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逢君闻见花开 > 第四百二十三章 出云岭

逢君闻见花开 第四百二十三章 出云岭

作者:独立风中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04-11 00:31:17 来源:笔趣阁

“杀人灭口!”马学邦惊呼出声,他的弟兄干点偷鸡摸狗的勾当得心应手,杀人这种人他们就显得胆气不够了。

“老马,你带着弟兄们保着少主寻个安全的去处。”

马学邦道:“我留下帮您。”

赵遵摇了摇头:“这帮杀手都是亡命徒,在我眼皮底下悄无声息的杀死那么多人我竟无察觉,说明他们都是一流好手,你们留下也是累赘。”

赵遵接过马学邦的匕首,转身对典鸢说:“违抗者格杀勿论!”

赵遵不对典鸢手下留情抱有幻想,典鸢冷着脸也不知他听懂了多少。董宅不及周家大宅那么深,也有九十多间房屋,五六十人口,赵遵二人在院中找了一大圈,一个活口都没见着。

典鸢把四具尸体从一间屋拖了出来:“那人极快,四人在一间屋中被杀,连一声惨叫都没来得及发出来,可能……可能比你还快!”

赵遵没有回应,他想到了一个东西:“马车,找马车!”赵遵口中的马车是周财主来时的座驾,很快二人找到了马车的车辙印,通向一垛草堆。

赵遵哈腰在草垛中摸索,让他发现了一根可疑的横木,赵遵手上发力下压只听“哗啦啦”声音响个不停,紧跟着草垛横移出去露出一个黑漆漆的洞口。

“暗道!”

赵遵闻到了一阵说不出的炭火熏烤之后的怪味,“是草木灼烧之后的焦糊味!”典鸢解答了赵遵的困惑。

“我开路,不用点灯!”典鸢双目可在黑暗中辨物,耳目又特别敏锐,他本不会用武器,被赵遵“截脉”破了不败之身后以铁链为武器大杀四方,赵遵想起了自己学艺后遇到的一个高手韩豹,便请胡诚亲自为典鸢打造了一副铁手。精钢打造的手套十根手指都是透甲钢锥,配合典鸢的怪力可以生撕虎豹。

赵遵没有典鸢的夜眼,走的很不踏实,约莫百步之后典鸢喊了一声:“停!”然后黑暗中点着了一盏油灯,紧跟着一盏又一盏灯被典鸢点亮,赵遵目瞪口呆的看着眼前的一切。

原本丈许宽高的暗道豁然开朗,被人为的扩大成数十倍,一座座小炼炉整齐排列,洞两边掏了十几个小洞,洞口封着木栅栏加了重锁,地上散落着摔碎的钱范和残次的铜钱。

“这里就是你要找的造币厂!”典鸢说。

赵遵面色阴沉:“几十座炼炉,需要多少铜?铜是哪来的?维持这么个造币厂起码需要几百人协同,这些人又是哪来的?参与私铸铜钱一律杀头,他们不怕?”

典鸢拿起木栅栏上的重锁掂了掂:“铸钱的工匠平时像犯人一样关押在这些监牢里。现在他们要毁灭痕迹,匠人们不是被转移就是已被灭口了。”典鸢见赵遵望着监牢出神,问:“你在看什么?”

赵遵轻轻地摇头:“走吧。”

赵遵他们顺着暗道继续走了几百丈,在一处河滩外的草舍中走了出来,河滩上,周扒皮和他带来的几个家丁倒在血泊中早已没了呼吸,另外有三个人死在河边,应该是董财主和保镖。

赵遵望向漆黑的水面气的一脚踢起漫天的沙子,大吼着发泄。

“赵大哥,线索断了,又死了那么多人,官府插进来我们更难办了。”马学邦道。

赵遵说:“我已经将周扒皮和马车沉进了河里,破坏了密道,官府不管能不能发现铸钱的作坊,死无对证只能定性为黑吃黑,谋财害命的个案。”

刘炬道:“我们还要去永安吗?”

赵遵道:“不必了,周董二人被杀说明对方已经开始着手清洗痕迹了,我们再去只会暴露自己,毕竟频繁出现在凶杀灭门现场的外乡人更容易被怀疑。”

刘炬不死心:“就这么算了?放任百万千万的伪钱流入百姓手里,而不去追查真凶!”

赵遵没有回答刘炬的提问,反而问马学邦:“马兄弟,你以为我们下一步该从何处入手?”

“按赵大哥说的十几座熔炉,又有可容纳几百人的囚笼,监工、制作钱范的技工可能是知情人,但大部分劳力只能在附近几个县招募,人数怕有几百人。”

赵遵赞许的点点头:“接着说。”

“铸私钱是重罪,除了逃犯,只有失去土地没有生计的流民才会冒这种风险。”

刘炬眼前一亮:“行啊,老马的头脑不错呀!”

赵遵把流民籍册拿了出来:“这是你大哥抄录的河东流民籍,三县新增了五六百户,马老你带着兄弟们找找,能对上号吗?”

刘炬淡淡地说:“大哥真是有心人。”

马学邦带着弟兄们看了半日,老二先开了口:“赵大哥,您的册子咱都看仔细了,旁的不敢说,绛邑的流民户数对得上,我们兄弟均在流民册中,不过有一些已经流亡到外乡,难以核准。”

刘炬道:“老二,你们是怎么变成流民的?”

老二叹了口气:“哎,谁都不怨,怨我自己。”

老四道:“二哥以前有几亩薄田,后来学做生意赔了本钱欠下高利贷,不得不卖田还债失去土地变成了流民。我和三哥是因为好赌把家业败个精光,老七是因为给老父亲看病,十一弟是因为被人骗了彩礼钱……”一众人都低下了头。

“明天我们回绛邑,你们把新成流民的户口一一查访。”

“赵……赵大哥,您怎么会有朝廷的户籍?”马学邦留在自家的破院子里烧水做饭伺候赵遵和刘炬,闲下来的时候终于忍不住问出了口,“赵大人”三个字几乎脱口而出。

赵遵道:“马兄弟是个聪明人,有些话现在不方便说,不过你给弟兄们找的出路不错!”

“嘿嘿,老马运气不坏!我感觉咱们有点……有点本末倒置,完全摸不清幕后之人的意图。”

赵遵抿了口粥:“这件事与正常人的行为相悖本不该成立,劳心费力冒着杀头的风险做无利可图的事,要么是傻的厉害,要么是阴谋大的只能看到点却看不着面,很显然应该是后者。老马,我在十八里铺赌坊设局本打算换些铜钱,没想到引出了你们兄弟,是我的福气。”

“不不不,是我们走运。”

赵遵取出河东郡舆图:“伪钱的铸造作坊和投放地选在绛邑、平阳和永安三地肯定有必选的道理,老马,你地头熟看着舆图帮我想想原因。”

马学邦看到赵遵给他的图,大惊:“赵大哥的舆图真仔细啊,官府制图怕也不及你。我瞧瞧,这是绛邑,这里是平阳……永安……”

马学邦像模像样的看着舆图,赵遵则思念起了自己的恩师,老人家已过百岁高龄,最近时常想起追随老师学艺的日子。

“这条河……这条河……”马学邦的声音把赵遵拉回到了现实。

“怎么了?”

“这是寥河,但走势那么怪呢?”马学邦指着舆图上一个点说:“这个地方就是发现周扒皮和董财主尸体的地方,明明是河边,可图上怎么离着河岸那么远,差了二三十里。”

赵遵一愣,然后他明白了:“哦,这图画了有年头了,可能发生了变化。”

“那就难怪了,**年前发了洪水,寥河改道了,应该是……”马学邦的手在图上描画,“上游在这儿出云岭,下游分成几条……,出云岭!”马学邦突然惊叫了出来。

马学邦指着图上标注出云岭的一条曲折的山脉说:“出云岭在这一段出产黄铜!可以走船避开路上关卡送到三县!”

赵遵大喜:“老马,你可立大功了!产量大不大,矿坑多吗?铜矿归哪个县开采?”

马学邦表情古怪:“绛邑盛产铜,出云岭只占一小部分,那里山多路险,矿坑倒是不少产量却一直上不去。归属嘛,不归绛邑,也不归临县,它是晋王千岁名下的产业。”

“啊?”赵遵皱眉道,“本朝不准私采矿产,先帝时就禁止藩国私自铸币,晋王怎会特殊呢?”

“当年晋王在出云岭选中墓穴,开挖到一半发现了铜矿,藩王陵墓选址修建都需朝廷许可。陛下疼爱自己的弟弟说既然发现矿藏便把整座山都赐给了晋王,陵墓迁往他处。晋王便开始经营矿山,以较低的价钱卖给官府,矿区内部由晋王府的官员代管,山道上设卡郡兵把守。由于产量少,晋王对这份产业不怎么上心,二十年来一直维持着。一会儿可以问问九弟,九弟的父亲曾在铜矿做工,他去过几次。”

一天过去了十几个弟兄从绛邑各乡回到了马学邦的家,他们找到了大部分流民户,不在家的也尽量问明去处,最后老二说:“我们碰过头了,发现老户的流民都以各种营生过活,但新户流民中大多数是因周扒皮和其他几家大财主欺诈失去土地。”

“不出所料!”刘炬担心的问,“这些人能维持生计吗?”

“这个倒不用担心,有个好心的晋城粮商花钱雇了这些户的壮丁去运送粮食,他出手阔绰预支了半年工钱,目前这些户过得还算安稳。”

赵遵心中一凉,这些人若知道家人的悲惨遭遇哪会安稳,马学邦不像他的弟兄那么天真:“雇佣壮丁的这个人肯定是伪钱案的黑手,董家密道中的劳工就是这些流民。”他们的下场不言而喻。

老三怒道:“这些人中很多都是我们认识的同乡发小,还以为他们某到了好差事!可恶!赵大哥,你要挖出坏人为咱们苦命人报仇啊!”

赵遵也异常愤怒,对贫民的糟蹋是他不能容忍的:“老九,你去过出云岭的铜矿坑,给我们讲讲。”

老九道:“出云岭的铜矿坑非常复杂,乃是修造陵墓是意外发现的,矿层很深,每到雨季都会淤出大量黄泥淤塞矿道,不得不边挖掘边疏通产量一直上不去。我爹做工时被砸伤了腿行动不便,我在矿上伺候了两个月。王府的官老爷真不错,给治伤还给工钱。后来父亲的腿伤一直没好利索就没再去做工。”

“你还记得进山的路吗?”

“记得,我在矿上住的时候每个地方都到过。”

“好,明天带我们进山。”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