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火与剑之最后的国界 > 第四百九十六章收获的季节

火与剑之最后的国界 第四百九十六章收获的季节

作者:七海风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2-12-19 23:11:06 来源:笔趣阁

克里米亚汗国调兵遣将的动作当然不可避免地引起了沙皇俄国的注意。驻守边境的尼基塔·奥陀耶夫斯基将军、尤里·鲍里亚金斯基亲王、瑙姆·瓦西里耶夫首领、瓦西里·布图尔林将军等沙皇俄国将领纷纷向莫斯科发去信函告急,告知了克里米亚汗国极有可能将会在近期出兵掳掠,请求莫斯科派援军支援。

事实上,在长达近两百多年的时间里,沙皇俄国早已摸索出了一套抵御克里米亚鞑靼人入侵的办法来。为了对抗这群来去如风的敌人,俄国人在边境的众多城市都修建了坚固的城防工事,每一个城市都配备数十门不等的火炮。

而在野外交战时,沙皇俄国的军队则会把数百、上千辆大车组合起来,建立以庞大的车垒。这些车垒和克里斯蒂娜她们在阿克曼码头抵御阿儿浑米儿咱的战车有异曲同工之妙,是用车载木墙拼接起来,如果施工顺利,沙皇俄国的士兵可以在不长的时间内建立起长000米,纵深1000米的四方形木垒,最大的木垒长度甚至超过了10000米。这样的工事,别说没有火器的克里米亚鞑靼人,就连波兰人、瑞典人见了也很头疼。木垒退可以用火枪、火炮射击,进可以用骑兵追击,是克制鞑靼轻骑兵的利器。

所以,自从莫洛季战役“伊始兰之矛”被伊凡四世折断后,虽然每年克里米亚都鞑靼人仍然会侵扰沙皇俄国的南部边疆,可收益却越来越低,代价却越来越高了。在一般情况下,甚至不用莫斯科提供援军,只要南部边疆的各个城市坚壁清野,克里米亚的鞑靼人在掳掠了一番农村后,便会自行退去。

可是这一年情况特殊。在1655年,沙皇俄国动员了六万军队入侵波兰共和国。而随着战事的深入以及随后出兵瑞典王国的重镇里加,沙皇俄国在波兰和瑞典投入的总兵力超过了十万人。在这些军队中,有近两万人都是从南部边疆抽调的。而这些军队,本是为了防御鞑靼人的入侵。阿列克谢·米哈伊洛维奇沙皇和他的将军们未尝不知道这会造成南部的兵力空虚,可为了应付战局,他们也只能饮鸩止渴了。

所以,原本有4000人驻守的伊斯犹姆要塞,到了1656年下半年,只剩下了000人;而重镇库尔斯克,总共也只有00人的兵力。这些有限的部队在数万鞑靼骑兵的进攻下甚至连防御几座大城市都不够。

一切的战法,没有了人去执行都是空谈。而现在,对于沙皇俄国的南部边疆来说,缺的就是人了。

而无法在短时间内变出人来的莫斯科,只能命令尼基塔·奥陀耶夫斯基将军等人保住南部的重镇不失,等待莫斯科从波兰前线抽调兵力回援。

月1日,克里木汗国大军前锋,由巴耶济德汗率领的一万骑兵抵达了尼基塔·奥陀耶夫斯基防守的伊斯犹姆要塞的正面防线。前锋骑兵是由汗国的精锐所组成,他们虽然兵锋凌厉,但没有火炮。在遭到伊斯犹姆要塞守军顽强抵抗后,巴耶济德汗便下令停止了正面进攻,转而将小镇利尤博金掳掠一空,除了水和土以外,什么也没留下。

这之后,万余鞑靼骑兵在诺盖骑兵的引导下,将伊斯犹姆要塞四周的所有庄园和田庄都化为了火海。而守军由于兵力不足,只能眼睁睁地看着。

到了8日,穆罕默德·格莱伊率领大军抵达了伊斯犹姆要塞。五万鞑靼骑兵卷起的烟尘遮天蔽日,那竖起的绿色的旗帜如同一片往不到边的森林。

眼见敌我力量对比如此的悬殊,尼基塔·奥陀耶夫斯基果断地放弃了伊斯犹姆要塞。在穆罕默德·格莱伊到达的当天夜里,率领着城内的守军突围而出,往库尔斯克退去。而为了迟滞鞑靼骑兵的追击,尼基塔·奥陀耶夫斯基命令士兵将要塞的四门全部打开,引诱鞑靼骑兵入城劫掠。可即便如此,两千守军仍然损失大半。

伊斯犹姆要塞的失手使得沙皇俄国的南部防线大门洞开,穆罕默德·格莱伊的兵锋直指库尔斯克。而切尔克斯克与库尔斯克的联系也被割裂了开来,变成了一座孤城。

在穆罕默德·格莱伊与巴耶济德等人高歌猛进的时候,彻辰率领的三千人的兵马正沿着海岸线慢悠悠地前进着。

这倒不是彻辰故意拖延,而是自由奴隶军团的士兵们消极怠工了。

因为当自由奴隶军团中的俄国人得知他们要去攻打切尔克斯克,这些人便开始意志消沉了下来。虽然他们嘴上不说,可是彻辰知道,他们是极不愿意参加这次战斗的。因为对于他们来说,进攻切尔克斯克就是进攻自己的祖国,就是对他们的小爸爸(沙皇)开枪。

这一消沉的情绪不仅是沙皇俄国籍的自由奴隶们有,就连叶利谢伊也有。在路途中,他曾经几次三番要和彻辰说话,可每次话到嘴边,他又咽了回去。可从他那吞吞吐吐的神态,彻辰知道,叶利谢伊也是不愿和自己国家的人开战的,特别是和鞑靼人一起。

叶利谢伊内心的纠结,便是因为他即放不下对彻辰他们的情义,又放不下对祖国的爱。

彻辰不是俄国人,他无法明白,在大**年代,当时的沙皇俄国人在面对近在眼前国破家亡的威胁时,在米宁和扎波尔斯基等民族英雄的号召下,所爆发出了属于“莫斯科维”(混乱年代俄国的国家认同形象)的国家凝聚力后,那全体沙皇俄国人对祖国的认同感和责任感。这也是为什么在斯摩棱斯克,那些被当做“灰色牲口”的沙皇俄国民兵能够忍受着虐待和饥寒交迫、冒着枪林弹雨奋不顾身的作战。因为他们认为,自己并不是为贵族老爷们而战,而是为了俄罗斯而战。

在这样的情绪下,维系整个自由奴隶军团的只有奴隶们对彻辰解放他们的感恩之情和斯捷潘·拉辛的铁血管束。可一件偶然事件的发生,却让这支本就脆弱的军队的景况雪上加霜。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