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大明:说好悬壶济世却成了阁老? > 第二百二十八章 樊笼已破,乱世将起

冬的一声,茶杯落在了桌上。

“焦阁老。”秦墨的声音很粗,沙哑的像是喉咙里吞了一把沙子。

堂前寒风吹拂,年关已近。

门外院子里天空苍白一片,低垂着的云竟是慢慢的下雪了。花厅里烧着炭,乌红的火光隐隐闪动着。

“劫了我儿子,你想要什么?”焦芳面容阴沉,眼睛眯成一条缝,像是一把刀子。

望着焦芳略显富态的苍老面容,其眼中精光闪烁。秦墨能感觉到焦芳的视线一直在打量着他,没有离开过他的脸。

“不是我想要什么,焦阁老,你想要什么?”秦墨将话题拉扯了回来。

“我只想要我儿子。”焦芳说道,“你们把我儿子绑了,现在问我要什么?我要你的命,你能给我吗?”

焦芳的声音带着恨意,那像是被藏在层层阴云里的眼睛却没有情绪波动。焦芳很镇定,表现出的情绪只是为了稳住秦墨。

这些秦墨也明白,他知道焦芳身居高位,不可能甘心被一个突然上门的人拿捏了命脉。或许锦衣卫已经在赶来的路上了,即便是现在门外也围着不少家丁。

“不能。”秦墨摇了摇头,“焦阁老,我既然来了,就不怕你有什么动作。”

“我们没什么耐心,明日上朝时,你替我们办一件事。成了,你儿子完完整整的回来,不成,那你再生一个吧。”

“狂妄!”焦芳勐地将杯盏打翻在地,冒着热气的茶水洒在地上,如同泼入宣纸的墨一般。

哗啦,秦墨直接将枪上膛,对准了焦芳。

砰砰砰,连续几枪直接打碎了桌椅。

巨大的声响在焦芳的耳边炸响,直接让他啊的一声捂住了耳朵,尖锐的耳鸣声几乎让他直接晕了过去。

门外的护卫闻声就要闯进来,却纷纷在密集的弩箭声中倒地。

秦墨并不是孤身一人前来,这次他从成五那带足了人。焦芳根本就没想到绑了他儿子的人真的敢闯进府上,一时间并没有防备。

持火器,持强弩,本是谋逆的大罪。放在弘治帝在的时候,秦墨尚且会顾忌三分,可现在小皇帝肆意妄为,秦墨早就没什么顾忌了。

再任由小皇帝胡闹下去,等到刘瑾回过头再给自己添堵,等到鞑靼入侵。到那个时候,什么都晚了。

反正各地起义不断,宁王叛乱在即。

大同的位置又有些尴尬,往北是对抗鞑靼入侵的屏障,往南是京城。幽云十六州,如果不能全部拿下,将来等待着秦墨的只有一条死路。

有些事情一旦做了,就再也不能回头了。如同逆水行舟,不进则退,而秦墨往后一步就是谋逆的万丈深渊。

他想握住那至高无上的权利,但不是想当皇帝,这天下谁当皇帝,百姓都没有好日子过。百姓没饭吃,秦墨也无法将医学往前推一步。

为了改变这一切,资源需要重新洗牌,信仰需要重铸。等他宰执天下,一定让大明的百姓活得更有尊严。

焦芳不敢动了,耳中的疼痛几乎快要让他昏厥过去。

“公子,我们得走了,锦衣卫要过来了。”一个青衣打扮的汉子小跑着进来是,对着秦墨焦急的说道。

“走!”秦墨挥了挥手,给焦芳留下一张纸条。

京城的治安很烂,从弘治帝时期就没有丝毫变化。到了正德一朝,小皇帝不管不顾,内外廷斗得火热,更是烂的不行。

五城兵马司的职责现在已经变成了灭火,夜间缉盗的职责被锦衣卫,东厂西厂瓜分的没剩多少了。

真正在京城里享有执法权的,基本上不管事。除非是碰到了自己人的桉子,这才会大张旗鼓的去拿人。

秦墨正是钻了这个灯下黑的空子,但也只能用一次。

因此,秦墨并没有多做纠缠,目的已经达成了。他急急忙忙的坐上了早就准备好的马车,在锦衣卫反应过来之前直接离开了京城。

剩下的事情,秦墨交给了成五去办。

此次悄悄进京,实则就是为了引爆布局了四年的钦天监这一颗炸弹,顺带将张春明带回大同。事情虽小,但秦墨还真不放心交给别人来办。

主要还是人手的问题,他在京城没有绝对直属于他的势力。成五听命于二娘,等同于听命于秦墨。

并非说秦墨不信任成五,而是他并不信任成五的手下。若是没有他亲自到场,他真不敢将这种事情隔着千里布置下去。

翌日,小皇帝破天荒的上朝,主要是为了就钦天监正失踪一事进行说明。

内阁其实已经将捏造好的说辞呈给了小皇帝,朱厚照只需要照本宣科,在上朝时问一嘴就好了。其余的事情,内阁会负责站出来说明。

上朝开始,六部念着折子。

小皇帝根据内阁的处理意见念着,其实也就是刘瑾的处理意见。

“准!”

“拨给他!”

“裁撤!”

小皇帝坐在龙椅上百无聊赖,像是无情的念稿机器。一直到最后一件折子由内阁念出来,皇帝这才打起精神。

“钦天监正张春明何故缺席早朝?”

“启禀陛下,钦天监正张春明已失踪多日,下落不明。其弟子钱开亦是如此,锦衣卫正在京城各处排查。”

“那继续查。”小皇帝随意说道,“钦天监正的位置找个人暂时代着吧,人选由内阁决定,最后呈上来给朕看一眼即可。”

“吾皇圣明。”老臣喊着口号,就准备退下。

“启禀皇上,臣焦芳有事上奏。”

小皇帝被这一句话吸引了目光,瞥了一眼焦芳,诧异问道。

“爱卿何事要上奏?”

“启禀皇上。”焦芳出列跪下,手执玉制的笏板。

“京城里传言四起,说这钦天监正张春明是因为观测到了异常的天象,这才畏罪潜逃。”

“哦?那是什么?”朱厚照的神情逐渐严肃了起来,他虽然贪玩但也知道钦天监是什么地方,毫不客气的说就是冷门却不可或缺的部门。

其实朱厚照早就想把钦天监换成自己的人,一朝臣子一朝臣。这内阁六部都被他换了,钦天监这种地方没有理由不换。

但一直被刘瑾拦着,说了一堆的话转移话题。再加上小皇帝忙着享乐,而后又发生了内外廷的对抗,事情一多就给忘了

直到昨天内阁上了折子,正在后宫耍豹子的朱厚照勐然想起了这茬。

既然人已经失踪了,正好有个借口能换自己人上台。朱厚照这才破天荒的上了一次朝,算是意思意思。

钦天监正张春明失踪这件事,小皇帝是知道的。但焦芳所说的民间谣言,朱厚照还是第一次听说。

由于历法的关系,古人相信天象的改变一定和人事变更有关系。百姓信奉天地人思想,分为天命,地命与人命。

总之,如果天象有变,那一定是对人们活动的警告。

皇帝不能不重视这个冷门的部门,平时用不到,用到了就是大事。

原本小皇帝朱厚照上朝时还有些慵懒,听着焦芳的话时仍旧是带着嘻嘻哈哈的意味。可看着焦芳不敢说,跪在地上越发沉默的模样,朱厚照也不澹定了。

“爱卿,可直言!”朱厚照拂手说道。

“臣不敢。”焦芳再拜。

一旁的刘瑾也察觉到了焦芳的不对劲,皱着眉头看着那个老头,心道这老家伙今天是抽了什么疯。

要是扰了小皇帝的兴致,下朝非得骂他一顿不可。

“臣不敢。”焦芳又拜。

眼看着焦芳这一大把年纪,头都快磕进砖缝里了。小皇帝也不忍心再逼他了,随手招了招手,喊话道。

“锦衣卫指挥使牟斌何在?”

话音落下,一个孔武有力的飞鱼服大汉出列跪倒在殿下,应声道。

“臣牟斌拜见皇上。”

“牟斌,天象变动一事,你可有消息?”

“回禀陛下,臣.......”牟斌刚要抬头说话,忽的瞥见了一旁刘瑾冷如刀的脸,不由一顿。

“说!”朱厚照没有了耐心。

“是。”牟斌应声道,“京城百姓谣传钦天监正张春明观得天象乃是......”

“荧惑守心。”

话音落下,顷刻间,大殿内顿时鸦雀无声。就连大臣们的呼吸声都小到听不见的程度,每个人的眼中都透着骇然的神色。

荧惑守心,这是个读过一些史书的人都该知道的天象。始皇帝临终前,六国派出的刺客不断,都不能让始皇帝动容。

唯有听见荧惑守心的天象,这才动了龙怒。

荧惑守心,帝崩国亡。

更让人忌惮的是,始皇帝驾崩,大秦不久之后果真是亡了。

荧惑守心,代表的是火星在星宿内发生“留”的现象称为荧惑守心。在历史上,荧惑守心一共出现过二十三次。

秦始皇时期出现过一次,不久始皇帝崩了。

西汉时期汉成帝时出现过一次,汉成帝惶恐,将罪责推到丞相身上。引得丞相自尽,但一年后汉成帝也暴毙了。

此后,荧惑守心的说法出现过不止百次,大部分都是假的。

但这并不能减弱皇帝们对荧惑守心的畏惧,对于天地,皇帝向来都有敬畏之心。自知身为人皇,在上天的责罚中自然是首当其冲。

就算是假的消息,也会得到皇帝的重视。至于怎么重视,一般都是把假消息的源头抄家问斩,用物理办法超度一切。

“荒唐!”小皇帝朱厚照怒斥。

百官纷纷跪下,山呼陛下恕罪。锦衣卫指挥使牟斌更是跪在地上,不敢抬头。

“哪里传出来的给朕查!狠狠的查!”小皇帝愤怒的声音回荡在大殿之中,“三天之内查不清楚,你这个锦衣卫使就不要当了!”

“臣领旨!”牟斌勐地磕头,“三日之内,定当替皇上查个明白。”

头磕下去了,刘瑾的脸色也变了。

荧惑守心,这也是天下出现了奸臣的征兆。意在有**乱朝纲,为祸天下。

即使皇帝说了这是假天象,但还是让刘瑾心里有些隐隐不安。他最大的依仗就是小皇帝,没有了皇帝他什么都不是。

正德元年马上就要过去了,刘瑾根本没想到还有这么一出。

他刚刚斗赢了内阁,将所有不对付的人能杀的都杀了。不能杀的,例如太监李荣这种,也是尽力打压报复。

眼看着刚执掌权柄没几天,荧惑守心的言论没由来的背刺了刘瑾一手。

别人不知道怎么回事,刘瑾那是门清。

什么荧惑守心,钦天监正下落不明。那钦天监正张春明分明就是云中伯的人,几个月前云中伯分明答应的好好的。

现在突然玩这么一手,荧惑守心?这焦芳老贼也是可恨,让他在这京中待着也是个祸患。

朝会散去之后,众人各怀着心思离开了。

牟斌领了命,心情异常的沉重。他虽然是锦衣卫指挥使,可大半的锦衣卫并不是他能驱使的。那些阉党为了讨好刘瑾,几乎唯刘瑾马首是瞻。

这个锦衣卫指挥使到底还能干多久都是个未知数,三天之后就是年关了。若是查不出来,落个流放的下场都是轻的。

京城惶惶不安的情绪让人分外压抑,与此同时,秦墨还在回大同的路上。

把这件事干完之后,秦墨已经坚定了要走枪械备战的道路。也不顾忌什么小皇帝了,荧惑守心够他闹心一阵子了。

京城里的消息很快会传到大明各地,如果宁王还能继续蛰伏着,刘六刘七还能忍着,那算他们确实厉害。

是个正常人,嗅到这个风头一定会开始行动的。

反正都是要起义,什么时候起都不如找着由头起义更好。就像当年朱棣打着奉天靖难的名义进京城,这荧惑守心乱的是天下人心。

其带来的破坏性并非是海啸一般勐烈的情景,而是如同一个蝴蝶扇动翅膀,在过来许久之后,掀起惊天骇浪。

当各路叛军揭竿而起,朝廷内部混乱不堪。不会再有心思将目光投向大同,秦墨也用再束手束脚。

这天下樊笼已破,乱世将起,也不知这大明有几年的命数。

这天下若是不安生,身为鞑靼必杀榜第一的云中伯,那自己培养一些死忠批量生产一些武器也很合理吧?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