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火与剑之最后的国界 > 第一百五十四章变局二

火与剑之最后的国界 第一百五十四章变局二

作者:七海风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2-12-19 23:11:06 来源:笔趣阁

在布拉茨拉夫的战场上,波兰共和国的军队和扎波罗热的哥萨克已经纠缠了十四天。

十四天前,就在斯特凡·恰尔涅茨基率领的军队就要拿下布拉茨拉夫的关键时刻,由赫梅利尼茨基统领的扎波罗热哥萨克的主力出现在了共和**队的后方。

哥萨克们来的方向遮天蔽日,近二十万的哥萨克和农民浩浩荡荡地来到了布拉茨拉夫的战场。他们赶着牛羊和马车,带着全副的家当,与其说是来打仗,更像是来赶集的。

在斯特凡·恰尔涅茨基这样的职业军人眼中这就是一群乌合之众,哪怕是再多个十万也是不足为虑的。可是国王和一众统领们却被这支庞大的军队吓破了胆,他们胆怯地将军队收缩了起来,全部在布拉茨拉夫的西侧集结迎敌。这等于是将唾手可得的布拉茨拉夫又一次地让给了哥萨克。

斯特凡·恰尔涅茨基不甘心,可他还是服从了国王的命令。可同利沃夫总兵一样不甘心的兹巴拉日要塞的指挥官扬·斯科热杜斯基就没有这么幸运了。

这位兹巴拉日的英雄与包洪有着血海深仇,两人都恨不得手刃对方。这一次,是他距离这个机会最近的一次。这位自律的军人第一次的违背了国王的命令,没有率军撤离,反而指挥着手下的士兵更为猛烈地向城堡发动冲锋。

不幸的是,英勇的扬·斯科热杜斯基没有完成夙愿。在他即将和包洪面对面做个了断的时候,由哥萨克统领马克西姆率领的援军也进入了布拉茨拉夫。在两支哥萨克军队的前后夹击下,扬·斯科热杜斯基被俘虏,成为了第一位被扎波罗热哥萨克俘虏的高级军官。

扬·斯科热杜斯基的被俘和全军覆没对于波兰共和国的军心是一个极大的打击。虽然扬·斯科热杜斯基趁着敌人的疏忽大意从监狱里面逃了出来,可全军覆没的结局还是导致了卡齐米日国王更加的畏敌怯战。

接下来的十多天,波兰共和国的军队主动放弃了战场的主动权,任凭哥萨克们肆意地向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向他们发动攻击。

斯特凡·恰尔涅茨基几次提出率领翼骑兵发动反击,却都被卡齐米日国王驳回了。

“我最忠诚的总兵,我知道你求战心切,可是现在还不是时候。黄水滩和科尔松的失败教训太深刻了,我们必须有绝对的把握再出击。”

卡齐米奇国王所说的“绝对把握”指的是可汗的支持。

在赫梅利尼茨基率军救援布拉茨拉夫后,克里米亚汗国的***·格莱依可汗就统帅着各路的“拜”(克里米亚等***国家的官衔名称)进入了乌克兰。

***·格莱依可汗即没有帮助赫梅利尼茨基,也没有像他曾经寄给卡齐米日国王的信中说的那样帮助波兰共和国。克里米亚的牧人军们只是在乌克兰地区四处劫掠人口贩卖到卡法。这也是赫梅利尼茨基等哥萨克首领带领如此大的一支军队支援包洪的原因之一,因为只有让人们和扎波罗热的哥萨克一同行动,他们才是安全的。

而***·格莱依的暧昧态度,还是给了卡齐米日国王以希望——国王认为可汗是可以收买的。

这并非没有先例。在兹巴拉日围城战中,正是由于可汗的临阵倒戈,在促成了扎波洛热哥萨克的撤围。

卡齐米日国王向***·格莱依派出了使者,表达了结盟的意愿。

***·格莱依做了回复,他向共和国开出了二十万泰勒的结盟条件。卡齐米日很想答应下来。因为只要消灭了眼前的哥萨克大军,乌克兰的战事就可以彻底的平定了。二十万换一个乌克兰,这笔买卖对于共和国来说还是划算的。

可是作为一个共和国,国王是没有征税的权力的,这个权力属于议会。卡齐米日只能将***·格莱依的信送去华沙,交由议会讨论。

如此一来,结盟的事情就又被拖了下来。

唯一令卡齐米日感到欣慰的是,他那位堂弟瑞典王国的国王卡尔十世回信愿意给予共和国以帮助,并送来了军粮。

也正因为如此,斯特凡·恰尔涅茨基提议修建的防线在修建了不到五分之一后便被闲置了下来,而那些召集过来的民团也因为农忙被遣散了。

对于能够省钱的事情,议会一向是不遗余力支持的。

期间,哪怕斯特凡·恰尔涅茨基多次提出防线必须建成以及更加的完善,可是却都如同泥牛如海,杳无音讯。

终于斯特凡·恰尔涅茨基的预言不幸成真了。瑞典王国在七月十日通过了入侵波兰共和国的决议,七月二十一日,瑞典军队跨过了两国的国家线。

随着波兹南和卡利什两个领地在强大的瑞典军队面前不战而降,卡尔十世入侵波兰共和国首都华沙的门户已经大开。波兰共和国终于引来了四面楚歌的危险境地。

消息传到布拉茨拉夫前线,卡齐米日国王召开了最后一次御前会议。

在会议上,斯坦尼斯瓦夫·波托茨基等贵族统领人心浮动。那些领地在华沙和克拉科夫左近的贵族们强烈要求退兵。与之意见相反的则是那些领地在乌克兰的贵族们,他们的领地已经沦陷了七年之久,每一天他们都迫切希望打回去。

“国王陛下,华沙和克拉科夫所在地区是我共和国之精华。我国能在两条战线与哥萨克酋长国和沙皇俄国对峙,全有赖于两地。保住了华沙和克拉科夫,共和国才有能力度过危急。”

关键时刻,斯特凡·恰尔涅茨基提出了自己的真知灼见。这位总兵自请前往克拉科夫担任总兵,防卫瑞典军队的进攻。而这座城市原来的总兵则是斯坦尼斯瓦夫·波托茨基将军,他见有人自愿和自己调换更是求之不得,马上在御前赞同斯特凡·恰尔涅茨基。

会议最终的结果,由斯特凡·恰尔涅茨基担任克拉科夫总兵部署那里的防御,扬·斯科热杜斯基则返回兹巴拉日阻击扎波罗热哥萨克的追击,而卡齐米日国王则率领大军回师保卫华沙,击退瑞典军队的进攻。

继“大瘟疫”后,“大洪水”又即将侵袭这片大路。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