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逢君闻见花开 > 第九十七章 做了手脚的狼烟

逢君闻见花开 第九十七章 做了手脚的狼烟

作者:独立风中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2-12-20 00:41:57 来源:笔趣阁

东野志道:“怎能忘啊,一生耻辱到死也忘不了。”

赵遵放慢了马速,说:“今天有的是时间,你仔细回忆一下,有什么可疑的地方?”

“出事那天,正好是我值守烽火台,正值午时天热像下火,地面好像烧着了一样,我遥遥的看到一支匈奴精骑杀来,立刻向队长报告。韦队立刻下令点燃烽火向云中示警。然而干干狼粪扔进火里却没有冒出浓黑的烟雾,我们正纳闷呢,突然闻到了一股苦辣刺鼻的味道,然后我就什么都不知道了。”

赵遵仔细回味东野志的讲述:“你认为是狼烟出了问题?”

东野志道:“这些日子我也一直在想此时,我们饮食起居非常固定,食物和饮水无异状,突然晕倒肯定和那股苦辣的味道有关。”

赵遵道:“干狼粪不都是韦队长的朋友,那位牧人送的吗?”

“你是说老贺啊,他是韦队的老乡,日子过得不好,韦队经常帮助他,老贺不好意思白拿韦队的东西所以才经常带东西上山送与我们,他带的那点干狼粪加在一起也不够烧上半刻的。烽火台常备的干狼粪数量足足有二百余斤,全是粮官送米粮的时候顺道带来上来的。”说到这儿东野志突然醒悟了,“你的意思是粮官在狼粪里做了手脚!”

赵遵摇了摇头:“不可说,不可说,需详查后方知!”

战斗结束后叶太守已经重新派了一支小队镇守烽火台,赵遵他们死守烽火台击退左贤王大军的事迹已经传遍全军,新守军视他们为偶像,连腰牌文牒都未看就把三个人请上了烽火台。

赵遵他们未动声色,在烽火台上闲逛,看看武器,查查米粮,最后似有意似无意的走到了堆放干狼粪的地方,确如东野志所说,雨棚下足足有五袋子之多。

赵遵皱着眉道:“东野志,你还记得当日烧的哪一袋狼粪吗?”

没想到东野志想都没想,指着其中最少的一袋说道:“就是这一袋子。”

陈铎提醒他道:“东野志,这都过去快一个月了,你还记得这么清楚?别打马虎眼啊!”

东野志道:“陈队有所不知,烽火台上的狼烟轻易不会点燃,我当了四年兵,点狼烟只遇到三次,每一次都是十万火急的军情,那种紧急情况下谁还有功夫解绳子,都是一整袋子干狼粪直接扔进火里烧。只有出事这次情况特殊,匈奴人来势汹汹,人数却不多,韦队认为他们可能是侦骑或者袭扰的小队,虽然也算得上敌袭,但对云中和牧场都构不成威胁。我们常年驻守烽火台的兵深知转运物资的艰难,见其中一袋干狼粪敞着口,于是只倒了半袋,不曾想这袋狼粪有问题。”

赵遵道:“你是说,只有有毒的这袋狼粪是敞开的?”

东野志道:“当时没有注意,现在回想起来,确实是有人在事发前打开了这一袋干狼粪,误导了我们!”

“你确定?”

“确定,烽火台巴掌大点的地方,韦队又不让我们下山,除了巡逻,天天呆在台子里,哪有块石头,哪多个钉子我闭着眼都想的起来。上一次动用狼眼快两年了,两年来干狼粪就放在那儿,没人会去动它们,更不会有人随意去解开捆扎的绳子!数目上又不曾增减,歹人们是怎么调包的!”

陈铎眼睛最毒,他跑到了二层的仓库,过了不久便大声喊道:“找着了!”

赵遵和东野志忙赶了过去,只见陈铎从一大堆布袋中拖出了一个口袋,打开一看竟是一袋未曾开封的干狼粪。

东野志奇道:“这里是堆放薪柴的地方,大青山是石头山没有树木,平时生火做饭冬天取暖全靠木炭,所以存量很大。我想一想,对了,上次补充物资的时候,又给送来了几袋子。我当时还纳闷,离着冬天还有小半年,送什么薪柴啊,原来这里面有猫腻!”

赵遵问:“送薪柴的人是谁,你还能想起来吗?”

东野志道:“这可记不清了,烽火台离城数十里,位于山巅,运送物资极其困难,所以都是一次备齐数月用度,届时太守府的一个文吏携文书和清单现行上山,随后一个军曹率领十名卫军护送物资到大青山脚下,因山路难走,物资不能一次上山,几十名民夫往返数趟才能把全部物资搬上烽火台。几十个人乱乱哄哄忙活大半日,场面非常混乱,具体是何人搬来的薪柴早已记不得了。”

赵遵听罢有些失望,不过这趟大青山之行已经缩小了调查范围,于是让陈铎背了口袋下山去了。入夜之后赵遵用腰牌叫开了城门,三个人悄悄地又回到了云中城内。

据东野志所说,烽火台所需物资乃是太守府下设的粮曹衙门拨发,赵遵立刻动身先去粮曹衙门,他们虽然有太守的批文和将军腰牌可以自由出入各司,但为了保密赵遵决定不惊动任何人,暗中潜入粮曹衙署。

云中是北境的军事重镇,钱粮军械的供应一一在册,有一栋小楼专门存放有关的文案,东野志清楚的记得最后一次补给是在他们被俘的前三天,有准确的日期查起档案来就容易多了。

赵遵不费吹灰之力便找到了大青山最后一次补给的有关文档,物资的详细清单,押运人员的姓名,交接的过程,都详细的记录在册,文档中还找到了韦闯验收的画押,有此可见叶太守行事非常严谨规矩。

赵遵在微弱的烛火下反复看了数遍,脸上渐渐露出了一丝狡黠的笑。

中夜时分云中郡大街小巷均已肃静,街道上出了巡逻队的官兵再无一人,这时一个黑影跌跌撞撞的从街角走了过来,“什么人!”巡逻的兵丁听到声音挺着长枪将此人围了起来。

此人一身酒气,扶着墙壁不断呕吐,巡逻队长用刀尖挑了灯笼凑到醉鬼面前一照。

“呦,这不是晁头吗?您这是……”

“滚开!”醉鬼被灯光照的眼前发花,用手打翻了灯笼,不过用力过猛一头扑倒在了地上。

巡逻队长忙上前搀扶,醉鬼却不领情,一把将其推开:“滚滚滚,都给我滚!”

巡逻队的大兵脾气都暴着呢,但被这个醉鬼骂了,巡逻队长却陪着笑道:“晁头,那我们走啦,您慢着点!”

当然这种恭敬是有原因的,醉酒这位名字叫晁景,乃是太守府的一名伍长,手下管着一班十几个差人衙役,专门负责衙门的保卫和文件传送,官虽不大,但整天各司的官员接触,有人脉,在云中郡很吃得开。而且晁家是当地的望族,晁景的几位兄长或在官府做官吏或在军中任职,巡逻队不给他面子,也得给他兄长们留脸,所以才如此低声下气。

晁景今天并不值夜,退班之后便到朋友家吃酒,一直喝到深夜,他仗着自己是官身全不把太守颁发的宵禁令当回事,骂跑了巡逻队晁景继续晃晃悠悠往家走。

晁景家境不错,买了城中心的富人区一座小院并不算远,不到一刻便到了家门口,刚要叩打门环,却见门只是虚掩着,并没有倒插门闩。

“蠢婆子!”晁景低骂了一句便推门进了院,看样子这种事以前也时有发生,他并没有真的生气。

晁景摸着黑进了卧房,坐在床边摇了摇发沉的脑袋,自己念叨着:“今天是喝过量了!”他见自己的妻子曹氏闷在被窝里,丈夫回来了也不搭腔,还以为妻子怪自己醉酒而归。

曹氏乃是官宦人家的小姐,年轻时有十分的颜色,和晁景成婚十余年,养育了一儿一女,夫妻十分恩爱。今天晁景心情不错,借着酒劲要和夫人行房,傻笑了几声伸手进被窝去摸曹氏的小脚,结果却摸了个空。

晁景大为吃惊,把被子掀开一看,哪里有曹氏的身影,“浑家,浑家!”晁景点着了灯在屋中找了一圈,又到两个孩子的屋里去找,却发现两个未成年的孩子也不见了。

这下晁景慌了神,大半夜的妻子儿女都不在家,又联想到未锁的大门,不由得出了一身冷汗,酒劲全消了,立刻跑出屋去想要报官。结果刚一出门就被人绊倒在地,可晁景毕竟是行伍出身,挣扎着想起来,被两个人踩住后背,口勒麻绳捆了起来。

“跪下!”晁景被人押进了自己的柴房,腿弯被猛踹了一脚,跪在了地上。柴房里指点了一盏油灯,晁景过了好一会才适应昏暗的光线,只见柴房的灶台边上坐着一位,自己身后站着两个,总共三个人全部蒙着面,看不清长相,但每个人手上都有真家伙。然而令晁景感到恐惧的是墙角的三支大口袋,它们在微微颤动,里面似乎藏着什么活物。

坐在灶台边的这位看了看晁景,对自己的同伙点点头,其中一个解开了勒住晁景嘴的麻绳。晁景不愧是官面上的人物,很快看清了形势,往日里耀武扬威的气势没了,更不敢耍什么官威,低三下四的说道:“各位好汉,深夜造访,不知在下有何得罪之处?”

蒙面人嘿嘿一阵冷笑:“得罪谈不上,一个时辰之前我还不知道云中郡有你晁景这一号人物。”

“既无恩怨,为何……”

蒙面人道:“我等受阴司委派特来向你讨要一笔冥债!”

听了这话晁景不由打了个冷战:“这下平日里奉公守法,未曾……”

蒙面人挥手打断了他:“给你看样东西,看完了想好再和我说!”说完把一个口袋扔到了晁景的面前,口袋上印粮曹的压印,没有扎口,几个圆乎乎的东西滚到了晁景的脚边。屋中光线暗淡,东西又不大,晁景仔细辨认了半天,突然他认出了口袋里的东西,脸一下子就黄了,豆大的汗珠从额头上渗了出来。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