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逢君闻见花开 > 第三十章 长安的家

逢君闻见花开 第三十章 长安的家

作者:独立风中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3-04-20 20:18:23 来源:笔趣阁

赵遵随着涌动的人流穿大街越小巷,逛遍了繁华的长安闹市,增长了不少见识,这一天赵遵一早听说一艘装满倭国土特产的大船停靠在了码头,出于好奇赵遵随着刚认识的几个商人朋友登船选购货物。

然而上船之后所谓的货物却让赵遵大为震惊,因为货物不是东西,而是活生生的人!

数十仗长的大船底层舱房全部打通,里面潮湿昏暗骚臭扑鼻,一个个灰头土脸的倭国奴隶戴着枷锁镣铐,蹲在地上等着买主挑选。

大周富裕家庭几乎都豢养奴仆,像赵遵家中奴籍的丫鬟仆人多大四五十人,这些人虽然从事大量的体力劳动、伺候主人日常起居,但最起码享有人的权利。但是倭国贩运来的人,却如同饲养的家畜一样,被随意买卖,认凭主人处置。

赵遵生性善良,自然不会去买那些男女奴隶,可带他来的那些商人却每个人都认真挑选了几名男女奴隶。男奴隶要年轻体健的可以从事劳动,女奴隶自不必说了,年轻有姿色的优先。

谈好了价钱,贩卖倭奴的老板会把选择的奴隶清洗干净送到买家的府上,几个商人对这批倭奴的品相非常满意,好像掏的宝贝一样高兴,一起请赵遵到附近的酒楼喝酒。

席间赵遵问这几位商人买一些倭国奴隶何用?一个布商说道:“贤弟初来长安,还不了解行市,哥哥今天挑的几个倭奴卖得好了,价能翻十倍!”

赵遵说:“你挑的那几个男奴隶个子比侏儒差不多,女奴姿色也是一般,如何能卖这么高的价钱!”

另一个米商说道:“全大周最有权最有钱的主都住在长安城,这些人聚在一起互相攀比炫富,比谁钱多地多房子大,也有斗毛赛狗的,现在有钱人家都以豢养异域的奴隶为荣,有的甚至给奴隶配上鞍子,骑着上街!倭国、南洋海外的奴隶比较常见,最罕见的当属昆仑奴,这些人全身黑如木炭,犹如鬼魅,那些王公贵族却争相购买,价钱高的离谱!一旦有人买到了新昆仑奴,立刻会带到宫廷晚宴上显摆,没买到的只怪时运不佳等下一次机会了。”

赵遵脸色沉了下来,这些贵胄豪奢的风气令他作呕,竟然拿人当畜生养。

年龄最长的商人阅历比较丰富,他说:“这些被贩卖的奴隶,都是战争中是被抓的俘虏,战胜的一方会把品相好一些的贩卖出去,这些奴隶被关在船上的牢笼里,风吹日晒吃的又少,有一大半死在了途中,活下来的只要有口饭吃就谢天谢地了,你让当狗当狗,叫当猪当猪,哪还有一点廉耻尊严!想想真是可怜呢!”

离开酒楼回客栈的路上赵遵还在想那些被主人随意买卖,当牲口豢养,被玩够了、榨干了直接扔掉,甚至杀掉的倭奴,想着想着不由得出了神。

这时一个胡子拉碴的大胖脸突然伸到了赵遵的面前,由于走得急了,脸对脸几乎碰在了一起,把赵遵吓了一跳。

“公子啊,您要送信吗?找我啊,百十里地当天来回!”虬髯大汉憨声憨气的说道。

赵遵这才注意到,这个身高九尺莽汉居然穿着一身军服,手里牵着一匹又老又瘦的老军马,正一脸虔诚的看着自己。

赵遵有点蒙了,一脸的茫然,大汉以为赵遵没听见,又说了遍:“公子,要送信吗?”

赵遵还没反应过来,机械的摇了摇头,那大汉还不死心,又道:“不送信,带货也行啊!价钱绝对公道!我叫公孙输,东市的人都认识我,大伙都知道我讲信用!您一百个放心!”

这次赵遵听明白了,此人是个跑腿挣钱的,却不知从哪儿弄了身军服穿在身上,格外惹眼。

“谢了,不用!”赵遵还是礼貌的回绝了他。

大汉见赵遵确实没有雇佣他的意思,转而牵马去追一个商人模样的人:“大哥,要送货吗?洛阳也去得!”

那个商人却没赵遵的涵养,啐了口痰道:“去你娘的,老子连婆娘都赔进去了,哪来的货!滚!”

挨了这一顿臭骂大汉竟浑然不觉,又憨笑着去追别的主顾了,赵遵看着他的身影渐渐消失在人流当中,满心都是疑问,对这人充满了好奇。

回到客栈已是黄昏,赵遵要了一桌酒菜在屋中独酌,白天人多喧闹觉不出,可一到晚上不免感到孤独凄凉,他想到了母亲,想到了自己的家,忍不住多喝了几杯。

但是喝着喝着,赵遵想起了一些儿时的片段,突然他猛地站了起来,转身飞奔出了客栈,径直跑到了朱雀大街,向南一路狂奔,穿过了数条大街,儿时的记忆越来越清晰了。

在经过一条小巷的时候,他停下了脚步,夕阳的余晖中只见一座雅致的院落门前,一位佝偻的老人正弯着腰扫地,赵遵眼泪瞬间流了下来,加快脚步向老人走了过去。

老人听到了脚步声,转头瞪着昏黄的眼睛看过来,等赵遵离得近了,可以看清脸的时候,老人突然惊恐的瞪大了眼睛,连退了好几步,哎呦一声坐倒在了地上。

赵遵赶紧上前把老人搀扶了起来,老人的眼睛始终没有离开过赵遵的脸,终于他颤颤巍巍的对赵遵喊道:“少爷,你……你是小少爷!”

“张伯,是我!遵儿!”赵遵见他认出了自己,忍不住流出了热泪。

“哎呀,我不是做梦吧!小少爷啊!”老人捧着赵遵的脸老泪纵横,泣不成声。

一老一小在院门前抱头痛哭,哭罢多时,老人拉着赵遵的手往院里走,边走边说:“孩儿,回家了!”

为什么老人要这么说呢,因为啊,这就是赵遵的家!

赵破虏生前是朝中的重臣,在长安城中有不止一处的房产,在他死后,赵遵的母亲为了彻底断绝赵遵回长安的可能,变卖了所有的房产把赵遵带回了兖州老家,可唯独这一处她没有卖,因为这是赵破虏初来长安买下的老宅,夫妇二人便是在这宅子里成的婚,也是在这儿生下的赵遵,这座老宅有她太多的回忆,不忍割舍。

这老人姓张,是这座宅子的老管家,看着赵遵出的老家人,赵破虏死后一直守着这座老宅,跟它一起变老,本来就打算这么混日子等死了,没想到还能看到少主人。

老管家把赵遵引进老宅,赵遵在这住过好几年,如今看着每一样物什都那么亲切,老宅这些年几乎没有任何变化,只是后院多了两笼菜地,养了几只蛋,不过每一间房子都非常干净,必定有人定期打扫。

张管家跟着赵遵逛遍了老宅的每一个角落,直到天完全黑下来。交谈中老管家提起了很多事,当年夫人带赵遵离开长安的时候府里丫鬟仆人还有十来个人,夫人留下了一笔很可观的钱财让老管家支配,以维持这些人人常用度。

刚开始这些人还算安分,但时间久了年轻的人就守不住了,觉得在这废弃的将军府里混吃等死不是了局,于是联合起来吵着分掉夫人留下的那笔钱,各奔前程,老管家不肯,可是还是有两个人光身离开了。

随着时间的推移,老管家也意识到强留这人在府上,既耽误人家前程又是潜在的隐患,于是一咬牙把夫人留下的财产全都平分了出去,自己则是一分没留,那些人拿了钱或投亲或奔友数日之内全都散了,之后的这些年只有老管家夫妇守着主人留下的家业。

赵遵听罢万分感慨,握住老管家的手称赞其忠义,这时管家的老伴做好了晚饭,在赵遵的一再坚持下,二老才答应和赵遵同桌用餐。

晚饭虽然是为少东主准备的,却还是只有腌菜、粟米饭和几枚鸡蛋,老管家知道赵遵从小锦衣玉食,这些饭菜对他来说太过粗陋了,一再告罪,称自己无用连顿像样的饭食都无法奉献,说着就要磕头。

赵遵却不以为然,可能是心情的缘故,这些粗茶淡饭吃起来格外香甜,简单吃了几口,管家的老伴就去给少主收拾寝室去了。

老管家借机问赵遵的来意,是打算长住还是只玩几天便走,赵遵犹豫了一下,才实言相告说自己是逃出来的,兖州一时半会不敢回去,所以要在京城住一段时间。

老管家一听,竟然忍不住大笑起来:“你们赵家啊,真是的,辈辈离家出走!既然逃出来了,就多玩几天,回去之后再想出来可就难喽!”

赵遵本还想求老管家替自己保密,不要告诉母亲自己的行踪,一听他竟然赞同自己在长安多住些时日,不由得大喜,连连给管家倒酒。

赵遵发现老管家面带笑容,眼角眉梢却隐隐有些焦虑,略微一想便猜出了他的心事,于是打开行囊掏出了一大包金银细软展开来放在桌上。

“这个家有些旧了,需要添置点新家具,这些钱您拿去用,不够我这儿还有!”

老管家看着桌上的钱,瞪大了眼睛不敢置信的说道:“我的天爷,小爷你从哪儿弄来这么些钱?”

赵遵包里的金银别说置办点新家具了,再买套新宅院都富余,难怪老管家会这么吃惊了。当然这点钱对赵家雄厚的家底来说不算什么,但对于一个离家出走的少年,未免多的离谱了。

其实赵遵离家走的非常匆忙,平时他又没有存钱的习惯,好在辛铭留下的那笔钱还剩一些,全都被他带出来了,一路到长安也都花了七七八八了。可到了封府之后,几个夫人都给了很重的见面礼,赵遵走的时候,封夫人以为他是要回家的,她和赵母做姑娘的时候就是好姐妹,又让赵遵给他母亲带去了一份重礼,以封府的财力和豪奢的行事风格,几份礼物加在一起赵遵瞬间变成了一个富翁,拿给老管家的这一包只是他闲逛时候带的,如果都拿出来把他吓得摔一跟头。

吃完饭又说了会儿话,赵遵离开了老宅回了客栈,因为老宅里床铺都塌了,被褥都每一套新的,只能等老管家重新收拾一下再入住。

之后的三天赵遵依然和往常一样畅游长安城,在酒肆饭馆这些人流大的地方驻足停留,侧面打听一些朝中的情况,特别是军事动向。

然而听到的却全是丞相鲍鸿和太尉陈嵩之间的争斗,今天丞相的亲近弹劾太尉府的长使贪墨公款,明天太尉否决了丞相一派军官的调动等等,赵遵越听心里越急,皇帝不是明君吗,重臣结党这种事难道不管不问吗?

几天下来赵遵发现长安城的百姓并不像外地一样喜欢谈论政事,他们的心思都在挣钱享乐上,也许在他们眼里大周朝歌舞升平,有大把的钱可以挣,应该及时行乐,谁当权并不重要,所以在他们口中全都是风月场上的事,而且一个叫常羽的公子哥花边绯闻特别的多,赵遵听得耳朵都快磨出茧子来了,不知这位是何方神圣如此招惹桃花。

再回老宅的时候已经完全变了模样,大门正在重修,门前花草已植,旧的窗花窗棂全都换成了新的,出出进进的木匠、瓦匠、漆匠,非常热闹。

老管家换了一身新衣裳,看上去年轻了十几岁,正在训导几名刚雇来的丫鬟和仆役,老管家做了一辈子主事,将军府里的体统规矩一点都不含糊,他雇来的人也全都是本分的老实人。

他们见了赵遵纷纷施礼,说来奇怪,在兖州府上的丫鬟仆役比这儿多,行礼也别这儿规矩,可却不如这儿受用舒服。在兖州他贵为侯爷,但在母亲的庇护下,大伙都把他当成孩子,更多的是爱护,但在这儿他是堂堂正正的主人,大伙对他更加尊重。

身份的变化让已经年满十七岁的赵遵头一次有了成家成熟的感觉,而在平民人家儿子们成年分家也有类似的感觉。

赵遵的卧房是管家的老板布置的,她伺候了赵遵母亲十年,对贵族的起居饮食的喜好早已烂熟于心,想的非常周到。书房相对而言比较简陋,也许是因为老管家不知道成年后的赵遵是什么品位和喜好,只布置了一张塌,一张几和灯台,剩下的家具文房要他自己去选购了。

即便如此赵遵也十分满意了,规模小一些,毕竟有个家的样子了。

赵遵又在府中转了一圈,最后他来到了后园,当年父亲健在的时,后园是他亲自设计的,果木、花束颇费了些心思,如今荒废的久了,仅剩下几颗松柏,枝叉也都散乱了。养鱼的水池和花房都坏的不成样子。

这会儿老管家已经训完了新入府的仆人,带着几个短工修葺水池、铺设小路,赵遵不想打扰他们,绕到后门刚打算出去走走,突然一辆装满瓦片和木料的马车迎面闯了进来,得亏赵遵机敏躲得及时,不然就让马车碰上了。

在自己家差点出意外,以赵遵的涵养也不由得面露不快。

“借光借光!”避让的提醒这才传进了门,喊话的是个个子不高中年人,三十岁左右年纪,一手勒缰绳一手拿着鞭子坐在板车里。

赵遵本想说他几句,可当他看到对方身上所穿的衣服的时候,到嘴边的话又生生咽了回去,因为这人的身上竟也穿着破旧的军服。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