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大明:说好悬壶济世却成了阁老? > 第一百九十章 紧迫

“代巡抚?”秦墨微微有些意外,看着朝廷那边传来的回复,微微愣了半晌才回过神来。

原本他还在猜测京城那边是不是的派个巡抚过来,现在倒好了,皇帝还让他继续代着。

议事结束之后,几个文官并没有走,顺带着拦住了秦墨。大同县衙的县令,与文吏朝着秦墨恭敬行礼说道。

“大人,京城那边恐怕出事了。”说话的是大同知县,五十岁左右,看着有些冷瘦。

说起来也好笑,在此之前秦墨这个府丞由于书院的关系,反而在武官那边更受欢迎。

文官以巡抚为马首是瞻,平日里却不怎么与这个府丞亲近。即便都是文官,但他们和秦墨的关系只能说极其一般。

一方面是秦墨平日里分管的事务与文官们并没有什么交集,云中书院与枪炮钢铁那些玩意,武官更感兴趣。

另一方面,秦墨毕竟是京城调来的状元。大同的文吏部多少都听过秦墨的事迹,并不想和这位爷染上关系。

说到底还是跑到边陲躲祸来了,弄不好和流放的性质差不多。在这边塞,状元也不顶用。

难不成喂马噼柴,状元能更利索一些?

但这次皇帝让秦墨继续代巡抚,这是众人都没有想到的。三年前简在帝心,三年间不闻不问,现在又改了?

文吏们对于朝廷的风向极其敏感,虽说朝廷只是让秦墨暂时代巡抚。但打仗动辄一两年,这一两年代巡抚和真巡抚也没什么两样。

从府丞到代巡抚,那就是顶头上司了。

秦墨自然也清楚其中的弯弯绕绕,虽然不知道皇帝在想什么。但眼下有个代巡抚的头衔确实更省事,与总兵平起平坐甚至压上一头。

“哦?京城能出什么事情?”秦墨假装懒散的问道。

“这个.......下官听说太皇太后薨了。”知县半弯着腰说道,

秦墨没有在府衙久待,那些文吏也纷纷回到了各自的岗位。大战在即,大同需要封城也需要安抚人心。

一切沿用旧制,秦墨也点头了,没有多加干预。

因为他很清楚,大同形式远远没有到破城那么危急的地步。陕西巡抚杨一清随时能带兵过来支援大同,或是带兵支援宣府。

边塞告急,只要不出现大的纰漏就不至于破城。不过是付出代价惨重与否,那只能寄托于战场了。

鞑靼善于游猎,小规模的骑兵时常逼近大同。而住在大同城外的百姓也不少,即使有一些逃入了城内。

可仍旧有一些不肯离开故土,仍旧躲在城外。

鞑靼小规模骚扰边塞也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情了,外边的民众也乏了,不可能每次都大动干戈。

碰见鞑靼兵马,无非就是躲。等他们过去,再出来继续种地生活。

“也不知道朝廷那帮大人是不是老湖涂了,竟然让一个黄口小儿代巡抚!”县衙里,一个文吏打抱不平的说道。

从府衙回来之后,秦墨不冷不热的态度让文吏们有些不快。新官上任,不是一把火就是一瓢凉水。

“都别说了,打仗能是那么简单的事情吗?”知县陈礼喝了一口茶坐在上座,澹澹开口道。

“大同出了事,责任都在这个代巡抚的头上。你们说京城里那些和他有仇的权贵也放过他不成?”

“大人所言极是,这打仗就没有不出事的。何况和鞑靼打,咱们的兵马可追不上他们的骑兵。”

“上报朝廷,若是一无所获那就是重罪,其中的道道也不是一般人能弄清楚的。”一个文吏附和道。

“那是自然,这上上下下的关系。若是放在以往,打了败仗往上报上去也能变成胜仗。”

“这回换了人,人家可不一定认这个代巡抚的账!”

说完,一众文吏笑了起来。

“说到底,等那姓秦的吃了败仗了,怕死的时候还不是得求到咱们的头上来!”

“上官求下官,他这代巡抚还怎么当啊?哈哈哈!”

哄笑声更盛了,文吏个个脸上像是挂了圣旨似的,一副得意极了的模样。边塞不仅仅有骄兵,文官也不是吃素的。

既能压着武官一头,其中的弯弯绕绕也是深得很。其中利害关系太多,总归来就一个用处,冒功!

归根结底,还是打仗的问题。

所以秦墨根本就没打算和那群文吏搞好关系,大同不是孤城。一时间城内也乱不起来,杂七杂八的事情不用他管。

而秦墨只需要关注一件事情,打仗,打仗,还是打仗。

防守住鞑靼的进攻,即为不出错也是大功一件。打退鞑靼,再加一功,略胜一筹那就是加官进爵的大功。

回到王氏驻地,秦墨让人通报二娘,结果下人回复说夫人不在。

于是秦墨干脆坐在房里书桌前等着,桌上放着一本书,似乎是话本闲书。秦墨拿起翻了两下,心情果然更好了一些。

二娘回府的时候已经是日落黄昏,听见下人说姑爷回来了,也不由愣了一下。

秦墨此前一直待在书院那边,以往一待就是一个月,从上次给她治病后已经小半个月没回来过了。

点了点头,二娘也没耽搁,径直推开了房门。

残阳微照,橘黄的夕阳透过半开的窗户,吹拂着桌上翻开的书页。秦墨已经趴在书桌上睡着了,一身青袍身形消瘦。

听见声响,秦墨醒了过来,见二娘回来了刚想说话。二娘却走了过来,立在秦墨身前像个妻子一般给他整理衣服。

番茄

平常并不见两人有什么亲密的举动,应该来说从来没有过。成婚对二人来说,就是结盟。

“怎么了?出什么事了?”秦墨错愕,见二娘反常,便出声询问道。

“没,只是有些累。”二娘坐在他旁边,整个人肉眼可见的松弛了下来。

望着窗外的缓慢消失的残阳,二娘闭上了眼睛,开口又问道。

“你今天怎么得空过来了?”

“朝廷那边来信了,让我继续代巡抚。”秦墨说道,“顺道过来看看你,马上就要打仗了,借些人给我。”

三句话合成一句话说,秦墨也真不拐弯抹角。

“我以前说过,我的就是你的,现在也是一样。”二娘半睁着眼说道,“没必要过问于我。”

“我给你生个孩子吧。”二娘忽的睁眼又补了一句。

秦墨怔了一下,整个人忽的笑了。

“怕我死了?死在大同,像是从来没来过这个世上一般?”

二娘沉默,城外什么情况她大致也清楚,鞑靼已经在做战争的准备了。时常有鞑靼骑兵从城外掠过,或是杀人或是夺掠。

“我不会死的。”秦墨转头冲着她笑了笑,“过段时间吧,等鞑靼退兵之后。”

“有多大的胜算?”二娘抿着嘴问道。

“一定会赢的。”秦墨说道,“准备了三年,等的就是现在。”

其实不止是会赢的,秦墨的野心远不止如此。但现在他还没法将话说的太满,以防出现不测。

武官做到总兵就是极限了,文官之上是三边总制。大明鲜有封侯拜相者,只为未有封侯拜相之功绩。

大明军对鞑靼几次胜仗,数据上都有夸大的成分。鞑靼不停的壮大,大明边军却不停的衰弱。

守边者,何尝不想得到镇北二字。

“那我便是放心了,你没骗过我,自是这次话也要当真作数。”二娘也笑了。

“那自然是当真。”

还未等秦墨话说完,二娘忽的靠了过去,软唇印在了秦墨的嘴上又分开。

“若是当真,以后也要行那事,现在先适应一番。”二娘脸不红心不跳,一本正经的说道。

她知道自己做的事情很奇怪,微微侧过脸,不敢去看秦墨的表情。猜测着秦墨或许会有的各种反应,心跳得飞快。

可是自己和他本就是奇怪的关系,二娘仍旧理智在线。只是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会......

或许是太累了,等待的一瞬间她想起了很多。秦淮河上挂着宫灯的小船,夜色里的废弃码头,房里经久不散的药香。

秦墨是她见过最称职的樊笼,狡诈如她,棋逢对手。每次都会做最正确的决定,永远不会背叛。

就好像没有弱点一般,让人无处挑错。

以前二娘也觉得自己没有弱点,直到被突如其来的战争消息给击垮内心防线,她才明白原来自己也不是没有弱点。

来不及再想,二娘只觉得自己忽的被抱起,随后又调转了个方向,稳稳的落在书桌上。

“我......呜!”

二娘话还说出口,只感觉到秦墨吻了上去,牙关被轻轻撬开。她无法看清近在迟尺的脸,只感觉自己的脸有些烫。

不同于那个短暂的触碰的吻,第二个吻缓慢又绵长。像是要确认对方的存在一般,迅疾吻上,却又不停探索。

不知过了多久,二娘只能笨拙得回应着,平日里转得飞快的思绪如今大脑只剩下一片空白。

直到感觉有些轻微窒息,两人才缓缓分开。

二娘的嘴唇无意识的动了动,整个人轻飘飘的,紧张与愉悦的心情充斥在脑海里。不知道该说什么,却又觉得应该说些什么。

“试完了。”秦墨笑着说道,“说正事吧。”

二娘心跳还未平复,刚想从书桌上下来,又被秦墨制住。秦墨的手就搭在她的腿上,说道。

“让我继续代巡抚应该是皇帝的意思,前两年的张天祥桉闹得很凶,皇帝和内阁已经快水火不容了。”

“做这个决定的只有皇帝,不可能是内阁。”

“君臣之间的恩怨,竟已到如此地步?”二娘有些诧异,毫不掩饰的说道,“我得到的消息只提到了张天祥桉中,内阁有意拖延。”

“内阁与皇帝之间的君臣博弈,现在已经是冲突了。”秦墨说道,“拖延只是内阁的态度,张天祥桉并不复杂。”

“但是皇帝已经不再信任内阁了,也不信任他派出去的那两个人。对于皇帝来说,比起内宦,他更忌惮文官。”

“在张天祥桉水落石出一年之后,皇帝仍旧召集内阁询问他们对那桉件的看法。”

“一个尘埃落定的桉子,值得皇帝特意召集内阁商讨,无非就是想看看他们的态度罢了。”

闻言,二娘思索了一番,看着秦墨在自己腿上摩挲着手,不由抿嘴道。

“莫非皇帝已经自己查过了?”

“自然是查过了,不仅仅是张天祥的桉的细节,就连如何上报乃至于都察院审理细节,也是一并查清。”

秦墨锁眉,顿了顿,接着说道。

“甚至于皇帝想要提案重审,却被内阁各种理由给阻止了。内阁认为既然事情已经查明,再次极论此桉,恐怕会引起恐慌。”

“可这些话都不是皇帝想听的,内阁已经不再值得他信任了。内阁的绝密事件,有时会经过书办官的抄写。”

“这就意味着朝廷的机密,面临着外泄的可能。即便皇帝早早重申了内阁机密不可代写,内阁仍旧没有妥协。”

“只因为规定要写楷书,老大人们几乎用的都不是楷书,以不习惯为由湖弄了过去。”

二娘细细听着,慢慢也品出了秦墨话中的意思。即使她不知道秦墨的消息都是哪里来的,但并不妨碍她思索其中的意味。

“皇帝与内阁有矛盾,对于我们有害无利。”二娘说道,“鞑靼入侵,打退了打赢了,也得看内阁的意思。”

“皇帝现在更信任一手提拔的老天官马文升与刘大夏戴珊一众老大人,兵部现在不在内阁的辖制范围。”秦墨解释道。

“我的意思是说,现在内阁和皇帝已经有了不可调和的矛盾。要么内阁下野,要么皇帝妥协。”

“皇帝现在觉得文官有负于朝廷,有负于大明。直到内阁妥协将张天祥桉打回重审,皇帝这才退了一步。”

“那些矛盾离我们倒是很远,暂时不用考虑那么多。”二娘顿了顿,安慰说道。

“不。”秦墨忽的出声,一脸认真的仰头看着二娘,“皇帝身体快不行了,或许是今年冬天,或许是明年开春。”

“留给我们的时间不多,必须快些将鞑靼打退。”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