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逢君闻见花开 > 第五章 习绝艺

逢君闻见花开 第五章 习绝艺

作者:独立风中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3-07-10 21:32:51 来源:笔趣阁

魏平君摸着赵遵的头说:“好孩子,看到你这么勤奋,为师很是欣慰!”

赵遵站起身来,很懂事的背起了师父的行李包,说:“师父,屋子久不住人阴晦潮湿,今天天色已晚再派人打扫也来不及了,不如到我家睡上一夜吧!”

魏平君点头跟赵遵到了赵府,赵府就像过年一样忙开了,置办酒席、收拾屋子,赵母特意请来几位大儒作陪,魏平君心怀大畅,席间妙语连珠,震惊四座。

饭后魏平君回到房中休息,到了后半夜赵遵突然听到自己的窗户想了一下,打开一看师父站在窗外,赵遵立刻翻身出了房间,和师父一起在月下散步。

走着走着魏平君突然开口道:“师父路子野,什么东西随手拿来就用,没有特别好的兵器套路,此次去会老友,替你求了一套精妙的剑法,咱们试试!”

赵遵心中一热,看师父风尘仆仆的样子就知道他一定是赶路回来的,说是去会朋友,其实是专门替自己求剑法去的,感动的说不出话来。

魏平君是非常之人:“别像个女人似的,快去折两根树枝来!”

赵遵在花园中折了两根和剑长度差不多的树枝,魏平君接过一根:“你攻我守!”

赵遵听罢也不迟疑一“剑”直刺魏平君当胸,赵遵刺得快,魏平君应对也快,“剑”斜刺里迎了上去,却不碰赵遵的“剑”锋,而是直击赵遵握“剑”的右手。

赵遵见状急忙翻身去挑魏平君面门,这一“剑”还没刺出去,魏平君的“剑”芒已经到眼前了,目标还是他的手。赵遵这一“剑”刺不下去了,他灵机一动变刺为扫,伤魏平君左肩。魏平君说一声:“来得好!”抢前一步让过“剑”刃,反手刺赵遵手背,赵遵使出杀手锏,“剑”脱手,身子原地拧了一圈左手捞起“剑”刺向魏平君小腹,只听“啪”的一声,赵遵的“剑”被击落在地,他自己根本没看清师父的出招。

魏平君哈哈大笑:“你小子还是个左撇子啊,不逼到份上还不肯露!”

赵遵兴奋的问魏平君:“师父,这是什么剑法?封得徒儿无法出手!”

“这套剑法名曰‘折手’,五十年前为师曾经败在此剑法之下,惨败!剑是百兵之祖,经过千百年的习练和总结,现如今的剑法虽然各有千秋,侧重点不同,但大同小异,无外乎几十种常见的套路,二百余招式。同等修为比剑比的是应变,修为不同或者气力有差距,高下立判。但只要不碰触对方剑刃,不拼内里和气力,即使对手高你一筹他也发挥不出全部功力,你凭借自身的灵巧与之周旋可立于不败之地。习练这套剑法的人必须机灵敏捷,简直像为你量身定制的一般,练好了‘折手’剑法,既可以弥补你天生气力不足的缺陷,还可以弥补你目前内力不足的短处,要不要学啊!”

“要学要学!”赵遵撒娇一样叫了起来。

魏平君点点头:“回去休息吧,明天开始为师教你“折手”剑!”

第二天师徒二人一起回到山下小院,魏平君对这套剑法格外重视,紧闭院门以防他人偷师。

魏平君用竹子代替宝剑,赵遵用长竹杆,他自己用短竹竿,先教剑招再拆招再对拆,越练越快。赵遵手里的竹竿也越来越短,最后和师父一样的一样长了。

魏平君和赵遵对拆了十几招,才找到破绽打落了他手中的竹竿,魏平君欣慰的点点头:“这套剑法你已经练熟了,只欠火候!日后要多加练习,随着你内功精进,‘折手’剑法威力才会展现出来。送你这套剑法的人是隐世的剑仙,希望你不要辱没了这套绝世剑法。”

赵遵深深地点了点头:“徒儿一定好好练习,将‘折手’剑法发扬光大!”

魏平君说:“为师相信,你一定要牢记,内功修炼不能落下,内力上去了,剑法威力自然会提升!”

“徒儿谨记师父教诲!”

自从魏平君回来之后,赵遵每天勤奋练武,特别是在枪法上,功力突飞猛进,终于学艺两年的头上,赵遵的铁枪也可以微微“点头”了。

魏平君看在眼里非常欣慰,但眉宇之间时常流露出些许的惆怅,然而赵遵完全沉浸在功力提升带来的喜悦中了,并没有觉察。

大雪纷飞的一天,师徒二人在雪地中打坐,有内功护体赵遵丝毫感觉不到寒冷,不知过了多久两个人几乎同时睁眼,魏平君道:“徒儿的内功又精进了不少!”

“多亏师父的指点!”

二人从打坐的石台上下来,魏平君边走边说道:“你的功夫底子算打下了,已经不是一般人可比的了,但是根基还浅,经验也不足,万万不可与高手硬拼,不然要吃暴亏啊!”

“徒儿不敢妄自尊大!”

“你为人谦和有礼,善结交朋友,但是太过天真,江湖经验又浅,容易上当受骗,没人领着以后的路不易走啊!”

师徒二人行走在雪后的山间小道上,虽然师父神功盖世,赵遵出于孝顺还是搀扶着师父。走到一棵古松下,魏平君突然说道:“孩子,两年了,为师一门本门的功夫都没教你,知道是为什么吗?”

“徒儿愚钝!实不知!”

魏平君说:“本门的功夫大多是我六十岁之后所创,门槛太高,你两个师兄都是带艺投身,入我门下之前早已是响当当的人物,那还跟我学了十几二十年,你刚入门内功底子薄,强练只会害了你!可为师已经快一百岁了,不知道哪天闭上眼就睁不开了,不留点东西给你总觉得是个缺憾!”

赵遵立刻跪在地上磕头:“师父长命百岁,徒儿愿意永远跟随在您的身边!不急着学上乘武功!”

“傻话,教你东西还不高兴吗?再说为师不过是随口说说,我这条老命长着呢!”

赵遵止住悲伤聆听师父教诲,魏平君平静的说道:“为师不喜兵器,一生所创十二门绝学全是近身的拳脚功夫,别看为师个子不高,却天生气力就大,和你路子不太一样,不过功夫到了一定境界就不在乎气力多大了。我这十二门功夫都不好学,哪一门都得学到白头,你非池中之物,没那么多时间都学,也没必要都学,每个人的经历不同,成长随缘不可强求。我大徒弟迂、二徒弟奸,而你占一个忠孝,为师决定把压箱底的一套功夫教给你,也不枉你这么孝顺!”

赵遵心中十分酸楚,只是微微点了一下头。

魏平君不动声色的说道:“打一趟最熟的拳!”

赵遵想都没想就练了一趟入门的长拳,魏平君走过来用手指在赵遵左手腕和肘后轻点了两下,并没有使用内力:“再练一遍!”

赵遵照师父的话又练了一遍,感觉一点变化都没有,魏平君又在他小臂上按了一下:“再练!”

这次赵遵有感觉了,左臂略显沉重,但这种感觉很微弱,如果不是知道师父在左臂上动过手脚,肯定不会注意。但当师父按下第四下的时候,赵遵练拳的时候左臂已经跟不上步伐了。

魏平君一共按了八下,赵遵的左臂完全没了知觉,赵遵催动内力想冲开阻塞的经脉,突然感到右肋下钻心的疼,冷汗都下来了。

魏平君赶紧伸手捂住赵遵的痛处,一股暖流进入身体,疼痛立消,手臂也渐渐恢复了知觉。

赵遵揉着还在发麻的胳膊说道:“师父,这是点穴功夫吗?”

“当然不是,点穴下手重,直击要穴,要求一击必中封死对手的气脉,但是这一招对有防备的敌人是没用的,哪个傻子也不会任由对手去戳自己的要穴,肯定多加提防不易得手。我这一套也不能叫拳法了,刚点了你八下,每一下都很轻,前两下无碍,第三下微感,第四下才敏感,第八下才彻底封住经脉,是这种感觉吗?”

赵遵点点头,魏平君接着说道:“人体穴位七百二,要穴一百零八,次要穴二百,相比要穴死穴,人往往忽视次要穴的保护,特别是双臂双腿接招的部位,更容易碰触。在接招的时候选择特定的招架位置,对手也不会刻意提防,只要连中三次,功力至少减一成!”

赵遵听罢忍不住咽了口涂抹,学会了这套拳法岂不是能压制天下所有的功夫?

魏平君却提醒道:“我这一套功夫虽然没有特定手型,也不用内力,但是第二下并不是完全没有感觉的,高手还是能觉察到的,而且第三下点不准,前两下就白点了,中间的间隔也不能太久,一旦被发现很容易被内力冲开,所以做起来并不像你想的那么简单!”

赵遵连连称是,然后问道:“师父,前两下接触有讲究吗?”

魏平君摇头道:“没有!”

赵遵大惊:“四肢上有几百个穴位,随便选出两个得有多少种搭配啊!”

“三千六百种!”

赵遵脸色一下子就变了,魏平君笑道:“别怕,常见的也就三四百种,以你的资质,只要勤加练习也不难掌握。”

赵遵怯生生的问道:“师父,都学会要多久?”

“都学会要十年,要想融会贯通起码三十年!”

赵遵吐了吐舌头,学精这一项少年变老头了!

魏平君说:“你先练双臂再练双腿,一年的时间看你能领会多少!”

赵遵这才想起来问:“师父,这一套功夫叫什么名字啊?”

“截脉!”

小院里魏平君开始教赵遵截脉,刚开始一个月非常顺利,赵遵凭借自己超强的记忆强记住了很多脉路,然而第二个月开始发生混淆,第三个月的时候前面学过的全都乱套了。赵遵没日没夜的记忆练习都没有改观,魏平君出奇的平静,每天只是静静的看赵遵练习,大部分时间都躲在屋里不出来。

赵遵彻底陷进去了,枪法剑法都不练了,全部心思都放在了截脉上,吃饭的时候在想,睡觉的时候还在想,一直到第九个月,赵遵突然开窍了,只要前两手点出,第三手立刻浮现在脑海里,没有丝毫的迟疑。双臂练熟改练双腿,有了双臂的经验,只用了三个月双腿已经掌握了,虽然第三次出手的时候要想一下,但绝不会出错,只是熟练程度的问题了。

这时赵遵尝试着第四触,然而刚开始练又出现了混乱的局面,隐隐有前功尽弃的苗头,吓得赵遵赶紧停练了,赵遵这下明白了以自己目前的修为只能练到这一步。

师父告诉他前三触只能封住对手小一成的功夫,而且是可以凭内力冲开的,只是需要一点时间。而只要第四下触到了,以后都冲不开了,只能靠静坐调息或者外人输入内力相助,换句话说前三触练成才入门,什么时候掌握第四触才算真正领会这套高深的功夫,想达到师父八触封死一脉的高度,恐怕倾尽一生也难做到。

魏平君看到徒弟的进步非常高兴,这一天黄昏赵遵练了一遍赵家枪和“折手”剑法准备告辞回家的时候,魏平君留住了他,师徒二人在院中的石桌上吃着酱鸡喝酒赏月。

魏平君心情不错,几杯酒下肚话便多了起来,说着说着话题居然转向了时局变化,魏平君问赵遵:“徒儿对当今天下形势了解多少?”

赵遵被问的一愣,这个话题好像并不应景,但是师父问到了不敢不答:“当今天子乃是一代雄主,朝中大臣文忠武勇,百姓生活富足,称太平盛世不为过。”

魏平君喝了一口酒方才说道:“刘衡称帝二十年来任用鲍鸿、陈嵩、吕翔等一批贤臣,内修其政外御强敌,废除苛政,屡克匈奴入侵;勤俭节约爱惜民力,不修宫殿不建帝陵;轻徭薄赋劝课农桑,使得府库充盈百姓富足,确是一代雄主之作为!”然后话锋一转,“然而这只是表面太平,实则暗流涌动啊!”

赵遵从来没听过这样的言论,忙问为何。

魏平君说道:“刘衡登记之初为加强管理设置十余个刺史部,掌刺察部内官吏与强宗豪右,定为常制。说白了就是国家太大朝廷管不过来,把权力分到地方上去,在原有的郡县制之上又加了一个州制,原本全国的郡县官员调拨、监察皆归中央,如今各部刺史掌了这个权力,势力渐渐做大。幽州刺史陆谦拥兵自重不听朝廷号令;冀州刺史孙桓素有不臣之心世人皆知;荆州的徐茂、益州的马涛都是当世奸雄,现在有皇帝压着他们不敢炸翅,如果皇帝不在了他们必反无疑!”

赵遵听罢皱起了眉头,藩镇割据如跗骨之蛆一般,是各朝的顽疾,虽然本朝开国皇帝灭掉了大部分割据势力,但是积重难返,留下了几个势力强劲的藩镇,难以控制,只能采取安抚怀柔的手段维持现状。

魏平君接着说道:“朝中大臣中丞相鲍鸿有才无德,太尉陈嵩跋扈,两人势成水火;地方上州牧权力过大,各级官员冗杂,虚耗税负。然而最大的问题在立嗣上,皇帝四个儿子,都不是皇后所生,长子的岳父是大将军吕翔,二皇子的母亲李夫人是你什么人啊!”

赵遵说:“是我姨母!”

“李夫人是陇西大族出身,皇帝都敬畏她三分,三皇子是车骑将军封不遗的外甥,四皇子丧母,但他背后有个无嗣的段皇后支持,朝中大臣也分成四派闹得一塌糊涂,刘衡在这件事上优柔寡断,早晚一定出大乱子!”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