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明耀四方 > 第104节 历史的主人

明耀四方 第104节 历史的主人

作者:右边幸福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2-12-19 18:17:52 来源:笔趣阁

把地图缩小,往北划。

就在张新吊死李杜斯时,北上船队载着李魁奇和五百名队员到达丹东的鸭绿江出海口。

在这里,众人第一次见到冰封大海的盛景,离着岸边还有三千多米,海面被冰层覆盖。

冷到没朋友!

船队原计划从鸭绿江出海口逆江而上,再航行两百公里,现在肯定办不到。

看着茫茫冰面,郑芝龙感叹道,“师傅说,计划赶不上变划,将在外需要随机应变,就是眼前这种情况吧?天啊,大海都冻上了!”

李魁奇表面永远一副镇定模样,其实心里也很慌,这是他第一次领兵出门,结果还没到地方,就被冰封前路。

这该如何是好?

天气很冷,船首甲板处,李魁奇眼睛看着地图,大脑正在高速转动。

片刻后他决定道,“在朝鲜登岸,然后沿着鸭绿江北上两百公里,之后过河进入大明朝。”

一直沉默不语的二丫提醒道,“五百人上岸,进入它国,估计会引发不可预测的麻烦。”

“海湾冰冻,船不能靠岸,相信他们能理解。”李魁奇解释一句。

“理解?”二丫不懂,“怎么理解?你要用五百人打服一个王国吗?”

“呵呵。”郑芝龙在旁边笑抽,聊天道:“师姐,你或许不知道,朝鲜王国的名字还是明祖取的,取‘朝日鲜明之国’之意。”

“而且明祖亲自下令,朝鲜为永不征讨之国,关系好的很,就在二十年前,大明刚刚帮助朝鲜击败入侵的倭国,所以只要说话好听一点,借道不是什么麻烦事。”

二丫真不知道,她在占城出生,进入濠镜澳也才一年,那里知道北方的事?

随后船队调头,在朝鲜一侧近岸,然后用八艘小船一趟又一趟把人送上岸。

或许因为太冷,朝鲜这边即没有渔民出海,也没有人出来溜弯,上岸过程顺利。

但只是眼下顺利,之后发生的事情让张新大跌眼睛。

运输任务完成。

郭家船队返程需要前往南京,从长江出海口逆流而上,为陆家转运生丝。

郑芝龙、二丫和七十多名船员驾驶小鸟2号返回,途中需要找个无人岛挖鸟粪。

张新不知道李魁奇要借道朝鲜,否则一定会阻止他。

李魁奇优点很多,比如:处事冷静、有毅力、心思缜密、武艺强、忠诚。

然,是人都有缺点,李魁奇方向感很差,万一因为迷路,让他把李氏王朝打穿,岂不是糟糕?

另外几个徒弟也不让人省心。

二丫优点不提,过年后十六岁,堪称少女逆袭的完美案例。

最初张新以为她没有缺点,后来发现也有,而且很致命,很难想象,她一个青葱少女居然嗜杀,而且喜欢亲自动手。

她写的报告内容,两次海战抓的俘虏,其中三分一之都是她亲手送走。

郑芝龙优点也不提,过年后十五岁。

一次偶然,张新发现他居然对一个容貌俊秀的男童流口水,特麻的,真服了!

还有陈明遇,今年九岁,身高已经一米五的男子汉,他的缺点是‘愚忠’。

这也很要命,假如张新让他守某城,他真能干出死守不退的傻事。

试想,张新培养他,并不是为让他丢命,而是让他一辈子打工。

至于刚刚收下的尚可喜,刚刚接触,还未发现缺点,想来也不会让人省心。

书房内,张新抚额叹气,任何事情都不让他省心。

吊死李杜斯之后,他到哪里去找一个大船工?

想不通不想,继续撰写‘综合思想指导大书’,简称‘终极奥义’。

内容开篇直击核心,确立目标,确立效忠对象。

张新格局还是有的,效忠对象不是别人,清清楚楚写的就是张新本人。

也考虑过委婉一点,含蓄一点,又担心别人理解不了。

然后是行为准则。

张新在这方面不知死掉多少脑细胞,条条框框几十条,然后再对每条进行数百字注解。

当然,他只是根据后世经验,进行适当解剖分析。

并没有像老朱那般,连后代穿什么衣服、系什么颜色腰带,也给定制的详细无比。

话说,老朱一生也是够辛苦的,特别是当皇帝后,工作像高三学生冲刺一般拼,而且连续几十年。

正儿八经起的比鸡早,睡的比狗晚。

很难想象一个皇帝,不仅要管臣民穿衣(颜色、面料、款式)、吃饭(穷人这不能吃、商人那不能吃、五品以下某某不能吃)。

甚至贵为天子,他还为全国几乎所有行政机关进行详细分工。

比如,行政公务、司法裁决、仓储准备、人口统计,甚至连街道清洁都逐一分配到人。

不但如此,他还详细说明工作该怎么做,做时该注意什么,一一列举唯恐不能穷尽。

如人口流计时要注意那些事项,如何进行核查,隐瞒人口的常用手段等等都列明出来。

还比如街道清洁工,详细到出门先迈那只脚,扫把怎么拿,怎么扫干净。

以旁观者角度看,老朱是一个十分勤劳、十分能干的皇帝,他不仅给各行各业写说明书,还参于津法制定。

后世最为熟知的便是大明律。

而在老朱时期,普法最广的不是《大明律》,而是一本叫《大诰》的律法书籍。

这本书包含约一万多案例,它能够问世,也和老朱心太细有关,他担心老百姓看不懂、不理解大明津,于是用生动案例来表述。

每个故事,其中人物皆有名有姓、有出生地,老百姓茶余饭后当故事看。

为推广《大诰》,老朱更是费尽苦心,毕竟大部分老百姓都不识字,于是他想出一个看似匪夷所思,却极其有效的好办法。

比如李四犯罪,县官已经定罪,下一步应该是坐牢、流放或杀头,但是不急,差役还有一件事情要做。

那就是把李四押回家里,找一样东西,找什么呢?

就是《大诰》,如果找到,那就要恭喜李四,如果被判流放,就不用去了,回去坐牢就行。

如果原本判杀头,那就能捡一条命。

反之,如果家里没有这本书,那也要恭喜李四,如果被判流放,则不用辛苦走路了,直接表演摘脑袋。

其实按理说,家里有这本书,说明是懂法律的,按照常规,知法犯法应罪加一等,不过在当时而言,这也算是老朱能想出的最好办法。

也是聪明的办法,所以那些总认为古人很蠢、很笨、很落后的想法要不得。

不过,张新并不会学老朱,他制定许多‘说明书’是为什么?

为江山永固,为子孙后代永不挨饿。

但是,就在他死后不久,许多事情不仅没有按他设想的发展,反而背道而驰。

比如老朱废除丞相制度,限制大臣权利,然,明朝内阁却比以往任何丞相都更专权。

老朱制定黄册(户口本),规定老百姓不得四处流动,然,明朝中后期流民成风,四处游荡,丝毫不受束缚。

老朱严令太监不得干政府,可是明朝太监个个都是重量级的。

老朱给他的所有子孙都准备有爵位和俸禄,然一百多年后,他的很多后代都家道中落,穷困潦倒。

那些老朱认为可以使用千年万年的‘说明书’,短短百年便已经烟消云散。

这些又说明什么?

答案看起来似乎深不可测,其实很简单——自大!

老朱妄想支配历史,却不知道他只是历史的客人,客人居然想反客为主,可能吗?

在张新认为,真正支配历史的不是一个人,而是一群人。

他们是辛勤劳作的农夫,是窗下纺织的妇人,是官道上来往的商贾,是朝堂上进言的官员,是孤灯下苦读的孩子。

这些人大多数注定默默无闻,都无法在历史上留下自己的名字,但他们才是历史真正的主人。

张新看重的也是这些人,所以他写‘终极奥义’。

终极奥义不是教人们如何做一件事情,而是引导如何去做正确的事情。

比如张新采购水果,他会考虑到农夫、船东、自己,甚至是竞争对手的利益。

看似很奇怪的行为,为什么要替竞争对手考虑?

这个话题未来的李自成有很多话要说。

当然。

只是引导,并不会在书里告诉别人如何采购水果,这种思想还可以套在其他商人身上,农夫身上,官员身上,甚至是皇帝身上。

还比如,张新在书中引导人们要有向善心和同情心,同时还影射要杀伐要果断,有些人要杀,而且要杀干净。

如果还是不能理解,可以把‘终级奥义’理解成论语,一本长满刺的论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