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仙宋 > 第329章 新学政(三)

仙宋 第329章 新学政(三)

作者:禁区中的幽灵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2-09-26 01:37:15 来源:笔趣阁

出路的不同,决定了学校的性质不同。

京华大学堂是官学、是在国子监与太学之下的基础性大学堂,这一点呗刘行十分明确地确定下来。

既然确定出了京华大学堂将成为全国唯一的官学大学堂级别的学府,那么就必然还要有其他方面的迥然之处。

这个迥然不同的地方,引出了刘行又一个让满朝文武耳目一新的概念来:学位制度。

四年大学堂念完,毕业后参加学位考试。考试通过,颁发学士学位。这是刘行提出的第一个学位,也是整个新学政体系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谁都明白,如果现在刘行说出的这种全新的学政体系一旦改革完成、前面建立起来,那么马上将可能会出现一种令人无法遏制的情况:所有的学子脑袋削出尖来朝着京华大学堂里钻,为的是日后毕业就能混个一官半职来。

到时候就算那六所官商联办的大学堂再如何用力,在生源上定然也是无法与京华大学堂形成竞争、自然也就永远都只能被京华大学堂压制着无法抬头。

长久下去,必然会出现一种结果,那就是官商联合办起来的六大学堂最终都会因为培养不出出色的学生声誉直线下降、最终走向停办的厄运……

为了避免那种情况的出现,刘行才决定制定这个学位制度。

京华大学堂的学生可以毕业就去当官,但不代表刘行不给其他六个大学堂的学生一条通往朝堂的阳光大道。

这条阳光大道就是无论哪一个学堂的毕业生,只要能考到学士学位,那么毕业后都可以给与从九品待遇三年。

无论是京华大学堂,还是其他那六家大学堂里走出来拥有学士学位的学生,至少毕业三年的时间里都可以被算作是朝廷的候补官吏。

一旦有了空缺的职位,刘行便会下令全面招考,从大批的学士中间去选出任来补充空缺那职位。

同样的,京华大学堂里毕业的学生如果拿不到学士学位,那也要说一声对不起。不管他是是谁家的衙内、哪家的公子哥也好。还是哪位大儒的爱徒也罢。

只要拿不到学位,就休想参加科举开始、休想在朝廷里拿到一官半职,最多做四年的候补九品员外以后回去做乡村官塾的教师去……

唯学士不举,唯学士不用。刘行直接定下了这样一个基调。

在这基调之上,刘行还有一招更让众阁僚耳目一新的升华版学位规定:取得学士学位后可以选择暂时不参加科举,继续留校攻读三年。这三年完成学业后,通过考试可以取得上学士学位。

凡是考取了上学士学位的,毕业三年内由朝廷按八品候补发薪俸供养。参加科举时。可以直接免去乡试、直接参加会试科举。也就等于说拿到了上学士的学子,日后都能直接与举人相同待遇,却又比举人待遇好、有稳定的收入了。

上学士有了,在其之上、刘行有补充了一个更高的学位、那就是博士。

博士,在我国古代是一种官衔,最早出现在战国时代。《史记.循吏列传》载:“公仪休者,鲁博士也,以高第为鲁相。”

秦始皇的时代里,博士作为朝廷问策官掌管着古今史事待问及书籍典守。汉代以后,博士开始任学官。担任教学工作。博士作为一种职位,除授予学官外,还授予一些有特殊技艺、专门学问的职官。

诸如魏晋以后的医学博士、天文博士、历博士、卜博士、律博士等,要求担任这个职务的人“掌通古今”,有渊博的知识,以便充当皇帝的顾问、从事编纂著作或教授学生、培养人才的工作。

但归根结底,这种“博士”只是一些闲散的官职,在任何一个朝代里都是可有可无的职务。

大宋朝原本也有这些杂职、充当问策的博士官职的存在。可是伴随着徽钦二帝被掳走,绝大多数的前朝博士们要么被金狗杀死、要么早就不知跑到何处去了。

于是乎刘行确定设立博士的学位的同时,也要取消博士这种官位。将日后的问策统一交给了国子监、理藩院、司天监。

原本的博士是闲散官职,学位的博士刘行又要赋予什么样全新的定位呢?

刘行的定位是:考取博士之人,拿到学位之日起便按照从七品候补官从吏部按月领取俸禄,为期三年。科举时直入殿试。不再参加乡试、会试。

着等于是说,只要拿到了博士学位就等于直接过了两道科举考试的关,等同一个会元一可以直接参加殿试去考进士了……

考学位的人可以直接考出候补官来,如果一个学子从进入京华大学堂后,十年间都在京华大学堂中攻读学位并最终考到了博士学位。那么他也将作为十年候补官,被朝廷供养上整整十年。

这种供养体系。决定了日后只要是京华大学堂毕业的学生,都将成为朝廷一直候补官俸禄供养的人。

如此一来也就决定只要不是一个白眼狼,京华学子出校门时早已变成对刘行做主这个新朝廷绝对死忠之辈了……

听完刘行这样一番新的讲解,又是张所率先提出了一个疑问:若是如此唯学位不举、唯学位不用,那科举考试还有存在的意义吗?

听到他这样的疑问,刘行淡然一笑,说出了一句完全可以被称为至理名言的话来:学历不是唯一,不能只让有学历的人来入朝为官、更不能只让有学历的人生存。

许多人未必能考入大学堂,不代表他们就真的没有本事。许多人不进入大学堂,不代表他们就不可以做官、做好官、做清官。

许多拿不到学士、上学士和博士学位的人,也不一定就不能做出一番经天纬地、于朝廷和社稷发展有利的大事情来。

是要唯学士不举,但也要不拘一格降人才,不要被学历堵死了成千上万有才华只是没有学历人的出路。

学历是重要,但不能作为唯一。学历只是敲门砖,却不能做为唯一衡量的标准。

所以科举还要考,给那些没进入大学的人去考,给那些人机会展示自我的才华、给他们为社稷一个机会才是能够让这个国家、这个朝廷可持续长足发展的。(未完待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