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明耀四方 > 第57节 不敢相信

明耀四方 第57节 不敢相信

作者:右边幸福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2-12-19 18:17:52 来源:笔趣阁

烈日当空,张新忽地感觉背后一凉,发现郭文静虽然在笑,只是笑的有点冷。

“二丫,”张新打断二丫继续说真话,岔开话题问:“我还有多少钱?”

“除去应支付货款,您还有十七万现银可用。”

张新从严韦超那里拿走三十八万两银票,因为银票滥发严重,真实购买力只有现银的一半,为防止它继续贬值,二丫把银票换成白银实物堆在船厂库房里。

提到银子,不得不提到西班牙,他们把从殖民地南美秘鲁挖出来的银子转运到马尼拉。

再经海盗、海商把大明的瓷器和丝绸送至马尼拉与他们交换白银。

至于,为什么西班牙人不直接与大明朝交易,为什么西班牙人不来占领濠镜澳,为什么葡夷人能够垄断大明与西方贸易?

张新穿越已经半年,到现在都没有准确答案。

难不成是被荷兰的悲惨结局给吓的?

估计这是原因之一,用后世眼光看,大明海军很弱,但对于当前世界来说其实还是挺强的。

得说明的是,西班牙之所以能够殖民南美大片土地,不是西班牙强大到无可匹敌,而是因为南美土著文明发展甚至不如中国的商朝时期。

换句说话,美洲大陆比大明朝晚发育晚2600~3200年。

牛马还没训服,车轮还不是圆的,铁器、水车更不用提,那怕殖民者没有枪炮,仅凭刀剑,也能征服大片土地,大量土著。

另外,葡夷人上岸之前的一多百年时间里,多次被大明海军狠揍,后来如果不是通过行贿,也没有上岸可能。

很多原因综合在一起,导致葡夷人或者说葡夷皇室,一直垄断大明朝与西方的贸易。

濠镜澳也成为大明朝对外贸易的唯一官方地点。

加上海盗和走私贸易繁荣,濠镜澳、香山(中山市)、广州就像黑夜里一支闪光的玫瑰花。

虽说都是狼,葡夷人从西方运来羊毛织物、葡萄酒、宝石、玻璃、药材等实物与大明交换商品。

西班牙人纯粹靠挖白银,换走大明朝无数织工、工匠制造出来的心血。

而且很少有人知道,西班牙人在马尼拉,分别于1604年屠杀2万多华人,1639年屠杀约2.4万华人。

当然,葡夷人也不是好东西,没有上岸前的一百多年时间里,一直在大明外海转悠,烧杀抢夺掳走人口,无恶不作。

因此,在张新心里,他的主要敌人都在大海上。

至于后金和已经无力回天的大明朝,只是搂草打兔子,顺带的事情。

心里想法一闪而过,张新强调道,“我们要走的快一点,最好能够在明年入夏之前花光十七万两现银。”

“....”

二丫惊呆。

“夫君,现在已经十月,你很难在五个月内花掉十七万两银子,如果短时间内大量购买某种商品,还会造成涨价。”

郭文静不仅惊讶,还十分不解,“着急花钱是何道理?”

张新把头摇摇,直接布置任务,“再养两千青少年乞儿为学徒;现有船厂规模扩大两倍;酿酒步子小一点,第一年产量两百万斤,第二年一千万斤。”

两百万斤是张新写在计划书里的数字,是经过考虑后的决定。

达旦商量在濠镜澳只做一种生意,收购内地红糖,转运到倭国。

西方人把白糖当成奢侈品,倭人却偏爱喝红糖,去年仅仅只是达旦商行,往倭国出口一百五十万斤。

收购百斤0.5两银,送到倭国百斤5两银,利润有点低,只有10倍。

这只是一家商行的出口量,市舶司(海关)的资料,去年糖出口总量是六百万斤,位列商品出口总贸易额的第五位。

如此许多,张新从中分走一部分甘蔗,酿造两百万斤酒,犹如洒洒水一般轻松。

“师傅,船厂周边没有土地出售。”二丫道。

“到对面去买,”张新提醒她,“这里150两1亩,对面150两可以买15亩。”

二丫了解,前山水道东边是濠镜澳,水道对岸是广州府的土地,150两可以轻松买下15~20亩。

至于两千名少年乞儿,二丫没提意见,只要有口饭吃,一万也有。

“东家,收购甘蔗现在正当时,需要快。”王杏提醒,“拖太久会过季节。”

“二丫,你组织人,坐船沿珠江东进,收购五百万斤,每百斤价格贵一个铜子也无所谓。”

甘蔗从地里收购价是每百斤仅7~10文铜钱。

按10文计算,一万斤一千文铜钱,五万斤五两白银,五百万斤也才五百两白银。

按每亩平均六千斤计算,也就是830亩地甘蔗,收购任务并不算很难,也不会侵占谁的份额,引发矛盾概率比较小。

因为是榨汁提糖蜜,甘蔗买回来后,堆放两个月会丢失一些水份,并不会丢失糖份,不影响使用。

三个任务,按理说二丫会很忙,实际她并不慌乱,一件一件很快安排下去,有条不紊。

郭文静现在扮演实习生角色。

王杏按计划书里的要求,提前准备酿酒工具和场,好在她需要的工具在船厂里都能自行制造,比如——压榨机。

如果说加工机械,制作工具,制造枪械零部件需要‘精度’,那么用蒸汽机带动两只铁碾(压榨机)、带动铁杵、带动铡刀、水车,则不需要什么精度,只要注意不要伤到人,莽起来完事。

新工作内容开始执行,船厂花钱的速度猛增,但依然只是——毛毛雨。

拿吃饭举例。

按每人每天2斤大米计算,算上老员工五百人,新人两千人,一天需要5000斤大米。

一两白银可购买普通糙米现2石,换算下来,一两银子可买745斤米。

一天花费6.7两白银,一个月201两,这是完美计算方法,实际生活中往往需要220~250两白银才能满足需求,大米价格在变动,供需不稳定。

还有鱼肉和蔬菜,每月也有150两支出。

总计,2500人,吃饭一个月,需白银400两。

这些钱花出去,船厂员工的伙食堪比后世大公司的伙食,换来雇员干活卖力、积极。

其它衍生花费,如购买木材、生铁、土地等等花费也不算高。

具体如土地,前山水道西边属于广州府的土地,10两银子一亩,一百亩1000两白银。

盖房子用的木材没有特别高的要求,一般杂木就行。

直接三十公分成年木,100文一根,用船送货上门,一千根总价100两白银。

明末冶铁技术世界名列前茅,产量也是,在略有限制的情况下,铁器出口贸易总额为出口商品第七。

以广州府当地铁价计算,一斤生铁价16文铜钱,一两银子可买63斤生铁,一吨生铁只要32两实物白银。

买三吨存着,也只需要100两白银。

10~11月,包括工匠薪资支出,增加酿酒产业,增加两千新人,总共才花出去不到2300两白银。

结结实实增加了实力,钱也花出去很多,但距离五个月之内花出十七万两白银还有巨大差距。

对于普通人来说,十七万两白银是巨额财富,但对于海商、功勋和某些官员来说,并不算什么。

问题来了。

张新想把钱花出去难,那么他们的钱和银子都是怎么花出去的?

总不会藏在地窖里吃灰吧?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