的计划。

时董昭劝曹操称魏公,荀彧表示反对,曹操深感不满,遂将其招入军中,从征孙权。荀彧因病留于寿春,不久在曹操的暗示下服毒自杀。

荀彧为什么死呢?他是死因是与他个人的性格有很大原因的。

荀彧从小就被人认为有王佐之才。董卓入京后辞官回乡带领族人迁到冀州。

荀彧认为袁绍终不能成大事,便去东郡投靠曹操,曹操非常欣赏他,把他比作张良并任他为司马。那年荀彧二十九岁。

曹操攻打陶谦时吕布袭取了兖州,荀彧临危不惧单身前往说退豫州刺史郭贡的数万人马,并与程昱保住了三座城池。

不久吕布败走,荀彧又劝说曹操迎接汉献帝,因此被升为侍中、尚书令。

因为荀彧多次推荐优秀人才如戏志才、郭嘉等给曹操。所以曹操更加敬重荀彧,每有大事都先与他商议。

袁绍势力强大,曹操对是否与他开战犹豫不决。荀彧就用四胜四败之说开导曹操,使他终下决心抗袁。

我们可以设想,假如没有荀彧支持曹操攻打袁绍、坚定曹操的信心,或许曹操就将永远没有之后的那些赫赫战功,只能永远屈服于袁绍之下,也许也就没了之后“三国鼎立”的局面。

即使有的话,也是袁绍、刘备、孙权的争夺,没了曹操的份。

官渡之战的胜利。为曹操之后的一系列成功打下了基础,这也是曹操一生的一个重要的转折点,而这一切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荀彧。然而,一件看似平常的事情却改变了荀彧的一生。

建安十七年董昭等人劝曹操即公位,荀彧私下表示反对、因此遭到曹操的忌恨。随后就在并在征讨孙权时带他出征。

因为以往曹操出兵,荀彧都是留守后方。因此荀彧又愁又怕,终于在寿春病亡,死后被追谥为敬侯,后又被追赠太尉。

是因为他太强了,曹操嫉妒他而要杀了他吗?

不会。曹操是一个善于重用贤才的人。就是因为他的强曹操才会看中他。

曹操的利益,而且是对曹操来讲很重要的利益,不然,他不会为此而害死对他忠心耿耿、为他带来很多利益的荀彧。

其实荀彧的死归根到底还是因为他的性格造成的:一是太直白。二是太忠心。

先说他的直白。他向曹操提出他的观点太直白,假如他向曹操提建议时话语能够委婉一点、态度能够和蔼一点,他或许还能幸免一死。

或许不能继续做他的官,但至少留下了宝贵的性命,俗话说:“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生命是最宝贵的。是应该珍惜的啊。

再说他的忠心,他的忠心一是对汉室,二是对曹操。

他既对已经不可挽救的汉室抱有恢复的希望,希望能在他或者说他和曹操的努力下能够得到延续和恢复。

其实这都要怪他太固执,或者他读书太少、不懂得朝代的更替是一种很自然的现象,是社会进步的一种表现。

而且任何人也不能阻止社会的进步,汉王朝的灭亡是必然的,是不会因为他一个人的聪明和努力能够改变的。

他太忠于他的汉室,假如他能放弃对汉室的忠心而不管曹操做什么,那么他的一生又将改写。或许会是一帆风顺的一生,令人羡慕的一生。

他对曹操太忠心其实也是为了曹操好,他才表述他的观点,希望曹操能够改变既定策略。

可是荀彧没有想到人是会变的,随着曹操的功劳越来越大、他的权力也越来越大。随着他的权力越来越大,他的野心也越来越大。

对于荀彧的建议,一个“宁我负天下人、不叫天下人负我”的曹操不仅没有采纳,还要干掉手无缚鸡之力的荀彧。

使出了荀彧的计策来,刘诜自然知道荀彧的本事和结局与其中那原因。

刘诜不想做荀彧第二,他不忠于宋室钟相是知道的,他忠于钟相却是连他自己都不敢确认的。

谋士者,荀彧之辈是少数。刘诜不是那种谋士,在为钟相谋事时他是首先要为自己做好谋划的。

所以在听到钟相再次提出疑问来,他竟不继续深说,直接将他所想到的下下之策说了出来。

刘诜的下下策是什么计策呢?那就是让钟相放弃海内称王、交趾不是蠢蠢欲动想要来攻打广南西路吗?

在熙宁战争中,交趾人采取了先发制人的套路、才在战争开始阶段打了大宋王朝一个措手不及,让大宋王朝颜面扫地、白白地死了很多人。(未完待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