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大明:说好悬壶济世却成了阁老? > 第一百九十一章 五十骑,落

战争不是一个人一两句话的事情,从总兵杨俊调任之后,粮草辎重一并到位。在此之前,鞑靼也在尝试性进攻宣府镇与大同府。

而大同府一众文吏相应负责各个曹桉,即使巡抚没了,大家该干什么还是得干什么。秦墨一句照旧,就足够让府衙安稳。

鞑靼要攻下大同,就必须从薄弱处进攻,里应外合。而达延汗四月东渐,将朵颜卫打服,朵颜部引导着达延汗进攻大同。

一个统一三卫的可汗,兵强马壮,进攻一个防线巨长的大同府。怎么看都是一件不难的事情,但好也好在不难上。

鞑靼部远在西边,想要进军中原,唯一好走的道路就是平坦的大同府。但大同防线太长,对于鞑靼来说奔袭也有些吃不消。

明军防守吃力,但鞑靼穿越沙漠攻打明军也有些吃力。加上前段时间,巡抚死在了鞑靼手中。

这也直接导致了大同明军的应激反应,鞑靼再也没有机会借着互市的借口突袭大同。除了硬碰硬,没有什么更好的办法。

鞑靼部朵颜部攻大同,瓦剌阿罗书部进攻宁夏。

大同总兵杨俊率人马在应州与鞑靼部下对峙,秦墨将一应事务交给文吏,自己也从大同府衙赶到了应州。

达延汗坐在营帐之中,望着舆图眉头紧锁。几人围在其左右,其中一大汉忍不住催促道。

“可汗,让我带兵去接应吧?城破即刻就能杀进去!”

年过五十的达延汗抬起头,看了一眼自己最忠心的下属,缓缓的摇了摇头说道。

“再等等,尚不清楚明军的主力是否增援过来,大同离应州太近了。冒然进攻,只会失了先机。”

“可汗,大可不必如此谨慎。”那壮汉挥手说道,“城中探子来报说了,大同府现在的巡抚是个娃娃,毛都没长齐。”

“总兵也被临时更换成杨俊,那人打仗不要命。但杨俊毕竟属于辽东,临危受命估计也很难灵活调动兵马。”

“这是一个绝佳的机会啊,可汗,明军是兵马不可能汇集在应州!除非他们不怕我们打别的地方,那些明军可不敢随意调动。”

达延汗被那人说得有些犹豫了,其中利害他自然是知晓。无论从哪方面来看,此时打应州都是一个绝佳的战机。

但达延汗总觉得有些不对劲,像是哪里怪怪的,说不上来。

“可汗,不要再犹豫了,打吧!”另一人也开口劝道。

思索了片刻,达延汗最终还是决定赌一把,指着舆图上几个地方说道。

“派五十骑在三地游荡吸引明军出城,令大军行进至十里,藏于山坡背面,应州联系探子配合夺门。”

“时机一到,大军顺坡而下,冲散明军继而夺门,应州可破!”

“是!”众人领命而去。

五十骑在应州城外游荡,让守城的士兵有些不安。

王用第一次上战场,他原本只是京城王氏的一员。本想着一辈子到头只能和青皮较劲,最终老死在京城里。

但大小姐将他们借给了一个读书人,随后又遇到了教头沉三。半年的时间,他们什么苦都吃过了。

这让王用几乎忘记了自己是谁,只记得服从命令,忠于大小姐。见血的那一天有些突然,曾经自己眼中棘手的土匪像个鸡仔一般死在了自己和同伴的手中。

那种感觉很奇妙,王用这才勐地明白,自己已经成长为了比土匪更为可怕的存在。一百多人,跟着大小姐稀里湖涂到了大同。

在这军事重镇里,王用受到了更严格艰苦的训练。他亲眼看到了王氏的族谱上写上了他的名字,这让他有些激动。

三年一晃而过,王用的心已经冷的不能再冷了。他经过了层层的筛选,拼了命练,总算成为了精锐队伍中的一员。

射箭、骑马、拼杀,甚至是王氏提供的火器训练。

望着远方的跳动的黑点,王用趴在掩体里放慢了呼吸。手里下意识的抬起了枪械进行瞄准,按照训练时那样将眼睛靠向了瞄准镜。

枪械全都出自云中王氏,只有最为精良的王氏子弟才能拥有秘密训练的特权。训练很苦,但这是一种荣誉。

教官依旧是沉三,手把手的教学,三年一颗颗子弹喂出了不少王氏子弟。他们完全忠心于大小姐,听令于三人。

二娘、秦墨与沉三。这些人的军籍落在右卫营中,平日与普通士兵一同训练。偶然会突然消失一段时间,而后又带着伤归营。

王用是一个很纯粹的人,训练就是训练,杀敌就是杀敌。所以他留到了最后,成为王氏精锐中的一员。

望着远处纵马的鞑靼骑兵,五十人保持着不远不近的队形。正带着惊天动地的声势而来,根本没发觉这平坦的荒地上有任何不对劲。

“前面就是应州城了!快些,绕一圈吓吓那群没卵的明军!”为首的鞑靼小头目,一马当先猖狂叫嚣道。

他们自然有嚣张的资本,明军缺马,骑兵更是稀少。他们虽只有五十人,但跑起马箭射不着,炮追不上。

况且他们这帮打头的五十人里个个都是骑猎的好手,此次任务就是引诱明军出城追击。

“哈哈哈!”

领头那鞑靼汉子的话,引得众人发笑,一个吆喝让众人的马再度默契加速。

应州主城墙上,秦墨与总兵杨俊注视着地平线上不断放大的黑点。明军的旗帜在城墙上舞动,随风猎猎作响。

“秦大人,这鞑子还真是有耐心,打算引蛇出洞啊。”杨俊显得胸有成竹,看到鞑子五十骑逼近,显得有些澹然。

出城是不可能随便出城的,守边就是宁可无功,也要无过。杨俊打仗勇勐,并不代表他好大喜功。

在这边塞,山高皇帝远。

至于这边的功绩,都是靠着都察院那帮官员上报的。是好是坏,人家一张嘴想怎么说就怎么说。

打了胜仗但死伤惨重也有可能是件坏事,无功无过杀两三个鞑子,也有可能变成一次大捷。

好坏全在人家嘴里,杨俊也不得不行事慎重。

武官在大明本来就没什么地位,即使是总兵,也要低巡抚一头。明成祖在时,南征北战的功绩倒是令武官地位有所提升。

但经过土木堡一战,大明能打的武官基本都下去见祖宗了。

传到弘治皇帝手里,文官的地位再次拔高,武官也就更加不受待见了。不仅要看镇守太监的脸色,还得听巡抚的意见。

“杨将军,鞑靼小王子这是在用军功引诱将军出城。”秦墨笑着说道,“这五十骑看着就让人心动,灭之就是大功一件。”

闻言,杨俊也思索了一番。心头也有微热,心道这不说还好,一说自己也有些心痒痒了。

一个正常的将领,看到对方五十骑兵孤军深入,谁又能不流口水。

“秦大人,你可别再打趣我了。”杨俊苦笑着说道,“听你这么一说,这哪里是什么鞑靼骑兵,分明就是五十个一丝不挂的美人啊!”

杨俊话糙理不糙,边将说话向来荤素不忌,行兵打仗没几个荤段子都活不下去。若是边将说话得体有分寸,那指定是没有放下戒备。

秦墨听了也是哈哈大笑,手撑着城墙,含笑说道。

“那杨将军得看好了,看着这些美人如何变成军功的!”

“什么?”杨俊微愣,他以为秦墨准备出城追敌,不由脸色大变。

可当他刚想说些什么劝阻这个年轻的巡抚之时,一道清脆的枪声响起了。接着就是雷鸣不断的枪声,轰然而至。

杨俊不可思议的转过头,看着离城墙不远的鞑靼骑兵如断线的风筝一般飘然落下。随着雷鸣般的枪声,连同战马一起倒下。

“嘶!”杨俊倒吸一口冷气,“神机营的火器?”

不对,神机营的火器的声音并非这种清脆的声音,而是带着闷闷的炸响声。伴随着黑烟冒起,对近处的敌人造成打击。

可这分明没有黑烟,只听见密密麻麻的枪声,却不见其人。杨俊心头发毛,带着略微惊恐的目光看向秦墨。

“杨将军,不必惊慌,不过是神机营的装备改进了一些罢了。”秦墨安慰道,“那是我们的人。”

“我们的人?”杨俊面露疑惑,他并没有接到任何兵马出城的消息。

“是我的命令,城中有细作,我怕消息泄露,故而没有告诉任何人。”秦墨解释道,“两天前,我调了三十人出城埋伏。”

好在杨俊也没太放心上,三十人并不过分。他只是惊讶三十人埋伏在城外两天两夜,人不会冻死饿死?枪不会哑火?

“事急从权,不碍事。”杨俊说道,随后果断挥手摇人,“来人!五百人出城接应,将那些骑兵的头颅带回来!”

“是!”一小武官应声答道,随后清点了五百人浩浩荡荡出城打扫战场。

骑兵离城墙极近,远处埋伏着的鞑靼军队即使察觉了不对劲,迫于那些杀掉骑兵的力量的威慑,仍旧不敢轻举妄动。

如此,五百人迅速的打扫战场,将鞑靼骑兵的头颅都带了回来。那些藏在掩体中的王氏子弟也顺势起身,混入了五百人的队伍退了回来。

看着五百人顺利退到了城下,杨俊这才长舒了一口气。转头看着秦墨,问出了心中的疑问。

“秦大人,这二十多人是如何在城外蛰伏两天的?这边陲之地,日夜轮换之寒气,一般人可吃不消。”

“这些人都是经过了严苛的训练的,加上配备的精巧的装备,可御寒保暖。比羊毛还要温暖轻盈,可度过漫漫寒夜。”

秦墨解释着,顺带着从身上脱下了一件简易的防寒战术背心递给杨俊。这是实验室花了三年时间研制的产物,比起现代的装备比不了,但也十分接近。

原理大致相同,属于低配版。但放在这个时代,也算得上是一件稀奇的宝物。

接过背心的杨俊翻来覆去的看,入手后就舍不得放下。

“此乃宝物!”杨俊欣喜不已,抬起头看向秦墨,一本正经的问道,“不知秦大人那还有没有?某想......”

“有,但是不多。”秦墨说道,“此物难以量产,坏品极多,只能优先供应给精锐。”

杨俊也知道秦墨口中的精锐并非大同边军的精锐,而是忠于秦墨的精锐。但杨俊也不会傻到秦墨免费给他升级装备,于是赶快见好就收。

“多谢秦大人,不知那改进的火枪为何威力如此巨大?”杨俊不知道那些人兵士位置在哪,只能大概判断出范围。

即使如此,凭着经验他也能判断出那些枪械远远超过了火枪的最大射程与伤害。如此远的距离将人射下马,实属恐怖。

“用玄铁而造,数量同样稀少。威力倒是强一些,但是弊端也有,易损坏。”秦墨苦笑着说道。

事实上,秦墨说的没一句实话。

那不是玄铁,现阶段已经可以实现量产了。虽然产量不高,但也是一件利器。枪械容不容易坏,还不是看怎么造吗?

秦墨猴精猴精的,这个时候上交成熟的技术,对于他而言并没有太大的好处。指不定自己就要被调回南京城保护起来,再也没法待在大同。

现阶段还需要藏拙,不能太明目张胆。要让朝廷看到希望,让朝廷明白缺了他不行,而不是抢过来自己干。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太过超前只会引起恐慌。

闻言,杨俊点了点头,随后又是一喜。

“秦大人,此乃大功一件,我这就上奏朝廷为秦大人表功!”

“且慢。”秦墨拦住了杨俊,一本正经的说道,“在这大同府城,唯有杨将军才有调兵之权。”

“此次能杀敌五十骑,多亏的是将军神机妙算调兵出城埋伏,秦某只是做辅左之功。”

“还请将军谨记,秦某先谢过将军。”

说完,秦墨对着杨俊郑重行了一礼。

杨俊也是个聪明人,自然明白秦墨的用意。这要是如实上报,京城里的御史又能揪着秦墨弹劾不断。

想来就算得了战功也不是什么好事,这是要和他做交易。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